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寓言> 【精華】寫寓言作文4篇

寫寓言作文

【精華】寫寓言作文4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寫寓言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寓言作文 篇1

  一天,烏鴉先生收到一封《動物聰明競賽》的邀請函。於是,烏鴉先生朝著森林的方向飛去,飛了一段路程之後,烏鴉先生又渴又累,就飛進一個小村莊裡找水喝。

  在小村莊裡,烏鴉先生碰到了小猴子聰聰,“喂,小傢伙,可以給我喝口水嗎?”烏鴉傲慢地問小猴聰聰。小猴聰聰有禮貌地回答:“尊敬的烏鴉先生,很榮幸可以幫到你。這兒附近有一個大水井,水井裡有清涼的井水,不過水井很深,麻煩你等一等,我幫你用水桶打水。”烏鴉連忙制止了小猴聰聰:“不用你打水,喝水對我是小菜一碟,我有喝水的祖傳秘方,你等著看我的拿手絕活吧!”

  烏鴉說完,就得意洋洋的叼起井邊的小石頭投入水井裡。小猴聰聰驚訝極了,“烏鴉先生,你在跟我開玩笑嗎?水井這麼深,石頭這麼小,你要叼多久呀?這樣子今天是喝不到水的,還是讓我幫你用水桶打水吧?”烏鴉惱羞成怒地說:“廢話!你懂什麼?我就是這樣出名的!!!聰明的人才會用這種辦法,水很快會漫上來的,你等著瞧。”烏鴉馬不停蹄地往井裡扔石頭,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烏鴉越來越累,但仍不服氣而且不停地往井裡扔石子,邊扔石子邊說“我就是這樣出名的!”。但是水井實在太深了,烏鴉終於死了,臨死前還是沒有喝到水。

  誰知道烏鴉是累死的?渴死的?還是氣死的?

寫寓言作文 篇2

  一天,一隻大灰狼準備到外面找吃的,這時一隻活潑可愛的小綿羊路過這裡,大灰狼想:“哈哈,這下有美餐吃嘍!”於是,大灰狼走過去對小綿羊說:“小綿羊,你到哪兒去呀?”小綿羊說:“我去奶奶家。”大灰狼覺得機會來了,就說:“你看路上多危險呀,還是我陪你去吧!”聰明的小綿羊早就識破了大灰狼的陰謀,所以它想好了一個計策。於是,小綿羊答應了。小綿羊把大灰狼領到了懸崖邊,小綿羊故意大喊到:“哎呀,一條大莽蛇爬上來了!“大灰狼走過去看時,小綿羊猛地一推,大灰狼摔下了懸崖,死了,小綿羊靠著自已的智慧救了自已一命。名師點評:本文的語言平滑曉暢,刻畫細緻,描寫生動,小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狼的`狡猾和羊的聰明,將這一對天敵的鬥智鬥勇具體地描述了出來,字裡行間都充滿了趣味。再者,小作者能夠以自己的創造力進行寫作,立足於現實中對動物們的理解,發揮想象能力,進而寫出這麼有意思的寓言故事,值得表揚。希望小作者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寫出更出色的文章。

  有一個故事給我的印象最深,那就是(兩隻狗)這個故事。一個人有兩隻狗:一隻獵狗,獵人教它捕食動物的本領,幫助自己打獵;另一隻是看家狗,教它看家的本領,幫自己看家。每次獵人打獵回到家裡,總是要把獵物分一大份給看家狗吃。獵狗看了很不痛快,罵他的同伴:“打獵是非常非常辛苦的,可是你一點也沒有幫過忙,卻大口大口吃我辛辛苦苦得來的成果。”看家狗回答說:“朋友,你不要責怪我,要責怪就責怪主人吧!是他不教我幹活,而只靠依賴別人的勞動而生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些過錯是父母的過分寵愛而養成的,而我們的父母卻一味責怪我們。看家狗是因為主人過度嬌寵,而導致它養成不勞而獲,依賴他人的不良習慣。作為主人,應該教看家狗幹活,讓它學會靠自己的勞動與能力學會獨立、生存。

