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春節家鄉習俗作文9篇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家鄉習俗作文9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春節家鄉習俗作文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1

  在我的家鄉許昌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春節、端午節、重陽節……每個節日都有傳統的風俗習慣。

  春節是中國最隆重、熱鬧的傳統節日,俗稱“新年”。年節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廣大城鄉年節前就開始備辦年貨,豬、羊、兔等,制臘肉、購食品、逢新衣,過年時大家穿好衣服、掛年畫、貼春聯,年三十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清明節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曆的4月5日前後,主要是郊遊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墳掃墓等活動。這一習俗活動也是城鄉較普遍的活動。這就是我們許昌的風俗!漢族火把節:火把節是許昌孝山漢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家家飲酒、吃坨坨肉、並牲以祭祖先。人們穿新衣,開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體活動,男人們參加鬥牛、羊、雞、賽馬、摔跤;婦女則唱歌,吹口弦,彈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後遊轉;第三天晚上成群結隊地舉著火把遍遊山野,火光一片,然後又集中到一處點燃篝火,打著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結束。我們都玩得很開心很快樂!

  我喜歡我的家鄉!我喜歡我的家鄉!今天可真快樂!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2

  每個國家,每個地方,每個鄉鎮,都有著各種各樣不同的習俗。然而,我的家鄉,然而我的家鄉也有著,與眾不同的習俗。但我最喜歡的就是春節習俗。

  我們家鄉的春節從除夕就開始啦!一說到這兒,我不禁想起兒時學的,臘八歌。是這樣唱的。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只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滿街走。

  過年是每個小孩都喜歡的一個習俗。因為過年有很多好吃的,還有很多壓歲錢,在外打工的父母們也會回來過年,除非萬不得已,小孩們,一年只能見上一次在外打工的父母,那一次也就是春節的時候,不僅這樣,而且小孩們都不用早起晚歸的去上學了,在家裡面和小夥伴們玩,吃好吃的,玩自己喜歡玩的,或者和小夥伴們做遊戲,和小夥伴們一起去超市,一起買炮,買玩具,買吃的,因為那時我們都有壓歲錢,還會有新衣服穿。

  過年是要吃餃子的,吃餃子要四頓,一頓在中午,一頓在晚上,另一對是在凌晨,還有一頓是在初一的早晨,中午的那一頓飯,待先放一盤炮才能吃,到了正午,你就會聽見,震耳欲聾的鞭炮聲,能從中午十一點多到下午3點多,間結不斷,到了晚上才是最熱鬧的時候,那時我們每個小孩都要提前買三個孔明燈,晚上大點的小孩自己放,小點的讓父母放,並寫上心願,放飛它們,放燈的環節一過,就開始放煙花了,那時你會看見,五彩繽紛的煙花在空中綻放,像一位美麗的姑娘,再比美貌,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煙花摻雜著雷鳴般的鞭炮聲,整個夜晚炮聲不斷,也沒有幾個人能睡著,一般男人們都是打牌,或者和家人一起看聯歡晚會,一直看到去拜年的時候,那就是第三頓了,這也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地方,那就是去拜年,不過壓歲錢也不是好拿的,要磕頭如搗蒜。

  這第四頓基本沒人吃,一般都在睡覺,只有耶穌教徒們,早起吃過飯去教堂,迎接新春,我爺爺奶奶就是耶穌教徒,除此之外,所有的門都緊閉著,全村的人都在休息。門外還堆放著燃過的爆竹皮,和除夕的景色截然不同,一切都平靜了。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你呢?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3

  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歡快、最隆重的節日。春節又叫過年,含有辭舊迎新的寓意。我的家鄉在周至,我們家鄉春節的習俗很多,下面我就為你一一介紹吧。

  春節前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春聯”也叫“對聯”,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從五代十國時開始,明清兩代更加興盛,發展到今天已經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每逢過年,都在大門的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書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們現在的春聯是在紅色的紙上,用毛筆蘸墨,書寫一些象徵吉祥、祝福的話語,寄託人們美好的心願。

