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敘事> 路記敘文4篇

路記敘文

路記敘文4篇

  導語:有很多夢想是遙不可及的,但只要堅持,就可以成功。題記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路記敘文4篇,歡迎借鑑!

  篇一:走自己的路

  前幾天我讀了一篇小故事,覺得十分有趣,又意味深長。

  故事是這樣的——一對夫妻騎在一頭瘦驢上,旁邊的人看了都紛紛議論道:“這倆人真狠心,這驢已經夠瘦了,還要兩個人來騎。”丈夫聽了,趕緊下來讓妻子單獨騎,路人見了又討論道:“這人真蠢,有驢不騎非要妻子騎。”丈夫聽了,又連忙叫妻子下來,自己騎上去。可旁人又說:“一個大男人自己騎在驢上,讓妻子走路,真不應該。”那丈夫聽了又忙著滾下驢背,夫妻倆牽著驢走,以為這樣總能讓人稱讚了,可出乎意料,路人又在嘲笑他們:“這兩人真笨,明明有驢騎,還要傻乎乎地走路。”聽到這裡,倆夫妻真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哭笑不得,左右為難。

  讀完故事,我覺得這倆夫妻還真蠢,蠢得沒心沒肺,該不該騎驢,誰騎驢?怎樣騎?他們比路人清楚得多,也最有發言權,決定權,可是他們太在乎別人的眼光了,沒有自己的主見,就像以前的我太計較同學的議論一樣。英語小報得了一等獎,幾個同學紛紛嘲笑說:“這不是張亦弛畫的,看這道彩虹,分明是網上摘來的,有什麼了不起的,下次他肯定會畫糟糕的。”當時的我,不管人家的想法,也不管理智,更不管三七二十一,當場把畫給撕了;又有一次,人家說我是傻瓜,我頓時火冒三丈,大發雷霆,推翻了花架,打碎了玻璃,還說了許多不該說的話,惹得全班鬨堂大笑。總之,以前的我,不分好壞地在乎別人的議論。現在我長大了,正向徐老師說得“成熟了不少”。我懂得了一些不善意的議論和譏笑,就當耳旁風一笑而過,因為他們就想激怒你,看你的笑話,我才不會上當了,現在我要做認為自己該做的事,不會再像故事中的那對傻夫妻不知所措讓人笑話。

  其實,我就是我,是一朵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將來的我,一定會賽出自己的精彩。

  篇二:彎路

  彎路本身的意思是指道路彎彎曲曲,難以看到盡頭。而現在一提到彎路,人們很容易想到它的引申意義,即走錯了路,走了本不應該走的路。所以,彎路似乎成了一個人們不想與之有任何關係的貶義詞了。

  當道路彎彎曲曲看不到盡頭時,你要麼畏怯止步甚至退步,要麼堅持向前邁步。任何一個漂亮的結果都是在一次次的嘗試中產生的,任何的感受,都是在不服輸中得到的。世界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晚年時雙耳失聰,無法用耳朵來聽,他的音樂夢之路已經看不見盡頭了,這時,為了夢想,他沒有放棄,堅持作曲,靠自己對音樂的感知感受寫下了一部部世界名作,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海倫凱勒,當我們十九個月的時候,都躺在媽媽的懷裡開心地笑著,她卻因為一場大病,眼睛什麼都看不見了,耳朵也聽不見了,一張靈巧的小嘴也不會說話了,她幾乎喪失了所有的感知能力,從此,小海倫墜入了黑暗、寂寞的深淵,她的人生路也看不見盡頭了,那對我們來說,相當於晴天霹靂。她在一開始,以為所有人和她一樣,後來卻發現其他人都是會說話的。於是她的脾氣一日一日的暴躁起來。但是她的人生被安妮改變了,她的輔導老師。在安妮的指導下,她一步步克服了困難,最後成為了著名作家。

  正所謂“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生路,途遙遠。難免走錯了、走丟了、走了不該走的路,這時,就有人來告訴我們說下次千萬別走錯了。可是,我們是否應該回歸彎路的本質,想想正是因為它的曲折,它的未知,它才具有讓我們走的意義。即使看不見路的盡頭是什麼,我們充滿對未知的恐懼,但是,我們擁有對走過這彎路後結果的好奇,終究好奇心會戰勝恐懼感,促使我們看見那道美麗風景。

  彎路,不是人人都害怕走的錯路,而是轉一個彎,繼續前行的`路。

  篇三:路的痕

  時間,流逝後,留下的是喜,是傷,還是無盡的,命運的深淵。

  都說“造化弄人”,“弄人”的命運不也縈繞著歲月逝去而容顏黯淡的魯侍萍麼?

