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哲理作文> 關於生活哲理的作文

生活哲理的作文

關於生活哲理的作文

  一、以笑面對生活

  用真誠的微笑面對生活,生活也會微笑著面對你。擁有微笑的人或許也有失敗、痛苦和眼淚。但更重要的是他們擁有自信,擁有歡樂。

  微笑,一個簡單而飽含真誠的表情,一種簡單而充滿真情的語言。這個輕鬆的表情,這種無聲的語言,看似平凡,但我們不能失去它,就像魚兒離不開水源,鳥兒離不開雙翅。只有懂得微笑著去歌唱生活的歌謠的人,才是幸福的,他們不會抱怨生活中如此多的磨難,不會埋怨生命中如此的的坎坷。因此,微笑著去生活很重要。

  微笑,就像暗夜中一隻偶然飛過的螢火蟲,帶領著在生活之路中迷途的孩子,走過迷茫的黑暗之區。用熾熱的陽光溫暖他們在黑暗之中早已冰封的心,明亮卻又沒有一絲陰影,讓他們永遠生活在,用微笑撐起的一片迷人的世界中……生活就像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也對你哭,如果你想要它對你微笑,你只有一種辦法,就是對它——微笑。微笑是最美好最迷人的一種表情。溫馨、快樂、真誠。

  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不要抱怨生活給予太多的磨難,不必抱怨生命中有太多的曲折。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滾,就會失去雄渾,沙漠如果失去了飛沙的狂舞,就會失去壯觀,人生如果僅去求得兩點一線的一帆風順,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魅力。微笑著,去唱生活的歌謠。把塵封的心胸敞開,讓狹隘自私淡去;把自由的心靈放飛,讓豁達寬容迴歸。這樣,一個豁然開朗的世界就會在你的眼前層層疊疊地開啟:藍天,白雲,小橋,流水……瀟灑快活地一路過去,鮮花的芳香就會在你的鼻翼醉人地纏繞,華麗的彩蝶就會在你身邊曼妙地起舞。

  所以,請大家微笑吧,笑出最真的自己!

  二、生活的哲學便是行走

  生活,微妙的旅行,幻變的流程,躅躅獨步其間的人群茫然徘徊在彌月的津度,眺望往來穿梭的客船。

  “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順盡,無復獨多慮。”

  彭澤令悠然的牧歌,漫過南山之麓,流瀉在天宇。是揚帆遠航,是退居敝舍,抑或探詢第三條出路。滔滔長河東逝水,歷史只是顧自翻騰雀躍,只留下微末殘影供人憑弔與揣摩聖意。

  什麼是繁華的榮耀,什麼是可憎的恥辱,千年不變的設問存留在人們心中。

  於是,人的思維特質開始發揮作用,溯源、剖析、歸納,一切可有可無、似有似無的證據裡衍生出了所謂生活的哲學、生活的榮辱。

  當挫折過後,當頹廢過後,當疲倦到對自己的一套喪失信心了,人們便惟有去參悟生活的哲學,不求治國平天下,至少要能夠修身。可在這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領域,交織的網線纏得人喘不過氣來,思想彷彿滲入了迷霧環繞的峰頂,進去便出不來了。一條條被稱譽為金玉良言的之談掐住了自由的脖頸,迫使你時時刻刻只能按書本做事,按規則做人,那麼到頭來,到底還是不是你在生活?又或是你在為規律生活?能不能更徹底,乾脆說是規律在活,而你早就死了,有個性有創造的靈魂已經死了,剩下的不過是行屍走肉的軀殼罷了!

  如此考究,你認為還需要用那種哲學去生活麼?你還有這個膽子麼?

  譬如處理人際關係,有人提倡中國的局道,身在局中,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時時警惕,步步為營,避算計,防冷箭;有人提倡西方的厚黑學,滑稽語曰厚如城牆,黑如煤炭,無形無色,扮豬可吞虎;封建點的人則更傾向《老子》“德經”部分,即“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說明白點,上司怎麼都是有德,下屬有點反抗思想就成叛逆無德之人了。嗚呼哀哉!人若是如此過活,豈不痛苦,生又何歡可言?

