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關於家鄉的魚作文四篇

家鄉的魚作文

關於家鄉的魚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家鄉的魚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魚作文 篇1

  胖頭魚原產於我的家鄉,因為成熟的魚頭很大,還因為其肉質鮮美,故冠以魚兒之尊的美名,稱之為胖頭魚。

  放暑假了,我到姥姥家去,第一頓的美食就是胖頭魚。吃的我胃口大開,很是高興。吃完飯,小妹神秘的對我說:“姐姐,你光吃過胖頭魚,抓過胖頭魚嗎?”我搖搖頭,小妹說:“我領著你去抓胖頭魚。”說著,她把全村的小夥伴兒都召集起來,領著我們來到一個很大的泡子裡,泡子裡的水剛沒過膝蓋,我看夥伴們有的用筐撈,一筐一條。有的用棒子打,打一下抓一個。我和妹妹一人拿著一個棒子,打胖頭魚,妹妹說:“你敢不敢用棒子打胖頭魚?”我說“有什麼不敢的,你都敢,我還能不敢。”我用棒子打,一下子打偏了,胖頭魚就溜走了。一個男孩發現了一隻胖頭魚,用棒子一打,就把胖頭魚打昏了,用手把魚向岸上一拋,拋到岸上,妹妹看見了這一幕,對我說:“這魚是咱們的,咱們把它搶回來吧!”我急忙上了岸,把衣服穿上,那個男孩沒注意,只見小妹把魚放在手裡,急忙跑了。那個男孩回頭一看,我的魚怎麼沒了呢?而此時,我和小妹已跑回了家。

  我們不能再回去抓胖頭魚了,怕那個男孩報復,於是,我們來到了堵渠口,把魚撿出來,把這隻魚拋到了一個老榆樹下。小妹的裙子裡進去了一條胖頭魚,小妹說:“不用急。”說著,她急忙跑到樹下,把魚拿了出來。突然,我覺得屁股**的疼,像被誰捱了一鞭。回頭一看,是姥爺,妹妹喊:“姐姐快跑,那些魚不用拿,一會兒姥爺會收的。”

  有一天,我和小妹來到了蒲草裡,看氣泡,小妹已經抓了好幾條胖頭魚,我見小妹的.後面還有氣泡,就告訴小妹後面還有,小妹說:“那不是,那是我不小心放了個屁。”“哈哈”我們大笑起來。

  早上吃的是鹹鴨蛋,小妹告訴我:“如果你吃到臭蛋,就告訴我。”我正好吃到了臭蛋,告訴了小妹,我問小妹:“你用臭蛋幹什麼呀?”小妹說:“用這個釣魚,胖頭魚最願意吃臭蛋,一會兒我領你去釣魚,我們真的釣了好多條魚,回到了家,看見媽媽那張臉,就知道媽媽生氣了,一看,是一隻雞雛被我踩死了,小妹說:“沒事,我正要用雞雛釣魚呢!”我們又把雞雛燒熟掛在釣上釣魚,可魚太大,把魚竿拽跑了,我連忙上去搶了回來,小妹說:這回可得認真的看守魚竿了,可魚竿還是被拽跑了,我急忙喊小妹,聽見小妹說:“別喊了,我就是看看你認沒認真看守魚竿。”我最喜歡吃胖頭魚,吃胖頭魚,有很多種吃法,清蒸胖頭魚,紅燜胖頭魚,醬燉胖頭魚,媽媽和姥姥去集市上買菜了,留下我和小妹,姐姐還有姥爺了,我讓姐姐做胖頭魚,姐姐不做,說等姥姥回來再做,大姐不做魚,小妹把魚埋在了粥裡,可等到粥都涼了,魚還沒熟。我想不行,怕別人看到。一看窗戶開著,正好大黃狗在院子裡,就把魚扔給狗吃。小妹說:姥爺,我肚子疼不吃飯了。”我也趕忙說:“我也肚子疼。”這時姥姥她們回來吃飯了,姥爺喝了一口粥,說:“怎麼有腥味兒呢?”姐姐說:“我也沒做魚,哪有腥味兒啊!”直到現在他們也沒揭開這個謎底。

  寫到這裡,筆者,在為胖頭魚做廣告了:“為了您家人的身體健康,為了您孩子聰明伶俐,勸君多食胖頭魚,何樂而不為呢?”

