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中成長議論文作文
沒有刺骨的寒風,哪會有松柏的堅韌。在逆境中,不要一味地怨天尤人,要多考慮怎樣克服困難。下面是關於逆境中成長的議論文,一起來看看!
逆境中成長議論文1
成才,並不意味著非要有豐裕的條件和舒適的環境,也並不意味著逆境與成才無緣。恰恰相反,逆境能把人們鑄造成天才,能鋪就通往天才之路。在逆境中鍛煉出來的那種堅韌不拔的品質是成才的重要條件。
縱觀人類漫漫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凡是為社會文化寶庫增添財富,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人們,和那些為追逐真理而遊弋在知識海洋中的科學家們,逆境就是煉就他們那非凡的頭腦的火爐,就是通往成才之路的階梯。
曾在中國政治舞臺上叱吒風雲、領導中國勞動人民推翻壓在他們身上的三座大山、埋葬剝削制度的一代偉人毛主席,小時候因無錢買書,竟然徒步走了二十多里的路,到親戚朋友家去借書讀。白天出去放牛,晚上就在昏黃的豆油燈下苦讀。就是這種追求知識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使他有著宏大的理想和抱負,才使他後來成為中國傑出的人民領袖。著名作家高爾基從小就飽嘗人間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痠背痛,也不肯放棄一刻時間去看書,還常常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終於成為著名的作家。美國的大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家裡買不起書,買不起做實驗用的器材,他就到處收集瓶罐。一次,他在火車上做實驗,不小心引起了爆炸,車長甩了他一記耳光,他的一隻耳朵就這樣被打聾了。生活上的困苦,身體上的缺陷,並沒有使他灰心,他更加勤奮地學習,終於成了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
當然,這絕不是說只有逆境才能出人才,而是說在逆境下,同樣也可以鍛鍊成才,為社會的發展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我們現在有些青年埋怨條件差,對自己的成長和發展不利,這也許是事實,但總不致於要像高爾基那樣在老闆的皮鞭下偷學寫作吧!環境,那只是客觀因素,能否成才的關鍵在於自己是否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和為理想而奮鬥的拼搏精神。天才這頂桂冠,它對人是有一定選擇性的,它並不是只給那些條件優越的人們,在逆境下,只要你有著宏偉的目標,有著堅定的信念,天才的桂冠也會同樣被你擁有!
逆境,是促使人奮發向上的動力,是鍛鍊一個人意志的火爐。請那些成長在逆境中,生活在艱難困苦中的人們,特別是青少年,不要悲傷,不要哀怨,不要讓不利的環境束縛住自己的手腳,而應該舒展開自己的雙臂,去拼搏,去創造。
逆境中成長議論文2
逆境給人寶貴的磨鍊機會。只有經得起逆境考驗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強者。古今中外的偉人,大多是抱著不屈不撓的精神,從逆境中掙扎過來的。失聰的貝多芬,艱難跋涉於荊棘叢生的黑白鍵上,用手指重重地扣響了神聖的《命運》之門,揮灑出一部音樂家頑強與厄運抗爭的輝煌樂章。司馬遷忍受宮刑之痛完成了歷史鉅著《史記》。周文王受拘禁而演《周易》。“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因此,逆境是強者攀登高峰的墊腳石,是弱者走向毀滅的萬丈深淵。
歐美有些國家,故意將筆直的.公路修造成彎道曲道。築路費用多,開車時間費,對於視時間如金錢的頗具經濟頭腦的歐美人,真是“自討苦吃”。但他們認為這很值得,因為長時間在筆直、沒有任何阻礙的公路上疾駛,易使人麻痺,從而引發交通事故。有了彎道曲道的阻礙,司機須時時警醒,不敢掉以輕心。事實證明,他們的做法是明智之舉。
無須讚美逆境,無須企盼逆境,但必須正視逆境,一旦身處逆境,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有恆心,有勇氣,有毅力,有實幹精神,即使眼看山窮水盡,仍要想到會峰迴路轉,柳暗花明。自古以來,所有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無一不是腳踏實地、努力奮鬥的人。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唉聲嘆氣不是辦法,幻想憧憬不是辦法,只有信心十足地去幹,才能走出困境。愛迪生花了整整十個年頭,經過五萬次的實驗,發明了蓄電池;著名科學家竺可楨七十多歲還到野外考察,獲得第一手資料,直到臨終的一天還不忘做科研記錄。他們戰勝了多少艱難困苦!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該在什麼地方以什麼形式體現出來,許多先進人物都為我們做出了表率與說明。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梅花撲鼻香。讓我們學會堅強,學會抗爭,用奮鬥走出逆境,這將會成為我們巨大的財富。我很欣賞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一句話:“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著島嶼、暗礁,難以激起美麗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