  李叔同做人,提倡佛學,“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這實在是大師級的高深境界,凡人可望而不可即。那麼凡人的境界呢?我欣賞王朔的“過把癮就死”,妙極!食足以果腹,不就夠了嗎?衣足以蔽體而已,何必追求豪華。古語有云“朝聞道,夕死可也”,正是這個道理。所過的“癮”便是人生最大追求,最大的道,只要能堅定意志,心無旁鷲地朝向它行走,獲得趨近理想的快樂,就是生活最大的哲學。

  那麼榮辱呢?榮辱就是建築在生活哲學之上的穹頂,順應著基座的流線。趨近崇高的理想、展現人性的光輝,即使平凡,即使簡單,即使別人視若無睹,於己那也是生命峰顛上的燈塔,燦爛奪目。而那些苟且而竊得的,更毋論是暗地裡傷風敗俗、陰謀攫取的所謂榮譽,就算檯面上多麼風光無限,終有日東窗事發,一如秦儈般唯餘萬世罵名!

  有位哲人說過:“除非認識你自己,否則你只是一隻重複別人話語的鸚鵡”;那麼,我也要說:“行走在生活之路上,除非堅守你自己的人際哲學和榮辱感應,否則你只能是一個亦步亦趨的木偶。”

  三、生活需要挫折

  小時候的我常常感冒發燒,正臨期間,我又一次倒下了,高燒不斷,達到40度。我簡直快要瘋了,彷彿腦子裡有一樣東西在沒命地掙扎。當時只有昏沉與我做伴,朦朧包圍著我,我始終逃不出這個令人顫抖的圈。 吃了藥,掛了水,病情並未有多大好轉。我擔心,我氣憤,我埋怨,為什麼這世上會有病這種東西,為什麼它會叫人如此受折磨,為什麼受折磨的人偏偏會是我?一百個,一千個為什麼在我心中打轉。我所能做的,就只有躺在床上,睡不著,也笑不出來,一站起來就是一針天旋地轉,人彷彿失去了重心。我向往外面的世界,恨透了這纏著我不放的病魔。 記住: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 此時此刻的我似乎整個身子,甚至靈魂都被燃燒著,我在大火中拼命掙扎,就這樣掙扎著。一直到一個星期以後,我的病好了。 回到學校的時候,我置身於暖暖的陽光之中,我多麼渴望這燦爛美麗的世界,我發現我的世界又出現了那片久違放晴的天空,也出現了我久違的笑容。一切都是如此可愛,擁有生命,真好!我早已陶醉在又見到同學的興奮與喜悅之中,我又可以高聲地喊了,自由地跑了!我體驗著從未有過的幸福。 這樣的生命才是多彩的,正因為有了挫折,才有了我對生活發自內心的熱愛,才會感激所有賜予我幸福的人和事。我們應該感激挫折的力量,那種痛苦過後的快樂,煎熬過後的幸福是平靜的生活永遠無法實現的,因為我們需要挫折。 記住:沒有挫折的生活是殘缺的。

  四、生活中的學習

  生活中有學習,學習中有生活。在某一天,中午吃午飯的時候,邊吃邊聽著電視裡面的新聞廣告。在隨後的節目預告裡,我聽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抬眼看看老媽,只見她高興萬分。“哎,”我嘆了口氣,真不知道媽媽為什麼這麼喜歡看古裝劇。還是那種不厭其煩的喜歡看。於是我半開玩笑的根媽媽說“古裝劇的編劇真應該感謝你們這些它的忠實粉絲阿,沒有你們,哪裡能讓那些編劇賺這麼多的名氣知名度跟錢啊!”誰知,媽媽卻一本正經的反駁我說“誰說的,是我們這些人應該感謝她們這些編劇才是。如果不是她們寫出這麼好的劇本,也不能讓我們在工作勞累了一天之後還能收穫享受,有事可做,有期盼可等。讓每個無聊的夜晚因為等待看節目而變得讓人期待,變得美好。”

  我詫異於母親的答案。或許,是母親太過樸實,太過於善良和辛苦,也可能是工作太累了。而我卻沒有意識到母親的話,這是一種多麼智慧的回答,又是一種多麼美麗的生存方式阿!

