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通用10篇)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通用10篇)

  相信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尤其是作為主要學習作文類別之一的議論文,議論文的語言,要準確鮮明,生動形象。那麼優秀的議論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學會賞識的議論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1

  陶行知先生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於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首要的是學會賞識孩子。從內心深處渴求他人的尊重和讚美,作為人,概莫能外,而孩子更是如此。所以,作為幼兒教師,特別是年齡較小的託班、小班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讚美並認同孩子。鈴木鎮一先生說過,誇獎教育法能對孩子產生的巨大作用,是怎麼估計都不過分的。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小時候是個成績糟糕的孩子,他之所以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他的父親功不可沒。可以這麼說,是愛因斯坦的父親用誇獎教育法,造就了一代科學巨匠。

  那麼,究竟怎樣去賞識孩子呢?我認為,我們可以用一個動作來表達,那就是:豎起大拇指!大拇指一旦豎起來,隨口而出的往往是“你真行”“你真棒”。我們的大拇指肌肉一天比一天發達時,孩子們也就會一天比一天“能幹”起來。

  回想近幾年我在教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還真有些收穫。

  記得小三班的宇航小朋友剛來幼兒園時,表現很散漫、任性、愛搗蛋、打人。透過仔細觀察,我發現他還有一些優點,比如講衛生、衣著整潔,特別是吃飯很能幹。每餐都能吃兩碗飯,而當時班裡許多孩子吃飯較差。針對這一情況,我對他吃飯能幹一事反覆進行表揚和肯定。每當他吃完飯菜,我都把大拇指豎得高高的。一日三餐進餐時間成了表揚他的專用時間。慢慢的,宇航小朋友變得合群、開朗了。他不再打別的孩子,集體活動時能遵守常規。大家都願意跟他做朋友,還親切地稱呼他為“宇航哥哥”,成了大家喜愛的小夥伴之一。

  而這一切正驗證了這樣一句話:不是好孩子被賞識,而是賞識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被抱怨,而是抱怨使孩子變得越來越糟。

  賞識,是每個孩子生命不可或缺的氧氣。

  有一次,我們班孩子帶來了一包山楂片,小朋友看到後很高興。我讓幼兒觀察後提問:“圓圓的紅山楂片象什麼?”不到3歲的孩子說出了那麼多令我感到意外的答案,而且口齒又那麼清楚:“圓圓的山楂片象太陽公公的臉”,“紅紅的山楂片象臉蛋”,“象輪胎”,“象小花”,“象錢(硬幣)”……我不由自主地翹起了肌肉發達的“大拇哥”,配上誇張的表情以及發自肺腑的“哦――”聲,孩子們被我賞識他(她)們的表情迷住了,一連串說出了許多答案。這時候,答案接近對與否已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們由於渴望得到一聲表揚和老師欣賞,賞識的目光而躍躍欲試的場面!我沒有理由不為孩子的優秀表現和小小進步而誇獎他們,表揚他們,真心地賞識他們!

  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一個賞識的微笑,就像陽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對一個渴望賞識的孩子而言,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轉折點。

  我願每天發自內心地對孩子笑一笑。

  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2

  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具有很多品質,而其中最有利於學生髮展的,就是“學會賞識”。

  賞識,顧名思義就是欣賞、認識。班上的六十多個學生各具特色,而每個孩子,都需要老師和家長的賞識、肯定。作為大人的我們,卻經常會用一些孩子的優點,來教育另一些不太盡如人意的孩子。孰不知這種做法既沒有為那些所謂優秀的孩子帶來應有的動力,更會深深地傷害被教育孩子的心。這些孩子不但不會好好學習別人的長處,反而會與老師和家長處處作對,造成適得其反的效果。而多數老師和家長面對這樣的孩子時,總是在埋怨他不理解大人的良苦用心,致使惡性迴圈,使得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常聽到一些同事和家長在抱怨:“唉,怎麼說都不聽,真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我應該也說過類似的話)可我們不妨反過來想想,我們為什麼就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呢?我們想知道他是怎麼想的嗎?如果知道了他的想法,我們又會怎麼做呢?

  通過幾次班主任工作培訓,加之閱讀了一些優秀教師的專著,我覺得這個問題值得每個教師去深思:我們到底該賞識孩子什麼?該怎樣賞識每一個孩子?

