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議論文及點評

議論文及點評

議論文及點評

  相信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特別是其中的議論文,更是常見,議論文可分為三部分: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寫這類作文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議論文及點評,歡迎閱讀與收藏。

  議論文及點評 1

  這個時代,各種各樣的文化撲面而來,讓人目不暇接。不管是文字、圖片還是音像,不管是書籍、電視還是網路,每天有無數的資訊擺在你眼前。文化,不管是好的或壞的,精細的或粗糙的,有價值的或沒價值的,饕餮大餐或殘羹剩飯,都在這個忙碌的世界裡穿梭,最終,等待你的採擷。

  有人說,現在已經進入了讀圖時代,我不敢苟同。圖片比起文字,的確有它的優勢。圖片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是文字無法達到鋼琴曲仍在重複,好像每一個音符都在註解人生。我分明看到,—座座凝固了大理石般堅韌的信仰的塑像屹立起來,挑起了日月星辰……的,且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講,讀圖要比閱讀文字更方便快捷。圖片以它的直觀性在這個快餐時代裡佔據了一席之地。但文字是不可替代的。文字憑藉它的精準性,使它從被創造以來儘管經過了無數變遷卻依然萬古長存。文字無疑比圖片更加利於傳承思想。現代都市的繁華和浮躁致使許多人失去了靜下來閱讀文字的耐性,他們透過隨手翻閱圖片來了解資訊,但這並不能說明我們進入了讀圖時代,就像快餐業發展得如火如荼,卻從未撼動過大餐的地位。

  有報告顯示,近五年國內讀書人口持續下降,一半國人不讀書。我覺得這未必是文化衰落的表現,而更可能是文化發展的表現。現今我們瞭解世界的方式早就不僅僅侷限於書本了。“沒知識你也得有常識,沒常識你也得看電視”,電視和網路已經成為人們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事物,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書本,改為電子閱讀。誠然,紙質閱讀不會被淘汰,但不可否認的是,電子閱讀突飛猛進的發展已經對紙質閱讀產生了一定的衝擊。現在有很多人像追電視連續劇一樣追網路連載的小說,包括我,追一部書已經追了近十個月。如果叫我等待它出書,這個過程太過漫長,但是網上時不時的更新,讓我有了看下去的興趣。當然,在越來越多的電子閱讀的同時,我感到自己是離不開紙質閱讀的,也許電子閱讀更讓我喜歡,但紙質閱讀更讓我習慣。

  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面前放著“一本本”色、香、味俱全的“百科全書”,我們可以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足不出戶,走遍天下。這是這個資訊時代帶給我們的至上便利,但這同樣意味著資訊氾濫。每天,你的郵箱裡可能會收到最新的病毒,你的手機裡可能會收到垃圾資訊,你看電視總能看到千一律的冗長廣告。這些是我們不願看到的,但它也是資訊,只不過他們是資訊爆炸、氾濫的產物罷了。

  當各式文化撲面而來的時候,我們要有選擇地去接受,找到最合適的、最需要的、最有益的,不要被矇蔽了雙眼。

  這是我們在這個科技和文化主導的時代裡應該學會的。

  點評:本議論文論點新穎獨特,獨闢蹊徑,從學會繞道而行這一不同的角度闡述了困難面前的另一種智慧。立意深刻,發人深省。文章中論據的引用更是恰到好處的提供了豐富佐證,使文章更加具有說服力。是一難得的議論佳作!

  議論文及點評 2

  心在,則無所不能。——題記

  心在何處?

  阿基米德說,我的心在數學那兒,於是有了“讓我畫完這個圓”的千古絕唱;錢鍾書說,我的心在文學,於是有了目不窺園,名滿天下;“掃把姐”說,我的心全在那一把掃把上,於是那把掃把像有了靈性,與她共舞出無限曼妙風情。

  心要在,在所愛之處。

  “千年滄海上,精衛是吾魂。”文天祥的浩蕩正氣,仍激勵著炎黃子孫。砰然令我心動的,是他至死不渝的報國之心。他將一顆心安放在日漸式微的國家上,一切行動便都有了落腳點。一切戰役,一切悲憤的詩,便都有了共同的根源,那便是對祖國的深沉的愛。心繫國事,便有了那份勇氣,以匹夫之力,欲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林覺民何嘗不愛妻子?只是對國家的大愛使他拋卻兒女私情,投身於挽救危亡的事業。心在所愛之處,即便雷霆轟擊,亦不動搖絲毫。

