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通用12篇)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通用12篇)

  在各領域中,大家都接觸過論文吧,藉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麼,怎麼去寫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1

  中心是令人嚮往的地方,每個人都渴望成為中心,因為在卡耐基先生的著作《人性的弱點》中曾提到過,人有八種需求,其中一種便是顯要感,處於中心地帶的人往往倍受別人矚目,因此人們都向往中心地帶。

  處於中心地帶有好的一面,它可以讓你的顯要感得到滿足,而處於中心地帶的人他會需要別人的認可,從而不斷提升自己,趨向於完善的自我。

  我有一個初中同學,成績極好,每次考試放榜他都名列前茅。我詢問他致勝的秘訣,他回答:“倍受矚目的感覺極好。”他的成績一路上升,未曾下降過,我想這便是中心地帶對一個人的督促力的作用吧。

  當然中心地帶也有壞的一面,它是一把雙刃劍。

  中心地帶令人嚮往的原因無非是因為它滿足了人的顯要感。於是我想,當一個人處於中心地帶時間過久,他便可能對顯要感有了一種病態的需要。這意味著什麼?顯要感是透過別人的認可和關注而被滿足的,這意味著對顯要感有一種病態需要的人可能過於在意別人的想法。

  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武志紅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人之所以會在意別人的想法,想知道別人想什麼,是因為想利用別人滿足自己的某種需要。而如果太在意別人的想法,忘記自己的本心的話,便會迷失自我,不知不覺被別人牽著鼻子走。我想,如果太在意別人所想,一個人便會在中心地帶迷失,最終邊緣化。

  邊緣是否意味著壞呢?答案是否定的。我認為好的“邊緣”也是一種“中心”,即“自我的中心”。即在這個“中心”中,主體和客體都是自我。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有一段令我記憶猶深的描寫:一個人走在路上,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裡一定要說的話,一定要做的事,現在都可不理。

  朱自清先生是因為拜託別人想法的拘束,才會有這般祥和的心境吧!這般質樸而又別樣的意境,我想這正是邊緣的魅力所在了。

  在這嘈雜的塵世中,無論你是處於中心被眾星捧月,還是在邊緣充當一個審美的客體與主體,只要有一顆健康的心態,勿忘初心便可以成就自我。

  如今,社會就像一個大轉盤,飛速地旋轉著,處於這個大轉盤上的人們也在不斷地運動著。無數的人再次迷失了方向,但又有少部分人,在這個永不停息的轉盤上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落腳點。

  可能有些處於中心地帶的人會說:“你看,那些處於邊緣地帶的人多麼舒服,多麼寧靜啊!”有些處於邊緣地帶的人卻又會說:“中心地帶就是好,多麼熱鬧呀!”這也就是如今又農村人要到大城市來找工作,又有城裡人要到農村裡享受生活的原因了吧!

  但是,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帶又真的有好壞之分嗎?我想不然。

  處於中心地帶的人可以成功,卻也可能迷失自我。無數的影視圈,商業界的紅人,都是在中心地帶取得成功的。馬雲,李嘉誠等人在中心地帶抓住機遇一舉賺下一輩子也用不完的錢,他們顯然是成功的。但也有一些人,他們也處於中心地帶,迎接他們的卻是失敗。我們所熟知的李天一,藥佳鑫等人,不就是在中心地帶迷失自我的典範嗎?他們拿著父母的錢卻幹出喪盡天良的事情,這豈不是必處於邊緣地帶的普通老百姓要下等得多?所以中心地帶是機遇也是挑戰。

  處於邊緣地帶的人也可以成功,卻也會消極度日。杭州市一年近九十的老奶奶,幾十年如一日地早起未上學的孩子們做一份早餐,價格十分低廉,給無數孩子們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他雖然處於邊緣地帶,但我想,他這樣的醫生也將會是無比成功的。然而又有一些無業遊民,震天無所事事,消極度日,這樣的一生就必定是沒有價值的,失敗的。