  上學期的家長會上,我問家長們:“您覺得孩子的什麼值得你賞識?”大家七嘴八舌,有的說“聰明”,有的說“懂事”,有的說“孝順”,也有的說“勤奮”……都是我們一致公認孩子們身上的“優秀”品質。我又問:“如果孩子不具備這些優點,您還賞識他麼?”大家沉默了。這沉默代表什麼呢?其實很多家長都做得比老師好,不管孩子成績是否優異,也不管孩子是聽話還是頑劣,他們都會盡心盡力地愛護孩子,儘可能地為他們創造更優越的生活條件,所以每個孩子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都很自信,都很快樂。可作為老師,在我們的頭腦中似乎有一把尺,我們都在自覺不自覺地用這把尺子衡量每個孩子,能夠達到我們認為的理想刻度的,當然會得到我們的欣賞。而達不到的那些孩子就會令我們心生厭惡,帶著這樣嫌棄的心情去面對這些孩子,不知道我們還有幾個老師能做到賞識他們。

  關於這個問題,我受到兩次震撼。第一次是曾桂安校長帶給我的,從他那裡,我知道了一個新鮮的說法:要賞識孩子的失敗,要無條件接受孩子的一切。對我來說這是一種全新的說法,但也是我能夠接受的一種說法。是啊,我們真的總是在埋怨孩子的失敗,似乎他們就不應該失敗。這完全不合邏輯,誰不是在一次次的失敗中走向成功的?難道我們自己不是麼?可對孩子的失敗,我們卻採取了一種不正常的態度。曾校長說要看重學生的失敗,賞識學生的失敗,因為失敗的孩子就是成功,如果鄙視失敗,當然也就見不到他的孩子了。他舉例說,每個正常的孩子都毫無例外地學會了走路和說話,因為在那個學習過程中,他一直都是在父母的讚賞聲中度過的,雖然不斷摔跤,卻從來不缺乏自信。於是,從一次次的失敗中走向成功。從這裡可以看出,面對孩子的失敗,只要我們不斷鼓勵,使他保持自信,最終一定會獲得成功。不過多數老師的急功近利,源頭還是我們的教育體制,對升學率的太過追求,讓老師和家長無所適從,只能拿分數來衡量孩子們,最可憐的就是這些學生了。

  第二次是著名的學者餘秋雨帶給我的。這幾天正在讀他的幾本書,很震撼,感受很多。他對文化的剖析,對學校教育、教育體制的分析,都令我耳目一新。他說文化的傳承不在求同,而在存異。我們的教育是否也是這樣呢?難道把孩子們培養得就像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就是好麼?這些鮮活的生命就該綻放不一樣的光彩,這些天真的孩子就該展示自己的特點。如果我們能允許存異,那我們的學生就沒有優劣之分。我們就能夠像教孩子學走路的父母一樣,給予他們每個人充分的鼓勵和欣賞,這些充滿自信的孩子當然會活得精彩。我們的生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甚至全人類都會因這些光彩奪目的生命而五彩斑斕。

  所以,“學會賞識”一定要先充分認識,給予理解,再用心欣賞,用愛呵護,和失敗的孩子站在一起,帶著他們繼續前行,哪怕前面是懸崖、是峭壁,是更加艱辛的泥濘坎坷,都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我將會把這些想法付諸實踐,一切為了孩子的發展,在新學期將賞識進行到底。也期待著各位同仁的支援與鼓勵。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3

  也許你現在是讓人不屑一顧的“醜小鴨”,也許你現在沒有出口成章的口才,也許你平庸而又渺小,也許你許多方面不如他人,其實這並不可怕。誰沒有缺點和弱點?不要害怕自己的弱點,只要你擁有一顆堅強而不是脆弱的心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並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善於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自己的長處,發現別人不具有的品質,從而好好得賞識自己。

  曾國藩有一句名言說得好:“凡有一技之長者,斷不敢輕視。”你如果有多項甚或是一項特長,人家就不敢小視你,你更不應該看輕自己,一定要充分發掘並展示你卓爾不凡的特長,不管是畫畫,還是寫作。

