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故事> 誠信的哲理故事10篇

誠信的哲理故事

誠信的哲理故事10篇

誠信的哲理故事1

  堅持味道美、品種多,做好吃包子;堅持用好料、嚴把衛生關,做放心包子。一位90後的創客創業僅一年,打造的包子鋪已開了7家連鎖店,日營業收入近2萬元。看到報紙刊登的這則訊息,讓我頓時生出感慨:小包子蘊含著做生意的大道理——誠信者,既是立身之本,也是經商之本。

  我是個純正的北方人,很是愛吃餃子、包子、餡餅這類食物,一週不吃上兩三回就覺得缺了點什麼。當然,肯定是家裡自己包的好,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更多的選擇是在市場上購買。這些年來,隨便起個什麼名字的包子多了去了,可真正抓住消費者胃口的,讓人們保持忠誠度的寥寥無幾。為啥?誠信不夠。一開張時都說得甚好--乾淨衛生餡大皮薄味道好,可過那麼一陣子就往往不行了,許多店鋪使用原料偷奸耍滑,皮厚了,餡小了,味道也不如以前了。食客們呢也不傻,最後只能用腳投票--您呢拜拜,不吃了!於是我呢,就在不停地尋找新的“乾淨好吃的包子”。

  不講誠信耍小聰明,消費者不能經常吃上可口的包子,商家覺得可能一時賺了幾個小錢轉過身偷著樂,可是得罪了消費者,就是得罪了你的衣食父母啊!你想在一個地方幹得長久,想求得生意興旺,那又怎麼可能!

  我們一開口就愛說,中華民族是文明禮儀之邦,自然就應當包括誠信在內。幾千年來,誠信的教育也總是在不停地講,像什麼抱柱信、一諾千金等等。但我們必須看到,在紛紜複雜的市場經濟面前,誠信之柱在人們的心目中不是那麼堅挺,有的人更是視之如敝屣,能坑則坑,能蒙則蒙,媒體上各種各樣的事例屢見不鮮矣。人無信不立。市場缺乏誠信,流通豈能順暢,經濟又怎能持續健康發展?由是言之,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是相輔相成的。我們要廣泛開展誠信教育,精心組織誠信建立活動,在全社會積極倡導講誠實、重信用、守承諾,引導人們樹立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觀念,真誠做人、守信做事。達到這個目標,任務十分艱鉅。要樹立正確的人才觀。什麼叫人才,既要有知識有本領有才幹,也必須有道德。無德無才者是廢品;有才無德者是危險品。確乎如此啊!

誠信的哲理故事2

  李苦禪是我國當代著名畫家,他為人爽直,凡答應給人作畫,從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請他作一幅畫,李苦禪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時完成。

  不久,當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訃告後,面有愧色,即趨作畫,畫了幅“百蓮圖”,並鄭重其事題上老友的名字,蓋上印章,隨即攜至後院,將畫燒燬。事後,對兒子說:“今後再有老友要畫,及時催我,不可失信啊!”

誠信的哲理故事3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為新法。為了取信於民,商鞅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門的,給予十金。

  百姓對這種做法感到奇怪,沒有敢搬這塊木頭的。然後,商鞅又佈告國人,能搬者給予五十金。有個大膽的人終於扛走了這塊木頭,商鞅馬上就給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誠信不欺。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終於使老百姓確信新法是可信的,從而使新法順利地推行實施。

誠信的哲理故事4

  1、《曾子殺豬》

  曾子的妻子到市場上去,她的兒子要跟著一起去,一邊走,一邊哭。媽媽對他說:“你回去,等我回來以後,殺豬給你吃。”妻子從市場回來了,曾子要捉豬來殺,他的妻子攔住他說:“那不過是跟小孩子說著玩的。”

  曾子說:“決不可以跟小孩子說著玩。小孩本來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樣子學,聽父母的教導。現在你騙他,就是教孩子騙人。做媽媽的騙孩子,孩子不相信媽媽的話,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於是把豬給殺了。

  2、《郭沫若與芭蕉花》

  郭沫若小時候很淘氣,但是很孝順。有一次,他的媽媽得了一種“暈病”,郭沫若聽說芭蕉花可以治這種病。這種花賣得很貴,並且難得一開,於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園內找這種花。

  恰好那座花園裡的芭蕉開了一朵大黃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來送給了媽媽。媽媽雖然知道郭沫若這樣做是孝順她,可是兒子的行為很讓他傷心。從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別人的東西了。