  除夕夜,我們每家每戶都要“燃爆竹”。當午夜鐘聲響起的時候,就會響起雷鳴般的爆竹聲,為什麼要燃放爆竹呢?這兒有一個傳說:相傳每到過年時節,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一頭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來吃人、吃牲畜,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把竹子截成一個小筒一個小筒的樣子,把桶裡裝上火藥,把它們放在“夕”出沒的地方,當“夕”出來的時候,點燃火藥,立刻發出震天的巨響,“夕”聽到這聲音,嚇得撒腿就跑,人們就平安了。所以就把這種發出巨響的東西叫做“爆竹”。

  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習俗就是“守歲”。聽媽媽說,守歲既有對過去一年的留戀,又有對來臨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歲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要慢慢地吃,從傍晚開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邊吃東西,一邊聊天,古人有作詩等風俗,而我們現在更增加了豐富的內容,除夕之夜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成了大多數人盼望的事情,連小孩子都非常喜歡。

  家鄉春節的習俗還有很多,每一個習俗都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它是一筆可貴的財富呢!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4

  我的家鄉在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位於美麗的嘉陵江畔,這是一個正在崛起的新興縣城,安寧而熱鬧.在家鄉的民間傳統節日中,最熱鬧的要數春節了,在我們當地俗稱"過年".

  武勝人對於一年一度的春節都很重視,剛過臘月二十三家家戶戶就熱火朝天地忙著採購各種年貨了,賣鞭炮,賣春聯的門店生意火爆.超市裡人頭攢動,收銀臺前排起了條條長龍.除夕一早,各家各戶都喜氣洋洋地在自家門前貼上了象徵吉祥如意的春聯,掛上了意味著團團圓圓的大紅燈籠.在天南地北工作的親人們都高高興興地踏上了歸途家鄉的春節.

  除夕夜,闔家團圓,吃完年夜飯後,小孩子們在大人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來到小區空曠處燃放煙花家鄉的春節,只聽"嗖嗖"的幾聲響聲後,黑漆漆的夜空中盛開了朵朵絢麗的花朵,它們重疊在一起,五彩斑斕,閃閃發光,天空成了光的海洋,最後漸漸變成一道星光瀑布慢慢墜落下來,漂亮極了.孩子們興奮得手舞足蹈家鄉的春節.放完煙花,全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家鄉的春節前興致勃勃地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其樂融融地一起"守歲".深夜12點正,窗外就會響起震耳欲聾的鞭炮聲,此起彼伏,此為"除舊迎新","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時是小孩子們最高興的時刻,孩子們恭恭敬敬地向長輩們作揖、拜年,口裡還不忘調皮地念著"恭喜發財,紅包家鄉的春節拿來",引來陣陣笑聲,大人們則笑呵呵地給著一個個紅包,名曰"壓歲錢",期盼來年孩子們健康平安!

  大年初一的早晨,無論男女老少都穿上了新衣,吃過象徵團團圓圓的湯圓或意味著富貴長壽的麵條後,一家人相攜相伴地出行.大街上,鑼鼓聲聲,鞭炮齊鳴,扭秧歌、踩高蹺、耍龍燈、舞獅子……滿街的人目不暇接,人聲鼎沸,小孩子們騎在爸爸的脖子上追著隊伍叫,年輕人攙扶著老年人跟著隊伍跑.在一陣陣鞭炮聲中,那條條長龍和大紅大綠的獅子正賣力地在各商戶門前舞動著,向各家各戶拜賀新年,人們早已經將這裡圍了個水洩不通,個個伸長了脖子,踮起了腳尖,瞪圓了眼睛,津津有味地觀看著這精彩的場面,這熱鬧的場面為春節增添了濃濃的歡樂氣氛.

  從初二到初六,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鄉間小路上處處可見三三兩兩的人們手提禮物,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到處一片歡聲笑語.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5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首詩是王安石之作。每當讀到它,我就會不由地想到春節。它可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各地的習俗也都不一樣。今年我來到了我的家鄉——浙江麗水港口村過年。

  在甌江邊,座落著一個美麗寧靜的小村莊。那裡的水清澈見底,那裡的山綠得發青,像一塊塊碧玉。對了,還有一座大橋聳立在大江之上。沒錯,這就是我的家鄉——港口村!

