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藝術話題作文> 藝術與生活作文(精選23篇)

藝術與生活作文

藝術與生活作文(精選23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藝術與生活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

  生活中沒有藝術,就如藍天沒有白雲的襯托;藝術沒有生活,就如大海沒有帆船的襯托。生活和藝術是我們的精神歸屬,是我們的家園。

  我以為,在現實生活中,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而藝術是這艘大船上的一面帆。

  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藝術服務於生活。若要建一座大城堡,就要有充足的材料,沒有充足的材料,又怎能搭建起大城堡?同樣的,藝術若是沒有足夠的生活經歷,沒有十足的原材料,有怎能成就獨一無二的藝術?只有豐富的閱歷,才能成就一番大業。正如蘇東坡,若是沒有一次又一次的貶謫,他何來那麼多苦訴?何來那麼多情?

  生活是藝術的靈魂,藝術體現生活的情感。

  丘吉爾曾說:“我寧願失去一個印度,也不願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的確,若是一個民族生活上少了精神支柱,那麼這個民族一定不會是成功的民族。莎士比亞給英國帶來的是無窮無盡的影響,無論在生活上還是精神上。正是因為這無窮無盡的影響造就了不一樣的生活,成就了不一樣的藝術。生活給了藝術靈魂,使它在枯燥的世界裡充滿了不一樣的精彩。

  但是,只有豐富的生活經歷,而沒有獨一無二的藝術,一切只會顯得乏味。

  藝術是生活的寄託,生活因藝術而精彩。

  生活中處處都存在著美,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藝術也是同樣的道理,我們生活的身邊處處都是藝術,正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無論是動聽的音樂,還是風格迥異的建築,抑或是各式各樣的服裝,這些都是藝術的結晶。

  藝術給我們的生活插上了飛翔的翅膀,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千姿百態。藝術是一首動聽的歌,唱出我們心中的喜怒哀樂。藝術是一張小小的郵票,它帶領我們領略山水,領略不一樣的人文情懷。

  生活因藝術而精彩,藝術因生活而多樣。生活是一艘巨大的船,它有著說不清的喜怒哀樂,而藝術是一面多樣的帆,它使生活變得多樣精彩。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2

  對於藝術與生活的關係,眾說紛紜。有人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也有人認為藝術至上,它啟迪生活,而我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卻又高於生活,並且是生活的縮影。

  首先,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為什麼這麼說?馬克思有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只有生活得到了保障,人們才有精力從事藝術創作,追求更高的境界。但這仍不足以創作藝術。因為藝術的靈感不可能憑空產生,它一定從生活中來。是藝術創作者們的生活經歷使他產生了靈感。蘇軾因夢見亡妻而悲痛欲絕,寫下催人淚下的《江城子》;岳飛奮力抵抗金軍,寫下豪情萬丈的《滿江紅》;李煜哀於悲慘的囚俘生活,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浪淘沙》……

  可見優秀的藝術作品,必定來源於生活,是生活促使他們創造出如此佳作。但荀子云:“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藝術也應如此,它來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因此,藝術應有高於生活本身的情感。它可以是《與朱元思書》中對宦海沉浮的厭倦,可以是畫作《吃土豆的人》中梵高對窮苦人民的同情,甚至是我們最熟悉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對中華兒女的激勵。有了這些獨特的情感,才能創作出良好的藝術作品。或者也可以說,是這些藝術作品成全了創作者,成為他們表達情感的獨一無二的方式。

  但所謂高於生活,還可以是另一方面——啟迪世人。《論語》使人恪守孝悌,《道德經》教我們順其自然,因時而變……好的作品必然如此,或承載著創作者的獨特情感,或給世人以智慧的啟迪,有時也兩者兼之。

  同樣的,藝術是生活的縮影,是生活的結晶。藝術家們想創造出良好的作品,一定得具備豐富的生活經歷,將記憶中的生活濃縮,再經過合理的加工,巧妙地融入自己的作品之中。即便像某些歐洲畫家畫的怪誕的畫,他們肯定不是毫無根據地作畫,必定來自生活的一部分,是生活的縮影。

  總的來說,藝術與生活的關係就應如此,來源於生活,卻又高於生活,並且是生活的縮影。

  每個人都能成為藝術家,但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好的藝術家會留心觀察生活,體悟生活,熱愛生活。而我們也應當如此。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3

  如果要給藝術下一個定義,我會說:藝術是生活的縮影和結晶,亦是生活的裝飾品。原因有二:一是藝術來源與生活,二是藝術終將回歸於生活。

  藝術是生活的濃縮形式。從哲學上講,人民群眾的生活和實踐是一切精神財富形成和發展的源泉。通俗來說,藝術還得從我們的生活中來。倘若沒有李紳親見農民“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耕作之艱辛,又如何發出“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切感慨?寥寥幾字,使人便將無數在烈日下辛勤勞作的農人用藝術的手法加以濃縮,予以勾勒,才得以留下這樣的千古感嘆。

