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寓言故事200字作文

寓言故事200字作文

寓言故事200字作文

  寓言故事是小朋友們最喜歡的讀物,你知道怎樣寫出生動的寓言故事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寓言故事200字作文,歡迎閱讀。

  篇一:聰明的公雞

  一天,公雞出來在草地散步,正好被一隻狐狸看見了。狐狸悄悄的跟在公雞後面。狐狸一邊走一邊想:這隻公雞多肥呀!我得把它吃掉。

  公雞聽到後面有腳步聲,它回頭一看,一隻狐狸跟著它。公雞頓時緊張起來,但很快又鎮靜下來。這時,狐狸對公雞說:“公雞大哥,您早呀!您這是要到哪裡去呀?”公雞說:“我出來散散步,順便找點小蟲吃”。狐狸一聽,馬上對公雞說:“怎麼就你一個人呀?我陪你去吧”!公雞靈機一動說:“怎麼是一個人呢?獵人大哥在後面呢!”狐狸聽了,一溜煙就跑了。

  篇二:小獅子的下場

  一頭小獅子因為貪玩而遠離了獅群,不幸遭遇了幾隻鬣狗。

  本來,小獅子這時候還有機會逃生,但由於過分自傲,他卻放棄了機會。

  “我是獅子。”小獅子把胸脯拍得啪啪響。

  “不錯。”領頭的鬣狗說,“如果你是一隻成年獅,那麼你是強者,我們是弱者。而今你還是一頭幼獅,你是弱者而我們是強者,大自然的.生存規律就是弱肉強食。”說完,鬣狗們便撲過去把小獅子咬死吃掉了。

  其實,誰也並非天生就是強者,在還沒有成為強者之前,哪怕是小獅子,為了生存,他首先要做的,還是學會保護自己。

  篇三:貓和空罐

  一隻貓爬到隔板上去搜尋食物。先瞧見了一個沒有蓋兒蓋著的罐子,一見裡面是空的,就說:“這其實是不必看的,當然什麼也不會有。”接著它又把目光轉向另一個有蓋兒蓋著的罐子,目不轉睛地望了很久,越望越耐不住貪食的心,於是就大著膽子把那蓋子揭開了,不料裡面也是空的。

  貓於是很失望,慨然說道:“全是空的!不過,有的人沒有東西就說沒有東西,倒也坦白;有的人卻故弄玄虛,好像高深莫測,害得人家研究了又研究,白費心思!”

  篇四:狼和馬

  一隻狼穿過一個農場,看見一片燕麥田。狼對燕麥不感興趣,搖搖頭繼續往前走。後來他遇見一匹馬,狼討好地對馬說:“喂,朋友,讓我帶你去一個地方吧。那邊有一大片麥地,顆顆麥粒都碩大飽滿。我特意為你留著呢,一顆都沒嘗過。快去吧,讓我再聽聽你那像音樂般悅耳的咀嚼聲吧。”馬答道:“太感激你了,要是你自己能吃燕麥的話,你一定不肯餓著肚子聽我嚼東西吧!”

  把自己不要的東西送別人,對方未必會感激你。

  篇五:天堂裡的自由

  一隻可愛的畫眉被主人關在籠子裡,上帝於是對畫眉說:“跟我到天堂去生活吧。”

  “我現在生活的很好啊,為什麼要去天堂呢?”畫眉說道。

  上帝反問道:“那你有自由嗎?”

  畫眉沉默了。

  畫眉跟著上帝來到了天堂,上帝把它安排在翡翠宮裡住下,自己便去忙其它別的事情。

  過了很長一段時間,上帝突然想起了畫眉,便去翡翠宮看它。他問畫眉:“我親愛的孩子,你現在過得還好嗎?”

  畫眉哀嘆一聲,說:“房子很漂亮,大得我飛都飛不到邊,可是我一個人孤零零地生活在這大房子裡跟住在籠子裡有什麼區別呢?”

  篇六:貓吃辣椒

  老和尚問心愛的兩個徒弟:“怎麼樣才能讓貓乖乖地去吃辣椒?"

  徒弟都愣了,心想貓是不吃辣椒的,也絕不可能乖乖地去吃辣椒啊!

  大徒弟說:“最好的辦法就是灌!捏著鼻子往嘴裡灌,它就吃了。”

  二徒弟說:“依我看,還是餓它三天,然後把辣椒拌到魚肉飯裡。”

  老和尚還是搖頭。

  “那麼師父您老人家有什麼高見呢?"

  “很簡單嘛,你把辣椒水塗到貓屁股上面。貓屁股辣,不得不舔。舔的時候自鳴得意,又心甘情願。那不是

  吃了辣椒,還要感謝你的恩典了嗎?”

  篇七:獵狗與野兔

  有一個古老的傳說,是關於獵狗和兔子的。獵狗經常誇口說,自己跬步千里比任何獵物都快。

  有一天,獵狗和主人一起去打獵,主人見不遠處有一隻野兔,為了要考驗獵狗,就命令它去追那隻野兔。經過半小時的追逐,獵狗無功而返,主人對它的表現十分不滿。

  獵狗自辯說:“主人,你要了解,剛才我追那野兔,只是抱著玩耍的心情,而野兔卻以逃命的心情逃跑,追它不到,也不太奇怪吧。”

  篇八:袋鼠的節約

  袋鼠雖名為鼠,但並不像齧齒類動物一樣,有終生不斷成長的銳利門牙。

  它們像其他草食動物一般,以臼齒來咀嚼野草。

  野草對臼齒的損害性很大,所以很多草食性動物在臼齒脫落後,都可以馬上再生。

  不幸的是,袋鼠的臼齒卻無法再生,所以雖然它們左右牙床各有四對臼齒,但平時只使用最前面的一對,等到第一對耗損而自動脫落後,第二對才再向前移,取代第一對。平均一對臼齒約可使用五六年,到了十五至二十歲之間,就只剩下最後一對臼齒,除非不吃東西,否則勢必全都耗損。

  而當這一對臼齒磨盡脫落時,則“事祿已盡”,即使無病無痛,也會死於飢餓。

  人類可用的資源也有限,等大量耗損後才想到要節約,已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