  當年的魯侍萍不過是如一般少女。懷揣著少女的夢,與周樸園相戀,當時甜蜜,卻不知後來有無限的“痛”等待著她。周樸園為自己鋪好了後路,卻毀滅了侍萍的未來。也許侍萍未曾想象過轟轟烈烈的愛戀,但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她本可以得到,然而周樸園屈於“權”與“利”,向“權利”致敬。

  魯侍萍改嫁了兩次,只是為了帶大孩子,一路的艱辛,一點點地吞噬著她的容顏。三十年後,面頰上已被無情地刻畫上時間留下的傷,可是縱使滿臉的“千溝萬壑”,又怎道得盡一個女子一生的苦難。

  三十年後,依然雨夜,雷轟轟地響著,命運的作弄,並沒有因為女人本身的苦難而停止,魯侍萍竟又遇見了三十多年不見的周樸園。如果時間是一道鴻溝,那麼這樣難熬的生活所遺留下來的傷痛,終將無法逾越。

  再次相逢,周樸園竟認不出眼前的侍萍,多麼的諷刺,但是那未曾改變過的傢俱擺設,及得知她就是魯侍萍時,短暫的沉默——在我看來,他曾經愛過,也曾經內疚過,只是“權利”反覆地提醒他,平淡的生活豈能光彩,轉而又換上一副資本主義的嘴臉,用錢來搪塞所謂的“曾經”與“愛戀”。

  這女人的命運又豈是一個“悲”字了得,她的“悲”,始於雷雨,卻並未終於雷雨。

  魯侍萍的女兒四鳳與同父異母的周萍相戀,這又是命運的“傑作”啊,還不就此罷手麼?!最終四鳳、周萍與同樣愛著四鳳的周衝(周樸園與繁漪所生的兒子),一同死於雷雨中,三條年輕的生命終結於此。故事看似結束,但是魯侍萍的命運並未結束,沒有人知道她還要在往後的生命裡如何讓自己堅定地活下去,如何讓自己走出女兒逝世的陰霾,如何在雷雨之夜回憶……

  侍萍悲愴的一生,吟唱盡了路的痕。

  篇四:有感於路邊一幕

  即使是九月,暑氣也照樣讓人難耐。這還沒到中午,毒辣辣的太陽就火一樣炙烤著大地。

  我駕著愛車,戴著耳機,哼著小曲,朝著附近的冷飲店駛去。“咦?這麼一堆人擠在路邊,是不是又有什麼稀奇事發生?”冷飲店對面馬路邊圍著一大圈人,我決定去一探究竟,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擠進了人群,只見一個衣衫襤褸的老人跪在烤得發燙的水泥地上,旁邊還有個髒兮兮的碗,裡面零星的幾個硬幣。老人苦苦哀求道:“好心人啊,行行好吧——”可是竟然沒一個人有掏錢的意思,甚至還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說什麼找不到家,就是胡說,騙人唄!”“這麼大年紀了,還出來招搖撞騙,也不怕被人笑話,走吧走吧!”慢慢的,人群便散開了,我丟下兩元錢也離開了,留下的只有老人,碗,還有那毒辣的太陽。

  當我走出雪糕店時,一群穿的花花綠綠的小姑娘打著太陽傘嘻嘻哈哈的走來過來。她們在老人身邊停了下來,“唉,老人多可憐啊,我們捐些錢給他吧。”一番詢問之後,一個女孩提議,幾個人便從包裡翻出錢,放到老人碗裡,老人不斷地說著:“謝謝你們啊,好心人!”還有一個女孩把自己手中的礦泉水遞給了老人,老人大口大口的喝著水,嘴角的水流下衝出了幾道顯眼的溝痕。“不如我們去找公安局幫忙啊,公安局一定會幫老人找到家的。”這些女孩唧唧喳喳商量了一會,便扶起老人離開了,很快便不見了蹤影,留下的,只有毒辣的太陽。

  這件事過去了很久,但是那群女孩子的身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裡。是啊,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惡醜,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拒絕冷漠,傳遞溫暖,向每個需要幫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讓正能量永遠充滿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