  對於生活的一切,我的所得,都時時記著感激,記著感恩。讓所有一切得到的,失去的,都因為感恩而鍍上一層美好而溫馨玫瑰色,是多好,多美的一件事。我相信,一個心懷感恩的人,必是一個良善的人,一個懂得製造幸福的人。哪怕幸福僅僅只露出了一個線頭,她也會用這樣一種智慧,將那線頭拽出,織成一件毛衣,溫暖自己,溫暖他人。

  林清玄曾在他的《黃昏菩提》中這樣寫道:每天我走完了黃昏,將歸家的時候,我就懷著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陽下的頭髮,說一些讚美和感激的話。感謝這人世的缺憾,使我們驚醒不至於墮落;感謝這都市的汙染,使我們有追求明淨的智慧。這也是一種感恩與智慧阿。雖小卻是那樣的貼近我們的生活,充實我們的心靈。

  或許,感恩本就源於最微乎其微的生活,但它確是一種了不起的智慧!

  ——後記印度書上說,斯拉萬月是一個時間。試圖用時間去留住幸福,這是最傻的事情,因為幸福永遠跑的比時間快。而時間能捕捉到的,僅僅是幸福的影子:回憶。但我想感恩,卻能將幸福延長。

  父母的愛,老師的愛,同學的關心,這些都值得我們去回報,去感恩。在生活中,在父母的關愛中,我學會了感恩,懂得了生活中的學習是無處不在的。

  五、學習生活

  燈下,忙著,偶然瞥見桌子玻璃板下壓著的我的白天照,久違的親切趕跑了腦中的兩個相碰小球。小時侯的我有點“聰明”,總是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讓自己高興,我會把土和成泥,搓成團,用吃完的`冰棒當刀學著老媽的樣子削“土豆皮”;用一堆火柴和碎橡皮塊來烤羊肉串;更要用老媽的化妝品把自己打扮的像個小妖精……

  小時侯的我有點“才華”,老爸常教我背誦詩詞,以致我一出家門就有大人攔住讓我背一個,不背不讓走;後來上託兒所學了畫,還參加了幾次幼兒畫展,也得了好成績,小朋友都搶著讓我回去用毛筆給他們畫狐狸:再後來出於自己的好奇,又學了彈琴,以致我家一來客人我便躲的遠遠的,以防被扣住彈個沒完……實際在做這些事時,心裡還是會為能顯擺以下而高興的,至於躲開,那是因為我知道他們一定會找到我的。

  小時侯的我有些“貪吃”,其實現在也是。聽老媽說有一次我坐在碗櫥下,從上面掉下來一瓶芝麻醬,雖然沒有砸到我,但也嚇了一跳,還灑臉上好多,就這時候還不忘用舌頭舔舔嘴邊那和著眼淚的芝麻醬。

  我兒時的理想是賣肉,因這我喜歡看到刀將肉切開那一瞬間的感覺,還天真的以為以後吃肉就不用花錢了,後來知道賣肉不怎麼好,於是一年級那年我當著同學的面宣佈我的理想是當一名外科醫生。

  小時候的我像一個小子,心裡還偷偷崇拜著電視劇中武功高強的大俠,和小男孩玩兒打仗的時候,也要挑根最長的棍子,還要當老大,讓他們全聽我的,在我後面站一排,我家附近有一所幼兒園,孩子們都喜

  歡去那玩,這群孩子中有一個弱智,小朋友都嘲笑他,有一次一個壞小孩叫他罵自己,笨小孩就罵了,惹的全體小朋友哈哈大笑,惟獨我沒笑,後來那壞小孩從滑梯上滑下來時,我便狠狠地給了她一拳,打完便使勁兒往家跑,呵呵,多麼有正義感的孩子啊!不過這孩子以後三天都沒敢出去玩。

  隔壁的老掛鐘敲響了午夜十二點的鐘聲,也將我的思緒拉回到現在,我不得不馬上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題上。是的,童年的一切一遠離我們,再也回不去了,我已不再是那個披個被罩裝大俠的假小子了;眾多的遊樂場,再也找不回曾經玩泥巴的歡樂了;各種口味的雪糕,再也吃不出曾經兩毛錢一袋還凍的梆梆硬的透心涼的美味了。

  對於童年我們只剩下了回憶,童年的回憶是美好的、親切的、深刻的,也許現在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不滿意,想想童年,讓我們的心放鬆一下,然後再用童年的“天大、地大、我最大”的大俠心態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想必這才是童年給我們的真正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