  是的,中心地帶與邊緣地帶各有各的好處,也各有各的不利之處。有很多人一味地想要去到某個地帶而永遠的迷失了自我。這樣的一生,就算在別人看來他取得了某些成就,擔任是不快樂的,亦不能算是成功。

  所以,在這個變化萬千的社會之中,我們只有堅守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而不理會別人的眼光,才能過得幸福,圓滿,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2

  千年之前,你有一個沉靜而質樸的田園生活,遠離官場中心的喧囂。千年之後,我穿越茫茫人海,來到世界的邊緣,只因為我有一個田園夢。

  舟遙遙以輕觴,風飄飄而吹衣。荒之三徑,松菊小苑。晨起,鳥鳴相伴;昏歇,書籍左右。微風習來,把酒東籬,若心情好呢,尚可帶著鋤頭去到月亮升起時再荷鋤歸來。

  忽然,一聲急響將我驚醒。我猛然發覺,我的田園,我的邊緣,我的松菊,也不過是場夢罷了。車馬喧囂,世風世道,中心固然斑斕多彩,卻極易讓人迷失本心,誘惑著人們戴上假面,說著假話,以此換取用來矇蔽自己雙眼的身外之物。最後惹得一身花花綠綠,在一片燈紅酒綠中墜入深淵。我不想我的田園,我的邊緣,我的松菊只是一個夢,我渴望成為自由的風,但在這個連風也失去了自由的地方,我又能做什麼呢?

  所有人都對我抱著“希望”,因為我學習稍微比同輩好那麼點,考上了不錯的高中,當我說出我心中那個神聖的田園夢,他們都說我瘋了,我這麼有前途,以後一定能賺大錢……

  人們都想成為人群的中心,舞臺的中心,焦點的中心,中心的中心……羨慕著,渴望著,夢寐以求。我不忍辜負長輩的期望,不忍離他們而去。天彷彿是一個籠子,白雲也被禁錮其中。

  我的田園,我的邊緣,我的松菊,不能只是一個夢!陶潛啊,親愛的陶潛,我此刻彷彿身處千年之前,與汝對話!沉靜又美好的邊緣,就是內心的中心,是我們來的地方,也是我們最終的歸所。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邊緣是讓人平靜和沉澱的地方,它的質樸令人為之著迷。只要不沉淪,邊緣也可以是中心,是我們所追尋的中心。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也許我們真的需要這樣一個如陶潛之願望的田園夢,隱匿在世界的邊緣,不讓浮躁的中心將我們同化。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3

  中心地帶讓人嚮往,這兒有諸多好處,但一直不堅定的人會在此迷失。我認為,我們要有對中心地帶的追求,同時也要在中心地帶守住本心,不忘初心。

  請向著中心地帶去奮鬥。

  拿破崙有言:“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我想是的,心中沒有理想的人生,一定是黯淡無光的。你看那中國首富馬雲,心中有理想的火苗,不畏艱苦,一步步創立了聞名全球的阿里巴巴,他成為了電商的中心。若是他像方仲永一般,空有才華,胸無大志,最終可能只是當代的“傷仲永”。所以,請向著中心地帶,守住本心,不忘初心。

  請在中心地帶,守住本心,不忘初心。

  豐子愷有言:“不忘初心,不亂於心,如此,安好。”雷軍,年輕時他是金山公司的中心。但他沒有忘記自己的初心,不甘於現狀,看準時機,成立了當今國內手機一霸——小米公司。彭霍費爾,在戰亂的中心,並沒有隨波逐流,以叛徒的名義與納粹進行抗爭。他們守住了本心,沒有在中心地帶迷失自我,向著美好,想著真理不斷前進。我們要守住本心,才不會留下悔恨,才不會邊緣化,才不會迷失自己。