  3、《尼泊爾的少年》

  早年,尼泊爾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國人涉足。後來,許多日本人到這裡觀光旅遊,據說這是源於一位少年的誠信。

  一天,幾位日本攝影師請當地一位少年代買啤酒,這位少年為之跑了3個多小時。第二天,那個少年又自告奮勇地再替他們買啤酒。這次攝影師們給了他很多錢,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個少年還沒回來。於是,攝影師們議論紛紛,都認為那個少年把錢騙走了。

  第三天夜裡,那個少年卻敲開了攝影師的門。原來,他只購得4瓶啤酒,爾後,他又翻了一座山,趟過一條河才購得另外6瓶,返回時摔壞了3瓶。他哭著拿著碎玻璃片,向攝影師交回零錢,在場的人無不動容。這個故事使許多外國人深受感動。後來,到這兒的遊客就越來越多。

  4、《不善長跑計程車兵得了第一名》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

  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

  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5、《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

  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

  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

  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6、《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

  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一個顧客走進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帳單上多寫點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主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

  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的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談這種生意去。這時,顧客露出微笑,並滿懷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我今後常來!”

  面對誘惑,不怦然心動,不為其所惑,雖平淡如行雲,質樸如流水,卻讓人領略到一種山高海深。這是一種閃光的品格——誠信。

  7、《賣火柴的小男孩》

  18世紀英國的一位有錢的紳士,一天深夜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被一個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的小男孩兒攔住了。“先生,請您買一包火柴吧”,小男孩兒說道。“我不買”。紳士回答說。說著紳士躲開男孩兒繼續走,“先生,請您買一包吧,我今天還什麼東西也沒有吃呢”

  小男孩兒追上來說。紳士看到躲不開男孩兒,便說:“可是我沒有零錢呀”,“先生,你先拿上火柴,我去給你換零錢”。說完男孩兒拿著紳士給的一個英鎊快步跑走了,紳士等了很久,男孩兒仍然沒有回來,紳士無奈地回家了。

  第二天,紳士正在自己的辦公室工作,僕人說來了一個男孩兒要求面見紳士。於是男孩兒被叫了進來,這個男孩兒比賣火柴的男孩兒矮了一些,穿的更破爛。“先生,對不起了,我的哥哥讓我給您把零錢送來了”“你的哥哥呢?”紳士道。

  “我的哥哥在換完零錢回來找你的路上被馬車撞成重傷了,在家躺著呢”,紳士深深地被小男孩兒的誠信所感動。“走!我們去看你的哥哥!”去了男孩兒的家一看,家裡只要兩個男孩的繼母在招呼受到重傷的男孩兒。

  一見紳士,男孩連忙說:“對不起,我沒有給您按時把零錢送回去,失信了!”紳士卻被男孩的誠信深深打動了。當他了解到兩個男孩兒的親父母都雙亡時,毅然決定把他們生活所需要的一切都承擔起來。

  8、《華盛頓與櫻桃樹》

  喬治·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他小時候是個又聰明又淘氣的孩子。

  一天,父親送給他一把小斧頭。那小斧頭新嶄嶄的,小巧鋒利。小喬治可高興啦!他想父族的大斧頭能砍倒大樹,我的小斧頭能不能砍倒小樹呢?我要試一試。他看到花園邊上有一棵櫻桃樹,微風吹得它一擺一擺的,好像在向他招手: “來吧,小喬治,在我身上試試你的小斧頭吧!”小喬治高興地跑過去,舉起小斧頭向柵桃樹砍去,一下,兩下……櫻桃樹倒在地上了。他又用小斧頭將小樹的枝葉削去,把小樹棍往兩腿間一夾,一手舉著小斧頭,一手扶著小樹棍,在花園裡玩起了騎馬打仗的遊戲。

  一會兒,父親回來了,看到心愛的櫻桃樹倒在地上,很生氣。他問小喬治: “是你砍倒了我的櫻桃樹嗎?”

  小喬治這才明白自己闖了禍,心想:今天準得挨爸爸揍啦!可他從來不愛說謊,就對父親說: “爸爸!是我砍倒你的櫻桃樹。我想試一下小斧頭快不快。”

  父親聽了小喬治的話,不僅沒有打他,還一下把他抱起來,高興地說: “我的好兒子,爸爸寧願損失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你說一句謊話。爸爸原諒誠實的孩子。不過,以後再也不能隨便砍樹了。”

