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記>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

  我們都知道炎帝是我們的祖先,他嚐遍百草,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最後因誤食斷腸草,死於炎陵。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炎帝陵一日遊,歡迎閱讀。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1

  摸著黑,我早早地起來,套上毛衣。乘著天氣涼爽,望望黑漆漆的窗外我出了門。有清風做伴,空氣似乎都輕了許多,不一會,就到了學校,比我想象的要熱鬧許多。天是灰黑色,冷風颯颯吹來,我不禁抖了抖,但是此時大家的心卻是熱的,是火熱的。

  就這樣我們踏上了炎帝陵之旅。揣著興奮的心情,懷著火一般的熱情,帶著對這次的實踐活動的盼望,吸吸清涼的空氣。我們坐上了汽車。在汽車上,往外看,透明得讓我不得不久望窗外,冒著點小雨,點綴著這朦朧的早晨。

  一條長長的水流,水——壓根兒看不見,因為被擋住了。水流兩岸是一長條的楊柳,緊貼兩岸,碧綠的長枝,在煙霧繚繞中,顯得更加妖嬈。風一吹,楊柳迎面浮動,在風中,舞動著優美的姿態。這條水流像是沒止境的,那一條長長的楊柳也沒止境似的,讓人欣賞過癮,陶醉其中。慢慢地走向了郊區地帶,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片菜地。一棵棵蔬菜在土裡,綠色的光點在土裡點綴。遠看,像一顆顆晶瑩的翡翠,鑲嵌在土中。

  走進鄉間,一大片一大片,一座一座的田野和山丘的完美重合,形成了“美”的代詞。純樸的鄉間,既有一望無際的田野,也有翠se欲流的山丘,還有玲瓏的`菜地,讓人回味無窮。想想:心情不愉悅才怪了!

  在我平靜地欣賞著美麗的鄉間時,突然一片漆黑,一下什麼也看不清了——入隧道了。微微有點點黃暈的燈光,有點恐懼。看,那些人好像沒什麼感覺似的,為什麼呢?原來他們正在“呱啦”地吃著美味的零食,還嚼呀嚼的。

  望著無限的鄉間,不知不覺地,炎帝陵就到了,摸摸肚子,已經被零食撐飽了;瞄瞄時間,11:30了;想想路上,景色真美!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2

  清晨,我們從長沙出發來到了炎帝陵。一路上,我放眼飽覽窗外的美景,只見那裡四面環山,青山綠水,風景優美。一座座山峰緊緊相連著,天空上的白雲好象就要和山峰連在一起了。那巍巍羅霄山下,迷水河畔,綠蔭掩映叢中,就是中華民族的始祖-——炎帝神農氏長眠安息之地。

  到了炎帝陵,我們買了門票走進午門,國家主席題寫的“炎帝陵”漢白玉石碑,便映入眼簾。碑前側左右,分立石雕神鹿、神鷹。走進大殿,一眼看見大殿門上寫著“炎黃子孫不忘始祖”,殿中擺放著炎帝聖像,他額蓄滄桑,面蘊慈愛,目藏睿智,右手捧著稻穗,左手拿著靈芝,赤足之間的竹筐裡滿放著藥草,彷彿還散發出清香。像是剛從田野歸來,在這裡稍事憩息。然後我們來到墓碑亭,這是“炎帝神農氏墓”,墓後建有“御碑園”,碑廊之間有九隻鼎,九隻鼎象徵國家統一,金甌無缺。

  園北面是弧形照壁,鑲石刻壁畫《神農功績圖》他為我們人類做出了八大貢獻。第一;創農耕,奠農副業基礎,第二;制農具,孕手工業之萌芽,第三;嘗百草,開我國醫藥之先河,第五;立市場,首闢市場發展交易,第六;製造弓箭,始有手工軍用武器,第七;製作手工娛樂器具,第八;織絲麻,為衣帛,穿之文明伊始。由於炎帝神農氏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做出瞭如此巨大的貢獻,他被人們尊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游完炎帝陵,我深深地為他的開拓奉獻精神所感動,它鼓舞著我們為祖國的統一和建設事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我今後一定要更加努力學習,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炎帝陵一日遊作文3

  很早以前,就聽說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對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神秘就充滿了嚮往。今年春節長假,爸爸媽媽帶著我來到湖南炎陵縣城西南面的炎帝陵前,親身 感受了一番。

  來到炎帝陵的正大門前,放眼望去,整座陵殿周邊群山環抱、左側前方一條清澈見底的洣水河纏綿環繞,矗立在最前端宮殿形狀的大門與十根分別豎立兩側的擎天石柱,圍成的正中長廊筆直深遠,神農大殿的紅牆黃瓦在長廊盡頭時隱時現,使得整個炎帝陵既顯得雄偉壯觀、氣勢磅礴,又山清水秀、恬靜怡人!

  在正大門留了影之後,我們一家走上了鋪在長廊中間的紅地毯。這時我才發現,兩側的石柱上分別雕刻了十分精細的圖案,仔細一看,原來分別是“稻、梁、菽、麥、黍”五穀雜糧,這就是景點介紹的“五穀柱”了。我不禁默默意念:感謝偉大的神農貢獻了五穀,讓現在的我們能夠過上衣食無憂的富足生活!

  繼續往前走,長廊變成了一個大廣場,兩側各有一尊石雕,左邊是鹿,右邊是鷹,栩栩如生、形態逼真,這就是“鷹鹿廣場”。傳說,被生母女登留在石頭上的炎帝,曾喚下山中的鷹為他遮風擋雨,鹿提供給他足夠的奶水。於是,炎帝就有三個母親:生母女登、養母雄鷹、乳母慈鹿。也因此,炎帝從小就具備了鷹的頑強勇敢執著、鹿的溫柔仁慈寬厚。

  上了一段臺階,穿過“烽火臺”、走過“太極廣場”、沿著“九鼎九簋”的臺階,終於來到神聖的神農大殿門前。近看大殿,首先感覺到處都是龍在飛騰,幾根主要的石柱雕刻著龍、門前臺階上雕刻著龍、大理石的護欄上也全是雕刻著的龍…這些龍與紅牆黃瓦相映成輝,宏大的氣勢躍然而成。進了主大門,便有一座五六米高的大理石雕像展現在我們面前:一位微彎著腰的老者,手裡拿著五穀之糧,微笑著遞送到人們面前。如果不是在這神農大殿裡,你一定以為這是一位慈祥的老人。把目光投向四周的牆壁,十幅紅泥雕刻的壁畫深深的吸引了我,“制耒耜,種五穀”、“日中為市,首闢市場”、“作五絃琴”……原來這十幅壁刻分別敘說了神農的十大功德。看著壁刻中畫著辛勤勞作的人們,我沉默了下來,心被深深的震撼:一位遠古時的部落首領,在那麼惡劣的氣候、原始的條件下,卻能開闢出一條如此燦爛的文明之路。這十大功德,也深深地刻在了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心中,正是他無私無畏的精神,為中華民族千百年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許歲月可以沖淡許多記憶,卻無法沖淡中華民族的凝聚之心!

  出來時,爸爸問我對遊炎帝陵有什麼感受。我想了一會兒,不禁想到那幅 “到此有懷崇始祖,問誰無愧是龍人”,離開景點開始,我就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一個當之無愧的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