  沃德曾說:“我們出發久了,就不知我們為什麼出發了。”我們人人都知道“人之初,性本善。”善,是我們的初心。公交車縱火犯,他忘記了初心;“地鐵鳳爪女”王若揚,她忘記了初心;誤入了毒途的尹相傑,他忘記了初心。2015感十人物,陶豔波的母親,她沒有忘記初心;為貧窮孩子捐款的拾荒老人韋思浩,他沒有忘記初心。在天津大爆炸中逆行的消防員們,他沒有忘記初心。他們都處於不同的中心,前者為人不齒,後者為人讚揚。同樣處在中心地帶的我們也應以“善”為上,才不至迷失自己。

  在中心地帶,請這樣做。

  我們要有“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的閒適,也要有“長風破浪會有時”的不懈追求。既要有“滿招損,謙受益”的謙遜,也要有“物與我皆無盡也”的樂觀豁達。總之:

  朝著中心,不斷追求。

  處在中心,守住本心。

  處在中心,不忘初心。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4

  對於地區而言,城市是中心,郊區是邊緣;對於年齡而言,青春是中心,衰老是邊緣;對於地位而言,提升是中心,貶謫是邊緣,對於人生而言,成功是中心,失敗是邊緣……固然,中心有著更多的機會、更多的認同,於是人人都向往著中心。然而我想說,即使身處邊緣,只要擁有正確而良好的心態,也可以成為中心。

  從邊緣到中心,需要追求夢想的決心。默默無聞的過路人,揮筆而就得《滕王閣序》,立即使身處邊緣的王勃一躍成為中心。當所有人都讚歎他的文采時,又有誰注意他文驚四座的背後有著怎樣的追求和付出?正如所有的才華橫溢都要有追夢路上的苦心積累,王勃沒有因自己名不見經傳而就此沉淪,他始終懷揣著文學的夢想去努力,終於抓住機會一舉成名。作為邊緣人,更應帶著堅定的夢想前行,才能開拓出屬於自己的一條道路。

  從邊緣到中心,需要承受寂寞的耐心。在浮躁喧囂的社會中,總有人耐不住性子要到中心去體驗所謂精彩的生活,結果不是成就了自己,而是迷失了自己,重新邊緣化。劉慈欣隱居山西,切斷與外界的大部分聯絡,在寂寞中默默創作,終於讓科幻鉅著《三體》成為舉世矚目的中心。而所謂新生代作家往往無法忍受傾心創作的寂靜,質量缺失的作品在一陣大紅大紫之後便遭到唾棄。這正說明著承受寂靜是去邊緣化的重要途徑。邊緣有邊緣的樸實和沉著,只有接受其陶冶,才能實現自我提升。

  從邊緣到中心,需要不懼挫折的信心。身處邊緣的人不少是受到打擊跌入谷底,但若是他們能改變心態重新站起,便又有了繼續前進的能力。滕子京、司馬遷、蘇東坡……多少人在挫折的波濤中沉浮,永不畏懼的心卻讓他們從人生的邊緣重新回到了中心。顧城詩云,“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倘若來到黑暗的邊緣,那就用勇於面對的信心點燃自己。

  在邊緣調整心態,也可以煥發出成為中心的生命光彩。當所有人都爭奪那一小片繁花似錦,請讓我在風景的邊緣靜靜地品嚐夢想和堅強,獨自破繭成蝶,起舞蹁躚,成為更美好的春天。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5

  中心,是便利、機會、認同等的代名詞,因此,人們常常向往處於中心或成為中心。而攻城容易守城難,如何穩於中心,不使自己邊緣化,的確是一個難題。

  穩於中心需自謙。在日常生活裡,不乏有一些容易驕傲自滿的人,他們多數是已處於中心或正向中心靠近的“精英人士”。但他們在收穫機會和認可的同時卻忘記了自謙,因此迷失自我,最終退出中心地帶,一蹶不振。而懂得自謙的人,常常收斂自己的鋒芒,即使處於中心仍虛心求教,因此穩紮穩打,常立於不敗之地。

