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高師現代漢語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芻議論文

高師現代漢語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芻議論文

高師現代漢語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芻議論文

  目前,高師現代漢語課存在著課程定位欠科學、教學內容缺乏著領先性、全面性、實用性和針對性,教學方法缺乏啟發性和實踐性等突出問題,同時與中學語文教學缺乏合理銜接。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構建全方位、多角度、適應師範教育特點特點、地域特色、並具有現代特色的課程教學系統。

  論文關鍵詞:高師,現代漢語課程,課程建設,教學改革

  現代漢語作為高等師範院校重要的核心基礎課程,對於培養師範類大學生的語文能力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20世紀50年代中期仿照蘇聯的“現代俄語”開設的,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國高校的現代漢語教學改革與研究大致經歷了這樣幾個階段:(1)以教材編寫和修訂為重點的階段(1978—1985);(2)以教學內容調整為重點的階段(1986—1992);(3)以教學方法改革為重點的階段(1993—1995);(4)以課程體系建設為重點的階段(1995至今)。總體來說,現代漢語學科建設和教學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教學質量也獲得了長足的提高。[1]

  但是,目前高校的現代漢語課程改革仍是在應試教育和知識教育的框架下進行,隨著語言本身的不斷髮展、新課標的實施以及中學語文教學的不斷改革,迫切要求培養創新型的複合人才。面對新形勢,高等師範專業現代漢語的教學出現了種種新的問題。

  同時,作為一門重要的工具性課程,現代漢語在師範專業的課程中理應占有舉足輕重的重要地位,它的教學水平直接關係到學生的語言現狀。[2]但是文秘站-您的專屬秘書!多年來現代漢語教學界卻頗有這樣同感:學生普遍反映現代漢語課不如文學課生動活潑,及格率不理想,造成了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惡性迴圈。為此,我們完全有必要對新課程背景下的高師現代漢語教學改革進行更深層次的審視與思考。

  一、高師現代漢語教學現狀簡析

  (一)課程定位欠科學

  目前的現代漢語課程體系是五十年代確定下來的。我們模仿與現代漢語有很大差別的極富形態變化的現代俄語,把現代漢語分割成語音、詞彙、語法、文字、修辭五大板塊。之後,又把這種語言分類的方法和語言研究的路子直接運用於語言教學。現代漢語作為一門社會的學科,跟心理學、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歷史學、符號學等其他學科有複雜的聯絡。目前忽略了語言學是在與諸學科的交叉滲透中發展的特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沒有充分體現這一現代特點。

  (二)教學內容缺乏領先性、全面性、實用性和針對性

  首先,現行課程中語音、詞彙、語法、修辭四部分的內容都比較陳舊,缺乏深度,有的內容跟中學教材簡單重複,也比較保守,沒有或很少反映學科發展的新成果,因而激發不起學生的興趣。

  其次,從嚴格意義上講,現代漢語應包括現代漢民族共同語(普通話)和現代漢語方言,可目前的現代漢語教材及課堂教學往往只講共同語,不講或很少講到方言,存在著嚴重的片面性。事實上,無論從教學還是從研究講,共同語和方言都是相互促進的。

  第三,這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師範學校的現代漢語教學,還擔負著一個重要的'使命:提高未來的中小學教師的語言教學能力和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與現實的需求錯位,學生學了現代漢語課程後,語言素養並沒有明顯提高,尤其是作為教師運用語言的技能沒有明顯提高。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只重視書面語的教學,忽視了口語是未來教師傳授知識時運用語言的主要形式。這就直接導致了高師現代漢語教育與中學語文教學實際的嚴重脫節,造成大多數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度不夠。

  (三)教學方法缺乏啟發性和實踐性

  目前的現代漢語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往往只重課堂講授,滿足於一般知識的介紹,缺少課堂討論和雙邊活動,沒有著力啟發學生去思考和發現問題,而且不太注重語言實際和研究實踐,不是積極引導學生去觀察和分析現代漢語共同語的種種事實,幫助學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由於學生總是處於被動接受的狀態,缺乏作為語言課必不可少的實踐環節,因而學的都是一些死的知識,並未轉化為實際能力,而且這樣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創造性,極易形成學生僵化的思維方式。

  二、高師現代漢語教學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內容

  (一)轉變觀念,構建適合高師專業的課程體系

  目前高校現代漢語的很多分支學科發展極不平衡,如現漢語的結構學研究和教學相對要強,其中的語音結構和法結構的教學研究則更為成熟,語義、語彙的教學研究近來也獲得了長足的進展。現在的現代漢語教材(包括使面最廣的胡裕樹先生、黃伯榮與廖序東先生主編的兩個本),都是由語音、文字、詞彙、語法、修辭五大板塊組成。內容大大超過調整學科專業結構後新教學計劃所規定的時,結果往往因課時不夠而匆匆結束語法教學,修辭部分幾個常見辭格了事。我們認為,針對現代漢語學科系統性特點,應調整教內容,形成“一主多選”的現代漢語課程教學模式。即把語音、詞彙、語法這一構成語言本體的三要素作為現代漢的主幹課程(“一主”);而將語言本體以外的文字、修辭、用這些又十分必要的知識逐一剝離,系統配套,形成“漢字通論、語用學、方言學”三門選修課。在保證現代漢語基理論和基本知識教學總量的前提下,增設“演講與口才”“朗誦學”等基本技

  能訓練課,強化口語表達和口才技巧訓練,使現代漢語的教學內容更加貼近語文教學的實際在專業能力的延伸方面,開設“中外語言學史”“語言和文化”“語法研究專題”等選修課,促進師範綜合素質的提高實現課程體系的重構。

  (二)創新課程內容,構建適合不同層次學生需要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內容上,現代漢語課應反映出語言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如加進文化語言學的有關內容,在語法教學中引進三個平面的語法觀,增加語用的內容,引導學生關注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語言現象,如廣告用語、校園用語等。現有現代漢語教材將語言當成一種遊離於社會和人文世界的純形式系統,把語言各要素的分類、特徵、構成和關係等作了詳盡的形式化描寫,學生從中感受到的只是一個零件和部件組成的機械的語言世界。因此,要把語言放在社會的大背景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語言進行文化等方面的深層次的認識和闡釋。在教學中加進文化語言學的有關內容,加進社會語言學的有關內容,會使學生充分考慮到語言的動態因素。

  課程內容應該貫穿兩條線索:一條是現代漢語共同語(普通話)的主線,一條是現代漢語方言的副線。一主一副,相互配合。我們認為,作為主線的共同語固然是主要的講授物件,但作為副線的方言也當受到應有的重視。之所以在教學內容中穿進副線,是因為漢語方言複雜豐富,是發展我國語言學的一大寶庫,在現代漢語課程中加強方言的學習,可以加深對共同語的認識,對於學習古代漢語和語言學理論也有好處。

  (三)加強實踐環節,突出師範教育的特色

  現代漢語屬於語言專業基礎課,對培養師範大學生教學技能至關重要。為了調動師範大學生學習語言:請記住我站域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他們對語言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髮現、觀察、分析現實生活中語言現象的能力,在教學中可以設計一系列有針對性的語言實踐形式。

  以現代漢語語音教學為例,由於地域的影響,貴州大學生,尤其是來自農村的少數民族大學生,受本民族語言與漢語方言的雙重影響,形成了自身較固定的語言模式,所說的普通話與實際的普通話存在較大的偏差,給普通話學習帶來了嚴重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