  說到學習,每個人不一定都能考取高中,上得了大學。這也沒關係,人才不一定都是大學造就的。有道是“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我們不要在一條路上走到黑,不要吊死在一棵樹上,不要把現實中的自己與理想中的自我作比較。

  “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是用來提醒那些自以為是、過於自負的人的。實際上,自卑、怯懦的人,更需要以此來警示自己。只看到自己不足的人和只看到自己優點的人,都只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罷了。毋庸置疑,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差異的,它既源於遺傳,也源於後天的學習。因此,每個人都應根據自己的能力設計人生的道路。

  從現在開始認真地認識一下你自己吧,賞識一下你自己吧!拋棄自責、自卑,拾起自信、自強,成功就會想你招手!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4

  王傑曾這樣說過:“一個人只有拿自己的缺點與別人的優點相比,才能感到自己的不足,才會進步。一個人如果把自己估計過高,認為自己比別人強,那永遠就不會進步。”因此,我們要學會賞識他人。

  學會賞識他人,讚美他人,絕不是“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而是要在知道別人的的.優點的情況下認識自己的缺點,並加以改正。

  曾有一名作者做過一次調查:經常賞識他人,誇獎,讚美他人的人往往處事積極樂觀,受人歡迎,受人尊敬,不常生病,並且比一般人長壽;而常指責,抱怨的人沒有朋友,孤獨寂寞,身體,心理脆弱,比一般人壽命短。

  對於不同的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兩個囚徒一同趴在牢門向外看,一個看到了門前的爛泥,另一個看到的則是藍天白雲。因此,我們應該琢磨別人的不同看法,並從中學到一些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故事中的兩個人,我認為前者應向後者學習,學習後者的樂觀精神。

  我曾聽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輕的窮小子,在罵上帝對他不公平,讓自己一無所有。上帝就說:“好吧,小夥子,我給你一百萬,你把你的雙手賣給我吧。”小夥子不肯。上帝又說:“那你把你的眼睛賣給我吧,一百萬!”小夥子也不肯。上帝笑了笑說:“你看,你的手值一百萬,眼睛也值一百萬,你還覺得你窮嗎?你早就是個百萬富翁了。”的確,我們每個人都是很富有的,所以,我們也應該學會賞識自己。

  我們應該認識到,無論是學會賞識他人,還是學會賞識自己,這都是必要的,也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學不會賞識他人,在生活中就可能交不到朋友,也可能因為自己的堅持和固執,和成功擦身而過。

  所以,讓我們學會賞識他人,學會賞識自己,我相信,我們的世界會因此而更加精彩。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5

  有人說,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而我要說,人最好的朋友是自己;有人說,人最有力的競爭對手是自己;而我要說,人最好的合作伙伴是自己;有人捶胸頓足,向上天埋怨自己懷才不遇;而我要為自己作一次伯樂,因為我最瞭解自己。

  我成績不是最優,人緣不是最好,性情不夠溫柔,又經常我行我素,有著許多別人有的和自己獨有的不足之處。但儘管如此,我仍然有著許多別人沒有的東西。我有波濤澎湃般的激情,熊熊烈火般的熱情,有水滴石穿的毅力,有著潔白如雪的品行。

  張九齡曾經發出過“草木有本心,何需美人折”的感慨,又有過“徒言樹桃李,丹橘豈無蔭”的嘆息。他潔身自好又有著懷才不遇的憂悶。我不會像他那樣矛盾,我知道自己有缺點,但同時有著與眾不同的優點,我不會用“一枝梅”“一朵蓮”來比喻自己,去啟示他人,我相信自己有實力,不會因一時沒遇到伯樂而委屈自己,我只需證明給自己看:你有優勢。

  就算是“孤芳自賞”怎麼樣,起碼我沒因為懷才不遇而否定自己的價值,相反,我肯定了自我,更加信心百倍地去迎接明天,這叫自我賞識。

  自我賞識需要一顆堅強的心,需要一脈滾燙的血,需要一個跳起來可以夠得到的“遠大”志向。要經得住世人的忽略,鄙視,受得住一切“狂風暴雨”。

  所有的人都一樣,都一樣,學會自我賞識吧!