  穩於中心需自省。處於中心的確是一件好事,無論在工作還是學習上,處於中心都會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是處於中心並不意味著我們已達到完美,可以停滯不前了,我們還應該努力讓自身素質不斷提高。這時候,就需要自省來幫忙。處於中心的同時,我們應時常反省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尋找一下自己還有什麼是未達到的,努力爭取達到,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穩於中心。

  穩於中心需自靜。“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處於中心正如身居高層,四周平靜、空曠。在一個如此平靜的環境中,我們也需要使自己的心靈保持沉靜。因為沉靜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辦事效率,沉靜使我們心思澄明,沉靜使我們進步,遠離邊緣的喧囂。

  穩於中心需自強。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自強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品質。一個自強的人會對自己有高要求。他不易滿足,只求做到最好;一個自強的人會有遠大的理想,鞭策他永不停歇,勇往直前;一個自強的人會尋求美好、平和、沉靜……因此成為一個自強的人,自然能穩於中心,做一個常勝將軍!

  穩於中心是每個已達到中心的人心目中的追求,而自謙、自省、自靜、自強則是它的“必需品”,擁有它們,便離穩於中心不遠矣,讓守城也變得容易。相信,穩於中心,不畏浮雲!只緣身在最高層……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6

  韓信封王后,曾有長嘆:“廟堂既高,簫鼓老矣,紅燭吹淚,幾人歌吹?”在他眼裡,蕭何變了,不再是那個千里月追的知己;劉邦變了,不再是那個親賢下士的主公;張良也變了,不再是那個白衣儒雅的公子。

  身在朝堂,身在中心,有那麼多矚目,那麼多便利,那麼多認同,可為什麼韓信,我韓信只有深深的迷惘?深深的恐慌?

  其實韓信何嘗沒變。他本是下里巴人,來自邊緣,心中的夢想如此質樸——只為誅強秦,安天下,不負英主,不負雄才。可終於登頂廟堂,身在中心時,他迷失了。富貴,王侯,都是我想要的啊!中心的矚目與慾望中,我還找不到邊緣,找不到初心。迷失的韓信不知道,三月後“狡兔死,走狗烹”的命運正在靜靜地等待著他——劉邦不能容忍臣子封王的野心。

  如果我是韓信,如果可以回到過去,我想對過去的自己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身在中心,心在邊緣”。

  遠處又是誰渺渺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連天芳草中麻衣芒鞋的同一法師正悠然斟一盞清茶。那不是我心愛的作曲家李叔同嗎?他不是年輕時的風流紈絝,盛年時紅遍九州的李叔同麼?為什麼在這樣一個邊緣的祠廟裡喝一杯粗茶呢?

  因為中心太繁華了啊,我怕迷失了自己。李叔同在認同矚目與初心未改中,選擇了後者。雖然,我沒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毅力,但我可以急流勇退,我依然心在邊緣。

  是山口百惠輕輕卻永久地放下話筒時含淚的目光,是陶潛種豆山下時沾溼的布衣。不管是否捨得,在迷失在中心前急流勇退,迴歸邊緣,也是一種傳奇。

  古往今來,更有無數身在中心,心在邊緣的人啟勉著我們。居里夫人有她給六歲小女兒做玩具的獎盃;屠呦呦有她得獎前坐,得獎後也依然坐的普通艙;王安石身為大宋宰相,袍襟依舊破舊凌亂。

  人不是在萬眾矚目中出生,更不是在一派喧鬧裡離去。中心便如繁花開謝,沒有人可以丞佇;邊緣便如巍然青山,沒有人不會最終化為山上黃土。只要心中獨守一隅邊緣的淨土,獨持一顆質樸的初心,在閱盡繁華時便不會沉淪,在繁花落盡時便不會悵痛。

  心在邊緣,也是一種堅守,其實只要矢志不渝,不忘初心,別人的邊緣,對我來說,也可以是中心。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7

