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後行議論文600字(精選10篇)
相信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特別是有嚴密的邏輯性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必須準確、鮮明、嚴密、有針對性。那麼什麼樣的議論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三思而後行議論文600字(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1
今天,我為我們家安裝新熱水器,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本來我家的熱水器早就應該換了,但是因為閥門的事情苦惱著,由於開關斷了,關閉不了閥門,所以,我們準備在停水時把閥門更換了。
我想試一試能不能用扳手把閥門關了,我擰之前沒有仔細觀察破損處,擰了半圈之後,突然有一股水衝到我的臉上,媽媽正在洗碗,她拉著我衝出了廚房。“轟”的一聲,閥門爆開了,一股強勁的水流直衝天花板,所有的飯菜鍋碗都淋溼了,水在一分鐘之內,漫到了客廳。
爸爸急忙穿著雨衣衝了進去,企圖用錘子把木楔打進漏洞。但木楔哪能壓得住強勁的水流,剛剛安上去就被水衝飛了。媽媽趕快打電話向水電班救援。過了一會兒,來了兩個水電工,關上了整棟樓的閥門,這場“鬧劇”才結束。
關閉閥門之後,我們開始“打掃戰場”,櫃子裡的碗全裝滿了水,天花板上的石灰被衝下來了一大塊,廚房裡四分之三的東西全打溼了,……。
這下好了,閥門也換了,可以安裝熱水器了。我當時完全嚇傻了,腦子裡面一片混亂,我從來也沒闖過這麼大的禍,心想:完了!爸爸一定會借題發揮,把我的漫畫全扔了。令我慶幸的是,爸爸並沒有打我,而是給我講道理,分析原因。
今天出錯的原因是我沒有認真觀察閥門結構,盲目行動,擰錯了地方。本來應該擰閥門中間的小圓柱,可我卻想都沒有想就把固定閥門的螺絲擰開了。
在生活中,我不止這一件事出錯,還有許多同樣的錯。比如,我不假思索地拆開了槍,卻不知道怎麼裝回去了;洗鳥籠時,隨便把鳥糞衝到牆角等。
從這些差錯中,我汲取了深刻的教訓,遇事要三思而後行,多觀察,多分析,多考慮後果。不然就會造成不好的後果,甚至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2
在濾網的隔離下,人們總能飲到清澈得不含一絲雜質的茶,細細品味茶的芳香。
如同飲茶一樣,生活中很多現象也都需要濾網。例如感情,如果毫無選取地愛所有的人,那就不叫感情了,叫濫情。例如學習,如果對所學東西一味地理解,那就不是學習了,叫生搬硬套。
在人與人的交往中,語言往往是至關重要的一部分。說話得體,那麼交往就會和諧,順利。說話不得體,人們往往會一拍而散。
語言是人們向別人表達自我的感受、觀點的工具,是體現一個人涵養的途徑。思想道德素質高的人說出來的話都是溫文有禮、大方得體的。只有粗鄙之人才會說出粗鄙之話。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話說得好,人們都會受益。話說得不好,不僅僅刺傷他人,還會危及自我。
愛默生說過:“語言所造成的傷口往往比刀劍造成的傷口要難以治癒。”
在親人之間,朋友之間,最容易造成裂痕的往往都是過激的言語、殘忍的話。人人都有心,傷了心,要想治癒並不容易。它會象定時炸彈一樣埋在心中,等到導火線被點燃時,它會毫不猶豫地爆炸,摧毀人們的內心世界。
古語曰:“三思而後行。”
在人們說話辦事之前再三思考,將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古時哪一次重大戰役的戰略佈局不是軍師、將士們再三思考的?
此刻哪一次成功的外交不是外交官深思熟慮之後達成的?
“推敲”的典故至今人們都耳熟能詳。如果不是詩人的反覆思量、琢磨,能有這天流傳千古的佳句名篇嗎?
“三思而後行”是前輩們留下的智慧,一個又一個的例子證明了這句話的正確性,一個又一個的例子為我們帶給了經驗教訓。
三思而後行,做個說話大方得體之人,做個遇事冷靜之人,做個有內涵的人。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3
走過了多少日子,載過了多少春秋。
時間匆促得抓不住,時常站在時光的高鐵上,一遍遍效忠著自己的青春,接著再風一般的翩然林間。風過了的年華,時間把它風化了,留在記憶的匣子裡退卻,但我卻想說我不懂。我不懂為何我們要一遍遍的對自己撒下彌天大謊,再哭著鬧著說自己想如何去彌補這段倉促的過失。
路是自己走過的,如同奔流的大河,它永遠是一種大江東去的情懷,從不倒流,即使時間把它忘記,它依然在幻滅的國度裡流光溢彩。我們在聽它留下的聲音中,不禁一遍遍感嘆出哀婉的小情懷。為何就不能好好相處呢?
