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00字(精選11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透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00字(精選1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
四月五日清明節,爸爸帶我去奶奶家過清明.從我們家出發到奶奶家一共賓士了一百多公里,到奶奶家時已經十一點三十了。太婆的墳離奶奶家有一些距離,吃了點包子我們就出發了。
大約走了半個小時就到了,我們在大人的帶領下先把墳頭和四周的雜草清除掉,然後爺爺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紙條放在墳上,並把祭祀用的雞、豬肉、果品、酒等擺放在墳前,再點蠟燭和香,把蠟燭插在墓碑前,點燃的香插在墳前和四周。
當一切準備好了我們就要開始拜太婆了,雖然她老人家已經不可能看到這些,可這代表了我們對她老人家的懷念和尊敬。每一個人都有序的輪流到墳前上香鞠躬到酒,心裡默默唸著自己的願望希望得到先人的保佑。當香和蠟燭差不多要燃盡時我們把帶來的紙錢給燒了,把鞭炮給點燃,山裡頓時響起了“劈哩啪啦”的鞭炮聲很久才散。奶奶說這是告訴太婆我們走了明年清明再來給她掃墓。
明年的清明節我還會回奶奶家做清明的。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2
清明節,是個特殊的日子,它不像其他節日那樣讓人高興,讓人興奮,它是個讓人感傷的節日。
清明節到了,在我的家鄉光澤,跟全國各地一樣,都有掃墓,祭祖的風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我們把墓地周圍清理乾淨。擺好供品點上香,祭拜太爺爺太奶奶,然後燒了紙錢,就下山了。
家鄉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長輩們到田裡採來一種叫水曲的野菜,洗淨後,把它放在缽頭裡打爛備用。接著把糯米打成漿,和打爛的水曲攪拌後一起放進鍋裡煮。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米漿攪成綠色的團狀。
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團糯米糰搓成球形,再壓扁,弄成像餃子皮一樣大小的坯。接著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蘿蔔乾等炒制好的餡,包成花朵一樣的圓形,一個帶著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還要放在蒸籠裡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撲鼻,碧綠碧綠,晶瑩透亮。看到這漂亮的清明果,還沒吃就已經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個美味沒法用詞彙來形容。只有你親自品嚐才能體會。媽媽說:“清明果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節所吃的食物。”
我們家的清明節就是這樣過的了,你們是怎麼過清明節的呢?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3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當這一天到來,人們就會去掃墓紀念已逝去的親人,也可以透過爬山遊玩.盪鞦韆的活動來度過。
我的家鄉在平度,清明節這天,我們在這裡有吃雞蛋.碰雞蛋的習俗。一早,我拿著媽媽煮好的雞蛋出去和小夥伴舉行碰雞蛋比賽,比比誰的雞蛋最硬最結實,先碰碎的必須把雞蛋吃掉才可以在比,幾輪下來,有的小夥伴一連吃了五六個了,我也吃了兩個,但我們玩的很高興.很愉快。下午,我們一家來到紫荊山給老奶奶上墳,來到老奶奶的墓前,我們先把墓的周圍打掃乾淨,然後放上美酒小菜.擺好糕點鮮花,我默默的對老奶奶說‘我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名牌大學’說完,磕了三個響頭,爸爸.媽媽在進行一番禱告之後,我們就開始放鞭炮.燒紙錢,我抓了一大把把紙錢放進燃燒的大火中,過了一會,就看到漫天飛舞的紙灰,在空中飛舞。我在這噼裡啪啦的鞭炮中走出了墓園。
這就是我家過的清明節,它用掃墓.燒紙錢來表達對親人一種深深的懷念,我度過了一個有意義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唐朝詩人杜牧描寫清明的名句廣為傳頌。
不過今年的清明節沒有下雨,雖然天氣那麼晴朗,但是天空卻顯得憔悴,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凝重的氣氛。也許是因為今天是向天國的親人祭拜的日子吧,每逢清明,倍思先輩啊!