  小喬治望著父親,懂事地點了點頭。

誠信的哲理故事5

  情同朱張

  東漢時期,朱暉和張堪都是南陽人,張堪早就聽說朱暉品德高尚,最講信用,對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兩人在太學裡結識,分手時,張堪對朱暉說:“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體多病,恐怕不久於人世,我死後希望你能對我的妻兒多多給予照顧。”朱暉認為張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資格比自己老,怎麼敢受此重託呢?於是只是笑著拱拱手就道別了。

  兩人再也沒有見面了。過了幾年,張堪果然病逝。朱暉聽說張堪的妻子兒女過得很貧困,便親自去探望,送給他們許多財物。以後的日子裡也對他們很關心,就像關心自己的妻子兒女一樣。朱暉的兒子朱頡對父親的這一舉動很不理解,便問道:“父親過去和張堪並沒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後怎麼對他的家人關懷備至呢?”朱暉回答說:“張堪生前把妻子兒女託付給我,只有信得過我他才會這麼做。我必須講信用,不能辜負他的囑託啊!”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證明不管有沒有人監督,不管在什麼情況下,心中都要有信用。心中的誠信不因時間而改變,不因人而改變,不因事而改變。

  2.正規化嚴守信約

  東漢時,山陽人正規化同相隔幾千裡的汝南人張劭讀書時有深交。學成後話別,正規化說:“兩年後的今天,我將來府上看望你,並拜見伯父伯母。”到了約定之日,張劭催母親做飯準備迎接正規化。母親笑著說:“正規化遠在幾千裡之外,怎能說來就來,兩年前說的話,哪能當真。”張劭說:“正規化最守信用,他一定會來的。”母親說:“他若真來了,就是真君子,我一定為他釀酒。”話音剛落,正規化已到門前。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論述恪守承諾,是人際交往中應遵循的一條基本的道德標準。還可以闡述“言必行,行必果”這個觀點。

  3.誠 信

  一個顧客走進了一家汽車維修店,自稱是某個運輸公司的汽車司機。“在我的賬單上多寫幾個零件,我回公司報銷後,有你一份好處。”他對店主說。但店方拒絕了這樣的要求。顧客糾纏地說:“我的生意不算小,會常來的,你肯定能賺很多錢!”店主告訴他,這事無論如何也不會做。顧客氣急敗壞地嚷道:“誰都會這麼幹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個顧客馬上離開,到別處去談這種生意去。

  這時,顧客露出了微笑並滿懷敬意地握住店主的手說:“我就是那家運輸公司的老闆,我一直在尋找一個固定的、信得過的維修店,你還讓我到哪裡去談這筆生意呢?”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論述做人要堅持原則,即使是再大的利益也要不為所動;還可以用來闡述,不要貪小便宜。

  4.齊桓公信守盟約

  齊桓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國君,他是一個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經多次與諸侯訂立盟約,即使是訂立了不利於自己的盟約,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擁護為霸主。

  有一次,齊桓公出兵討伐魯國,把魯軍打得大敗,魯莊公不得不提出獻邑求和,齊桓公同意了,齊魯兩國就在柯地會盟。這時,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齊桓公,要他退回被侵佔的魯地。齊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齊桓公真有點後悔,而管仲則從大處考慮,勸他說,如果背信,則失信於諸侯。最後,齊桓公終於將侵佔的魯地歸還魯國。諸侯們聽到這事,都認為齊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約,都願意歸附齊國。

  齊桓公成為霸主後,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國,燕國向齊國告急。齊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驅逐到孤竹這個地方。燕莊公十分感激齊國的救援,熱情地把齊桓公直送到齊國的境界。齊桓公說:“我不是天子,諸侯相送不能出國界,這是規矩,我不能對燕國無禮。你把我送到這裡,這裡就是你的境地。”於是,就把這塊本來屬於齊國的`土地割讓給了燕國。諸侯們聽說這件事後,都讚揚齊桓公救人又遵禮,對齊桓公更加欽佩了。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論述“言必行,行必果”,還可以用來論述對別人有禮的人別人自然都會尊重他。

  5.信用的保險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一名叫“伊特納火災”的小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公司不用馬上拿現金出來,只需要在股東名冊上籤上名字就可以成為股東。這符合摩根先生沒有現金但能獲益的設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如果按照規定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惶失措,紛紛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認為自己的信用比金錢更重要,他四處籌款並賣掉了自己的住房,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東的股票,然後將賠償金如數地付給了投保的客戶。

  這件事後,伊特納保險公司成了信譽的保證。

  已經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成為保險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險公司已經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到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投保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戶很快蜂擁而來。原來在許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這一點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險公司更受歡迎。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論證信用是要下極大的決心,花費大量的時間,不斷堅持努力才能做到的;還可以用來論述講究信譽,最後最大的受益者還是自己。