  藝術不可能是憑空的想象。人們總覺得“藝術”一詞很玄虛,認為只有無限的想象和創造才是藝術。但其實不盡然。即便是藝術家的想象,若是不切實際的那也是荒謬而又可笑的,根本不能稱作藝術。藝術的想象亦是需要基於一定的生活實際的。像古希臘的眾多天神們,宙斯也好,維納斯也好,不論多麼神通廣大,都是與人同形同性的。“自然神即是自然本身,人神即是人本身”,即便這些“神”都是人們的想象,但也都是按照人的形象、人的性情去刻畫描繪的,也是由此才能體現“人文主義精神”這一藝術內涵。所以可以說,藝術是生活的結晶。

  如果僅從生活中來,又憑空獨立於生活之外,那“藝術”還不能被稱為藝術。藝術還得回到生活中去,因而從一定意義上講,藝術服務於生活。

  藝術為生活留下見證。假如沒有藝術作品為載體,那麼人類幾千年的發展歷史我們將無從知曉。倘若沒有屹立不倒的金字塔群我們如何見證古埃及人民偉大的力量和無窮的智慧?沒有中國曆朝歷代史學家的史記著作,我們如何細品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沒有畢加索《格爾尼卡》的傾心描繪,我們又如何體會戰爭的殘酷與和平的可貴?歷史長河中所彙集的的人類有形或無形的藝術,即是各具特色的人類文明的最佳目擊者。

  藝術能夠點綴生活。沒有藝術的生活,將是平淡無奇、枯燥無味的。正因為有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描摹,春更顯得欣欣向榮;有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刻畫,夏才顯得清新自然;有了“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的感嘆,秋才得以情意綿綿;有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描繪,冬才不再寒冷蕭瑟。藝術讓四季變得有情有味,也讓生活更為多姿多彩。

  由此可見,藝術從生活中來,它是生活的凝練與精華;藝術又終將回到生活中去,它為生活增添色彩:此之謂藝術之於生活。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4

  生活實踐是藝術靈感的來源,而藝術境界是生活所追求的目標,二者的關係,歷來為人所討論,那麼究竟兩者誰先誰後?

  我認為生活與藝術本是一朵並蒂花,兩者只有合在一起,才能夠開出花朵,而不能把它們簡單割裂,正如張愛玲所說:“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正是張對生活的體驗,才讓她寫出瞭如此精妙文藝的句子,反過來說,正是因為她懂得藝術,所以才會在生活中體味出這句話來。

  藝術源於生活,更離不開生活,沒有了生活,藝術就如失根的樹,是無法長出葉來的,歷史上著名的雕塑家賈科梅蒂在二戰後捨棄了圓潤大方的人物,偏愛整體比例小,枯瘦焦黃的雕塑。這是他對二戰無聲的控訴,任何見到雕塑人都不免為其造型所震撼。若不是二戰,若不是生活對他的啟發,賈科梅蒂又怎能有如此震撼世人的作品問世,雕塑介的創作又怎會有如此之突破?

  生活就像是大地,藝術一定要紮根在土地上,才能為人所見所賞,才能向更高遠的目標奔去。若沒有龍陽縣的青草湖,唐溫如永遠也吟不出“滿床清夢壓星河”的清新目然;若沒有春天,柳絮小雨,也不會有賀鑄“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哀愁。

  如此種種,都說明了生活之於藝術的重要性。

  但,生活更需要藝術的陪伴,才可謂“生活”。我們人活在世間,本是兢兢業業,安於現狀,不免索然無味,正是藝術為生活注入了色彩,讓生活更加充實飽滿,而藝術本身,也是生活模仿追求的物件。李叔同從一位脫不開生活的“翩翩濁世佳公子”到遁入空門的苦行僧,世人不懂他的轉變,我以為,他是帶著生活去尋找藝術,去追求藝術了。倘若他沒有這麼做,那麼又何來他意味無窮的書法,又何來他圓寂前“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的感嘆呢?

  藝術帶來的好處自不必多說。生活中的電影、歌劇、讀書、寫作,皆與藝術相關。生活與藝術是朵並蒂花,他們互為彼此,相輔相成,密不可分。

  生活與藝術的先後之爭,本無所謂對錯,關鍵在於我們能否正確對待二者。在生活中,我們要心懷藝術之心,去體驗多彩生活;而在藝術之中,我們又要時刻思考著生活的奧秘。

  生活與藝術這朵並蒂花,需要我們用心體悟。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5

  水頭的“11月6日”交流會到了,我和父母來到了停車場,乘車到了水頭。

  車在大轉盤前便停了。那一堆又一堆的人群,就像一片海洋。我們下了車,很快成了海洋中的波浪。向前走著,我不斷地在出售書本出售倉鼠金魚等動物的攤子面前停下腳步,饒有興趣的看著這些出售的物品。走著走著,前方有一個聚集著一堆人的小攤,我立刻拉著父母走了過去。