  眾所周知,“北上廣”是年輕人尋夢的最佳地點,這無可置否。這些經濟飛發展的城市,擁有諸多便利、機會,在這兒,我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可以成為城市中心的佼佼者。

  但現實來看,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中心裡的中心,相反變成中心的最邊緣。原因其實不盡相同,我們沒能守住自己內心的一隅,享受都諸多便利卻仍未滿足。汙賄、弄虛作假之事層出不窮。其實,並不是處在中心的燈紅酒綠改造了我們,讓我們迷失了本心,而是自我慾望的膨脹,貪婪之心的顯露讓我們漸行漸遠。

  所以,不要片面地認為處在中心就一定會迷失,只有守住自己的一隅,那麼中心就是攀上成功階梯的基石。

  對中心相對的則是邊緣。邊緣則比中心少了一絲喧鬧,多了一份靜謐。邊緣的美似是那麼神秘,引無數處在中心的人折腰。

  陶潛,官場失意的他奮然揮袖,告別了繁華京城,隻身隱居於南山之中。雖然每日清貧,但他守住自己的一隅,不為紛亂所擾,終在邊緣找尋到中我中心,領悟到“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蘇東坡,因烏臺詩案而放流黃州,遠離官場的他守住自己的一隅,為黃州人民服務,寄情于山水,終成《赤壁賦》千古大章。張愛玲,本是名門之後,卻甘願遠離紙醉金迷的生活,當一個市井小民,有人說:“能同時承受極度繁華及極度貧窮的人,只有張愛玲。”在邊緣的生活裡,他依舊守住自己一隅,寫出那麼細膩婉約的文字。

  可見,邊緣是讓人平靜的地方,在邊緣裡,沒有世俗紛擾,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探尋自我的精神世界,讓邊緣這種荒涼之地變為精神的中心地帶。

  而我想,其實邊緣環境不是真正讓我們找到精神中心的根本,其根本是自己內心的那一隅方田,我能守住,即成中心;讓其不斷膨脹最後中心散失,邊緣也似乎不在。

  其正的智者,中心可以變得更中心,邊緣也可以成為中心,因為他能守住自己的一隅。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8

  中心令許多人嚮往,許多畢業的大學生一踏入社會就邁上了“北上廣”之路,因為中心有許多便利、機會和認同。然而,很多人卻在中心的繁華中迷失。邊緣則是讓人平靜的地方,邊緣也可以是中心。

  “邊緣”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寂寞的詞語。邊緣即在一個地帶的最外圍,它意味著遠離中心,遠離繁華,但邊緣卻有其獨特的美。

  邊緣之美,美在平靜。邊緣雖沒有中心的繁華,但同時它也沒有中心的喧囂。邊緣之地,或有崇山峻嶺,清流激湍;或有“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邊緣之地,是遠離了嘈雜的平靜,這裡會使你不易迷失。

  邊緣之美,美在質樸。邊緣裡的`人,被平靜的環境滋養著,他們沒有都市人的市儈,也少有都市人的急功近利。邊緣的人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地工作。邊緣裡的物也是天然的狀態,少有新增劑。邊緣有著質樸的品質,雖樸實無奇,卻也最真誠。

  邊緣之美,美在真實。中心雖然繁華,高樓林立,燈紅酒綠,但卻像籠罩在霧中,縹緲虛幻。而邊緣卻沒有這種虛幻,它到處都充滿著真實。人們交往談笑,都是真心實意,並不會帶著面具互相奉承。這裡是遠離了虛假的世界,在這裡,你會找到真實。

  或許許多人對邊緣不以為然,認為中心才是自己的追求。事實上,邊緣也有許多值得追求的東西。

  古代許多聖賢不愛名利,獨好邊緣的美。他們辭去官位,放棄仕途,為了領略邊緣的美隱居山林。陶淵命即是一個典型事例。他不慕名利,卻愛“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他誤入官場,厭倦權利中心的黑暗,最後發出“久在樊籠裡,復得反自然”的欣喜感嘆。這足以證明邊緣還是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追求的。這裡的平和,這裡的質樸,這裡的真實,無一不是中心所缺少的。當你厭倦了中心的繁囂,當你在歌舞昇平中迷失,當你想感受邊緣之美時,不妨暫且放下包袱,來邊緣沉澱浮躁,感受真實。作文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9

