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杜甫草堂的作文
草堂總面積有240多畝,其建築為清代風格,園林是非常獨特的“混合式”中國古典園林。yuwenm小編整理了相關的文章,歡迎欣賞與借鑑。
參觀杜甫草堂的【篇一】
在過年期間 ,我們在成都去參觀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杜甫草堂 。杜甫 ,我們背誦過他的一些古詩 ,對他生平有一些簡單的瞭解 ,但對他曾經生活過的草堂沒有什麼印象 ,所以我也感到很好奇 。
我提前看了一些資料 ,瞭解到“ 杜甫草堂 ”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在此居住了約五年多 ,寫下240多首 ,真是讓人驚歎 !後來 ,草堂也是歷經磨難 、屢廢屢興 ,留存至今 。
一進草堂的大門 ,幾棵乾枝梅呈現在眼前 ,清香味撲鼻而來 ,令人陶醉 。鬱鬱蔥蔥樹木佈滿庭院 ,可以想象杜甫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下 ,一定會激發他的靈感和想象 ,掛不得能創作出那麼多好詩句呢 !整個的院落面積很大 ,被分成了4 、5個小部分 。再往裡走 ,有個古建築的展廳 ,介紹了杜甫的一生 。我也瞭解到了很多關於杜甫的事蹟以及一些他的著名的詩歌 ,可爸爸說 :“ 這還沒到真正的草堂遺址呢 ”。他說 :“ 這些房子 ,都是後來不同年代的人建造的 。當時杜甫住的草屋可沒這麼雅緻 、漂亮 ,他當時居住的地方其實是很簡陋的 ”。我們繼續向前走去 ,不一會兒 ,我們看見了連在一起的 、幾間稻草屋頂的寒酸草房 。那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杜甫草堂 ?是的 ,真真切切 ,就是這麼簡陋的草堂 。草堂中只有簡陋的一間客廳 、一間書房 、一間臥室 、一個廚房及柴房 、一個廁所 。但是與其說是客廳 、不如說是隻能擺了幾把椅子的空間 ;與其說是廁所 ,其實就是一個坑 ;與其說是臥室 ,其實就只能放一張小床 。著名的詩人杜甫就曾經在這樣一個簡陋的草屋中創做出無數的曠世佳作 ,他曾經就是居住在這樣的簡陋茅屋 ,忍受著嚴寒 ,忍受茅屋在被咆哮的秋風損毀下遭受雨淋的痛苦 。他用他的詩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訴說著“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的悽慘情景 ,但是他更是憂國憂民 ,嚮往“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的理想 ,表達出“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的情懷 。
杜甫的理想也許我們今天實現了 ,我們有溫暖的房屋 ,寬敞的教室 ,我們不在遭受寒冷和雨淋 ,但是我們卻缺少了他的拼搏 ,他的情懷 。詩人在這麼艱苦的條件下 ,卻能寫出那麼多的好詩 ,雖然自己身臨困境 ,但是仍然心繫祖國 ,這不是我們更應該敬仰和學習的嗎 ?
參觀杜甫草堂的作文【篇二】
寒假裡的一天,媽媽帶我去杜甫草堂遊覽。
一進門,便看見一棵棵參天古樹,有的四季常青,有的只剩光禿禿的樹枝,有的粗壯無比,有的還掛上了許多漂亮的紅燈籠,還有的享有“獨木成林”的稱號,真讓人驚歎!
走著走著,便有一個荷塘,此時,荷葉已經枯萎,荷花也不見蹤影,彷彿有些凋敝。可是塘邊卻盛開著我不知名的小花,紅的、黃的、白的、橙的、粉的、紫的、藍的,競相開放,美麗極了,給荷塘帶來了一絲生機。
我們來到杜詩書法木刻廊,長長的走廊裡掛滿了各式各樣的書法作品,字都寫得非常漂亮。上面有些是楷書,有些是隸書,有些是篆書,還有一些是幾乎看不懂的草書。我正在學習寫毛筆字,看到這些優美的書法,我更激起了興趣,盼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寫出這樣漂亮的字型。
接著,我們又來到杜甫的居住地——一處小稻草屋。它的屋頂是用稻草蓋的,很厚很厚,牆是泥土和草砌成的,柱子和傢俱全都是木頭做的,雖然很舊了,但看上去十分古樸。茅屋有好幾間,分別是杜甫的書房、臥室、客廳和廚房,每間都小小巧巧的,裡面的傢俱也十分簡單——臥房裡一張小床,客廳裡一個臥榻,榻上一張小几,另有兩把椅子,廚房裡一張小小的方桌而已。看到這些,我的眼前便浮現出,當年杜甫住在這件小小的茅屋裡,吟詩作賦的情景。
我們轉著轉著,又來到了一個大花園裡,裡面萬紫千紅,和鬱鬱蔥蔥的竹林相得益彰,簡直無與倫比!我好像走進了龍宮的大花園,被這優美的仙境陶醉了。這裡還有許許多多的盆景,它們彎彎曲曲的,長著碧綠的葉子,擺著不同的姿勢,好似活了起來,扭著腰兒跳起了舞!
最後,我們又參觀了杜甫的.雕塑,就在“詩史堂”裡面,他滿面憂愁,似乎在思慮著什麼——是想著“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嗎?我不得而知,只久久地凝望著他。後來,我們還參觀了詩書畫院美術館,裡面有許多精美的書畫作品,讓人流連忘返。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了,我懷著對杜甫深深的敬仰,依依不捨地離開了這個意義非凡的地方。
參觀杜甫草堂的作文【篇三】
今天,我懷著無比興奮的心情和佳佳姐、楊楊姐一同來到成都杜甫草堂參觀。
聽解說員說,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國唐代大詩人杜甫流寓成都時的故居。公元759年冬天,杜甫為避安史之亂,攜家由隴右(今甘肅省南部)入蜀。靠親友的幫助,杜甫在成都西郊風景入畫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稱“成都草堂”。在這裡,詩人先後居住了將近四年,所 作詩歌流傳到現在的有240多首。
由於成都遠離戰亂的中原,而草堂又地處郊野,因此詩人的 生活比較安定,心緒也較為寧靜,這就使他在草堂的詩歌創作大都具有田園風味,如 >、>、>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畢竟是一位有遠大政治抱負的詩人, 匡世濟民的責任感始終存在於他的心底,使他始終不能忘懷現實,因此一旦現實中出現促使他 的憂患意識復甦的因素,詩人便又回到憂國憂民的創作軌道上,著名的 >以及>、>等詩篇,就是在這樣的情形下寫成的。正因為杜甫寫下了這些不朽的詩作,所以後世把杜甫草堂譽為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塊聖地。
我們依次遞進是大廟、詩史堂、柴門、工部祠。其中大廟、柴門是杜詩中提到的草堂原有建築,詩史堂正中是杜甫立像,堂內陳列有歷代名人題寫的楹聯、匾額。工部祠內供奉有杜甫畫像,並有杜詩傳人陸游、黃庭堅陪祀。
1985年,杜甫草堂更名為杜甫草堂博物館,館內珍藏有各類資料3萬餘冊,文物XX餘件。包括宋、元、明、清歷代杜詩精刻本、影印本、手抄本以及近代的各種鉛印本,還有15種文字的外譯本和朝鮮、日本出版的漢刻本120多種,是有關杜甫平生創作館藏最豐富、儲存最完好的地方。
參觀完後,我們戀戀不忘地離開了杜甫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