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議論文> 關於重修家譜的議論文

重修家譜的議論文

關於重修家譜的議論文

  先談談家譜的作用。家譜是記載一個姓氏家族子孫世襲傳承情況和家族血緣關係的圖冊,主要有譜序、目錄、族規、家訓、世襲圖、世襲表及家族其他珍貴資料、回憶文章等內容。也是記錄這個姓氏家族的歷史、、優良傳統和家族文化的史實資料。家譜代表了一個家族的精神文化,也是一個家族的文化遺產,是給後人留下的一部優秀教科書,後人可從中得到經驗借鑑、文化傳承和思想啟迪。一個家族缺了家譜,就不完整,沒有家譜,後輩就無法認祖尋根。修家譜、續家譜,有助於提升家族的凝聚力,增進各個家庭的彼此瞭解,促進家庭間的互幫互助。樹有根,水有源,透過修家譜,追根溯源,便於在外的遊子認祖歸宗,分清輩分,理順宗親,正本清源,傳承家訓。

  再談談修家譜的意義。古人云:“人生在世,姓望在先,若不知之,豈為人子”。作為人子應該深知人無祖先,根從何來,人無父母,身從何來的道理。修好家譜,既有承前啟後,不忘根本的目的,也有上對先人,下對後輩的意願。先人艱苦創業,理家育人,為社會為家族創下了豐功偉績,不能從我們這一代丟掉。透過修家譜,為他們立傳,把他們的精神,一代一代的傳下去,作為永久的紀念,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使命;透過修家譜,把每一代人發生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史事真實的記錄下來,留給後輩們,讓後輩瞭解這個家族的發展與興衰,傳承家族的優良傳統,學習和借鑑先輩的治家理念,吐故納新,去糟取精,世代相傳。修家譜和續家譜不是為了炫耀家族的'輝煌歷史,而是為了保留住我們祖輩最優良的傳統和精華,教育啟迪後輩們更加進取,發揚光大。

  最後談談父母重視修家譜的意義。一個家族是由許多家庭組成的,因此要先有家才有家族再有家譜;其次是這個家族要有一定的文化底蘊和優良的傳統,才可以配寫家譜。如果這個家族的人舉止不端,行為不良,家譜記錄下來的人和事都是羞於世人的,那寫家譜還有什麼意義?一個家庭是由父母和子女組成,父母是這個家的核心和主心骨,所以說有父母的家庭才是一個完整的家庭,可見父母對一個家的重要性。家族是什麼,家族就是一棵大樹,先輩是這棵大樹的根基,父母是這棵大樹不斷伸展的枝椏,子孫後代就是這棵大樹的葉,根基穩固,枝葉茂盛,才能生生不息,繁榮昌盛。做好根基,立下家訓,才能使這個家族有強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做好父母,厚德載物,才會給子女帶來福報。

  古人云:“養不教,父之過。”為人父母者,應百善孝為先,以德修身。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故父母在家庭中應尊老愛幼,遵紀守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積極發揮榜樣的作用。我們現在常說的一句很經典的話: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榜樣是什麼?榜樣即是力量又是方向,也就是現在說的正能量。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做好父母的本分,教育好子女,使子女成才,這個家族才會興旺發達,長盛不衰。反之,如果對子女缺乏家族觀念和人倫道德的教導,就會導致子女家庭觀念淡薄,甚至會出現有老不養,有子不教,吃喝嫖賭,橫蠻逆行的結果,這個家族就會走向衰敗和沒落。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父母留給子女的不僅是房屋、黃金和鈔票,更應留給子女豐富的文化知識、精神財富,思想財富和優良品德。這樣,兒孫們才能以德生財,才能走上發家之路,才能攀登興旺之階梯。只有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祖宗,下對得起後人。而這些都可以透過修續家譜,把族規家訓和一些具有教育啟迪意義的文章、回憶錄等珍貴資料融匯在家譜之中,付梓成冊,以規範後人的言行,教育和鼓勵後人熱愛生活,奮發向上,為國貢獻,為族爭光。

  解讀曾國潘“耕讀傳家久,讀書濟世長”耕讀傳家,澤及後代的人生智慧,甚感吾李家先輩“禮儀修身,耕讀傳家”家訓之深遠意義(家訓的釋義,曉菲已著有一文,這裡不作贅述),這是先輩給我們留下的最珍貴的財富,也是我們後輩取之不盡的財富,應牢牢謹記。在《夏津縣誌》人物一欄中有這樣的一段記錄:“李學信(我老太爺)孫莊人。少貧,傭工於朱官屯宋姓家。宋素封,有還債者,金數頁,銀四百兩,秤驗甫畢,賊忽至,棄於案,全家逃避。賊去歸,意金銀亡。學信出金於懷,出銀於積薪下,不減分毫,主人喜,以近孫莊地三十二畝酬之。秋收時,學信將所獲仍歸主人,主人力據,始實受其田。後家漸裕。子藎臣,經商濟南,急公好義,為邑人(夏津古稱邑)所依重。孫福堂、善堂(我爺爺)克振家聲,丁財並茂,人以為種德之報雲。”另據夏津縣黨史委文史資料《八年記憶》中所載夏津縣在抗戰前經濟繁榮景象:1938年前,縣商會會長孫莊李福堂開設的花行有:“同興”、“泰興”、“正興”、“裕興昌”、“玉興棧”、“興棧”、“茂興”、“福興”。當時有“李福堂真是兇,一心要辦八大興”之說。可見當時家族之興旺、經濟之繁榮。先輩以誠信在一縣之志留於後世,是我們家族的最大榮光和驕傲。先輩行善積德,福有攸歸,留給我們後輩的福報源源不盡,長流不息。

  傳家不忘傳家訓,修譜不忘重修身,乃吾後輩之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