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遊記> 有關遊覽南山寺的作文

遊覽南山寺的作文

有關遊覽南山寺的作文

  南山寺依山勢而建,林蔭覆蓋,高低錯落,各殿之間,迂迴曲折,小徑通幽。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分享的遊覽南山寺的,歡迎閱讀參考。

  有關遊覽南山寺的作文

  早聞南山寺是座古剎,清幽安靜,於是便在古寺山腳下的村子裡訂了住處。剛到那天恰是下午,山前停車場上的車輛很少,人也很少。

  沿著林間小路,依山坡上行。走到一個叉路口,幾分疑惑,究竟從哪條路上山呢?偶遇一翁,揹著竹筐採了一些綠色的枝葉,頭上卻戴了幾朵山野的花朵,哼唱著小調下山。不由向他尋問。翁說,哪條路上寺,得看你選擇何種方式上山。若開車而行,繼續前行,若爬山入寺,請轉向而上。不由笑了,多看了老翁一眼,忽然覺得這老人家的話裡有幾分禪意。

  南山寺依山勢而建,林蔭覆蓋,高低錯落,各殿之間,迂迴曲折,小徑通幽。山上長滿了狂野的小花,五顏六色,都是那麼無拘地盛開。成蔭的小路,清爽的山風,讓人心醉。空氣清新,山野純淨,更讓人快樂。

  門前有一條碎石堆成的小路,45度傾斜,坡陡路滑,需要格外小心謹慎。彷彿是讓人們在入寺前,收斂心性,放棄紅塵雜念,懷著一顆純淨的禪心而來。

  山門素淨,“南山寺”三字古樸美觀,又隱隱透出氣勢。南山寺是五臺山的一座大寺,始建於元代,後經幾代人的重建及維修而成。寺院七層,共有三部分。下三層是極樂寺,中間一層善德堂,上三層佑國寺。殿堂窯房300餘間,規模宏大。據說,此寺最引人入勝的,是其中的石雕,泥塑及其宏偉的氣勢。

  來南山寺,選擇山腳下而居,主要是慕名而來。這裡沒有“香火旺盛”的紛擾,也無旅行社帶團前來的聒噪,格外地清靜。山間小路,只有幾家當地賣山貨的村民,賣佛家用品的人家,倒也是悠閒安靜的。

  五臺山寺院多有影壁,南山寺門前一處最大。上面的磚雕,題詞,都讓人眼花繚亂。轉過影壁,便是寬大宏偉的108級石階,仰頭是白牌樓。

  走在石階上,可以看到牆外的松柏,看到遠處的山脈,對面山頂露出的建築。天上的雲朵自由飄浮,視野開闊。我們一邊向上走著,一邊傾聽不遠處的梵音。也許是習慣,每到寺廟,總會收斂起自己的性情,懷著一顆虔誠的心,讓自己變得溫和起來。走進大山,走進古寺,遠離了紅塵,感受天地之廣闊,聆聽梵音之嫋嫋,沉浮的心,也變得悠然自在起來。

  繼續向上走,南山寺的牌樓氣勢逼人。漢白玉雕,主次分明,雕刻精美細緻,雄偉壯觀。經過鼓樓,又進入南山寺的主院。這裡有大雄寶殿,有精美的彩繪塑像和雕像。送子觀音,十八羅漢,造型各異,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穿過善德堂,來到最上三層的佑國寺,這裡是石雕的世界。據說這裡有石刻千幅,件件刻工精絕。

  每進入一道院門,總會有種恍惚,回首處是紅塵,而這裡只有清幽。那一刻,我自己也會想,究竟是紅塵好呢還是寺裡的清修安寧呢?站在門前,能夠看到門裡的香火,又回首看到門外的天空。一邊這樣想著,一邊不覺微微笑了。何必拘泥呢,若心中有禪,又何必拘泥於是紅塵還是世外呢?

  經過極樂寺大雄寶殿,特意去尋了“真如自在”的牌匾,據說是慈禧太后御筆恩賜,上面慈禧太后的御筆之寶,筆力老道。我不懂書法,對佛教更瞭解不深,但是對這四個字頗感興趣,因為這四個字是該寺的鎮寺之寶,有著普濟和尚修持得道,慈禧太后恩賜的故事。“真如自在”是佛教的術語,尋書看到解釋:“‘真如’意為佛的本來面貌;‘自在’意即人在消除煩惱、徹底了悟之後的儀態。合起來為‘這就是佛的本來面貌和儀態。’”普濟和尚,學識淵博,靜心打坐幾十天不吃不喝,了悟諸法,能夠掙脫了身心煩惱的束縛,讓人嚮往。人生在世,總有些牽牽絆絆,而真正的掙脫,我想不是拋棄,而是坦然面對,笑對人間。

  也許因為人少,我們在南山寺逗留了很久。穿過院子,看到老和尚坐在院子裡睡著了,兩個和尚在不遠處下棋,旁邊是盛開的花朵,一種安祥的味道,從心底湧起。想起前一日去對面山上拜佛,香火旺盛人頭攢集的景象,而這裡的靜謐,讓我們身心歡喜,微笑也變得安然,祥和,自在起來。

