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堯山行敘事作文

堯山行敘事作文

堯山行敘事作文

  我是白水人。在蒲城一傢俬立學校教過兩年書。去蒲城的往返途中,經常看見美麗的堯山。那挺拔的山勢,秀美的景色總是令我神往。

  那是一個豔陽高照的秋日, 我和幾個文友約好一起去堯山遊覽。那天,我們乘坐公共汽車在堯山以北的一個村莊下了車,然後步行向南走去。

  沿路走過幾個村莊,在窄窄的鄉間土路上慢慢向上走,盡情享受著田園風光。路邊的柿子樹很多,紅紅的柿子掛滿樹冠。葉子也是紅的,像蕭紅筆下的“火燒雲”。我沒見過西山的楓葉,此時,我想起峻青的散文《秋色賦》中有這樣一句話,“古今多少詩人畫家都稱道楓葉的顏色,然而,比起柿樹來,那楓葉卻不知要遜色多少呢。 ”,不禁由衷地喜歡滿目的柿子樹。再看那柿子樹時,就發現有幾個柿子,紅的晶瑩剔透,已經很軟了,他們叫它“丹柿”。個子高的王老師就走到樹下摘下來,一人一個。吃在嘴裡特甜,甜的醇正,甜的自然。這種樹長在路邊,長在埝畔,不施化肥,也不打農藥。周圍沒有灰塵,沒有汙染,真是吃的放心。沿著小路再往上走,又到了一個村子。這個村子不大,不足五十戶人家。他們住的是窯洞,靠南朝北。站在村子中間,可看到窯背後面的.山上的樹木。在陽光的照射下清新、耀眼。

  在村頭的路口,有一個大果園,滿地都是秦冠蘋果,果園裡沒有一個人。走了很長的路,有點口渴,看著紅紅的蘋果就讓人流口水。都說想吃,卻沒有人上去採摘。王老師看著大家笑著說,“我去給你們摘。”

  說著就鼓起勇氣走到果園邊上,又停了下來。回頭再看大家時,會心的笑了。退回來時,就從地上採了幾個蔓菁葉子。一邊走著一邊把蔓菁葉子塞進嘴裡吃了起來。一邊說,“嗯,這葉子好吃。”

  大家都在笑,看著王老師手裡那綠的發亮的葉子,我還是忍不住從王老師手裡拿了一片葉子也吃了。大家又朝前走去。拐過一個彎後,路邊一顆柿子樹旁邊,一個老婦人站在樹下正向籃子裡裝柿子。樹上搭著一個梯子,老人正在樹上摘著柿子,一個一個的遞給她。

  我們問,“堯山離這還有多遠?”

  老太太說,“拐過彎就到了。”

  老人說,孩子們都在外面打工,家裡就剩他們兩個人。這點柿子孩子們看不上,他們只好自己來摘。摘回去後,可以曬些柿餅,給孩子們捎去。老人非常熱情的給我們一人挑了一袋軟一點的柿子說,“回去用熱水一泡就可以吃了。”

  告別了老人,我們就繼續往前走。沒幾步就轉了一個彎,隔著溝就看見一個山樑,比我們的腳下高不出多少。向北望去,滿眼是碧藍的天空。天空下是金色的田野。向南望,還是碧藍的天空有幾朵白雲。前面是一片柏樹林,鬱郁蒼蒼的柏樹青翠欲滴。

  我似乎感覺那兩位老人在騙我們。“堯山在哪裡? ”我不由自主的問。

  張老師說,“就在前面。”

  我還是一頭霧水。連山的影子都不見,大白天說瞎話。我這樣想著,就跟著他們向前走。走了不到一百米,就有一條羊腸小路。

  “從這裡下吧。”王老師說。

  此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正站在堯山頂部。 剛才一路走過的就是堯山北陰。

  站在堯山頂部,北邊是田園風光,村舍果園,一片繁榮的景象。南邊是堯山南坡,盡是青翠的松柏和紅紅秋葉交相錯綜,美麗宜人。

  從這個小路開始下山。沒走幾步,腳下根本已經不是路,盡是大塊的石頭,松樹、柏樹從石縫裡長出來,一顆挨著一顆。順著陡峭的石壁幾乎是往下跳著走,多虧這些柏樹幫了大忙,我們可以抓著樹幹不至於摔倒。就這樣順著石臺一級一級的左拐右拐,似乎走了很久就看見了亭臺樓閣掩映在綠樹叢林中,還有那彩色鮮豔的鐘鼓樓。我想,這就是有名的堯山廟了。

  我們走的滿頭大汗,此時,一股風不知從何處吹來,頓時感覺就像是處在人間仙境。遠處的白霧籠罩著山巒,隱隱約約夢幻一般。近處,不知名的樹,葉子醋紅,紅的通透。不知誰上去撞了一下鍾,讓人倍感幽靜。

  這時,就聽見王老師和廟裡的工作人員說,“我退休了可以在這裡住下嗎?”

  工作人員說,“當然可以,每月交一百塊錢的伙食費就行。”

  我真佩服了王老師,想的真美。說句實在話,別說王老師,讓我住在這個山上,我都是萬分榮幸的。此時,我才體會到古代那些文人賢士幽居深山的閒情逸致。

  圖片

  我們在這裡拍了幾張照片後,就接著下山。這一段路是用水泥切成的臺階,繞過幾個彎之後,走到了臺階盡頭,還是堯山的半山腰。在這裡,有一條可以走汽車的大路。路上塵土飛揚,路邊的草上、樹上落了厚厚的一層塵土。我們小心翼翼的走在路的邊緣高一點的地方,唯恐塵土鑽進鞋子裡。正走著,就有一輛拉著滿滿的石子的大車從另一個山頭開下來。幾個女士慌忙用絲巾擋在頭頂,就這樣一直走到山腳。

  我們看見一直向東的整個堯山已經被挖的殘缺不全,不堪目睹。

  王老師說,“我認識一個挖石的老闆,他是我同學的一個朋友。一次,我們在一起,他準備請我們吃飯。他就給我們諞他新購買的一種採石機器,是如何如何厲害。把車開到山上,很快就把山表面的樹木土層鏟的一乾二淨,然後把大塊的石頭吞進去,出來的就是石子,要多大是多大。我說,‘你就沒有考慮過環境的問題?’。他一聲不吭就走了,不請我們吃飯了。”

  大家聽了王老師的話都笑了。

  王老師說,“本來請我們吃飯的,讓我這一說,起來就走了,結果沒吃成。”

  堯山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這裡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美麗的傳說。然而,她卻正在經歷著災難。這天,我們懷著惋惜的心情離開了堯山。

  堯山,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