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關於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

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

關於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

  語文學習和人生是密切相關的,我們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可以體現語文的涵養和內在。小編整理了相關的範文,快來欣賞與借鑑吧,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篇一】

  語文最難,作文尤難。連語言學家張志公都說,“作文是難中的老大難。”

  作文分在語文成績中佔比甚高,蓋因為作文水平是語文水平最綜合的反映。按照因果關係,作文就是平時語文學習的“果報”。因此,要想寫好作文,也是“功夫在詩外”——需要先從學好語文開始。

  學好語文,又談何容易。語文難學,難在知識點散亂,沒有層次和條理性;難在語文成績不易提高;難在老師好教,學生難學。學好語文,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如同老虎啃天,無從下口。

  雖然如此,也不是沒有辦法。不然,怎麼說,辦法總比困難多呢。

  首先,要用功在平時。字詞和名句的積累要在平時,對課本的學習,課外材料的閱讀也要在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對生命的體悟,更要在平時。用功在平時,依靠學生本人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這永遠是第一位的。

  本文重點探討一下語文學習中的教。教學相長,希望因此能對學生的學,有所助益,就算一件善事了。

  語文說難學,是從學好這一面講的。硬幣的另一面是,語文好教好學,這是從“混”這個角度講的。是啊,作為中國人,中國話,誰不會說呢?中國字,誰不會寫呢?有意思的地方也在這裡,有幾個人寫的一手好文章,寫的一筆好字呢?

  “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文心雕龍 知音》)語文的課文學習,情是線索,沿著這條線索,沿波討源,就能明白作者要闡明什麼思想,或表達什麼樣的感情。這是學習語文的初階。

  以頌讀,邁上“境、情、意”三個遞進的臺階,能做到“耳醉音,心醉情”,這是學習的第二個階段。應試教育的弊端之一,就是肢解了語文的整體之美。它過分強調字詞句段的理解,語義語音的正確,往往讓學生得到的是瞎子摸象的認知,卻失掉了“得意忘象”的審美體驗。頌讀也往往也是教師忽視的教學手段,豈不知“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還是有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理性做基礎的。

  不講之講境最高。以前聞一多先生在青島大學(今山大)講古詩,常常如魯迅先生寫到的他的塾師(《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樣,自我陶醉的吟哦一番過後,即宣告下課。但他的學生中,還是有像臧克家,陳荒煤等一批有影響力的詩人,作家。老師都應該是大氣功師,把課堂變成他的'氣場,讓學生體驗到語文課是一首詩,一首歌,一幅畫。這樣的課,才美。這樣的課堂,才美。這樣的老師,才美。又有誰,不愛美,能拒絕美呢?

  一點淺見,期與同好語文者共勉。

  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篇二】

  如果把生活比作一片藍天,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白雲;如果把生活比作一頓美味佳餚,那語文就是必不可少的調料。生活中處處有語文:、公司名、廣告語、流行語……語文是無止境的、語文是淵博的、沒有語文就難以在生活中生存。所以,生活離不開語文,留心觀察,你就會從生活中得到語文,體驗語文的樂趣。

  走在街上,聽見薩頂頂的《萬物生》,讓我想到,如果沒有語文就沒有這麼好的詞,這麼動聽的歌。所以,語文是動聽的歌。

  春節前夕,我們總能聽到這樣的吆喝聲“賣對聯咯,賣對聯咯,我這的對聯最好!”開啟一看“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不是王安石的《元日》嗎?不錯,不錯!”一位老爺爺買了下來。對聯給春帶來了幾份辭舊迎新的喜慶。它不僅讓我們增長了知識,還讓我們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的瞭解。

  走進公園,總會發現有牌子上寫著:小草青青,足下留情。河邊的牌子上寫著;除了你的腳印,什麼都別留下;除了你的記憶,什麼都別帶走。這些告訴我們不要踩踏草坪,不要亂人垃圾。

  是啊!生活中處處有語文的存在。沒有了語文就像藍天沒有了白雲;小鳥沒有了翅膀。我從生活中學到了許許多多的語文,但是學無止境。只要你細心觀察,繼續遨遊語文的王國,就會學到更多,瞭解更多……

  語文學習和人生作文【篇三】

  “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

  高中的語文課或大學的文學史課程,依舊注重自由自在的閱讀,沒有那麼多“先修課程”的限制,也不太講究“循序漸進”。面對浩如煙海的名著或名篇,你願意跳著讀、倒著讀,甚至反著讀,問題都不大。這也是大學裡的“文學教育”不太被重視的原因——“專業性”不強,缺幾節課,不會銜接不上。

  可這正是中學語文或大學的文學課程可愛的地方,其得失成敗不是一下子就顯示出來的,往往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比如多年後回想,語文課會勾起你無限遐思,甚至有意收藏幾冊老課本,閒來不時翻閱。另外,對於很多老學生來說,語文老師比數學、英語或政治課老師更容易被追懷。不僅是課時安排、教師才華,更與學生本人的成長記憶有關。在這個意義上,說中小學語文課很重要,影響學生一輩子,一點都不誇張。

  語文教學的門檻很低,堂奧卻極深。原因是,這門課的教與學,確實是“急不得也麼哥”,就像廣東人煲湯那樣,需要時間與耐心。如何在沉潛把玩與博覽群書之間,找到合適的度,值得讀書人認真思考。

  今人讀書如投資,都希望收益最大化。可這一思路,明顯不適合語文教學。實際上,學語文沒什麼捷徑可走,首先是有興趣,然後就是多讀書、肯思考、勤寫作,這樣,語文就一定能學好。《東坡志林》裡提到,有人問歐陽修怎麼寫文章,他說:“無他術,唯勤讀書而多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懶讀書,每一篇出,即求過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做自能見之。”這樣的大白話,是經驗之談。歐陽修、蘇東坡尚且找不到讀書作文的“訣竅”,我當然更是“無可奉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