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故事:「愛唱歌的小青蛙」
【愛唱歌的小青蛙】
綠油油的稻田裡有許多青蛙,他們在那裡忙碌地捕捉害蟲。傍晚,青蛙們常聚在一起,進行大合唱,“呱呱呱”的聲音在稻田上空迴盪。
有一隻小青蛙的叫聲特別清脆響亮,大家稱讚他唱得好。小青蛙聽到誇獎,“呱呱呱”唱得更加響亮了。他還暗下決心,要做一名歌唱家,並刻苦練習,白天黑夜不停地唱。
【不要忽視他人的技巧:黠鼠夜擾】
蘇軾在一次夜讀中忽然聽到一陣老鼠啃東西的聲音。他估計這聲音是從床下傳出來的,於是用手在床上使勁地拍打了幾下,想借此把老鼠嚇跑。然而這種辦法收效並不大,僅僅安靜了一會,老鼠又不停地啃起東西來了。
夜裡老鼠啃東西的聲音既令人心煩,又讓人惱怒,因此,蘇軾吩咐書童去捉老鼠。
書童端著燭臺往床下一照,發現聲音是從一個被繩子繫住了口的嚴實袋子裡發出的,於是高興地說道:“哈哈,老鼠被關在袋子裡面了,它還能往哪兒跑呢?”書童小心翼翼地解開繫緊袋口的繩子,只讓袋口露出一條狹窄的縫隙,試圖等老鼠剛一露頭就捉住它。可是書童等呀等呀,不僅沒有等到老鼠出來,而且連一點響聲也聽不到了。因此,他感到非常奇怪。為了弄個水落石出,書童開啟袋口,端起蠟燭把袋子裡面照了個通亮。他發現袋中一動不動地躺著一隻死老鼠。書童驚訝地說道:“這真是怪事!剛才這袋子裡分明有一隻啃東西的活老鼠,它怎麼會突然間死去呢?如果這隻老鼠剛才就是一隻死老鼠,那麼啃東西的聲音難道是鬼發出來的嗎?”
好奇心驅使書童進一步往下追究。他兩手抓著袋底把袋子往上一提,然後用力抖了幾下,想把袋子抖落一空,看個結果。可是袋子裡面除了老鼠沒有旁物。他只聽見老鼠落地“嘭”地一響,還沒來得及去撿那隻死鼠,卻看到死鼠突然復活,一溜煙就逃走了。
蘇軾被老鼠的吵鬧折騰了半天,結果老鼠把他的書童弄了一個措手不及就溜掉了,因此心裡很不愉快。他恨恨地說道:“想不到一隻老鼠有這麼狡猾!它無法咬破堅固的袋子逃跑,就用啃咬之聲招人來解開袋口。當你守候在袋口伺機去捉它的時候,它卻裝死矇騙你放鬆警惕。一個小動物耍出的狡猾花招居然騙得過人,這實在是一件令人可恨的事情!”
一隻老鼠,其體能和智慧遠不是人類的對手,但是這不等於說人類與一個弱小的對手相比,沒有自己的短處。書童因為只看到了人類具有思維能力的長處,而忽視了老鼠求生的乖巧和逃生的敏捷,所以被弱小的對手所捉弄。
【不要用虛偽代替憐憫:以羊替牛】
古時候,人們每到一定的日子,都要在祠廟裡舉行一種祭祀儀式,以表示對神靈的虔誠、求得神靈的庇佑,這種祭祀儀式叫“祭鍾”。每逢祭鍾時,不是要殺一頭牛,就是要殺一隻羊,然後將牛的.頭或者羊的頭用大木盤子盛放在祭神的供桌上,人們就站在供桌前祈禱。
有一天,齊國都城裡來了一個人,他牽著一頭牛從皇宮大殿前走過。這時,恰值齊宣王在大殿門口看見了,命人叫住那牽牛的人,便問道:“你打算把這頭牛牽到那裡去呢?”那人回答說:“我要牽去宰了用來祭鍾。”
齊宣王聽了後,看了看那頭牛,然後說:“這頭牛本來沒有罪過呀,卻要白白地去死,看著它那嚇得顫顫抖抖、哆哆嗦嗦的樣子,我真不忍心看了。把它放了吧!”
那個牽牛的人說:“大王您真慈悲,那就請您把祭鍾這一儀式也廢除了吧?”
“這怎麼可以廢除呢?”齊宣王嚴肅起來,接著說:“這樣子吧,就用一隻羊代替這頭牛吧!”
【做人要經得住誘惑:小岩石和鵝卵石】
小岩石從隧道中滾出來後,飛落到小溪中,四處一看,水中盡是圓圓的、光滑的鵝卵石。小岩石不解地問:“我們石類都是有稜角的、立體多邊形的,你們怎麼變得像雞蛋呀?”
“我們原來也是有稜角的、立體多邊型的,後來讓溪水把我們沖刷成這個樣子的。”
“什麼?”小石頭驚訝的叫道,“難道溪水有這麼可怕嗎?”
“是呀,溪水看上去軟軟的,實際上太有力了,讓我們沒辦法對付,只好變成這樣了!”
一塊一直生活在溪水底下古老的岩石聽見後,指著自己堅硬的稜角說:“不用怕,小石頭,只要堅定地迎接溪水,不對溪水左右逢源,你就不會變成光滑的鵝卵石的。”它說完,指了指鵝卵石接著道:“只有那些內心和身體都禁不住溪水沖刷的石頭,才會變成鵝卵石的!”
小岩石看了看水中搖晃不定的鵝卵石,再看看屹然不動的老岩石,心裡頓時明白了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