家鄉的魚作文 篇2

  民風民俗各地都有,捕魚的民俗可不常見。

  每年秋夏交際之時,黃山弄的魚塘中按理就該展開一場激烈的捕魚大戰按習俗。這時候全村人都會在同一天約定來到魚塘一起捕魚,把去年已經長大的魚苗撈上來魚塘旁有幾間小屋子,因為捕魚是好幾天的大工程,所以這是為村民們捕魚期間住宿用的。捕魚前幾天堤壩上會曬上一張巨大的漁網,這就是捕魚時用的漁網,到了約定捕魚的日子,男的穿著防水揹帶褲,女的則戴著橡膠手套,等漏網之魚跳上岸時,便一把抓住,年年這時候,一大群孩子會跑來圍觀,整裝待發,只等下水。

  到了下水時,一大波穿著防水鞋的男人們齊刷刷踏進魚塘,一大片水花齊濺,剛一下水,岸上的石頭便溼漉漉。那張巨大的漁網一寸一寸被打溼,一點一點沉入水底。男人們有規律地在水中站成三角陣,用嫻熟的手法卷著漁網,張開,收攏,陸續看見幾條魚跳入漁網,男人們的三角陣形逐漸變小,更多的魚如安了馬達一般地跳進漁網,過了一會兒男人中傳出聲音:加油!一二三!加油!一二三!慢慢地口號逐漸傳了開來,每個人都卯足了勁,死命地把漁網往岸上拖,一群孩子往魚塘裡扔石子,噼裡啪啦,水花四起,水中泛起陣陣波紋,第一批魚運到岸上,數量多得嚇人,漁網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幾層魚,活潑亂跳,有許多隻身上裝了彈簧似的,跳著跳著又跳回了塘裡,女人和孩子們欣喜地把魚裝進一隻大大的木桶裡。緊接著,馬上開始第二輪的捕魚,每個人都拿著一根兩三米長的細木棍,下了水後,用細木棍串起每個人手中的一摞漁網,再將木棍深深插入塘中溼潤的泥土放開手。漁網會自己慢慢飄開,籠住大半個魚塘,到時只需流到魚塘邊,輕輕收攏漁網的邊,許多魚便神不知鬼不覺地被我們收入網中,一年長成的魚捕成後,還要進行最後一步;播種魚苗。儘管塘中還殘留著些許魚苗,但也是寥寥無幾,所以要將培養好的魚苗放入魚塘。待明年秋夏交際之時,再將它們通通收入囊中。

  一年一度的捕魚活動結束,全村人拎著大桶小桶來取魚,晚上家家戶戶都傳出魚肉的鮮香,這也許便是節日民俗中的溫馨之處吧!

家鄉的魚作文 篇3

  清明節這天,下著綿綿細雨,雨點密密麻麻,淋在我身上,真像針扎一般。不一會兒,我整個身子全被淋溼了,又餓又冷,在寂靜無聲的小巷裡走著,突然眼前一亮:前邊有家餛飩店!

  快步跑進店內,發現人居然挺多,好不容易輪上了一個位子,點了一碗老闆自詡為味道鮮美的刀魚餛飩。我好奇地走到老闆身邊想一探究竟,只見那老闆先舀了一碗呈黃色的湯,那湯是在爐子上熬著的,盛到碗裡還咕嘟咕嘟地冒著小氣泡;老闆又取了案板上的長得像元寶一樣的餛飩,輕輕放入鍋中。不一會兒,餛飩煮熟了,顏色變為透明,隱隱透出嫩綠,在黃湯的映襯下,居然像幾條秀氣的“魚”,令人食慾大增。

  我輕輕地用勺子舀起一條“魚”,帶著溫熱的湯汁送入嘴中,輕輕地咬了下去,口感細膩。下一秒,我愣住了:鮮嫩的刀魚餛飩便全面地暴露在舌齒間,點點鮮味令人滿足。咀嚼著餛飩餡,刀魚鮮、豬肉香、韭菜鮮,充分地還原在舌尖!汁水四濺,鮮味在舌齒間迴盪,整個餛飩並不因為刀魚貴而少加餡,而是鼓鼓囊囊的。只覺得要在這股濃郁的鮮味中再沉浸一會兒,再享受一會兒,讓我原來冰涼的身體從內溫暖到外。

  我不再細細品嚐,而是風捲殘雲地咀嚼著,咬著,讓那一股濃香在舌尖迴盪,讓鮮美觸動舌尖上的每一個味蕾。這餛飩好鮮,令人流淚的鮮!