  這是一個給人畫像的攤子。中間坐著一個不過40來歲的中年人,他戴著牛仔帽,身穿一件有些凌亂的土黃大衣,他有一雙明亮清澈的眼睛,可是他臉上的皮膚卻不是黃色,而是一種紅色,一種被火燒出來的深紅色,那深紅色覆蓋著他的一整張臉,只有戴著牛仔帽,帽沿才能遮住那紅色的臉。中年人正給一個青年畫像,他一會兒輕筆細描,一會兒工筆速寫,青年的輪廓很快浮現出來,接著,他一把青年人的表情回了下來,那微微彎曲的濃眉,輕輕咧開來的嘴角,帶著些許細渣般的鬍子。啊,這真是太像了。周圍也出現許多讚歎聲,“畫得真好啊!”一個小女孩說。“太妙了,妙級了!”一箇中年難人大聲讚揚道。一個老人豎起大拇指,用不流利的普通話說:“太傳神啦!畫得栩栩如生!”……在讚揚聲中,中年人將青年的眼睛也畫好了,接著,將畫嵌入畫筐,遞給青年,青年看著畫,掏出一張100元的鈔票給中年人,中年人雙手接過鈔票,從老土的錢包中掏出一張10元紙幣,5元紙幣……中年人清點了一下,一共70元。他雙手緊握皺巴巴的鈔票,遞給青年青年這才滿面笑榮地離去。

  緊接著,一個老人立刻就走到中年人前,中年人拿了一把椅子恭敬地請他坐下,又開始了畫像,又陷入了忙碌……。

  畫像,不僅是為了藝術,也為了生活。中年人雖然是一個殘疾人,但它畢竟是人,他對生活也充滿了希望,也許他的夢想不是十分遠大,只為了吃飽穿暖;也許他的生活艱難無比,但他努力了,他嘗試了,他超過了許多健全人,那些健全人面對困難,是否還能像他這樣依舊樂觀呢?

  對人生有希望,對生命有希望。當上帝關掉一扇門時,他還會再開啟一扇門,不要絕望,也不能絕望。人生路上遇到的困難,只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前進。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6

  有人認為生活是藝術的來源,而藝術又必須為生活服務,也有人認為“藝術至上”,它啟迪了生活,而我認為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卻也啟迪著生活。

  哲學上講,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會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而生活是客觀的。藝術源於生活,源於人們的實踐活動,源於社會。正如白居易所說的“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為事而作。”故而,藝術的素材便是生活中的人事物,它源於生活。

  恰如李白曾寫到“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而這源於李白的所見所思;再說婉約派著名詞人劉永,他的詞大都以市景風光入詞,語言清俗,他的詞通俗易懂,為人所廣泛流傳;再說中國傳統的剪紙活動,其剪紙式樣豐富多彩,有花,有草,有鳥,有人……,這也是源於生活的;更甚者,隨著時代的變遷,出現了讓人熱血沸騰的搖滾樂,其歌詞內容也大都源於我們的生活,但卻不同於以往的歌唱形式,故而給人以別樣的感覺。

  藝術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故而能推動文化的發展、經濟的發展,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既藝術又為生活服務。

  而王爾德就曾說過:“不是藝術模仿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是的,藝術雖源於生活,但是生活又模仿著藝術,因為生活的一大本領便是“模仿”,而這僅出於生活變得更好的私心。

  我們哲學上曾說過,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它有時會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有時又會落後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但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推動社會的發展。十九世紀,隨著浪漫主義文學藝術的出現,人們便開始追求浪漫的生活,而盧梭更是被稱為浪漫主義之父,主張主權在民。直至今日,人們也沒有放棄對浪漫的追求,如情人節,蜜月旅行等恰是這一方面的體現。

  生活就如一個好學的孩童,模仿著藝術,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使生活變得更是美好,從而啟迪著生活,儒家思想深遠影響無不體現著這一點。

  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故而啟迪著生活,推動社會的發展。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7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往往身邊有許多藝術品我們卻沒有觀察到的,不過,在我們語文課上,就舉辦了藝術在身邊的活動。

  首先上場的是我們第四小組,我們表演的是第25課《伯牙絕弦》。伯牙有陳正東飾,鍾子期由魏子淳飾,道具由黎傑君負責,旁白由王宇君做。因為王宇君朗誦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旁白做的最好。我們的動作、神態表演地維妙維肖,老師、同學都對此讚不絕口。伯牙與鍾子期之間的友誼,是多麼深啊!他們互相瞭解,是真正的知音。而在現在,又有多少人可以做到呢?看著看著,我不禁陷入了故事的情節之中。

  接下來上場的是第五小組,他們表演的是第26課《月光曲》。皮鞋匠由馬炤康飾,盲姑娘由呂齊齊飾,貝多芬由蔡志航飾,旁白由林穎做。因為林穎朗誦得很有感情,所以我認為旁白做得最好。他們的動作、神態同樣表演得惟妙惟肖,但是卻比我們略勝一籌。動聽的鋼琴聲、清幽的月光、微波粼粼的海面、波濤洶湧的大海。我陶醉了,陶醉在了旁白那極富感情的聲音中。我想:貝多芬與盲姑娘何嘗又不是一對知音呢?