  不要因一時被埋沒而怨天尤人,甚或盲目與他人比較,而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人最大的缺憾,就是與別人比較,和高人比較,使我們自卑;和俗人比較,使我們下流;和下人比較,使我們驕傲。

  別人有的東西,你也許沒有,但你一定有著別人沒有的東西。賞識自己吧,不要迷失了自我,障蔽了自己心靈原有的氤氳馨香。

  蕭何月下追韓信,劉備三次訪諸葛,拿破崙放手用蘇爾特,這些幸運兒被眼明心亮的伯樂們選中,在平凡的`人群中脫穎而出,前程似錦了,他們真幸運,然而我們要為自己做一次伯樂,挖掘自己的潛能,超越自我極限,肯定自我價值。

  千里馬不是別人,是你自己。賞識自己,你定會在芸芸眾生中出類拔萃,有所作為!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6

  花期待著別人的觀賞,於是努力綻放。瀑布渴望稱讚的聲音,於是不畏山之高險而跌宕奔流。得到認可與肯定似乎是所有事物的夢想,因為得到賞識,人們會愈益綻放自己的光彩,這就是賞識的力量。

  有一位年輕人,在著名的物理學家法拉第一次演講結束後,到臺前找到他,向他提出了許多問題,且把自己的筆記交給了他。法拉第被他好學上進的精神震撼了,於是每次演講都請他來聽,同時認真地為這個年輕人答問解疑。這個年輕人就是後來的化學家戴維。也許就是因為法拉第的鼓勵與認可,極大地增添了戴維的信心與勇氣,使他一步一步邁向科學頂峰。也許有人說,這主要取決於戴維自己的努力,但得到一個大科學家的認可會在他的心中激起多少力量啊。

  自己的才能受到別人的賞識,是一種莫大的榮耀。但是我們並不都會得到認可與肯定,甚至還會有懷才不遇之感。賞識並不是生命綻放光彩的目的。

  李白滿腹經天緯地之才,在長安他受到賞識與重用了嗎?沒有。他只能吟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離開了長安。難道這以後他人生的火焰就熄滅了嗎?沒有。他還能繼續吟誦著“天生我材必有用”,過自己的灑脫飄逸的生活。沒有賞識,沒有重用,歷史卻留給了我們一襲青衫的浪漫詩仙。

  能受到賞識,有所成就,固然很好,但當自己被人湮沒成為無足輕重的沙粒時,請不要灰心,沙粒也有理由讓自己的內心精彩,也有權利欣賞潮漲潮落,也許有一天,當你遇到一隻蚌,你竟會詫異地發現自己也能流光溢彩。

  受到賞識時,請努力,不要讓別人失望。默默無聞時,請堅持,不要讓自己失望。自己的生命是屬於自己的,別人賞識,也許能讓它綻放光彩,但最重要的是於內心深處為自己喝彩,對自己賞識。

  賞識的力量很大,它曾孕育出了多少名家;賞識的力量也很小,沒有它,史卷中依然巋然站立著李青蓮。

  也許在無人賞識處,仍然堅持,才更能彰顯出偉大。

  幽谷百合,無人賞識,依然盡情擁有春天。我們也應該一樣,在無人賞識時,也同樣在用毅力詮釋著生命真諦。

  請記住,不只為停留的腳步開放,不只為路邊的喝彩而奔流,不只為別人的賞識才精彩。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7

  “賞識教育”,具體地說就是充分肯定學生,透過心理暗示,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使其不僅有勇於進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斷進取的動力。因而,賞識從本質上說就是一種激勵。

  對話時多用讚賞,能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相互溝通的橋樑,學生自然而然地把你當作最可親近和信賴的人,她就會同你推心置腹地談思想,拉家常,講理想,論學習,說感受,而你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孩子一旦接受了你的正面教育,就會變得膽大自信,活潑可愛。與孩子對話用讚賞,這個辦法對頑皮孩子也挺管用,因為頑皮孩子心靈深處最需要尊重和信任,受到讚賞後能立即引起他的內需衝動,並由心動化為行動。所以,老師機智而敏銳地向孩子投注讚賞的目光,及時輸送讚賞的資訊,從而激發他的心理正反饋,有利於保證對話質量,促進教育轉化,達到育人的目的。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滿足了生理需要以後,人性中最本質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讚賞。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成功的體驗要比失敗的體驗更重要。就精神生活而言,每一個幼小的生命來到人間都是為了得到讚賞,沒有人想受批評,所以,給孩子讚賞比指責更管用。

