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 精選江雪的作文四篇

江雪的作文

精選江雪的作文四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江雪的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江雪的作文 篇1

  系屬姓名之故,小學常被幼稚地喚作“瑞士糖”“漁翁”“老翁”,但我對於這個“老漁翁”是情有獨鍾。

  生平最愛一句“一蓑煙雨任平生”,多麼美好的意境,反正我“和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爭不過”,乾脆就嚮往著,過晚年柳宗元,壯年陶淵明的生活,擺脫愛恨情愁,功名利祿,當然,跑到深山老林去,賞“萬頃滄江萬頃秋,鏡天飛雪一雙鷗”。

  我的年齡僅有十三週歲未到,算很小的了,但我卻愛動不動嗟天嘆地,多愁善感,思考思考人生哲學問題,但何鍾情作漁翁呢?

  畢竟因為,陽明鵬舉繼光太白不好當,漁翁倒是好當的很。一葉小舟,披蓑戴笠,一柄釣竿,不需餌,旁邊一小盞茶或暖身的酒,令“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做“漁翁夜旁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真是人生一大樂事。

  在家中、寢室中、教室中,我相較於與同齡人笑談,更樂於開拓、擴大我那條寒江,去了解前朝、走進詩詞的世界當中,品味那些歸隱詩人的情懷、所思所想。

  不過千萬別認為我是個書呆子(雖發呆是神似),一個悶葫蘆,其實既號稱為了“老翁”,定然是閱歷豐富,說南道北,上至秦朝,下到五四,我多能侃侃而談,有時滿肚子人生哲理旁邊,還堆了些閒話逸言,時可惹友人大笑。

  所謂之“老翁”,不過是一種人生狀態,一種“人間有味是清歡”的人生狀態,一種“摩挲數尺沙邊柳,待汝成陰系釣舟”,的人生狀態,一種“笑度餘生望人間痴狂”的人生狀態。

  不妨設想一下,一副江雪之圖(注意:此圖非柳宗元的《江雪》亦非孫承宗的《漁家》,此君亦悠然自得),自之所及皆飛雪,一翁坐一小舟,悠哉遊哉地釣著滿江江雪,滿江自在,滿江的清狂。

  是不是很超然物外,很“非人間”呢?

  這就是我,一個不在意成敗的老翁;這就是我,一個心繫家與國的老翁;這就是我,一個自在豪邁的老翁;這就是我,一個自以為看破紅塵的老翁;這就是我,於“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之中,自得其樂、樂觀、豁達、大大咧咧的老翁,獨釣江雪的老翁。

江雪的作文 篇2

  已經是寒冬時節。在簡陋的小木屋裡,我身上連可以禦寒的衣服都沒有,還能做些什麼呢?深秋時,鳥兒都已經飛向溫暖的南方了,只剩下我獨自留在這裡,讓寒冷把內心所剩不多的熱情毫不留情的澆滅。我找不到什麼有意義的事來做,乏味的消磨時間成就了我的餘生。偶爾,我會想到一件溫暖的事,但微微一笑過後,便是悲傷。

  這兒早就沒有一個人影了,靜的好像沒有活著的東西。其實活著與死亡對我來說只是一個概念,沒有誰會在意我,沒有人會需要我,更沒有人會重用我!我柳宗元平生清白,為官盡職,為什麼有人會陷害我,把我貶到永州做司馬?人與人真的不平等嗎?一部分人真的會被另一部分人壓迫嗎?

  只有在這深山老林之中,才不會有人繼續欺騙我、不公正的對待我吧?我就在這裡住下,度過餘生,一切都讓它隨風去吧。

  突然,我看到山腳下白茫茫的江面上,出現了一個人影。他披著一件蓑衣,砸開凍結的冰,似乎在垂釣。可是,嚴寒冬季裡能釣到什麼呢?只有“孤寂”無處不在……

江雪的作文 篇3

  隆冬時節,北風吹著口哨來了,雪花紛紛揚揚地從天上飄落下來,把大地覆蓋起來,成了一個白色的世界。樹上全是白花花的雪,樹枝上掛著尖尖的'冰柱;河裡的水結成了薄冰,魚兒躲在水底。一個生氣勃勃的世界,一下子變得萬籟俱寂。