  臘月二十七,我和妹妹隨著爸爸媽媽一起興高采烈地回老家過年。一推門,一股濃濃的香味撲面而來。一看,啊,原來是爺爺奶奶,正在做我最愛的美食——凍米糖呢!我們迫不及待地開始幫忙了!首先我們把糖漿倒入大鍋中,等到糖漿變得粘稠時,就把事先準備好的炸大米、炸花生、炸麵條、熟芝麻等食材放進糖漿裡,繼續翻炒,等到一鍋的東西都融為一體時,就把火關了,把翻炒好的食材一股腦兒倒進撒滿了黑芝麻的模具裡,然後用滾輪把糖漿滾平,再靜等一些時間,等到糖漿變硬,你就可以去掉模具,最後,還可以隨心所欲地切成你想要的形狀。凍米糖製作起來很方便,而且非常美味。我和妹妹兩隻小饞貓一口氣吃了四、五塊,停都停不下來。“別吃了,要不,年夜飯該吃不下了!”爺爺笑著說。

  吃完了凍米糖,已經快六點了。只見奶奶已經準備好了一大桌年夜飯,我們一大家子圍在一起,個個喜笑顏開,一邊乾杯,一邊互相祝賀新年快樂。

  年夜飯過後,我們圍坐在電視機前,觀看一年一度的春晚。春晚的節目依舊那麼的豐富多彩,有搞笑的小品,有激動人心的歌曲,有優美的舞蹈,還有見證奇蹟的魔術……各個節目都非常精彩,我們的眼睛被牢牢地吸引住了,生怕漏掉了最精彩的地方。

  “三、二、一,到!”隨著春晚主持人一聲吶喊,一聲聲鞭炮聲也響了起來。我和妹妹跟著爸爸也該去放鞭炮了。這裡不比杭州,放煙花是允許的。我們興奮地放著各式各樣的鞭炮,有會飛的火箭鞭炮,有會轉的轉盤鞭炮,還有驚天動地的“紅地毯鞭炮”……但是最震撼我的還是“黃金萬兩”鞭炮了。一開始,它噴的火花又小又低,像一座“沒力氣”的'火山,但是最後,它又“大發雷霆”,每一點火花突然爆發成了好幾點,“劈劈啪啪”的聲音好像再說:“哈哈,竟敢小看我!”五彩的煙花直衝夜空,帶走了我們的煩惱,寄託著我們對20xx年無比的企盼,願所有的人都健康、快樂、幸福……

  朋友們,這就是我老家的春節習俗。那你們老家的春節習俗是什麼呢?趕快告訴我吧!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河南的北部,我的家鄉過春節是很熱鬧的。

  一進入臘月,大人們就開始準備年貨了,陸陸續續的買回來很多的東西。到了臘月二十八,奶奶和媽媽忙著包包子、做花糕,我也趕緊幫忙,雖然整的滿身都是麵粉,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爸爸則要擦窗戶打掃全家的衛生。然後爺爺和爸爸貼春聯,我也跟著指指點點的。到了年三十,伯父、伯母和哥哥也來了,全家人一起包餃子,吃年夜飯、看春節晚會,到很晚才睡覺。

  春節的那一天,早早的我就被鞭炮聲叫醒了。人們都要到親朋好友家去拜年,互相說著祝福的話,人人都興高采烈的。爸爸很早就出去拜年了,一直到中午才能回來。我和哥哥給爺爺、奶奶拜年,是要給壓歲錢的。來給爺爺、奶奶拜年的人絡繹不絕,在這一天,每個人都忙忙碌碌的,但也是十分愉快的。