往年的清明節,都是爸爸和爺爺去掃墓,而今年不同了,爸爸早早地就叫醒了我,說要帶我去給祖先上墳。我帶著新奇的心情,和爸爸拿起已經準備好的祭品出發了。前行的路上不斷看到祭拜的場面,有人給親人焚香跪拜,墳地周圍都是煙氣,平添了幾分肅穆;有的默哀祈禱,盼望天國的先人一切安好。而我和爸爸來到祖先墳前,按照傳統的規矩,先清掃一番,爸爸把準備好的東西擺上了,我也在不停幫忙。可是我的腦子裡還是忍不住在胡思亂想:祖先在哪裡?他們生活的好嗎?這些問題我當然不知道答案,可我還是控制不住思緒。
回家的小路曲折蜿蜒,一眼望去,田野中長滿了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真美!我問爸爸,清明節是個傷心的日子,為什麼會有如此美麗的景色呢?爸爸說清明節是個傷心的'日子,這美麗的景色會讓人忘記悲傷,會讓人想起遠在天國的親人。天涯永別,願他們在天堂幸福!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5
每當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的時節,爸爸媽媽總是帶我回姥姥家一趟,媽媽告訴我清明節到了,這是個祭祖感恩的日子,我們要回去祭奠我的姥爺。以前回去,爸爸媽媽總是讓我和姥姥在家,他們去祭奠姥爺,今年我提前向媽媽提出:我長大了,今年也要去姥爺墳前看看,老師還讓寫作文呢!媽媽答應了。
清明節前的一個星期天,天陰沉沉的,我和爸爸媽媽驅車到姥爺墳前,媽媽拿出提前準備好的一大塊肉,油條,麵包,酒,水果等祭品,分別放在盤子裡,放在姥爺的墳前,爸爸拿出準備好的鞭炮,我和爸爸把鞭炮長長的擺在地上,爸爸點燃了鞭炮,媽媽在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為老爺送上了紙錢,邊送邊在訴說著什麼,說著說這邊哭了起來,我和爸爸趕緊過來扶媽媽,勸了好久媽媽才止住了哽咽,爸爸的聲音也沙啞起來,我的眼淚也忍不住掉下來……雖然我不記得老爺,我想他一定很慈祥很善良很愛媽媽,媽媽一定非常想念他的父親……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句詩,並深深理解了它的含義,我明白了家鄉的節日--清明節是讓我們緬懷親人,不忘先祖的日子,我們一定要珍惜前輩們為我們創造的美好幸福生活,珍惜身邊的每一位親人和朋友。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6
有這麼一個傳說:從前,一個母親在田間撿到一顆蛋,心想:這回能給兒子補補身子了。可是,當兒子吃下這顆蛋後,他竟然長成了龍的模樣。母親嚇壞了。兒子告訴母親:“我原本是天上龍界裡的一位成員,因犯了錯而被趕下界。現在,我要走了……”等兒子回來的時候,母親已經哭死了。他痛苦流涕,天上立刻下起了傾盆大雨。從此,那天就叫清明。
每當清明來臨的時候,我都要和家人一起去祭拜逝去的先人。我們一起專心致志地剪紙錢,那碩大的黃紙一下子變成了一個小巧玲瓏的金元寶。爸爸、外公和外婆,準備了一些貢品:豆腐品、蓬青果、蘋果、香蕉以及太爺爺喜歡吸的香菸和喝的白酒。
在清明的前一天,我們早早地就起了床,然後去了墓地。天上的雲很沉重,雨水好像是我們悲傷的眼淚。在那裡,逝去的人們安睡著。爸爸和爺爺用鐵鍬把墳上的荒草盡力鏟去,又添上了許多新土。我們把帶來的貢品整齊地擺放在墳前,捧出剪好的紙錢,慢慢地引燃,火苗歡快地跳動著,把我們的思念帶給遠方的親人。外婆嘴裡還不時地低聲祈禱,保佑我們平安。外公還放響了鞭炮……
我想:明年清明我還會來的。這次清明讓我懂事了。以後,我會更加熱愛生活!尊敬父母,孝敬長輩。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7
清明節是爾邦的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在每年的4月4日——4月6日之間,正是春光亮媚、草木吐綠的節令,也恰是讓己們春遊的惡時間所以古我有清亮踩青的習慣因而又鳴踏青節。清明還被稱替掃墳節,鬼節,他的歷史很古老,所以清明節仍是留念晉國大君介子拉的節日。
清明節的風俗是豐碩乏味的,除了講求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抬鷂子……
在清明節這一地,大人們皆往掃墓,祭拜先人我跟小搭檔們一伏到家外去踏青踏青又叫春遊。
走入原野裡,我望到了高空上長謙了蔥綠色的小草,漂亮的野花。我們在草地上幹遊戲,咱們一訖跳繩,父孩在跳皮筋,男孩在玩彈力球……我們還發明瞭迎春花,它可是春天開的最早的花,他這金黃色的花雖小,卻向人們講演春天的到來!
村莊面,佳多人在盪鞦韆,有白叟、有小孩、有帥小夥、有美麗的大姑娘、小媳夫……他們每集體的臉上都充斥著笑顏,鞦韆頂下傳去一陣陣人們啟口的說啼聲……
清明節的運動實是豐盛多彩,我盼望每年都功一個特殊開心、特別高興的清明節!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8
清明節家鄉的空氣裡瀰漫著清明的氣息。生機和活力漲滿了大地寒冬的印痕一去不返。
我們這兒清明節的習俗,除了掃墓和踏青外,還有煮雞蛋、放風箏等。
今年清明節這天的早飯,母親煮了一些雞蛋給孩子們吃。煮雞蛋大都是紅皮,白皮的被塗成了紅色,有的還畫上了娃娃,那俏皮樣令人忍俊不禁。可我對於吃雞蛋卻不感興趣,只是拿在手中欣賞,媽媽則哄我說:“不吃怎行呢?吃了眼睛會又大又亮。”於是不情願地吃了兩個,而且只吃了蛋清,母親又勸導:“不吃完怎麼行呢?”於是又不情願的吃了一個蛋黃。剩下的蛋裝在口袋裡,後來玩膩了,送給夥伴了。
照照鏡子,自己的眼睛又大又亮,大概就是清明吃蛋吃出來的吧。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的一大特色,空地上,一個個風箏凌風而起,好似一個個飛舞的精靈。放風箏也需嫻熟的技巧。手中絲線要扯緊,如果你手忙腳亂,手中的線一旦失控風箏就會不知所措,切莫慌亂,只要迎風猛扯風箏線,就會乖乖飛起。將風箏拋飛於柔風的那一刻,是何等愜意。
放風箏就像放飛了童心,放飛了歡快,放心了暢想,放飛了希望。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9
清明節的那天。早晨,我們一起床,看天正下雨在我眼前晃動,時間大概在六點十三分左右,爸爸問我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掃墓,我爽快的答應了。在路上我突然發現爸爸手裡比以前少拿了一樣東西,呦!是少了鞭炮,我大聲說:“爸爸你好像少帶了鞭炮啦!”