‘不是我們不替你們著想,是我們不知道怎麼安靜才是你們想要’。
在花開一夏的時光裡,我們面對中考應試,是悵然,也是努力。我們明白自己的命運,就是它來決定我們的去向,我們要努力,是我們唯一做的。但是我們依然忙中偷閒,尋一份靜謐。帶上愉快的心情,在教室一隅,欣賞天邊那份寧靜的景緻,在時不時看看周邊即將離別的好友,在這匆忙之際,再在那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幾何圖形的草稿紙上認認真真寫下對這班級的不捨和依戀。
小小的情懷在那一刻被開啟,我突然變得不懂了,為什麼在以前總是有那麼多的無可奈何的不合,生氣,爭吵,打架,最後在班委的勸導下板著一張嚇死三千大眾的臉走開,你說這是為何?
在安靜的自習課上,一個小紙團不小心砸中了你,為何不會心平氣和,輕輕的撿起紙團放到垃圾桶呢,無端引起是非之後,為什麼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道歉,真的有那麼困難麼?然後一定要老師大發雷霆命令你們寫下五百字的檢討才肯收手呢。你說這是為何?
在最後的衝刺階段,如果不要聽課,讓生死聽天由命,那又何必再到這個教室來汙染這聖潔的氛圍,髒話脫口便出,打擾同學,也讓同學心生厭惡。不如好好相處,度過這最後幾天呢?
我們可以選擇向大江一樣在波濤聲中敲擊心靈的強音,在流經每個地方時,你們,是否可以三思而後行?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4
我,一個平凡的女孩,一個活潑任性的女孩。在生活中,在人生的奮鬥中,多少次因為我的任性而傷害了我身邊的人。每每想起被我傷害過的人時,我就會陷入深深地愧疚中,就會告訴自我以後要做個好學生,做個乖女兒……
但事情並不是我想的那樣完美。事情的發生也不會隨著我的心願。就在今年3月6號早上,我和我們班的`女生髮生了衝突。雖然我們的矛盾很深,但是我很明白只要我們彼此讓一讓,忍一忍,這件事情就會過去。但我們沒有一個人能忍下來。事情越來越複雜,甚至到了我在一氣之下找了人”幫我”。雖然之後我們並沒有動手並沒有用暴力解決問題,這事傳到老師耳邊,老師依然叫我到他的辦公室去一下。在去老師辦公室的路上,我心中充滿了犯罪感,慚愧感。我每走的一步都是那樣沉重。我慢慢地走進老師辦公室,認真地聽著老師的話,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滿是愧疚。我的眼淚在不知不覺中掉了下來。我真誠地向老師承認了錯誤的那一刻,我看出了老師處理這件事的為難。老師深深地嘆了一口氣,對我說,你先回教室吧。老師的聲音是那樣憔悴,那樣無奈。一路上我深深地自責:為什麼這樣任性,這樣衝動,為什麼不彼此忍一忍,讓一讓?本來不大的事情,卻被我們鬧成那樣。我不禁頭涔涔汗潸潸了。帶著一種悔恨的情緒我走到了教室,趴在桌子上靜靜地反省自我。我深深地明白,無論以後我表現再好,我再努力,但在老師心中,在同學們的心中,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我已成為一個壞學生,已經成為一個好違反紀律的壞學生。我我清楚地明白,那份
以前的完美印象在人們心目中永遠也找不回來了。
同學們,當你們偉某件事二彷徨,在做某件事二矛盾時,你們千萬要想清楚會不會給他人帶來傷害,會不會給自我造成不好的影響。千萬不要任性,不要衝動,不要意氣用事。無論遇到什麼事情,無論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記住:三思而後行。同時,透過這篇文章,我也向那偉被我傷害過的同學真誠地說一句:對不起你。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5
孔子曾說過:三思而後行。而我,常常因馬虎,心急而忘記了思。那一次,我最後明白了三思而後行的道理所在,以至我深深地喜歡上了這句格言。
記得那一次,我們班要進行一節公開課。那天,還沒有上課,教室裡就坐滿了領導。這時,我心想:太好了,最後有了一次出風頭的機會。這麼多領導在這,這節課我必須要認真回答問題,在大家面前大露身手。
說到做到,上課時,老師每提出一個問題,我都把手舉得高高的,而每次回答我也淋漓盡至正確無誤地把答案說了出來。答了幾次後,領導們,同學們都紛紛向我投來了讚許的目光。就連我的同桌也忍不住,悄悄對我說:你真棒!