  在佑國寺的門口,我們遇到了一缽法師,他爽朗的笑聲,讓我們停住腳步。他身穿各色碎布補綴而成的僧衣,吸引了我。後來我在網上查詢才知,一缽法師是位讓人尊重的苦行僧法師,因為長期苦行,內心慈悲並有所領悟,被人稱作憨愚禪師,憨愚大師,佛教三藏法師。“他有超常乎尋常的毅力,修類似古人修道所行一樣的苦行。”他身上穿的各色補丁的僧衣,也是如古人修道時那樣,只為禦寒,安守清苦。佛家的“百納”是指由許多碎布片補綴成的僧衣,後來才有了定製,被稱作了“三衣”、“福田衣”之類,甘守清貧的僧人所穿的衣服。

  沿級而下,恰路過他的身邊,七歲的開心對著他雙手合十,尊重地喚了聲:“師傅好。”他朝著小開心的腦袋上輕輕一擊,開心笑著“哎”了一聲,卻沒有躲開,只仰臉笑著看他,以為自己做錯了什麼。他卻笑著說:“阿彌陀佛。”後來,我知道這是高僧給我們加持,也是對我們的祈禱祝福。我曾經查過一些說法,據說這樣“摸頭”可以給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可以消災免難,也可以從煩惱痛苦中解脫,是很難得相遇的事情。一缽法師是個苦行僧,並不常在南山寺落腳,而我們這次能與法師相遇,只能說是有緣了。他轉過頭去,又輕輕地在開心爸爸的頭上,輕輕一擊。我笑著給法師問好,也等待他的加持。他卻溫和地對我說,把帽子摘下來,然後在我頭上一擊。我們向法師道過謝,繼續往前走,回頭仍看到法師在我們身後微笑點頭。

  夕陽西下,老寺靜謐,巍然挺立。我們仍沉迷於生動的石雕間,沉迷於石雕裡雕刻的故事中,彷彿幾千年的華夏文明,幾千年的時光凝固眼前,不由感慨又驚歎。坐在石階上,仍去看連綿的山脈,回首看到房頂上也長了綠草野花。院牆上斑駁的蒼苔,各色山花綻放,倒垂的花束的綻開笑顏,更象是一幅富有禪意的畫。佛樂聲聲入耳,又輕輕落入心間,山林寂然,內心安然。

  漸漸地,夜暮降臨,我們坐在一角休息。月亮升起了,林海,清清的流水,石板鋪就的小路,山鳥清脆,漸漸迷濛。“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那一刻雖然不是春天,但是畫面映入眼瞼。一位僧人穿過院子,看見我,雙手合十,點頭問好。我亦微笑著回禮,有種莫名的感動。

  仍是坐著,傾聽梵音,隔壁院裡正在做法事,為紅塵中的.人祈禱。微有些恍惚,抬頭看到天上的明月,在靜靜的藍色裡,清亮的感覺。許是淡淡的梵香迷惑了我,我一直浸於

  虔誠的意境裡。靜靜仰望,彷彿一雙眸子注視著我,安然地看著群山,看著寺廟,看著渺小的我。這樣的環境,內心裡的浮躁收斂,沉靜的感覺一直包圍著我。幾乎沒有什麼人,兒子小開心也與我一同坐著。下面是長長的石階,隔了灰牆看到遠處,模糊的山形,一絲雲煙圍繞對面的山頭。

  仍然看著月亮,格外幽靜。山風吹過,些許寒冷。靜靜地,彷彿聽到月亮輕微地嘆息。“多少人來看明月,誰知倒被明月看。”這樣的詩句在心中湧起。不知看過多少次月亮,而在這樣清幽的古寺裡讀著月亮,又是不同的心境。我仍是月亮眸中的我,多少年來不變。寂靜的山裡,冰盤般的明月,透出清寒,而此時的內心,也變得格外皎潔。沒有紅塵牽絆,沒有繁華或是蕭落的感慨,彷彿內心中也升起了一輪圓月,如同點燃了一盞心燈。

  安然靜坐,山風為伴。我仍是我,那個來自紅塵的女子;月亮仍是那個月亮,每晚依窗而望的月亮。只是此刻朦朧間,我已不是我,月亮也不是月亮,耳畔梵音,心頭溫柔。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月亮,也都有一盞凜凜的,遠離塵囂的明燈。

  回到住處,依然倚窗去看窗外的山,看山上掩入夜幕的老寺。靜靜地傾聽著不遠處的梵樂,內心仍會湧出真實的感動。

  臨走的那天清晨細雨霏霏,天還未亮,我和開心爸爸一早起床再登南山寺。上山的路口安靜無人,我們發現前幾日購買臺蘑的地方,貨物都被露天放著,只蒙了個塑膠布。這裡的民風純樸,臺蘑是村民們在山裡採的天然的蘑菇,好的能賣到幾百元一斤。他們心思單純,只是露天掩著,並不怕人拿。這樣的信賴,這樣的誠信,不由讓人感慨萬分,由衷地感動。

  沿著林蔭一路向上,清冷的雨打在傘上,山花更加爛漫,鳥兒不停地歡叫。進了寺門,爬上一百零八級臺階,才發現中間山門未開。裡面梵音響起,山寺的師傅們在作早課。

  靜靜地站在漢白玉的牌坊下,眺望周圍,群山蒼翠,開闊安寧。深深地呼吸,不由想起了那四個字:真如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