寫寓言作文 篇3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劉基《郁離子》裡有一個寓言:鸛鳥預知天要大雨,根據經驗將巢遷往高處,結果洪水大於往常,鳥巢還是被淹。子游任武城宰,受鸛鳥遷巢的警示,號令全城造船對付洪水,百姓得以保全。子游事後說:“鸛鳥也算是能預知的,可惜它所知不遠啊!”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每遇上類似的事情,我們的判斷和做法,是否都對呢?請從《鸛鳥》的故事裡讀出寓意,自擬題目,自定立意,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議論文。

  【寫作範文】

  由王國維之死想開去

  一如鸛鳥,大儒王國維也是短視者。

  人說,現代中國從未產生過走得這般前面又涉獵如此豐富的博學者,所以,王國維是不該沉湖的。關於他的死,有“殉清”說,有“殉文化”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在於他有走在前面的預見,卻還是做了中道棄世的魂。

  仔細想想,王國維該有鸛鳥“洪水將至”的預知本領——也就是他能夠知道一個腐朽王朝(包括它的爛了的文化)終將被取代,儘管其過程是萬分痛苦的;王國維該有子游“君子善假於物”的聰明做派——也就是他其實不必對曾處身其中的王朝及其文化作太多的擔待;那麼他或許就不會在清政權崩毀後選擇解脫。

  比起來,同樣是一介文人,屈原的死卻來得悲壯,他以死成全了個體對濁世的抗爭也成全了人生於政治的理想。王國維的死則不同,至今還沒有見一種關於其死因的解釋,說他的死能脫了有所“殉”的干係。而我要說這種無法解釋,正好證明了王國維其實死於他的短視。

  如果王國維沒有選擇沉淪,以他的睿智,積極作為,也許他會是另一種文化(民主革命)的先驅,會給更多的翹首企盼的人們帶來新生活的希望。一如子游有憾於鸛鳥,歷史原來總給後人帶來無盡的愁思嗎?

  涓生,是魯迅《傷逝》裡的人物。他有預見也敢追求,與子君在一起時是快樂的。“人必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這是涓生說的。他說得很對,於是,我便知道涓生最初是想給子君以幸福的,但他竟沒有能吃準在那個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子君最終會走向死亡的殿堂。他真的沒有看到生活是否允許他這樣做,社會是否允許他這樣做?涓生所見不深,所知有限,所為太少,竟加速了子君的死啊!

  人哪,為什麼跳出自己的那個窠巢那個短視就那麼的難!鸛鳥預知到了洪水的將臨,最終仍逃不過失去家園的痛苦,它的巢實在是沉淪於自己的短視;子游未知洪水的來襲,因鸛鳥搬家而避免了一場大難,他的成功就在於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這則寓言難道不值得我們深思嗎?

  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並非很難的事。日前從國家統計局獲悉,四川省有一個地區對退耕還林的後續產業發展缺乏長遠規劃,致使部分農民的生活失去保障,開始出現“退林還田”的倒反現象。同在四川,瀘定縣退耕還林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推動後續發展。從1999年至20xx年,該縣透過退耕還林開發經濟林木,桑、花椒、核桃、板栗等均在萬畝左右,農民受益,溫飽基本得以解決。

  環視我們現實的社會人生,太多的時候,太多的人因為短視,而遺禍無窮。他們每為眼前的浮雲所障,看不到未來的發展,事物的必然。他們也像鸛鳥一樣,對於驟至的洪水有所知,卻所為失當,最終只能在天空中留下哀鳴。

  其實原因只有一個,他們能先見,卻還是眼光短淺。

  【作文點評】

  文章用材別取一途,由王國維之死說開去,在歷史與現時、生活與文化的河流中倘佯,思想不乏深刻。所用材料典型而富有新意,顯示出作者厚重的文學素養和認識水平。全文結構謹嚴,緊扣鸛鳥能預見卻短視來行文,步步深入,揭示了“見之遠、知之深、做之當”的內在寓意,切合題旨。文章用例的自由,思考的深入,表現出特別多的色彩和靈動,不由人不叫好。

寫寓言作文 篇4

  中國古代大哲學家老子,有一天他把弟子人叫到床邊,他張開口用手指一指口裡面,然後問弟子們看到了什麼?在場的眾第子沒有一個能答得上。

  於是老子就對他們說:“滿齒不存,舌頭猶在”意思是:牙齒須硬但它壽命不長;舌頭須軟,但生命力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