  6.生死之約

  公元前4世紀的義大利,有一個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輕人觸犯了國王,被判絞刑,在某個法定的日子要被處死。

  阿司是個孝子,在臨死之前,他希望能與遠在百里之外的母親見最後一面。國王答應了,但條件是必須找一個人來替他坐牢。有誰肯冒著被殺頭的危險替別人坐牢,這豈不是自尋死路?但皮斯阿司的朋友達蒙真的願意替他坐牢。

  達矇住進牢房以後,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頭。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沒有回來的跡象。那是個雨天,當達蒙被押赴刑場時,圍觀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但刑車上的達蒙,不但面無懼色,反而有一種慷慨赴死的豪情。追魂炮被點燃了,絞索也掛在了達蒙的脖子上。人們在內心深處為達蒙惋惜,並痛恨那個出賣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在淋漓的風雨中,皮斯阿司飛奔而來,他高喊著:“我回來了!我回來了!”國王聽到訊息後,親自趕到刑場,他要親眼看一看自己優秀的子民。最終,國王萬分喜悅地為皮斯阿司鬆了綁,並親口赦免了他的罪。

  發散思維

  可以用來論證信守諾言,不僅僅是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更重要的是對自己負責。

  7.誠實節的由來

  5月2日是美國威斯康星州的誠實節,又稱“不說謊紀念日”。它是為了紀念一個年僅8歲因堅持真理而獻身的男孩而設立的。

  這個男孩名叫埃默紐?旦南。埃默紐5歲時,不幸父母雙亡,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後被諾頓夫婦收養作義子。埃默紐8歲時,一天晚上他剛睡著,就被樓下一陣敲打聲驚醒。他急忙下樓,只見繼父和繼母正在謀殺一個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販。第二天一早,他繼父就來到他的房間,教他在警察面前說謊。埃默紐回答說,他不想說謊話。諾頓夫婦就把他的雙手吊在樑上,用柳條抽打他,逼他說謊。抽打了兩個小時,埃默紐的回答還是:“爸爸饒了我吧,我不想說謊……”最後被活活打死。

  事發後,諾頓夫婦受到法律的嚴懲。市政府為埃默紐建造了一塊紀念碑和一座塑像。紀念碑上寫著:“懷念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政府定每年的5月2日為誠實節,以永久紀念。

  發散思維

  本故事可以用來闡述誠實是一種美德;也可以用來證明誠實是一種信念,給予了人們反抗非誠信的力量。

誠信的哲理故事6

  一個朋友和我談起他另一個朋友的故事,故事很有意思,也耐人尋味。他朋友從28歲開始,有了穩定的家庭和工作。這時,他開始和一些同事借錢,由幾百到幾千,數目越來越大。每次借款到期,他都會準時歸還,從不拖欠。

  對於他的這種做法,妻子一直不理解。家裡雖不富裕,可維持生計沒啥大問題。他向同事借來錢,既沒有投資,也沒有再借人,都躺在家裡睡大覺。那些錢一點用也沒有,為什麼還要白白的付利息?每次對於妻子的抱怨,他都是微微一笑,回應道:“會有用的。”

  三年後,他物色了一個很值得自己下海創業投資的專案,專案啟動資金不大,約15萬元。可他幾乎沒有創業資金,他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一份很完整的商業計劃書,並和過去的同事講他的創業打算。

  同事們看了他的商業計劃書,以及對他過去為人處事的表現,都表示願意借錢給他進行創業。

  有了這筆錢,他很快實現了自己的創業想法,並很快實現盈利。

  此時,他的妻子才明白他以前做事的真正用意。

  這個故事看似平淡,但它讓我深悟出:

  好的誠信、好的名聲、好的信譽都是需要積累的,只有懂得長期經營的人,才會成為最後的贏家。

誠信的哲理故事7

  季布,漢朝人,他以真誠守信著稱於世。

  時人諺雲:“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意思是說,季布的一句話,比金子還要貴重。後來,季布跟隨項羽戰敗,為劉邦通緝,不少人都出來保護他,使他安全地渡過了難關。最後,季布憑著誠信,還受到漢王朝的重用。