  最後上場的是第二小組和第六小組,他們分別表演了第27課《蒙娜麗莎之約》和第28課《我的舞臺》。雖然他們的表演都比較好,但是卻使我哭笑不得。因為他們是即興表演,所以大部分都是朗誦。在他們表演的同時,我認識了藝術的另一種美,這種美就是朗誦的美。

  生活中不缺藝術,藝術就在生活裡,一句話,一個小動作,也許都是藝術。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8

  藝術,我被它的魅力所折服。

  我喜歡學習,是從9歲左右才開始的,才發現,我真的“喜歡”學習,而喜歡藝術,從3歲就開始了。

  引領我,開啟藝術之門的,是我的媽媽和幼兒園老師。還未去上幼兒園,我就已經在舞蹈班結交新朋友了。不記得當時的心情了,只覺得後來一段時間,我有點緊張,必竟是新朋友。我只記得,我每週都來上這個課,老師教我做動作,很有趣,我也就跟著學習。估計我學習了一年之後,才知道我學習的是舞蹈。

  隨著年齡增漲,我們學的難度增加,相應的老師也被換了。剛換了老師沒上幾節課。我就總想找理由不去上課,好像因為怕新老師不喜歡我,或者別的原因。但在媽媽一次次遊說下,我堅持了下來。現在的我,特別喜歡跳舞,直到現在我才明白,舞蹈原來這麼有用,若不堅持,如今會追悔莫及。

  幼兒園老師,給為我了我一把鑰匙音樂之匙。它讓我一直朝音樂之門跑去,不放棄。

  一路走來,我才發現,原來一路磕磕絆絆,始終都是一個絆腳石。幼兒園老師會彈鋼琴,是因為她彈的一首首曲子,才讓我對鋼琴感了興趣,促使我去學習彈鋼琴。我曾遇到過的最大的絆腳石,是不練習。它導致我的曲子彈不熟,毀了我一次表演的機會。幸運,我繞開了它繼續前行

  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更熱愛先術。藝術是我的靈魂,它與我的血液共生。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9

  人們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藝術又高於生活。”這話說的實在太對了,我就有過這麼一段難忘的可笑的藝術人生。

  一天中午,我在看電視時,偶然看到了中央二臺的《財富故事會》,被深深的吸引了。故事講了一個特愛畫畫的人,一次偶然的機會,發現了沙畫的秘密,於是就努力地創新,有了自己的一片沙畫財富。他不僅圓了自己的愛畫畫夢,還掙了不少錢。看他在玻璃板上自如地塗抹沙子,每次的出場費那麼驚人。這跟玩有什麼區別呢?我的嘴巴張成了“O”型,再也合不攏了。

  我兩三歲就開始喜歡畫畫,真是童子功呢。畫畫還能掙錢,為什麼我就不能呢?我的小心思沒告訴任何人,但我迷上了畫沙畫。我從廢墟里撿了一塊玻璃,悄悄擦乾淨,又從樓下帶回一些沙子,儘管衣服弄得很髒,我還是很高興,我沉浸在自己的藝術夢和發財夢中。

  我把沙子鋪在玻璃上,也是瀟灑地用手在上面亂畫著,可什麼也不像,只是蕩起一層土。我又把手按上去,玻璃板上只看到一片空白地方。我把玻璃終於弄得全是空白了,因為沙子全散落到了地上,一點也不美觀。後來我又試著摻一些水和顏料,可沙子又凝成了塊,根本畫不成。

  無數次的失敗後,我終於明白了自己是實現不了這個藝術夢和發財夢的,這個沙畫究竟隱藏了多少秘密,我是無法知道了。不過我也給自己找好了臺階:藝術真的是高於生活的。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0

  音樂,是藝術的最大盛典,是無比高尚、無比神聖的。

  我,是一個從小就非常喜歡聽音樂的小女孩,我更加喜歡聆聽那些美妙的旋律、優美的歌聲。我覺得我最大的樂趣就是聽音樂,那是一種聽覺上的極大享受。

  那些歌手、那些演奏家,他們所演唱的、所演奏的,就彷彿天籟之音般地滋潤著我的心田,我認為聽音樂對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享受。

  開啟電腦,播放出那些優美動聽的歌曲,節奏時快時慢、時強時弱,時而急速、時而舒緩。有的時候在不知不覺中我就慢慢的陶醉在優美的歌聲中,甚至有時就不由自主的跟著旋律、跟著節奏唱了起來。

  樂趣,每一個人的樂趣都是不同的,有的人喜歡運動,有的人喜歡看書……

  我也十分喜歡看書,也非常喜愛運動。在我看書的時候,我比較喜歡播放一些節奏舒緩的歌曲;在我做運動的時候,我比較喜歡聽一些節奏快速,讓人聽了覺得很有動力的歌曲;當我心情煩躁的時候,我喜歡聽可以令人心曠神怡的歌曲……

  音樂、歌曲,可以讓我變得如痴如醉,聽音樂就是我最大的樂趣。

  在我不開心,或不高興的時候,聽聽音樂,壓抑的心情就會頓時消失不見,整個人就會變得神清氣爽。

  音樂,是我最大的樂趣!在我孤單、或不開心、不高興的時候,總是有你一直都陪在我的身邊!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1

  藝術離我們並不遙遠,一準它就在我們身邊。它可以是一首歌,一幅畫,也可以是一件不起眼的小工藝品。有藝術的地方就有美。現在我就帶著你走進藝術的百花園,感受藝術的魅力,受到美的薰陶。

  藝術,高貴而優雅,富於情趣。與藝術交流,那是再美不過的之事。

  在我現在的學習中,就有藝術這門功課。它,是音樂美術的結合。每當上這門課時,我們便在藝術的海洋中遨遊,去感受一切美好的東西,這時,你就會發覺,身邊的事物是多麼美妙!