  心在所愛之處,便有了那種力量,能夠承受眾人的冷眼,即使荊棘遍地,也踽踽前行。還記得那個潦倒的.老人,“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當屢試不中的蒲松齡開始各處蒐集奇聞逸事時,人人都以為他瘋了,但在看過《聊齋志異》後,卻不得不感嘆那是一部“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的曠世奇書。正是有著那份信念,一心撲在文學上,他才能不理會眾人的非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艱難前行。縱使險阻無數,他只坦然視之。

  有些人將心放錯了位置,便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澀。唐玄宗愛著楊貴妃,沉迷於“溫泉水滑洗凝脂”,換來的卻只是“此日六軍同駐馬”,馬嵬兵變,大唐風光不再。現在的一些人愛著名利金錢,嚮往高guan厚爵,換來的卻只是貪婪的雙眼與累彎了的腰桿,卻再也找不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曠達。可見,選擇所愛,也應慎重。

  心在何處?

  有些人不知心在何處,便只能“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有些人找錯了所愛,便只能如無頭蒼蠅,亂飛亂撞。而有些人,找對了心的位置,方不懼艱險,矢志不渝。

  找回自己的心吧,找到你所愛的地方,將他安放。別再羨慕別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只要心在,你也能做到。

  心在,則無所不能。

  點評:本議論文的話題非常有時代氣息,圍繞最近困擾大眾的老人倒地扶不扶這一觀點進行了冷靜而全面的綜合分析,考慮的角度也很周詳,最終從自身以及社會道德兩方面提出了具體解決方法。筆調深刻,論證有力。是難得的佳作。

  議論文及點評 3

  遇見,是一種神奇的安排。世間一切,都是遇見。

  筆遇見紙,有了文字。

  山遇見水,有了風景。

  黑遇見白,有了光明。

  心遇見心,有了愛。

  而我,正因在這如花般的年華里遇見了你們,情才會深深沉澱。

  遇見良師

  第一天上課,您高高揚起年輕的臉龐,像一朵綻放的花兒,跳動著一顆火熱、充滿激情的心。您用力揮灑青春,正如上課時粉筆灰灑滿肩頭,染白了鬢角。那一刻,歲月和青春,真是一場美妙的邂逅。

  有一天,您沒來給我們上課,我們高興壞了,在教室裡又吵又鬧。第二天,當我們又期盼著代課老師的到來時,您卻匆匆出現在教室門口,操著沙啞的嗓音,繼續為我們上課,教室裡原本興高采烈的氣氛立即壓抑了下去。下課,我和周昱宸抱著作業本來到老師辦公室,忽然發現老師的辦公桌上斜架著一塊大大的木板,這讓我們倆又驚奇又疑惑:“程老師為什麼要放一塊木板在辦公桌上?這塊木板有什麼用呢?”我和周昱宸興奮地猜測著,很快又回到了班級。之後,我們誰也沒把它放心上。

  幾天後,我和周昱宸又去抱作業,聽到數學老師在和另一個老師談程老師得頸椎病的事情,心不由一緊,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程老師得了頸椎病後,依然堅持改作業,但因脖子難受,所以架了一塊木板。我鼻子一酸,心暖暖的,好像有陽光沐浴在身上。

  我與良師的邂逅,正如嫩芽與春天的邂逅,星辰與月亮的邂逅。

  遇見益友

  剛入學的時候,早上,在上學途中,只有你,會與我的目光相遇,然後揮舞著手臂,對我露出大大的笑容,清澈如水,馬尾辮一甩一甩的。只有你,在我困難時伸出援手,拉著我出去散散心。但是女孩敏感的心事,正如那六月的天一般,說變就變。我知道,是我沒有在意到你的心情,所以你和我漸漸的疏遠了。等我再想起你時,你已經變得冷漠又陌生了。本應該是我向你道歉,但你卻提前開了口:“張瑩,我們和好吧!”那句話,我至今難以忘懷。你永遠都不知道,我那時的心情是多麼複雜。你的勇敢,讓我為自己的膽怯而羞愧和內疚。

  只有你,一直默默地和我分享美麗,一起欣賞路邊的風景。遇見你,正如花兒遇見了蜂蝶,雨露遇見了晴空!

  六年終將過去,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畢業季將要來臨。

  但幸運的是,遇見了你,遇見了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