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指導

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指導

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指導

  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尤其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記敘文,記人記事、日記、遊記、傳說、新聞、通訊、小說等,都屬於記敘文的範疇。那要怎麼寫好這型別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指導,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在高考考試說明中,明確提出“高中生能寫記敘類文章”,江蘇省高考閱卷組長何永康教授也不止一次強調“一線教師要多指導學生寫記敘文”,要求中學生學會觀察並記錄身邊的人與事,準確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此,筆者結合寫作教學實踐,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闡釋記敘文寫作。

  一、立足生活的典型素材

  素材是文章的根本。典型生動的素材不是照抄照搬、機械模仿。它體現了作者獨特的生活感受及細膩的情感體驗。它是生活的濃縮,是藝術思維的原型。一篇好的記敘文,典型的材料擁有豐滿逼真的人物形象、變化緊湊的文章情節、至真至純的生活情感。

  在記敘文寫作的教學中,本人注重引導學生關注校園生活,使學生從身邊的小事中挖掘素材,從而更好地為記敘文寫作教學提供實踐依據。在《我的`高三生活》作文練筆中,很多學生就立足自己,寫出了較生動幽默、意味深長的文章。如:

  上了高三,也便迎來了“計劃生活”的時代,一切事情都在計劃中井然有序地進行著:計劃起床,計劃睡覺的時間,計劃吃飯,計劃在哪吃飯,計劃今天吃什麼……

  甚至連上廁所也成了高三計劃生活的頭等大事。

  整棟教學樓,人多,廁所少,供不應求,多次出現“買方市場搶貨”的局面。每天,在離早自習下課還有兩分鐘的時間,欲上廁所的同學便“蠢蠢欲動”,停下口中的嚼詞,悄悄地拿出飯卡,裝好夠量的衛生紙,拎好吃飯用的工具(放在廁所門口),緊張地等待下課鈴聲的響起,此時心無雜念,只有――上廁所。

  “叮鈴……”鈴聲剛一傳出,一同學箭一般地身影便“嗖”地衝出,飛快地穿過人群,還不時地喊出“讓一讓,讓一讓”,那衝勁,不比跑飯次,老遠便看見三樓數人向廁所衝去,廁所大概已滿,不行,改變路線,於是“噌噌噌”向二樓衝去,二樓理科班多,女生少,嘿!高興地跑到二樓廁所,不料人亦滿,不行,繼續前進,於是,開足馬力,奔向一樓,還好,一樓僅剩一空位,高興地一腳跳上去,今天的大事解決了。

  二、精煉獨到的鮮活語言

  語言是文章的枝葉。鮮活的語言能讓文章雅趣怡人、情真撼人,能讓人產生心靈的共鳴、得到情感的淨化。高中生記敘文寫作最易犯敘述羅列、羅嗦重複的毛病,文章往往只是簡單地把一件事情從頭到尾、沒有選擇、沒有重點地一敘到底,枯燥而幼稚化。記敘文語言的精彩獨到、簡潔精練是教學努力的方向。我們應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生活,培養自己對人與事的獨到見解,思想深刻了,行文便會深刻。

  如學生作文《回憶初中的年華》中有這樣一段話:

  初中的日子很單調,我們沒有春遊,不看電影,聽話而且堅韌。到了初三,很多女孩子忍痛剪掉了長髮,男孩子們放棄了最喜歡的籃球,我們做很多的模擬試卷,在殫精竭慮中虔誠地期許著自己的未來……想一想人生的離別太多了,人和事終會變成那難以言說的眷念,於是我們學會堅強,沒有眼淚,只有一絲絲藏在心中的傷感。

  十六七歲的高一學生學生能寫出語言如此精煉的文字,誠是難得。

  三、細膩精巧的藝術構思

  構思是文章結構情節安排的關鍵。細膩精巧的構思可以豐富文章的藝術表達效果。之於記敘文,則要精巧地將環境描寫與人物塑造緊密聯絡,在跌宕起伏的情節、典型烘托的環境中,放大生活原型,尋找典型,精密地組織構思,順應敘事內容的發展,才會使文章引人入勝,更具可讀性。

  若寫樹葉落地之景,可寫“素秋中的那片葉,再也經不住風的搖曳,在最後的掙扎中脫離它的母體,不情願地於空中翻了幾個筋斗,貼在近處的池水面”,進而引出後面的情節,便比單單寫其“飄落”到地上要生動形象得多。

  曹文軒曾指導小學生如何將“小男孩看柿子”一事擴充套件成幾百字的作文:一個小男孩,家門口有棵柿子樹,柿子樹上有兩個紅通通的大柿子,小男孩每天所做的事就是看著這兩個柿子,等在外地上學的哥哥回來後吃。有一天,來了兩隻黑烏鴉,一隻叼一個柿子飛走了。小男孩氣憤極了,跟著後面追,追著追著,前面出現一片小樹林,烏鴉鑽進樹林,很快就見了。小男孩失望極了,正沮喪之時,小男孩突然看見前面不遠處原來有一片大大的柿子林,樹上滿是紅通通的大柿子。

  短短一百餘字,就已一波三折。若我們寫作記敘文都能如此,文章的藝術性便強多了。

  當然,記敘文的寫作技巧還有很多,但若能做到此三點,藝術與筆力便基本具備了。儘管每年高考之後,教師、專家都反覆強調“作文教學強調學生的文體意識”,但記敘文教學在高中作文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這就需要專家學者和一線教師不斷深入地研究與探索,發現更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真正翱翔在屬於他們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