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有關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40篇)

家鄉的習俗作文

有關家鄉的習俗作文(通用40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有關家鄉的習俗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

  過春節的時候有許許多多的習俗,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差不多過年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帶我們去花市裡逛逛,買些花回家擺放。讓家裡有過年的氣氛,我們每年都會買桔子樹。水仙花。還有桃花。桔子樹代表大吉大利。水仙花代表富貴。桃花則是代表走桃花運。

  大年三十,爺爺奶奶都會弄一些蝦片給我們吃,一盒蝦片有紅。白。綠三種顏色,代表大紅大紫。

  大年初一,小孩和老人都會起得很早,小孩起床是賺壓歲錢,老人是負責發壓歲錢,可忙壞了呢。

  最後,元宵節的時候爸爸媽媽就會做一些湯圓給我們吃,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挺熱鬧的。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

  我們家鄉的端午節少不了要吃粽子。最會包粽子了,因為奶奶包的種子特別好吃,所以我們每年吃的粽子都是奶奶親手包的。包粽子首先要準好包粽子的食材:糯米需要提前一天晚上泡好,再準備好包粽子用的粽葉和豬肉、泡好的綠豆等一些。食材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包粽子了。先把粽葉疊在一起,放上一層拌好醬油的糯米,再放一層綠豆和醃過的豬肉,最後放上一層糯米蓋上豬肉,就可以把粽葉包成一個長方形和或者是三角形的,再用包粽子用的繩子把它綁緊,就大功告成了,一家人圍在一起跟著奶奶學包粽子,不一會兒一大盆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的粽子被奶奶送進了高溫蒸籠裡,當粽子蒸到五分熟時,我在院子裡都能聞到廚房飄出的粽香,芳香濃郁。這時,我就會跑到廚房裡一個勁的問:奶奶粽子熟了沒有?奶奶笑著說:你這個小饞,再等一會就可以了。我又跑去院子裡玩了一會兒,奶奶就喊我吃粽子了。我趕忙連走帶跑的進了廚房,拿上一個粽子,解開繩子,剝開粽葉,那紅紅糯糯的粽肉,看著就饞,輕輕地咬上一口,細細的咀嚼,那真是美味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除了吃粽子外,插艾草也是一大特色。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門上、窗戶上面都會插上艾草,因為艾草可以殺菌驅蚊和消除病毒,起到辟邪和預防疾病的作用。艾草在我們當地可是個好東西呢!可以用來做食物、做藥材等等。

  這就我們家鄉的端午節,有你也來感受一下我家鄉的習俗吧,我們歡迎你哦!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

  我的家鄉有這樣一個習俗,每年農曆七月十四那天,都要舉行盛大的歌會。

  從小我就在大哥、大姐的帶領下,每年都到歌場去湊熱鬧。耳濡目染,我對歌會有了一份特殊的感情。去年歌會那天,吃過早飯,我便和夥伴們結伴向給山民們帶來無限歡樂的歌場走去。一路上,隱隱約約聽到了從山坳那邊傳來的悠揚的歌聲……

  聽爺爺、奶奶說,歌場自古以來就設在我們這個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的巖灣村。這一天,太陽公公似乎格外善解人意,一直張開著笑臉。姑娘們穿著自己最漂亮的衣服,打著一把把精緻的花傘,邁著輕盈的步子來了;平時不注意打扮自己的壯阿哥,也穿戴一新,迫不及待地趕來了;連滿臉皺紋,霜染兩鬢的爺爺奶奶們也蹣跚而來,滿面春風地想尋找失去的青春……

  中午時分,已是人山人海,四鄰八寨的鄉親們都趕來了。這時歌聲更燎亮了,此起彼伏。我彷彿置身於歌的海洋之中,歌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整個山坳沸騰起來……

  你瞧,這兒圍了一圈,那兒圍成一堆,一株株枝繁葉茂的楓樹下,就是一個個歌臺。歌臺的“佈景”是一簇簇的楓樹葉和一張張甜甜的笑臉。看,大家笑得多開懷,笑得那樣無拘無束,你聽歌聲是那樣的清脆,那樣的婉轉。笑聲停了歌聲又起……

  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一個圍得水洩不通的歌臺。只見左邊站著6個阿哥,右邊站著6個婷婷玉立的阿姐,他們正在對歌。這種唱歌的形式叫對,一般由阿哥先唱山歌邀女歌伴,透過一唱一和,阿哥、阿姐慢慢圍攏來,對歌才算正式開始。大山裡特有的清泉,滋潤著山民們的歌喉,山民們都有一副天生的嗓子,音域寬廣,歌聲渾厚。阿哥常常能用高亢的歌聲把遠處的阿姐邀請來。對歌還有這樣一個規律:阿哥一般不和同村的阿姐對歌,都是邀請其他村寨的姑娘,透過對歌,使他們相識。

  他們唱得那麼投入。那歌聲,多麼悠揚,多麼動聽,讓人回味。雖已夕陽西下,但阿哥、阿姐們的歌興更濃,唱得更起勁。這歌聲,就是苗鄉人民的心聲。唱出了他們的情,唱出了他們的愛。歌會一年一次,但歌聲會時刻陪伴著勤勞的父老鄉親,伴隨他們走向山林,走向田野,走向幸福生活。他們的生活就是一支唱不完的歌。

  夜幕降臨,陶醉於歌聲中的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那個小山坳。歌會結束了,但歌聲仍縈繞於耳。於是,我又盼望著更盛大的一次歌會的來臨,也盼望著遠方的夥伴們能來領略這一道苗鄉特有的風景。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現在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習俗,春節的習俗有貼春聯,包餃子、吃元宵、扭秧歌、舞龍燈、燈展、逛廟會等等。