  在隨後的幾天裡,人們還要走親戚,招待客人一直到過了正月十五,好像才把春節過完一樣。

  春節真是個盛大的節日啊!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7

  對於我們學生來說,春節是寒假的開始,是在美味佳餚裡流連,是拿壓歲錢的日子。而對於大人們來說春節又是一個忙碌的開始……

  中國人的春節不同於外國人,在外國1月1日元旦後便是新一年的開始,而在我們中國,到了農曆正月初一才算真正的過年。當然,在中國每一個地方的春節習俗都是不同的。

  就拿我們餘姚這個魚米之鄉來說吧。農曆中的最後一天被稱之為“除夕”,在這一天裡,全家人要坐在大圓桌前吃一頓年夜飯,寓意“團團圓圓、和和美美”,餐桌上都要留下一條魚,寓意“年年有餘”。吃過年夜飯,一家人其樂融融地坐在電視機前看春晚。(1983年央視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已成為了中國人的“新民俗,新文化”,是每年除夕夜必看的電視大餐。)華麗的舞臺上火紅的燈籠高高掛起,絢麗的紅綢在半空飛舞。雅俗共賞的相聲讓人開懷一笑,驚心動魄的雜技讓人嘆為驚止,宛轉悠揚的歌聲讓人縈繞耳畔,優美動人的舞蹈讓人浮想聯翩……當螢幕上出現一個個跳動的數字——“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新年的鐘聲在此刻敲響,十三億中國人民一起歡呼起來,窗外的禮花似乎在為新一年的到來而歡呼喝彩。天空,在那一刻不再是一片黑暗的,禮花把它照耀得是如此絢麗多彩。在那一刻我們也又長大了一歲,以更加矯健的步伐邁向我們的黎明……

  辭舊迎新,當太陽迫不及待地探出腦袋要在這新年的第一天散發出他無窮無盡的光芒時,勤勞的人們已經在自家的門前貼上了春聯、貼上了“福”字。當然這貼春聯和貼“福”字也有很多的講究:由於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楣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而“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人們就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在這一天,走親訪友當然也是少不了的。父母都會帶著孩子們到親戚朋友家給長輩拜年。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相傳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而民間認為分壓歲錢給孩子,當惡鬼妖魔或“年”(傳說中,中國古時候的怪獸,頭長尖角,兇猛異常,“年”獸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來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去傷害孩子時,孩子可以用這些錢賄賂它們而化兇為吉。在吳曼雲《壓歲錢》這首詩中寫道:“百十錢穿綵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

  放爆竹也是中國的民間習俗之一,爆竹亦稱“鞭炮”、“炮仗”,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相傳最早的爆竹是人們焚燒竹子而發出的巨響,用來嚇走“年”。而現在,放爆竹這個歷史悠久的傳統已經成為我國人民(尤其是孩子們)歡度春節的一種不可缺少的形式。這種活動,雖然可以給節日增添歡樂的氣氛,可是卻大大影響了自然環境,嚴重的還可能引發火災,所以我們應該儘可能少燃放煙花爆竹,以保護自然環境,同時保護我們的自身安全。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起很多描寫春節的古詩比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文徵明的《拜年》: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還有林伯渠的《春節看花市》:“邁街相約看花市,卻倚騎樓似畫廊;束立盆栽成列隊,草株木本鬥芬芳。通宵燈火人如織,一派歌聲喜欲狂,正是今年風景美,千紅萬紫報春光。”……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8

  大學畢業來廣東湛江一晃快18年了,看到雷州半島過年的一些風俗,不禁也想起我老家過年的一些習俗。

  我的家鄉在安徽安慶市下面的一個小山村,家鄉山清水秀,四季分明。祖祖輩輩在這裡從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平時,大家都過著平淡恬靜的生活,只有春節,才是最隆重最熱鬧的時節。

  接祖送祖

  我們家鄉臘月24才是叫小年。進入小年,春節序幕就拉開了。而進入小年,頭等大事就是接祖宗回家過年。這天的傍晚,每家每戶都要在宗祠裡焚香放炮,告訴祖人:今天開始過小年了,兒孫請你們回來過年。然後,回到自己家裡,每天擺上飯菜供品,供祖人飲食。到年三十上午,每家每戶又要親自到山上祖宗墳頭,再次去祭祀,也是再次請祖人回來過年,怕有遺漏。這樣的活動一直持續到正月初四的送祖。初四這天早晨,各家又擺上豐盛的飯菜供品,歡送祖人回去,叫送祖。表示新年即將結束,新春開始了,人勤春來早,祖宗也該回去開始耕作了。

  貼春聯的寓意

  年三十,一般是下午,家家戶戶都要貼春聯。以前,只知道貼春聯是一種喜慶的東西。隨著自己大一點後,才聽父母說:農村貼春聯還有一層寓意,那就是以前大家窮苦,多數人家借債度日。而到年底,債主就不停地上門討債。有些人只有外出躲債。但是,不管怎麼躲,年三十還是要回家的。而債主往往就在這天守在你家裡不肯走。這時,只有一種辦法可以叫他走,那就是貼上春聯。因為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農村有一種約定:只要人家貼上了春聯,就不能再賴在人家要債了。過年大如天。要債只待來年了。