誠信的哲理故事8

  前不久,我和妻子一起去日本旅遊,在大阪的時候,我們聽說兵庫縣有一座名叫竹田城的“天空之城”,那是一座建於15世紀的山巔小古城,終日雲遮霧繞,極有特色。

  核實好路線和最佳觀景時間之後,我當即給當地旅店打電話,可一連打了兩家旅店都沒有客房。“你們至少要提前一個月才行,否則根本訂不到!”一個旅店老闆這樣告訴我。

  我雖有些失落,但還是不願意放棄,於是撥通了第三家旅店,非常慶幸,這家名叫“竹田町屋寺子屋はな亭”的旅店正好有一間客房空著,我連忙預訂了下來,接著我問對方怎樣交付訂金,是打銀行卡還是透過電子銀行或其他別的什麼方式。沒想到對方笑笑說:“不必付訂金了!”之後再核對一遍資訊又說了一句“期待準時光臨”就掛掉了電話。我心想這家旅店的生意一定不太好,或許設施也不入流,否則哪能這般沒“架子”?可沒想到,兩天後,我們坐火車抵達這家民居旅店後,才看到院裡院外都停滿了投宿顧客的汽車,旅店外也早早就豎起一塊寫有“滿員”字樣的大牌子了。這說明在我還沒有來到之前,他們就已經開始拒客了,而事實上我只是在電話裡預訂了一下,並沒有交付任何訂金。

  老闆核對了我的預訂資訊後,就把我們帶進了二樓的一個小房間,沒想到旅店外面環境幽雅,房子乾淨整潔,客房裡面也是一塵不染、潔淨明亮,而且硬體也非常人性和高檔,我不禁讚歎說:“看來你們做得不錯呀,入住的遊客也挺多。”老闆笑笑說:“是的,我們這裡的客房通常要提前一個月才能預訂上,在你打電話來之前,剛好有一個客戶通知我他取消行程了,所以就空出了一個房間,否則你根本預訂不上。”

  “那麼你為什麼不收訂金呢?如果我不來的話,你不就白白損失掉一間客房的價值了嗎?”我有些納悶地說。

  “不,不,我們相信每一個顧客都會說到做到,當然我們也經常會遇到臨時取消行程或更換日期的顧客,但他們之所以取消行程或更改日期,說明他們遇到了一些小麻煩,我們又怎能在這時用扣押訂金的方式來對他們造成更進一步的刁難甚至是傷害呢?我們應該給予理解甚至是幫助才對,而不是扣下他們的訂金用來彌補自己的損失!事實上,我們不收訂金並沒有使我們承受什麼損失,反而使我們的名聲更好了,顧客對我們也更信任了,所以我們的生意也更好了!”老闆依舊微微地笑著說,“說到底,世界上的任何交易都不是簡單的錢與物的交換,而是人與人的交情,所以對我們來說,最好的訂金不是錢,而是誠信;同樣,假設在你來到之前有人出雙倍的錢要入住這間客房,我也是萬萬不會答應的,因為我們提供的最好的服務也不是客房,而是誠信!”

  我愣住了,真沒想到對他們來說,最好的訂金和服務居然都與錢或商品無關,唯一相關的居然只是“誠信”這兩個讓人倍感溫暖的字。那一刻,我不禁感嘆——不管竹田城的風景美不美,僅是老闆這番描述所給我的體會與領悟,便是我此行最大的收穫了。

誠信的哲理故事9

  清代乾隆年間,南昌城有一點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貨真價實贏得顧客滿門。但其賺錢後便攙雜使假,對顧客也怠慢起來,生意日漸冷落。一日,書畫名家鄭板橋來店進餐,李沙庚驚喜萬分,恭請題寫店名。鄭板橋揮毫題定“李沙庚點心店”六字,墨寶蒼勁有力,引來眾人觀看,但還是無人進餐。原來“心”字少寫了一點,李沙庚請求補寫一點。

  但鄭板橋卻說:“沒有錯啊,你以前生意興隆,是因為有了這一點,而今生意清淡,正因為少了這一點。”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經營人生的重要。從此以後,痛改前非,又一次贏得了人心,贏得了市場。

誠信的哲理故事10

  從前有一個小夥子,名叫尾生,一天這個小夥子遇到了一位姑娘並且喜歡尚了她,於是和這位姑娘約定第二天在長橋相會。

  第二天尾生如約到了長橋,但姑娘沒來,於是尾生便在長橋尚徘徊著等待姑娘的出現,一個時辰過去了,兩個時辰過去了,很多個時辰過去了,姑娘都還沒來,這是天上下起了暴雨,不一會橋底的水久漫過了橋墩,漸漸的淹沒了尾生的身體,但尾生想到和那位姑娘有約,不能失信於人,終於沒有跑走,最後他抱著橋柱被淹死了。這是我們中國很古老的一個關於誠信的故事,叫做“橋下之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