  我跟爸爸學習書法,使我對書法有了更深的認識。書法,是我過的國粹。自古以來,人們都以書法作為我們中國人的驕傲。眼看老師—老爸拿著蘸飽墨的筆,在宣紙上揮灑幾下,發揮得淋漓盡致,不一會兒,幾個蒼勁有力的打字便一字呵成,令人叫好。看著這幾個方塊大字,難道它們就之事幾個大字嗎?難道你就不想到它們宛然象徵了我們中國人的那種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力量?

  今天,當我拿起毛筆想寫幾個大字時,然而,我的手卻在發抖。不,我不能這樣,我可別忘了我是中國人!於是,我勇敢地寫出了第一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完美無缺地寫完了這個字,心中有說不出的使命感。

  如果在寫字時能有美好的音樂,那麼,我想人生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此。隨著優美的旋律跳動,也就誕生了一個個快樂的小精靈。

  朋友們,熱愛藝術吧!當你沉浸在其間,簡直是一種極大地享受!

  讓我們用一雙銳利的眼睛,去品味生活中——藝術的“美”!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2

  我一直都渴望成為一個藝術家,看到別人寫出蒼勁有力的的毛筆字,心想我要是能寫成那樣就好了,這樣我就可以在同學面前炫耀一下。看到有人用畫筆刷刷幾下,一隻栩栩如生的小動物就躍然紙上。每每看到這些,我那個羨慕嫉妒恨很難用文字來形容。可惜我的學習壓力山大,哪有時間去研究這些東西。有一天我突發奇想,想到神筆馬良自學都能成才,我不能試一下嘛,說不定我會一鳴驚人呢!

  對說幹就幹,首先我要畫一隻老虎。我找來了臘彩筆和一張白紙,像模像樣的作起畫來。等我下筆的時候我犯了難。老虎雖然在電視上見過,可具體長什麼樣子還真不知道。我問爸爸怎麼才能畫出一隻老虎來?他說:這可真有點難,不過咱們家有隻小花貓,你照著它畫,然後在腦門子上添個“王”字不就成了一隻虎了嗎?我一想也對,俗話說照貓畫虎,雖然說貓不是虎,可它們都是貓科動物,除了毛色不一樣,個頭小了點,其它還真有點像。對說幹就幹,於是我對著我們家的那頭貓像模像樣的畫了起來。

  等我畫好了交給媽媽看。媽媽一看笑得前仰後合。我問她,我畫的那點不對。爸爸拿過來我的畫看了看說:“與其說你畫的是老虎,倒不如說你畫了只老鼠。”

  透過這件事我深深的體會到:藝術不是憑空想象的,它來源於生活。透過我這次的“照貓畫虎”我深刻的體會到藝術來源於生活,同時藝術來自於勤奮與努力。沒見過老虎的人要想畫只老虎是不可能的,天天見老虎的人如果不研究怎麼去畫也不會畫出老虎的。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3

  對美的追求,對情感與邏輯認知的統一,對獨特意識形態的見解,這三種元素支配著我對藝術的熱愛。這三種元素就如一輪冉冉升起的紅日,在我的思想認知構建而成的天空中,將更多光輝灑向四周。

  我追求美,首先是因為美給我帶來驚喜,它如此強烈以至於我經常願意為幾個小時徘徊於博物館或藝術館中去將藝術品之美理解透徹而放棄週末的一些休閒時光。

  我尋求美,其次是因為美給予人以感官與精神的震撼——那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神奇與熱情,是在深海狂風暴雨的海面之下,沉落的那一片寶藏。

  我尋求美,最後是因為美的千姿百態在生命所踏足的每一處角落,目之所及,皆為藝術。這就是我所追求的,雖然它似乎過於理想化,然而最終我還是得到了它。

  我以同樣的熱情尋求著藝術中對情感邏輯認知的統一。我希望瞭解流動音符之間所傳達的感情。我希望知道斑斕色彩如何展現藝術家的感性與理性思維。我試圖理解優美文字之中蘊含的哲學思想威力。這方面我獲得一些成就,然而並不多。

  美與對藝術的認知,是那黑暗中的啟明星,而對思想的感悟則是光芒更為強烈的海上燈塔了。藝術塑造而成的形象隨著時間的流逝、歷史的前進,形成的人類意識形態的改變。我渴望真正地去理解,去思考,但是我幾乎一無所獲,而且我自己也因藝術思想感到迷茫。

  這就是我為什麼而熱愛藝術,因為這是值得的。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4

  皮影戲是中國一門古老的傳統藝術。隨著時代的變遷,這門藝術日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一說起皮影戲,我可是雙眼放光,對它情有獨鍾。

