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孝道文化的議論文
以易道文化為主體的國家民族文化教育,在漢代從系統型的道德根文化教育全面轉向“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的孝道文化為主體,是慧性文明轉向智性文明的必然性。因為當時的社會經歷了將近六百年的戰亂,歷經秦朝短暫的過渡,迎來漢朝黃老學說治國的鼎盛時期,完成這一番治理以後,人類隨著太陽系慧性宇宙能量的銳減,左腦的使用已經完全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在早期那種以右腦慧識教育為主體的教育方法已經無法正常進行,那麼以孝道文化為主體進行全民“為大於其細”教育的出現,就成了一種歷史必然。可以說,孝道教育的出現是慧性文明轉向智性文明教育的一種必然教育模式。
到目前為止,孝道教育仍然在智慧文明教育領域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我們不能輕率丟棄孝道教育。因為中國教育文化的傳播,必須以孝道文化為主體進行展開,這是中國教育的重要文化特徵,這是“教”字所存在的全部資訊。我們透過“教育”這個“教”字裡面的“孝”的成分,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必然。人們智慧意識全面離道失德,造成教育工作必須“為大於其細”,從家庭孝道這個“細”和“易”方面入手,才能呼喚道德的迴歸,使人們重新重視“尊道貴德”。孝道教育與道德教育的系統性與解析性,這個枝葉與根乾的關係、樹木與森林的關係,都應該將其確立起來,而不至於在某些研究過程失去了系統論,或者用西方的觀念來解析中國傳統文化。
認識道德根文化的系統以後,重新建立包括孝道文化教育為先導的立體型益智開慧教育,就顯得極其重要。因為孝道是做人的.基本素質,百善孝為先。“德”字裡邊含有十種善,古人卻強調“百善孝為先”。任何一種善,首先要看這個“孝”是否在其中。如果說家庭無孝道,則所有的善都帶有偽善的性質。
某地區當年選拔幹部、提拔某人到重要部門工作時,常常需要進行一次家訪,然後再決定是否起用此人。要透過家訪看看此人是否勝任重要職務。為什麼要透過家訪看呢?一看其孝行,二看家裡清潔、家庭管理情況。海外很多大企業家在選拔人才時,也會透過一次家訪,全面去“為大於其細”,從“細”觀察其是否具有優秀品質,考察是否足以擔當重任,否則就不予起用。
孝道處處在。對父母、親戚、朋友,方方面面都可衍射出孝道文化的影子和影響力。它是人們品質提升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基本原則。“培賢育聖”最基本的內容就是孝道。孝道體現了老子的思想,“孝”本身就是“老”“子”兩個字的組合。我們從孝道上慈下孝這樣一個辯證關係,可以窺測到中國古文化文明幾千年以來構建的一個基本模式。尊老愛幼、上慈下孝等這些相互之間的關係,緣起於人類本性中的善。像羊羔有跪乳之心,羊羔一生下來,它跪下來吸取母乳。為什麼呢?它都有一個善性的能量體支撐著基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