  我品著湯,驚訝地問老闆:“為什麼這餛飩湯都這麼鮮?”老闆只是一笑:“因為這裡頭都是真材實料!”老闆開始娓娓道來:“這刀魚餛飩乃江陰的特色小吃,怎麼樣才能鮮?要真材實料。刀魚料只要假一分,這鮮就提不上來;除刀魚刺這一道工序只要馬虎一分,就會讓人吃得不帶勁;這湯料得用江刀骨頭、貝殼等江鮮熬一個小時,少一分,則湯就鮮不起來。這餛飩可是真材實料,童叟無欺。江陰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每年的三四月份正是吃刀魚的時候。”

  我讚美這靠近長江的美麗家鄉,我愛家鄉;我讚美這鮮美的刀魚餛飩,我愛刀魚餛飩!

家鄉的魚作文 篇4

  我的老家安徽,每到過年期間,人們會吃一種名叫“面魚”的食物。

  小時候過年時,聽奶奶說待會兒我們就可以吃麵魚了!哥哥姐姐們就心奮不已。

  老遠就聞到它的香氣了。像烤雞,卻沒有它那麼單調;像煎雞蛋,又好像比這個更鮮美;像豬蹄湯,但沒有它的油膩。中間還夾雜這青菜的甜香味和新鮮豆腐的味道。

  奶奶把它放在茶几的碟子裡,潔白的碟子,襯托出它的雍容華貴。它長得長長的,兩旁尖尖的,中間為長方塊,猶如一塊肥胖的落葉似的,外面用脆脆的、酥黃酥黃的東西包著。

  我的口水早已“飛流直下三千尺”了,實在忍不住了,拿起筷子夾起一塊放置碗中,從其一頭開始吃起。恩,不錯,吃起來棒極了!外酥裡嫩,裡面是豆腐、青菜、粉絲等各種常見的食品摻和成的。

  咦?不是叫“面魚”、“面魚”嗎?怎麼既沒有吃到面,也沒有吃到魚呢?

  原來啊,是以前的人們買不起魚,於是便把它做成近似於的模樣,象徵著“年年有餘”;至於它的名字中為什麼會出現“面”字,也許是因為以前是用面做的,後因什麼原因去掉了吧。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卻渾然不知製作這小小的面魚需大費周章!

  除夕夜前五六天左右,便開始了做面魚的準備。我們老家這邊的豆腐、豆漿、豆腦仍採用最古老的方法,用石磨。爸爸磨豆子推石磨;爺爺則用平吊的十字架和布來將豆漿與豆渣分開;媽媽燒灶臺的火,把豆漿倒進鍋裡燒開,過了一會兒,上面會形成一張薄薄的皮一樣的東西,這就是面魚最外層的豆皮;奶奶便用乾淨的竹條把它撈起來晾曬。不能曬太乾,曬太乾太脆不好包;也不能曬太潮,曬太潮軟綿綿的,不好吃。

  第二步就來拌餡了。用剛做好的豆腐以及許多農作物剁成餡,再放上早早準備好的調味料拌均勻,然後把它放進鍋中蒸熟。

  最後一步當然是把它們包起來下油鍋炸。這也是最難的一步,全家的大人都出動了,爺爺掌握火候,奶奶炸,媽媽包,其他人只有給他們打打下手、端端盤子的權利。炸,為最關鍵的一部,入鍋即取,不可有一絲一毫的猶豫,這樣才能做到外酥裡嫩的效果。

  別看僅僅三步,做起來卻極其麻煩,需要四五天呢。

  忙活了四五天,終於可以開吃了,我們一家人圍在圓桌上,香味徐徐飄來,我聞到了它那獨特的味道,聞到了年的氣息,聞到了家的溫暖,感受到了愛的甜美。

  如此美味可口、意義非凡的獨門小吃,誰人不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