  守歲點燈

  可能很多地方都有年三十守歲的習俗,我們那裡也不例外。以前,沒有電燈,每到春節前,父親早早將家裡的煤油燈罩擦得光亮光亮。年三十晚上所有房間都要點亮燈光,而且要年三十、初一要連續點兩晚,寓意來年興旺。所以,這燈光很重要,要確保整晚不能熄滅。如果不小心被風吹滅,那家人心裡就有點不爽;如果是被小孩子不小心點炮弄滅了,那是少不了一頓罵,或者幾個手指“訂板栗”。小時候,我們小孩子睡得早,父親總是守到12點後,然後開啟大門放鞭炮,表示新年到了開門紅。一般門開得早越吉利,鞭炮越響越興旺。

  年初一忌諱很多

  年初一是新年第一天,大家覺得這天心情如何,自然會預示一年的心情。所以,這一天忌諱很多,也有很多講究。一般小孩子喜歡在年三十晚到各家拜年。過去農村人窮,小孩子去拜年至多也就討得一支低價煙,或者一小串鞭炮。但是,初一一般就不去別人家裡,也不走親戚,小孩也不能伸手向大人討要東西。據父母說,現在人富了,小孩子們反而不再串門了,沒有以前那種濃郁的年味。再是初一不能打小孩,不能罵人,因為這天如果被打被罵,也許一年到頭運氣都不好;還有初一不能向地上倒茶水,如果倒了,預示出門會有風雨。

  讀大學,參加工作,一晃出來22年了。雖然遠在外地不能經常回家過年,但是,每到過年,卻常常想起家鄉過年的年味,並不時打電話給父母,問問他們過年的情況。父母說,雖然現在年味淡了很多,但是,一些常有的習俗還是保留的,也就象我們工作中經常要用到的流程,一步都不能少。

春節家鄉習俗作文 篇9

  按我們家鄉的規矩,春節差不多在臘月的中旬就開始了。每當要到春節時,氣氛就會變得格外熱鬧。

  在臘月十幾的時候就要到每家自己儲存食物的地方把之前儲存的大米,臘肉,什麼的都預備充足。整理好過年吃的,用的,就把屋子裡裡外外都打掃一遍。

  到了臘月二十一,我們村裡每家每戶都陸續開始做“餈粑”酒什麼的,我老家過年時一些要吃的東西一般都是自己做的,要買些水果,糖之類的。有時家裡打餈粑不夠人手的,可以去找幾個鄰居或是親朋好友來幫忙。每當到打餈粑那天,爺爺就會找三兩個親戚來幫忙。不過,在那天之前,先要把糯米給煮熟,然後把煮熟的糯米放在一個大竹籃裡晾涼,有時我會抓幾把來吃,不過那飯很燙,所以我每次都會讓奶奶幫我揉成一個球,那樣又美味又不燙。不過不能吃太多,因為這些美味還要用來做餈粑和酒呢!

  第二天上午把要用的東西準備好,下午就開始了。等把餈粑打好,就要把還不成形的餈粑給捏好,一般都奶奶來捏,我們一般只是在一旁看著,有時“捏”幾個試試。等餈粑捏好後就放到一個裝滿冷水的盆子裡,蓋上蓋子儲存起來。

  到了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早已貼好了各色的年畫,差不多6點7點時,再放幾串鞭炮。到了晚上,家家戶戶都燈火通宵,有的小孩子嘴上說著一定要守歲,可是到了最後凌晨1點多太困了,又自己乖乖睡去了。

  春節到了,天還沒完全亮的時候,爺爺就已經拿著鞭炮到門口去放了,說實話我還是被鞭炮吵醒的呢!吃完早餐,爸爸他們給了我們壓歲錢,爸爸就帶著弟弟出去拜年啦。我和姐姐就待在家裡。等我弟弟回來時,他就和奶奶一起去買花炮之類的炮去了,這可是他每年都要做的事。

  春節過後,我們又在老家待了幾天就回廣東這邊了。走的時候還帶了一些奶奶他們做的臘肉,還有幾袋家裡種的米,爺爺還拿了一些酒給爸爸,那些酒可都是我爺爺自己釀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