  記得是春天的一個晚上,我們一家正在吃飯,爸爸說:“這附近來了個皮影戲劇團,吃完飯我們一起去瞧瞧。“那時的我覺得十分新鮮,不知是啥樣。我吃了幾口飯便要去。路上我又蹦又跳,不一會兒,我和爸爸媽媽老遠就聽見鑼鼓喧天,喝彩聲吵作一團。演皮影戲的場地被裡三屋外三層的觀眾包得嚴嚴實實,好不容易才擠了進去,只見那兒擺了一個一米高的木架子。框架上繃著一塊半透明的驢皮,驢皮上武松把老虎摁在地上揮動著鐵錘大的拳頭向老虎頭上猛擊。大老虎咆哮起來,不住的扒著地下的什麼東西。老虎一用勁翻身一撲、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著武松,勁兒先瀉了一半。武松隨手拿起的哨棒,一陣亂打,老虎倒下了。接著又表演了《西遊記》《哪吒鬧海》《葫蘆娃》……精彩絕倫,讓人流連忘返。節目結束了,我還意猶未盡。我走到架子旁,發現了許多帶木棒的圖片,爸爸走過來說:“這是用牛皮做的,在上面做了彩繪,就立刻變得非常精緻。”這皮影大部分是仿照人的關節制成的,讓我越發喜歡皮影了。

  皮影戲是我國文化的瑰寶,它有獨特的魅力和深層的文化內涵,我愛皮影戲。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5

  我這人愛好藝術,特別是文學,喜歡創造出引人入勝的小說,幽默無敵的《西遊記者》,科幻恐怖的《宇宙學校》,好玩有趣的《胡鬧三國》,這些都是我感到自豪的作品。

  一次語文課上,知識淵博的韓老師說:“唉,我們班殷瑞琦的作文寫的真是好啊。”

  我聽到這兒,看著自己沒本事,心想:唉。我這點作文水平肯定不是殷瑞琦的對手。可聽到韓老師又說:“唉。我們班出了一個小說家-黃子涵。”小說家,啊……是我。我看著韓老師的微笑,那微笑就像媽媽的微笑一樣,我感觸到了她的'眼神是那般地親切、那般地柔情、那般地動人,瞬間融化了我的心,我真願在這富有感染力的眼神裡棲息一輩子。

  我還是個寫字能手,在班上不知受了多少次誇獎,在家裡多少次被爸爸媽媽欣賞,我心裡樂滋滋的。看,我那神氣誇張的表情就像漫畫裡畫的那樣,多麼活潑。多麼自豪。我寫的楷書又是多麼漂亮。

  畫畫也是我的愛好,我愛畫畫,畫畫能表達你的心靈對這幅畫的感受。在四歲的時候,我還不懂什麼是畫畫,畫又能幹什麼。五歲後漸漸迷上了畫畫,然後自己每天練習,被這種色彩畫迷惑。七歲還是這樣每天練習。一天,我的母親帶著我去尋找畫畫名師,終於找到了一個教畫畫的老師。最終知道了畫畫的理論。

  功夫不負有心人,對於那些愛好藝術的人換句話來說就是“藝術不負有心人”。我想靠著自己的努力在今後的藝術道路上一直拼搏下去。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6

  剪紙藝術,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國粹”,看!經過數年的傳承,從能工巧匠的手中傳遍大江南北,無處不顯示著我們東方雄獅的威武與智慧。

  剪紙藝術,普遍於家家戶戶的門窗,廣受中國人民的喜愛和追捧。它又叫刻紙,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它的歷史可追朔到公元6世紀。窗花或剪畫。區別在創作時,有的用剪子,有的用刻刀,雖然工具有別,但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基本相同,人們統稱為剪紙。

  剪紙形態各異,花樣繁多;窗花、屏花、牆花、牆櫃花、壁花、團花……各式各樣,總是讓人目不暇接。

  剪紙,一般都是大紅色,裡面的花飾與寓意更是各具不同:魚兒戲水、連年有餘、傍水鴛鴦,象徵著喜氣洋洋,在大肥豬身上設計牡丹一花,再駝上一金元寶,更是“肥豬牡丹,富貴連連。招財進寶,大富大貴。”“中國福”剪紙更是別具一格!紙中講述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故事,展示了各式各樣的民風民俗,更剪有民間的萬事萬物!

  剪紙其用途,更是驚人。每每過年過節是親朋好友來家中聚會,送上一張精美、別緻的剪紙,就如送上一句句溫馨、甜蜜的祝福,甜在臉上,暖在心裡。清明節,給死去的人燒上一張剪紙,送上一句祝福,能保人平安,這種習俗在國外也能看到。當然,最重要的是在過年時親手剪一張剪紙貼在門上,祝來年的日子紅紅火火,順順利利。傳說,人們還是利用剪紙將年獸趕跑的呢!

  你是不是感覺剪紙十分奇妙呢?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7

  藝術,聽著好像離我們很遠,但如果你留心發現,其實你所看過的每一則小故事,每一篇文章,每一本書,不都是一種藝術嗎?

  翻開一本書,那書裡的文字多美妙啊!看《羊皮卷》裡的一句話:“千萬次失敗並不能說明什麼,你就把失敗當做是自己的付出吧,因為你總會成功的。”這些語言多好啊!它激勵著多少人前進,使多少人受到啟發,從黑暗中走出來。可見這些語言藝術多麼有魅力啊!