這時,我開始有點兒得意忘形了,心裡暗喜著:嗯,我真是太棒了,繼續努力吧!之後,老師又提出了一個問題,它比之前的問題都要深奧了一些,同學們都在認真地思考著。
而我,沒多想,沒認真思考就立即把手舉了起來。就在這時,我的同桌就立刻把我的手壓了下去,說:你還是再認真思考思考吧!但是,我太愛表現自我了,隨口說了一句:沒事的!又把手舉了起來。
老師見我那麼用心,便再次讓我回答了。可我猛得一站起,腦海裡一片迷茫,突然不知要說些什麼了。頓時,我成了大家的焦點,大家都用緊張的眼神盯著我。但是我在舉手前還沒有深入思考,便在那結結巴巴地猶豫了半天,那時,我多麼想自我能是個袋鼠呀,能立刻挖個洞就鑽進去。當老師叫我坐下去的時候,我就像個瀉了氣的氣球似的,呆呆地坐在座位上。之後,老師說的資料,我一個字也沒聽進去。下課是,小雅便對我說:凡事都要認真思考,才能下結論,三思而後行呀!聽完,我頓時明白了:對呀,三思而後行,以後我做事不能再這麼急忙了,必須要認真思考,多次思考才行動!三思而後行這個令我收益一生的格言!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6
孔子曾說:“三思而後行”又說:“謀定而後動”就是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停看聽?不要因為一時的衝動,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到時候想要亡羊補牢,早就為時已晚?所以,停、看、聽,是我們做事情的三要素?
首先,交朋友時一定要“停看聽”?孔子說:“益者三友:友直、有諒、友多聞?”一位益友,有如一把金鑰匙,會把你的難題大門開啟?一位益友可以把誤入歧途的你拉回寬廣的康莊大道?一位知心好友如暖風一樣,使你感到溫暖、使你感到窩心?反之,一位損友,可以把你從天堂拉到地獄,從光明的大道引你走向暗無天日的世界?所以,交朋友一定要睜大眼睛“停看聽”?
此外,讀書時也要“停看聽”?若是讀書囫圇吞棗、不求甚解,看過即忘,對功課馬馬虎虎,哪怎麼是求學的態度呢?所謂讀書要“停看聽”,是要對書抱持著“打破沙鍋”問”到底”的精神,對讀書抱持著認真的態度?這樣成績才能更上一層樓?也才是求學精神得最高界?所以,讀書一定要“停看聽”?
社會上的陷阱就像不可測的漩渦一樣,需要我們去小心防範?但這時候,我們若懂得“停看聽”,相信我們就不會掉進這些萬丈深淵裡?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7
現在有很多人說:“別衝動,三思而後行。”但是,衝動就錯了嗎?什麼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嗎?
就拿18年前的非典來說,即使大多數人不相信鍾南山的觀點,但還是拼了一把。如果這時候他們再三思的話,那會有更多人感染上非典。
再舉個例子,甲國和乙國有不共戴天之仇。一次,甲國的一個人偷了乙國銀行的五百萬元,開船跑了。而乙國準備派人追,這時又有人說了:“萬一追不上呢,不白白跑一趟了嗎?三思啊!”如果這時立刻派人去追,還有可能追得上,如果思考這個問題那肯定追不上。
人生能有幾回搏?在十萬火急、千鈞一髮、命懸一線的時候,你還會想這個做法是否正確嗎?奮力一搏,就算失敗了,也會被稱讚敢於拼搏;成功了,會有人把你當榜樣。每時每刻都三思,是儒雅書生的行為。真男人從不怕失敗。
最偉大的人不是成就最高的人,而是敢於拼搏的人。因為他不僅有資本,還有勇氣和魄力。這一拼需要很多人和錢的支援,這是資本;他敢去拼,不怕失敗,是勇氣;他承擔得起後果,是魄力;哪怕沒成功,也會流芳百世。反觀那些有資本卻沒有勇氣的人,會被人蔑視、嘲諷。
三思而後行只有雙方在同一起跑線的情況下才能發揮作用,當你落後很多時,就該放手一搏了。因為這個時候,拼搏不一定會成功,但三思就一定會失敗。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8
孔子曾說過一句婦孺皆知的話:“三思而後行”。意思是:遇事要多多思考,然後才可以做出決定。他認為:這樣把握行事迴避免出錯,失敗。小心翼翼的辦事比較好。
可是,在現在這個充滿機遇與挑戰的時代,如果凡事都“三思而後行”的話,就可能錯過最佳的機會,要知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呀!即使事後你想出再好的辦法,可“時已晚矣”,又有何用?
小心行事,三思後行固然有一定的道理,可我們更需要遇事勇於作決定,並且大膽地嘗試,行而後三思!這是偉人們給我們指引的前進方向!