  在連綿起伏的群山中,往日嘰嘰喳喳的鳥兒聲消失了,它們有的到遙遠的南方過冬去了,有的躲在溫暖的巢裡享受幸福生活,可憐的寒號鳥,三三兩兩被凍死在樹下,哪兒都沒有一隻鳥兒的蹤影。一條條山路白茫茫一片,沒有人走動留下的腳印。啊,天氣太冷了,人們躲在家裡,圍坐在爐火邊,烤火取暖,四周都看不到人影。

  在寒冷的江面上,肆虐的北風橫行霸道,雪花西飛飛東飄飄,在尋找自己的天地。江上卻有一位身上披著蓑衣,頭上戴斗笠的老頭兒,獨自坐在一隻孤單單的小船上。他砸開河上的冰,拿出魚杆,用凍僵的手掛上魚餌,拋進水中。他兩手**懷裡

  ,靜靜地坐在哪兒等待魚兒上鉤。

  詩人柳宗元就像這個與惡劣大自然抗爭的老漁翁,在險惡社會中,始終堅持正義,不怕權貴,決心鬥爭到底!!

江雪的作文 篇4

  花開成景,花落成詩

  每次的旅行都是說走就走,沒有計劃行程,也不會刻意安排時間,要的就是這份自由和不羈。旅行本就是一種修行,是一種對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拓展和充實,將一顆俗世的心放逐於天地間,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待行滿歸來,除去美景之後的那份歡樂,剩下的餘溫便是見過眾生後內心清澈的自己,一個誠然對天地有所敬仰的自己。

  “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初聽這首詩,覺得寫這詩的人,呵!真是牛氣,眼中心裡唯有牡丹,將之譽為國色,想來定是十分高貴驚豔。也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從此,世人眼中的牡丹憑添了幾分高貴之氣,高貴到這牡丹之都的名號都要蓋過它十三朝古都的名頭了。

  下高鐵後的第一站到達同聞名於洛陽市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自然不言而喻。然而,我並非一個考古學家,也不是一個對佛教文化有所崇拜和研究的人,對於這些文化取向,我向來不會中意於此。若不是該處藏身於山水之中,風景旖旎,我斷然是不會來的,縱使它是多麼得巧奪天工,多麼的雄奇壯麗,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許是這裡的山水因為龍門石窟這四個字而顯山漏水;或是龍門石窟因為這裡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秘;亦或是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但這些對我而言都不重要,因為我並不在乎山水之道的文化價值,也不會去欣賞歷史遺蹟的風景如何,我只在乎身處此處的我是一個最真實的我,最想要在這山水之中放逐內心的我,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這份簡單最是難能可貴……

  夜裡的洛陽城下了一場應景的小雨,翌日清晨,雨過天晴,帶著對國色天香的悸動,起身前往尚未敗盡的牡丹花園。洛陽的牡丹花園實在太多,一番糾結之後,最終於洛陽國花園中與之邂逅。

  雨後的牡丹花似清水出芙蓉般的嬌嬌欲滴,清豔動人,不聞此花香,但見此花豔。花雖不如盛開時期開的爭奇鬥豔,但蜻蜓點水式的開法在一片花海中更加顯得遺世獨立,清絕高貴,花瓣上飽含著幾滴小水珠,蜜蜂徘徊在周圍,愈加生氣十足。昨日被雨打落的花瓣零零落落的分散在泥土裡,怕是隻有香如故,詩如昨了吧:

  天街小雨潤如酥,國色倒鉤小銀珠。花開時節動京城,花落時節詩滿都……

  讓花繼續在洛陽城裡盛開,讓詩不斷在洛陽城中傳誦,哪裡來的人終究是要回到哪裡去的,輕輕來的人,不帶走雲彩,不帶走心!

  我家裡的牆上有這樣一幅壁畫,用王勃那句“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來形容都覺得比之不足。時常看著那副畫,如痴如醉般的想要隱身藏於在畫中的地方,對一缺月,一夕陽,一壺酒,一溪雲,快然自足,怡然自樂,該有多美……

  對於自然風光,我們總有這麼一種感覺:世間萬千山水,大抵相同,人們可以盡憑想象,勾畫出比現實中還令人神往的美景勝境,但我們還是要切身實地的選擇一探究竟。縱使是耗費足夠多的精力和體力也不惜!久而久之,我們便會覺得,其實,當我們身臨其境的那一刻起,就已經不再關注這裡的風景是否真的那麼引人入勝了,而是由衷的感悟心在其中的那份舒適、輕鬆、自由和快樂,這些是詩畫山水所不能給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