  我國的藝術瑰寶——《弟子規》、《三字經》、《論語》等書籍,都令人受益匪淺。這些小小的書籍,卻讓我們學會了如何孝順父母,如何做一個有價值的人,這難道不是一種藝術的體現嗎?用心去細細品味,你能感受到文字所帶來的感情色彩。看《格林童話》,它會帶你走進夢幻般的童話世界;看《十萬個為什麼》,你能知道生活中“不解之謎”的答案,豐富你的課外知識;看《紅巖》,你會為江姐的愛國之情所深深打動;《中華上下五千年》將會為你展開一幅歷史畫卷,瞭解我國曾經的輝煌與恥辱......這些文章濃縮了作者所有的心血,若你讀了這這些文章,定能感受其間藝術之美帶來的震撼!

  誰說藝術只能是一幅珍貴的名人字畫、一個精緻名貴的陶瓷品呢?在我看來,每一篇有益文章,每一段精彩的語言,甚至一句幽默的話語,都是藝術。所以,藝術就在我們身邊!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8

  每當我泛輕舟盪漾於西湖碧波之上時,總會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感受;每當我搖曳於藕花深處時,眼前時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桃花別樣紅”的夏日之景。冬日登山之時,除了有小天下之感外,更有“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宏偉氣勢在我心中跌宕起伏。大好河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

  不錯,祖國的山川之美確實令人歎為觀止,不過,要是再加上華麗詩詞的點綴的話,那就更使得分外妖嬈的江山錦上添花了。

  縱觀歷史,多少名勝不是因為一句詩而名揚天下的呢?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不正是李白筆下地廬山瀑布嗎?小小的一個寺廟,正是由於一句“孤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而使得寒山寺成為一座名寺。黃鶴樓難道不是因為崔顥,李白等一些著名詩人的“煙波江上使人愁”,“煙花三月下揚州”而聲名顯赫嗎?

  詩是藝術的精華。詩中的美景那就更如“聚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光華”。乘飛機時,你能看到“濃雲遠見現隱滔”,觀日時,更能享受到“紅日覆雲霞萬里,西山紫日映小溪”的落日之美。

  山水引人動情,藝術中的山水美景更加誘人,更加令人神往。

  結尾:陶醉於藝術中的美景不難,但要創作出藝術中的美景卻決非易事。不過,只要有雲和月,即便是八千里路,我也將上下而求索。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19

  剪紙是一門藝術,但很少有人懂它。現在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剪紙吧!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證,證實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600年1100年。過去剪紙常用於民俗活動和宗教儀式。而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也可以作為禮物贈送給親朋好友。

  由於地域的風俗習慣、歷史文化等的不同,全國各地剪紙存在不同的風格,而廣東佛山剪紙就是其中的一種。佛山剪紙歷史悠久,源於宋代,盛於明朝時期。從明代起佛山剪紙藝術在民間廣泛流傳,並遠銷南洋各國。佛山剪紙按其製作原料和方法的不同,分別有銅襯、紙襯、紙寫、銅寫、銀寫、木刻套印、銅鑿、染色、純色等九大類。剪紙分為陰刻和陽刻兩種不同的剪紙表現方法,可以剪人物、花草、動物等。

  要想學好剪紙,先要學好它的基本功:繪畫,等繪畫過關後就可以開始學習最簡單的用剪刀來剪。剪紙藝術中的基本符號有小圓孔、月牙形、鋸齒形、柳葉形、水滴形和三角形。等繪畫和用剪刀剪的基本功都練得很好之後,就可以嘗試著用刻刀刻了,但是用刻刀時一定要非常小心。

  我以前所就讀的學校三年前就開始開設了剪紙這門學科,因此學校的同學和老師的剪紙都非常出色。《聖誕琴聲》、《收穫》、《花舞》等作品都是我們學校的師生精心創作出來的,在多次剪紙比賽中獲獎。

  結尾:剪紙是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現在已被列為省首批文化遺產重點搶救物件,讓我們用心去學,用心去剪,做好剪紙傳承的接班人吧!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20

  “咦?這是什麼啊!”看著眼前這幅色彩豔麗的圖畫,我納悶起來。爸爸聞聲走來,向我解釋:“這是你小時候,我用你的名字讓人畫了這幅花鳥圖,你仔細看,會發現其中的奧秘的!”接著,爸爸就笑盈盈地走開了,留下我是懂非懂地站在原地。

  我把花鳥圖琢磨了一會兒,漸漸看明白了,也覺得十分新穎有趣,更是愛不釋手:長方形的光澤畫紙上,繪了一個花紋框,五彩繽紛的花朵在紙上蔓延開來,形成一條條蛇般彎彎曲曲的枝條,很是美麗。中間筆走龍蛇地寫了幾個花鳥字——“李賞蓉”。橫著撇捺都有力而柔美,似乎都活了一樣,散發著豐富多彩的生命力。你瞧,這是鳥頭,那是鳥尾,就連鳥翅都在翩翩飛翔。靜靜聆聽,彷彿置身於一片鳥林裡,眾鳥在連聲啼唱著,匯成了一支輕快優美的曲調,多麼和諧呀!此時,也不禁讓人想起“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這句詩。重疊的五彩色澤使人眼前一亮,像融合到一起,流入心胸。再看右側,寫了幾行小花鳥字的祝福語,字跡小巧清秀,看著真舒服啊!

  整幅圖畫得栩栩如生,怎能不叫人浮想聯翩呢?不愧是一門高超的藝術;不愧是一個個惟妙惟肖的花鳥字;也不愧是一幅名副其實的花鳥圖啊!