遠近聞名的伽利略,大膽嘗試,推翻了兩千多年的錯誤理論;名垂青史的李時珍,為造福與人類,大膽品嚐數百種不知藥性的草藥;舉世無雙的愛迪生,大膽的創造了一千多種新物品,成為了人人皆知的發明大王……
如果不勇於行動,將只能碌碌終生,一事無成,再多的思考也無非是紙上談兵,無濟於事。
當然,世間沒有百戰不敗的將軍,或許,你向前邁的那一步錯了,但你依舊是偉大的,證明你勇於向上攀登,敢於挑戰新的高度!人們不常說:“不怕犯錯,就怕知錯不改嗎?”失敗乃成功之母,不經風雨,何以見彩虹?
而且,起初的“行”的失敗,就是為了讓後面的“三思”起到總結經驗教訓的作用,讓失敗給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絕不允許自己在同一地點跌倒第二次!這樣,我們才會擁有真正的收穫!面臨我們正是成功!
讓我們大膽嘗試,總結經驗,行而後三思吧!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9
每個成功人士都是成熟、慎重的,這些成功人士每做一件事都會三思而後行,之所以會寫這個話題,是因為生活,生活中有太多太多沒有在大腦中過濾一遍的就脫口而出鬧的笑話。
譬如:昨日,我們班剛剛站好路隊,突然發現前面來了兩位老師,定眼一看,是科學老師和社會老師。李翹籤平時是個愛打招呼的同學,看到兩位老師正往前走,生怕錯過這個機會,於是,趕緊迎上前去,打了一聲招呼“兩位科學老師好!”忽然,隊中死一般的寂靜,接著是狂笑不止,李翹籤臉紅的像個大蘋果,一路上都用書包擋著臉,不敢露面呢!
凡事需三思而後行,這句話猶如一塊千斤重石,壓在我的心頭。仔細回想,有的同學在做家庭作業的。時候,看到一些較難的題,不知怎麼做,可為了節省時間去玩耍,寥寥草草用一般解決基礎題的辦法寫上,到第二天,老師對答案,恰巧讓你說說這一題的答案,你一看自己的答案不正確,就四處看旁邊的同學的,結果因為太緊張看不清楚,把自己的錯答案說了出去,被同學們一致否決,你心裡是什麼滋味?誰讓你做題的時候不三思而後行呢?
回答問題的時候,如果想也不想就舉手,那肯定是不行的,必須要想了又想,儘管回答的不對,那也要保證語言流暢呀!
三思而後行,是一種態度,一種修養,一種素質,一種能力,經常如此,於是就有了“要養成三思而後行的習慣”
曾經有個貧者說自己要去南海,而富者譏笑著說自己多年來都夢想著去南海,然而憑藉自己雄厚的財力物力也沒有成功,你憑什麼去呢!很明顯,以富者的經濟基礎的確更有可能到達南海,但南海之路的迢迢漫漫、艱難險阻擊碎了富者的南海之夢,對於貧者又怎樣呢?連富者都到不了南海,富者也不贊成我去,去很難吧?
於是貧者選擇了放棄。不!不是這樣的!放棄通常不是一種合適的生活態度,面對困境更是不能輕言放棄。世之奇偉瑰麗之觀多在人跡罕見之處,不可輕得也。一位著名的登山隊員曾說過:“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快感哪個小土丘可以媲美的!”所以貧者並沒有放棄。他考慮著,南海是不可到達的嗎?當然不是,佛教聖地永遠對每個來訪者敞開胸懷。一瓶一缽足乎?足矣。一路上不求風景如畫,不求安逸舒適,只求最後到達神聖的所在。我能到達嗎?我相信我能。
可見,三思而後行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不慎重就導致終身遺憾,凡事,需謹慎行事,否則,成不了大器也!
三思而後行議論文10
今天,我又看見了一件新事物,它的名字叫——月光石。
這是我從雙胞胎姐妹那兒得知的。剛開始,我拿來看了又看,愛不釋手。它的表面潤的好似乎朦朦朧朧,似抹了油似的,我拿的很濃的粉色,有點土氣,但它的作用深深吸引了我:據說,月光石在夜晚會發光。鄧楚月肯定地說她做過實驗了。再瞧瞧那月光石,光滑如玉,陽光下一閃一閃的。近看,若隱若現地能看見幾顆不成形的白色小固體,又似乎沒有,神秘的樣子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把手伸進口袋摸了摸中午媽媽給的五角錢,有點忍不住了。
下課時,我將五角錢遞給了鄧楚月,接過月光石,此時手中的月光石似乎成了一顆沉重的巨石壓在了我的心頭,想起媽媽失望的表情,又不捨得將被我捏在手心捏出汗的月光石“退貨”,這使我處在糾結中。思考一陣子之後,我決定“退貨”,因為贏得媽媽對我的信任更重要!將月光石物歸原主之後,我的心頭輕鬆了許多,那五角錢重新回到了我的口袋去取代了月光石。
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有許多“誘惑”,我我們做任何決定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