  中心,一個令眾多人嚮往的地方,卻又使人迷失。邊緣,一片寧靜祥和的淨土,又有多少人在這裡建立了屬於他們的中心。

  我們活在中心的世界,每天幾點一線的生活方式,我們早已習以為常。快節奏也充斥著我們的世界。匆匆的腳步,匆匆的背影,匆匆的路過,我們早已司空見慣。可是,你是否有想過慢節奏、寧靜、祥和的生活。

  木心的《從前慢》中說:“從前的日色慢,車、馬、郵件都慢……”我們也許無法得知從前生活的緩慢,但我們可以試著去追求那份慢,追求那份寧靜,追求那份美好。

  喬治·華盛頓任滿兩屆總統後,堅決不再當選,過上舒適祥和的退休生活。這份寧靜與美好,是放下繁重工作的放鬆,是享受安逸退休生活的愜意,是安度晚年的祥和。

  中心的世界,雖然充滿了諸多的便利、機會與認同,人們會在這裡,找到適合的東西,抓住更多的機會,得到更多的認同。但如果在中心迷失了自己,最終就可能走向不歸路,慢慢邊緣化。那些為了謀求財權而不擇手段的官員,最終在中心迷失了自己,永遠回不了頭,永遠來不及後悔,永遠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邊緣的世界,到處都是祥和、質樸、寧靜的氣息。在這裡,人們可以過上恬淡的生活,享受這份質樸與寧靜。雖然沒有中心的諸多便利,但邊緣的別樣魅力同樣吸引著中心的人們前來探索。然而,邊緣同樣也有不利之處,過多地享受這種安逸,最終難免會沉淪。

  如果我有選擇世界的權利,我願去到邊緣,去享受一種質樸、寧靜的生活,在享受中,探尋隱藏其中的美好。當然,享受之外,我會竭盡自己所能,建立屬於自己的中心,吸引更多中心世界的人們前來探尋邊緣魅力。

  如果說,將中心比作是驚濤駭浪,那麼邊緣就是涓涓細流。

  如果說,將中心比作是魁梧的松柏,那麼邊緣就是纖細的楊柳。

  如果說,將中心比作是驕陽似火的正午,那麼邊緣就是月光如水的夜晚。

  我願去到邊緣,追求那份寧靜,享受這種美好。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10

  當黑夜籠罩時,小城的中心矗立著的高樓加以絢爛的霓虹燈成為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而與此同時,在這座城市的邊緣,是整片漆黑,偶爾有泛著微光的路燈,以及青蛙和蟬的合奏。中心與邊緣,是截然不同的景色。

  快節奏的日常生活中,人群的中心是閃耀著各種光鮮的人物:粉絲眾多的明星,身價幾億的富豪,叱吒風雲的領導人;人群的邊緣生活著一大批普通人,不被人注意,甚至不被人理解,安靜的過著自己的生活。中心與邊緣,是不同的人生。我只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學生,光在這個小城裡就有幾萬的和我一樣的學子,學校各類活動,學生會,優秀學生表彰,也因我的普通從來沒有我的身影,我彷彿註定只能生活在邊緣,遠遠地向中心望一眼,然後選擇匆匆離去。

