查文庫>哲理故事> 五牧童哲理故事

五牧童哲理故事

五牧童哲理故事

  清人有一首牧童詩:牧童騎黃牛,歌聲震林樾。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我不禁想起自己小時候的一段牧童生活。

  生產隊有四五頭牛,有黃牛水牛。那時候牛可是寶貝,輕易不會殺牛的。隊裡的牛就交給小孩子了,也可以得些工分。最先是哥哥放牛帶著自己的弟弟妹妹,我們也樂於跟著去。

  黃牛是可以騎的,但我們沒有騎過。可能是哥哥怕弟弟從牛背上摔下來,被爺孃罵,還有就是大人說牛騎過不長的。黃牛一般是牽到自己家附近的山上。那些山不高,有一些低矮的灌木,多數叫不出名字。山上最多的是松樹。我們跟著去放牛,惦記的是山裡那些可吃的野果。一種叫映山紅的花,確實很好看,但我是摘了直接吃的,有點微酸。有一種野生的象草莓的,我們叫泡,很好吃。藤蔓樣的'結的那種泡好吃。那種差不多和小孩子一樣高的刺樹,長出來的泡,紅紅的,越大顆越好吃。

  放牛的大多是伢子。伢子們天生好鬥。有時候兩三個生產隊的放牛伢子約好去哪個山上,實際就是想看哪個的牛更厲害。一般是兩頭黃牛角力,大家一邊在旁邊吶喊助威。哥哥們自有他們的玩法。那時候也玩撲克牌,規矩和現在的差了好遠,也有獎懲的,輸了的有時要鑽褲襠。他們玩撲克牌的時候,就叫弟弟們看著牛。我們哪有那麼聽話,不是一邊看玩撲克,就是去折斷人家的高粱杆吃了。那種高粱杆,和甘蔗差不多,也很甜。所以往往太陽下山了,牛卻找不到了。找到牛時,肯定是偷吃了別人生產隊的小麥和紅薯苗了。

  慢慢的自己大了些,就可以單獨放牛了。黃牛最好是在山坡上的土壙上牽著看,黃牛愛吃冬茅草和一些嫩葉。水牛愛吃那種馬鞭草,最好在水圳邊和河堤上牽著看。

  唉,什麼時候回家去吃下家鄉的那種刺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