  藝術的魅力是無窮的,這種花鳥字藝術深深地把我迷住了,它不僅給了我們一個美好的視覺享受,也為我們展現了民族文化藝術的博大精深。我只想用一詞字來形容它:絕妙!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21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為偉大,化平庸為神奇。”蕭伯納的名言又讓我想起了我學繪畫的過程。

  三年級的時候,我看別人畫的漫畫很好看,一回到家,就跟媽媽說我也要學繪畫。可媽媽說;學繪畫不是不可以,但你可不能“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我保證不能”。我肯定的說。媽媽對我的保證有所懷疑。經過我再三請求,媽媽終於同意了。

  媽媽給我報了美術班,在我學習的繪畫中,我對動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一個個動漫中的人物從自己的筆中畫出來讓我很有成就感,雖然我畫的不是很好。令我感到神秘的要算是國畫了。簡單的水、墨、筆和宣紙,既能畫花鳥、山水,又能畫動物和人物。一支軟軟的毛筆,配上墨的濃淡就可以把萬千世界表現出來,不但可以有形,還可以給人一種神似的感覺。

  很快一年過去了,我對美術也沒有一開始的那種好奇和勁頭了,老師教我們畫素描,素描給我的感覺就是太無聊太乏味,使我失去了繼續學習繪畫的信心,所以上課的時候就馬馬虎虎的混時間,我這種行為並沒逃過老師的眼睛,老師為這事兒單獨找我給我做思想工作,在老師的苦口婆心下,使我明白了一些事實和道理,我也很努力的克服了自己的一些不好的想法,在繪畫裡繼續著。

  現在繪畫已經成為我的一項愛好。每當我高興的時候,我會想起畫畫;每當我累了,我就會畫畫;每當我煩悶的時候,畫畫會使我忘掉煩惱;每當我遇到難以用言語表述的時候,我就會拿起畫筆……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22

  我總覺得藝術離我們很遠,似乎遙不可及,只有貝多芬的《月光曲》、施特勞斯的《皇帝圓舞曲》、肖邦的《瑪祖卡》、達芬奇的《蒙娜麗莎》、畢加索的《鬥牛士》等一些大師級的名作尚能成為藝術,而美術課上的作品根本沒有用心畫,那些塗鴉之作豈能稱為藝術?然後一次展覽卻改變了我的看法。

  因為松山區各校領導要來到我校學習綜合實踐課,同學們的一些剪紙、布藝、貼上畫便拿出來展示,我與同學們參觀時,為那些作品的美麗而驚歎。一幅潺潺流水讓人身臨其境,還略帶幾分詩意,一張自然之美讓人彷彿置身於大自然,綠色盈滿了眼眶。

  此時,一張貼滿剪紙的展板令我眼前一亮,身體像雕塑一樣一動不動屹立於原地——我已完全陶醉其中了:一幅《虎躍龍騰》氣勢磅礴;一張《紅蝴蝶》巧奪天工,活靈活現;一條《金鯉魚》淘氣可愛,卻又大有躍龍門之勢;一個《中國結》滿帶吉祥之意;一個《紅福字》精美絕倫,那楷體福字是我們平日裡寫都寫不好的,這裡的“福”字不僅帶有停筆、頓筆,連筆鋒、筆韻都剪出來了,同學們不禁拍手稱好。我素不知道紅紙竟能剪出如此多的樣式,讓人大飽眼福,更讓我明白了,藝術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是啊!羅丹說過: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讓我們拿起自己的畫筆與剪刀創作屬於自己的藝術去吧。

  藝術與生活作文 篇23

  讀書不是為了追名逐利,讀書是藝術。

  讀書,是一種提升自我的藝術。五柳先生“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枯燥煩悶時,讀書能使我心情愉悅;迷茫惆悵時,讀書能平靜我的心,讓我看清前路;心情愉快時,讀書能讓我發現身邊更多美好的事物,讓我更加享受生活。讀書是一種最美麗的享受。我堅信,“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書是一種感悟人生的藝術。讀杜甫的詩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讀李白的詩使人領悟官場的腐朽,讀魯迅的文章使人認清社會的黑暗,讀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來的希望。每一本書都是一個朋友,教會我們如何去看待人生。讀書是人生的一門最不缺少的功課,閱讀書籍,感悟人生,助我們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讀書是一種享受生活的藝術。我喜歡在一個晴朗的午後,端上一杯香茗,在縷縷輕霧中捧起一本書,品著茶香,嗅著書香,反覆咀嚼,品味著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陽光溫柔又鈍重地灑下,透過皮膚一絲絲進入血液。伴隨著書本里文字的起伏跌宕,我的心暖暖的,暖暖的。陽光把我的輪廓曬成金黃,混合著這慵懶的時光,釀成記憶。

  與書為伴,我徜徉在文字的樂園裡,翻看,也傾聽,傾聽文人墨客的淺吟,傾聽崇高靈魂的低唱。我熄滅昏黃的燈光,在一片黑夜裡尋不到飛蟲的身影。在一團黑色的迷霧中,我看到自己蛻變成一隻小小的飛蛾,飛向那片明亮的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