  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地打在玻璃上,劃出一條條晶瑩的曲線,思緒不聽話,拉著我跌跌撞撞回到了從前的那個雨天。那是臨近期末考的冬天,天氣一日一日冷了下來,我坐在教室裡,不停地吸著鼻子,擦完鼻涕的餐巾紙一張張又填滿了一個垃圾袋,用手拖著下巴,腦袋也竟覺得昏昏沉沉。忽然有個同學搖著我的手臂跟我說外面有人找我。我感到十分的納悶,可還從來沒人來學校看過我啊。“鋮琛,我們在這裡呢!”循著熟悉的聲音抬起頭來看到爸爸媽媽站在後門口衝我笑著,“你們怎麼來了!”語言中又是好奇又是驚喜。“昨天你打電話不是說有點感冒麼,就給你帶了點藥。馬上就要期末考了,好好照顧自己。”媽媽說著。“我自己去一趟醫務室就好了,你們何必這麼麻煩。”我有些不好意思了。“順便給你加一床被子”爸爸接上,“我本來也不想來,你媽非要來看你。”

  確實在我的記憶中,我的爸媽絕對不是那種溺愛孩子的家長,甚至讓我覺得他們對我的關心都有點吝嗇,小學的時候爸媽因為工作比較忙,總是等下班才趕到學校,五點多,其他的同學早就走光了,只剩我一人熬過等待的煎熬的時光。上了初中就選擇住校,寢室每晚總是電話聲不斷,家長們每天都得打個電話噓寒問暖一下才肯放心,只可惜我極少接到那頭說要找我的電話。時間一長我也就很少去用心感受他們帶給我的溫暖。

  其實細細觀察我才知道,媽媽雖然表面上不說出來,但是心裡時時刻刻都掛念著我。會因為做夢夢到我出事了而一直擔心的要死,我生病會一面責怪我不照顧好身體一面幫我去買藥,會因為週六我要回家而用心準備很多飯菜,甚至她常說我中考那幾天她晚上緊張的都睡不著覺,之後又是不停的幫我查詢成績。而爸爸愛我的方式則不太一樣,看起來很嚴肅,其實用心良苦,因為我從小膽量小,就抽出時間帶我去很多地方開闊眼界讓我嘗試各種新事物,我難受了他會很努力的想笑話來逗樂我。孩子,似乎就是父母世界裡的一切。

  而我對父母呢,連晚飯後他們讓我陪同去散步都選擇近乎粗暴的拒絕,寧願對著電腦也不願多和他們溝通一會,也從來不和朋友同學刻意提起自己的父母,與媽媽出去旅遊時,只顧自己買吃的拍風景,卻把媽媽落在了後面,父母在我的世界裡好像正在漸行漸遠,慢慢到達不被我注意的邊緣地帶。

  我才發現,我在他們世界的中心,他們卻處在我世界的邊緣。原來,中心與邊緣,就是愛與被愛。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11

  當我看到許多人往北京上海潮水般湧去,當我看到莘莘學子擠向金融學,當我看到藝術家紛紛鑽進現代圈,似乎真有一箇中心在。我甚至聽到了漢代那個有名的無名氏的嘶吼:“何不策高足,先據要路津!”

  然而一當放開眼光,我又惑然不解。單看古代文人奔走的中心,先是漢唐的長安,後是兩宋的汴京,再是明清的北京,時移世易,中心變動不居。昔日引人翹望之地,今日成了冷清之鄉;過去的偏僻一隅,現今的繁華帝都。蓋將一朝視角觀之,中心赫然存焉;自歷史視角觀之,中心興替不定,何嘗有一中心也?

  由此看來,所謂中心不過是時代追逐的物件,是時代熱門的話題,有時它甚至只不過是一個時尚,總之,它反映時代的價值取向,是時代的寵兒,也為時代所侷限。世間芸芸眾生,眼光總是為時代所侷限,他們絲毫不知道為何而生,只是跟隨眾人之後,去追逐所謂的中心。當深圳闢為特區,天下人莫不“南下”;當上海成為龍頭,天下人莫不想成為“海客”;當北京興旺時,天下人莫不北漂。一時間赳赳從軍,一時間紛紛下海,一時間攘攘從政。言情題材感人了,都去卿卿我我,愛個你死我活;改革題材的走紅了,都去大刀闊斧,撥亂反正;歷史題材的跑火了,都到宮廷蒐羅闈中秘事,都到70年前烽煙中撿拾彈殼。三十年了,我們跑了多少門?追了多少星?成了多少粉絲?為了不被邊緣,為了不被拋棄,為了不被落伍,我們漂泊了多少個地方,浪費了多少精力?我們最後不能不無奈而傷感的哀唱:時間都到哪裡去了?