  一個心態積極的老師,可以說是學生未來的福音,因為這樣的老師就象是肥沃的田野,所以,落入這田野裡的種子,他們不但能開放出美麗的花朵,當然也能結出豐碩的果實;而一個總是對自己的學生持消極心態的教師或家長,就會在對學生的挑剔中毀了他們心中最美的東西。作為一個教育者,只要你對自己的教育物件所具有的優點和長處,始終抱著一顆讚美和欣賞之心,並相信這些優點和長處在未來的歲月裡,必能結出累累果實,他就真得會像向日葵一樣,始終向著你開放。會一直從你欣賞的陽光中吸取能夠給自己帶來發展的營養,不管以後會在前進中遇到什麼樣的坎坷,他都不會懷疑你對他當初的肯定。

  人生是藝術,藝術不僅體現在它的美,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它對美的創造上。健康的身體可以讓我們有強大的生命,健康的心理可以讓我們擁有幸福的生活,健康的精神可以讓我們擁有廣闊的世界。讚賞不是萬能的,讓我們以健康的教育與學生一起走向美好的未來!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8

  看見洶湧咆哮的瀑布了嗎?孰不知它在平坦之處也只是一注細流。

  看見光彩奪目的珍珠了嗎?孰不知它在深山老林也只是一塊沉默的岩石。

  有位哲人曾說過:如果機會不向你靠近,那麼你就主動走近他。也就是說,當我們所處的環境壓抑著我們施展才能之時,我們就要大膽的改變環境,以求賞識。

  改變環境,以求賞識,我們可以像蘇東坡那樣豁達。蘇東坡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心有治國安邦之計謀,胸存經世治國之偉略,可是,苦在官場打拼多年,無人賞識,毫無建樹。烏臺詩案後,他被貶黃州,改變了環境,重新煥發“青春”,呼嘯的山風於谷口收入,化為溫暖的和煦,湍急的河流於河口處放緩,化為寬廣的浩瀚,不如意的人生也因為新環境的到來,而博得了世人的賞識,於是蘇東坡從蘇州突圍,終成赤壁二賦,大江一詞,名傳千古,恩澤了後世無數書生騷客,為世人所賞識。

  改變環境,以求賞識,我們可以像海明威那樣堅強。海明威前半生命運多舛,他幹過保安,當過推銷員,也自己開店做過買賣,可是,在嘗試了各種職業後,他依然一貧如洗,不為世人所賞識。可是,在堅強的他選擇了文學創作這一新環境、新領域時,他憑藉《老人與海》而名聲大噪,大放異彩,他塑造的老漁夫桑迪亞哥的形象,已深深植入世人的心中,他那句“人生來就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失,可就是打不敗他”的至言,使世人以堅強這個詞來賞識這位鐵血錚錚的文壇硬漢。

  改變環境,以求賞識,我們還可以像李白一樣豪放。“昔日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李白是一位難得的曠世奇才,但在官場,宮廷打拼多年,他的學識依舊無人賞識,於是,他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詩篇,將身心放歸天地之間。環境的改變,使他迅速贏得了世人的賞識,他創造的許多名篇,至今廣為流傳。

  機會不會走近我,我就靠近它。當環境不容許我大放異彩時,我就改變環境,以求賞識。

  勇於改變環境,我們才能縱展眼力,抒發豪情,改變環境以求賞識,是人生的大環境,大智慧。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9

  周弘的《賞識教育》這是一本很簡單的書,人人都可以看懂的書。

  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真正學會賞識孩子,首先要學會賞識自己。

  老師要學會愛自己,學會喜歡自己。自愛是快樂的發源地,就象活水的源頭,藏在內心深處。許多老師不會自愛,他們愛自己身上的優點,恨自己身上的缺點,自愛不僅要喜歡自己的優點,而且要正視自己的缺點,這樣生命才能成熟。我們讓學生明白無條件愛自己,自己沒有理由不愛自己的時候,學生的生命就被喚醒,好孩子就出現了。