爸爸聽了我的話,回過頭來,親切的對我說:“是啊!爸爸今天確實沒有帶鞭炮,”爸爸的話音剛落,我立刻接上來說:“為什麼不帶呢?”我帶著疑問看著爸爸,爸爸摸著我的頭,溫和的對我說:“那是由於今年的火災太多了,所以不準放鞭炮,難道你不知道嗎?”聽了爸爸的話,我腦海中立即浮現出張告示牌:上面確實有“禁止燃放煙花爆竹”那幾個大字。
沒想到爸爸聽遵紀守法的呢!
在掃墓的時候我看到許多來掃墓的人,他們像沒有把高是放在眼裡,在墓前噼裡啪啦炮竹放個不停,他們跟我爸爸比起來,真是不如我爸爸呀!
看到此時的情景,我心裡想到社會上有許多不遵紀守法的人,雖然這只是件小事,卻能折射出一個人的品德,要是人人都能夠遵守法律的話,我們這個文明的社會就會更加文明。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0
每年的4月5日是清亮節,人們要去掃墓祭拜已亡的人,都吃豔食。這種祭拜風氣還有一個動聽的傳說。
年齡時代,晉文公重耳成為國君前,為了逃出國外,重耳蒙絕了甜也沒忘拂曉百姓。一天,為了不讓重耳捱餓,重耳的大臣介子推割下大家大腿上的肉烤熟了給重耳吃,盼望重耳當前做一個百姓擁護的國君。
重耳十九年後該上了邦臣,封賞有過大君的時候,重耳居然記了救功他的介子推。他經由別人的提醒,才想伏來。介子拉腹著母疏上了綿山,沉耳想逼介子推出山,他讓他人燒三點山留下一面讓介子推遁沒來。重耳在山上發明了介子推的屍體,重耳在他的屍體旁邊領現介子推用血寫的八句詩。本來介子推想用本人的逝世來提示重耳,要時時刻刻幹一個庶民推戴的國君。
重耳輕疼不已、十分傷心,讓人厚葬了介子推,把綿山改替介山。並劃定每年4月5日,天下人不得生火作飯,只能吃素食。
所以,每到這一地。人們皆早早的訖床就去購香、黃紙和假紙幣,然後帶上生果、吃的、鮮花跟松樹往墓地祭奠已歿的人。
到了私墓先把墓前掃除清潔,而後晃貢品、然後點臭、鞠躬最後給未滅的己燒紙,並向她(他)說些口面話。當初我們越去越重視這個節日了。
家鄉的清明節作文11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天大家都要到墳墓去祭拜已逝的親人們,表達對已逝親人的哀思。
4月5日早上,我和家人上山去掃墓。在路上我看到了一望無邊、綠油油的農田,路的兩旁開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花,有的像小燈籠、有的像鞭炮、有的像星星……我準備把它們帶回家,種在花盆裡,每天澆澆水,讓它們更加鮮豔。
我們走了一段很長崎嶇的山路後,終於到達了墓地。然後爺爺開始分工:爺爺和姐姐負責給碑文填色,爸爸和叔叔負責清除雜草,我和媽媽負責給墓地培土。大約一個小時後終於把準備工作做完了。奶奶、媽媽和我把水果、粽子、餅乾和飲料等祭品墳前,爺爺和爸爸點然了蠟燭,叔叔負責燒香,我和家人一起把帶來的紙錢燒掉。我問爺爺:“掃墓為會麼要點蠟燭、燒香、燒紙錢?”爺爺說:“燒香是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點蠟燭是為了讓先人更好地看到我們,燒紙錢是表示孝心,這是中國的傳統美德。”然後我和家人一起跪拜祖先們,並對祖先們說:“我們會愉快的生活、工作、學習,保持身心健康。”放完鞭炮後掃墓就結束了,我和家人下山回家了。
掃墓雖然很累、很辛苦,但我知道了這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明白了掃墓的意義。我要做一個尊老愛幼、孝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