  我想起胡塞爾的名言:“我們切不可為了時代而放棄永恆!”

  1922年,在弗萊堡大學任講師和胡塞爾助教的海德格爾在托特瑙山購得一小塊地,在那裡修建了一個十分簡陋的小木屋。從那時起,托特瑙山就成了他退身於世界之外時的居所,也是他哲學思考的衝鋒高地。他在世界的邊緣建立起存在主義哲學大廈,他在林中小徑裡迎接文明思想的黎明。

  我想起了年輕時愛默生的吶喊:“我不是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世人都知梭羅有一個遠離塵囂的瓦爾登湖,可能不知道那個常來湖邊拜訪的“藍衣人”愛默生,是他“不做行星”的思想激勵著年輕的梭羅,來到城市的邊緣,寫下不朽的鉅著。其實,翻開人類歷史,有哪一個思想者不是在邊緣那個地方沉思,從而讓那個邊緣漸漸閃耀出光芒?

  地球,是一個球體,哪裡都可以是中心,哪裡都可以是邊緣。世界是平的,哪裡都可以是中心,哪裡都可以是邊緣。成為中心邊緣的不在於空間位置,不在於時代冷暖,而在於價值與意義,在於創造與開拓。沒有這一點,人間只是一盤散亂砂礫,哪裡有什麼中心與邊緣?

  以中心與邊緣為題的議論文 篇12

  中心像是天生被關注的星二代,連優秀的文章也需要圍繞著中心展開寫作。可中心以外的邊緣卻是襯托鮮花的那片葉子。但是沒有誰會永遠站在中心,也沒有誰會永遠被棄至邊緣。

  想當年,“力撥山兮氣蓋世”的項羽站在戰地中心,可卻為“富貴而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的虛妄所累而亂了心神,在滅秦之後捨棄關中戰略要地,偏要跑回老家去做西楚霸王,給對手以可乘之機,落得四面楚歌。本可逃出險境東山再起,卻因無顏見江東父老而拔劍自刎於烏江邊。想想而知中心的位置並不容易坐穩,人人都對中心虎視眈眈。或因在紛繁聲色的中心缺乏那份淡泊寧靜,而心馳神蕩而誤入岐途;或投機取巧,夢想“馬上有大運”,或利慾薰心,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可以說在中心地帶迷失,最終邊緣化。

  而在非中心的邊緣上,是不是會永遠不被重視呢?不是的,說起“範爺”,她就是婦孺皆知的演員,在“知性、優雅、漂亮、傳奇”的光環下的她在剛出道時卻不是萬眾矚目的。儘管當年因《還珠格格》“金鎖”一角初得名氣,但瓊瑤對她並不怎麼上心,把她處於邊緣,規定在亮相時必須站在趙薇或林心如身後。可她沒有就此認命,她透過自己的努力,堅強地在娛樂圈這個中心留下了一席之地。得到榮耀的她並沒有被炫感心神,而是寧靜以韌,謂之定。所以說有時邊緣也能吸引中心的人們探錄它的能力,從而形成新的中心,新的焦點。

  但無論在中心還是在邊緣,都要不沉淪,靜源於心,心必有志。古人云:“志不站,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盪奔逸,終奕何所底乎?”當誘惑和逆境如疾風襲來時,只見草木扶搖,我似泰山不動,那樣中心仍然是中心,邊緣也方可是中心。

  邊緣就如一片開墾出來的荒地,只有把它種滿莊稼,才能防止野草捲土重來,努力吧,把邊緣成就自己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