  大人有時不會愛孩子,因為他們不知道在每個孩子心靈深處有兩個孩子,一個好孩子,一個壞孩子。在欣賞中,好孩子被喚醒,在抱怨中,就覺得自己就是壞孩子,只能緩慢而痛苦地爬行。尤其現在的教育有些拔苗助長,其悲劇就在否認差異,不承認失敗,。真正的好農民不會讓最矮的莊稼枯萎,好家長不會讓最差的孩子自卑。

  好孩子與壞孩子就在一線之間,那就是“行”。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好孩子,孩子現在的缺點都可以成為未來的優點,也就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我們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既成功又快樂。尋找教育的規律,因為哪個時候,快樂最重要,對錯不重要。孩子在欣賞的目光中,歡樂輕鬆的環境中得成長。然而現在是快樂不重要,對錯重要。於是,有的人失態,孩子生活在責備和恐懼中,在抱怨教育中,孩子只能緩慢爬行。

  教育所有的奧秘在於讓孩子有安全感。孩子多動、脾氣暴躁是因為“心不安”引起的。人不安心不靜,靜人生慧,寧靜致遠。

  翹起大拇指是一個有效不方法。“大拇指”暗示行,有激勵的作用。行的活力在於能夠滿足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賞識”,對孩子指指戳戳,橫加指責,兩種手勢代表了兩種不同的心態。

  失敗是每個孩子必須遇到的人生課題,而對於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反映了大人的心態,越是寬鬆的成長環境,孩子就越不怕失敗;越是苛刻的成長環境,孩子就越害怕失敗。

  因此,我們賞識孩子最重要的是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好比是一盞燈能照亮孩子的一生,能讓孩子感覺到心安。特別對那些屢教不改的孩子,他們怕的不是訓斥打罵,需要的更多是信任和賞識。

  學會賞識的議論文 篇10

  賞識,是一個人心境磊落、視野舒朗的表現;也是一個人才智敏銳,氣度從容的凸現、賞識,是為人之道、不懂賞識,不願賞識,人與人之間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賞;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護。於是乎便像醫生對患者一樣,執著地“診斷”他人身上的不足、過失、缺點、毛病和錯誤;於是不便有了冷眼、批評諷刺以至呵護。最後結出的苦果便是信任的折損、親與力的喪失……

  人人都應該學會賞識,須知“人性最深層的需求就是渴望別人的欣賞”。而且,隨著閱力的增加,這種“渴望”會變得更加深沉、熾熱。你的一個信任的微笑,一格肯定的頷首;一個激勵的眼神,一句鼓勵的話語,可以為他人驅散積在心底的自卑的陰影,可以為他人找回失落已久的寶貴的自尊,可以為他人校正迷失的價值追求的方向,可以為他人喚醒早已封塵的潛質、潛能,可以為他人誘發心中的創作的萌芽。

  賞識在於心態的調整。賞識生長在和諧自由的空氣裡,生長在親切平視的目光裡。賞識棄絕“祖師爺”和“裁判官”的羈絆,以平和寬廣的心境、寬厚接納的態度,去聆聽靈魂深處質樸純激的心語,去捕捉稍縱即逝的創作靈光。

  賞識在於角度的轉換。萬事萬物,各有其長;遠近高低,各呈奇姿,於人於物,其正面或許並非那樣靚麗可人,其側面則可能是一副優美的剪景,或許其外表還是稚嫩、醜陋、拙笨、頑劣的殼,其內部蘊涵的卻是成熟、美麗、新異、靈動的核、我們何妨換一個角度看一看,何方拐個彎子想一想?

  賞識在於標準的擇取。美醜、好壞、優劣、成敗、是非都是相比較而存在的、追求崇高和完美被無可厚非,但苛求崇高和完美則大可懷疑。用神的標準測量凡人,用完美的測標去審度他人,賞識便會失去家園。只要我們正確擇取一個合適的參照物乃至稍降一格去看待他人,值得賞識的東西便會撲面而來;閃光的道德、奇妙的智慧、純美的人情……

  賞識不是單向的施捨,是智慧與智慧的主動碰撞;賞識不是諛詞滿口的鄙俗奉承,而是對事物固有美麗的真誠接納。學會賞識,賞識者的胸襟才更顯得博大,靈魂才更趨於崇高,有了賞識,世界便獲得了求真、求美、求善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