  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貼上一幅大紅春聯,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大年三十晚上全家圍在一起吃餃子,餃子裡面還包郵硬幣,誰吃到硬幣餃子預示誰有好運。

  春節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晚輩收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緊接著又迎來了熱鬧非凡的元宵節,正月十五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元宵,象徵著團圓、幸福、安康。

  每年的元宵節都有舞獅舞龍、扭秧歌等文藝表演,場面真壯觀。晚上人們不約而同地走向了中心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盞盞紅彤彤的小燈籠,還有用燈光做成的各種動物造型,在燈光的照耀下,顯得栩栩如生、好像在人群中游動。

  春節習俗最有趣也是最有收穫的就是逛廟會,正月十六上午,大約經過四十分鐘的路程,到了我的老家去趕倉頡廟會,廟會上人山人海,在碧波盪漾的人海里,一隻調皮的小龍在追逐著一顆寶珠,那寶珠好像故意戲弄小龍,小龍怎麼也追不上,隨著人們的搖旗吶喊,我知道這是在舞龍燈呢,看得我心花怒放。

  沒等我看夠,就隨著鬧嚷嚷的人群來到了小吃攤旁,忽然,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我不由得吸吸鼻子,各種美食讓我看得眼花繚亂。我舔舔口水,一種種、一樣樣地吃,什麼也不用想,儘管吃,一直吃到撐,真是飽了口福。

  另一旁石工藝品的攤位,每件看上去都精雕細琢,有小猴上樹、孔雀開屏、嫦娥奔月等等,每一樣都那麼晶瑩剔透,每個都讓我愛不釋手。

  還有兒童遊樂園,過山車、海盜船、高空彈跳、魔鬼世界等等好多好玩的專案。

  這次逛廟會,既飽了眼福,又飽了口福。春季還有許多習俗,我就不一一講了,春節的習俗真有趣!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5

  家鄉是一個不起眼的小村落,既不依山傍水,又無名勝古蹟,因而也就談不上有什麼靈秀之氣了。這裡土質粘硬,極能保墒,雖是全縣數一數二的產糧區,但因為交通不方便,因而糧食成了家鄉人唯一賴以生存的命根子。家鄉人淳樸厚道、生活悠閒,一代又一代地在這片寧靜的土地上繁衍生息著,“生不離村、死不離家”是家鄉人最執著的信念;“寧愛家鄉—捧土,莫戀他鄉萬兩金”更是家鄉人恪守的律條。“一捧土”是誇張了點。但哪一個人又不對自己的家鄉懷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呢?不說別的,單就家鄉古樸醇厚的風俗習慣,也足夠你咀嚼、回味上一輩子的了。

  家鄉的風俗習慣很多,五花八門。但在諸多的風俗當中,人們最重視的就是“過年”這一節日了。

  “年”指的是一年將終、一年伊始、兩年相接的那一段時間。俗話說:“大人怕年,小孩盼年。”過年的時候,最發愁的是大人,最開心的就是小孩了。不說那一陣子忙乎,單就過年的開銷,也夠大人們頭疼的了。吃的、穿的、用的,哪一樣不需要錢?但“寧窮一年,莫窮一天。”咬咬牙,拿出幾乎一年的積蓄,該講究的講究,該將就的將就,有什麼困難,過完年再說。“窮漢盼來年”,那是一種希望吧!小孩呢,好吃的自然少不了,就連衣服也都換了漸的,更重要的是在過年過程中,那種開心和喜悅的感受呀,讓你在一年當中,都在咀嚼和回味……

  重新整理房屋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程式,但“祭灶神、請財神”更是過年的重要內容。年前三兩天,人們就開始忙著準備“隔年飯”了。也許是取“有餘”的意思吧,在過去,吃飯是個大問題,不管今年收成如何,總得希望來年好過呀!“隔年飯”的內容自然是種類繁多,主食大致可分麵食、米飯兩類。其次便是肉、菜之類的副食了,家庭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多些,不富裕的人家準備的少些,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只是“因家而宜”罷了。

  緊忙著,已到了年根那天,貼對聯是這一天必須做的事情。先是寫,買上幾張紅紙,塗鴉亂抹也行,為的是增添些喜氣,討個吉利罷了。看著一幅幅你親手寫成的對聯又被你親手一幅幅地貼滿了院子和街門,內容且不必說,單說那滿院子的喜氣、滿心裡的喜悅,也儘夠你欣幸了。“日子越過越紅火”,不單純是今祝願吧?

  打掃了院子,就該“壘旺火”了。這可是一件細活兒!先用磚把底座壘好,低了不行,點燃的時候旺火易塌;高了還不行,這樣點燃比較困難,底座內要有充裕的燃燒空間。然後就是炭塊兒的挑揀工作。炭的大小、薄厚、平整程度都必須符合要求。壘的時候,先把體積較大的炭塊放在底層,然後由大到小,層層堆砌,越壘越高,直至封頂。炭塊兒與炭塊兒之間的空隙要大小適當,這樣既利於炭塊兒之間的黏結,又利於火苗的穿出。封頂時,在頂端放上寫有“旺氣沖天”字樣的紅色條幅,用小炭塊兒壓住,就大功告成了。“旺火”的位置必須正對家門, “旺氣”能否“沖天”並不重要,能“衝門”才好呢!

  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了,俗話叫“熬年”。過去,玩牌、拉話兒是熬年的主要方式;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了電視機和計算機,看電視節目便不覺得枯燥,和網友聊聊也是一種愉悅。大約“熬”到11點50分左右,人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忙乎。一股股濃煙從各家各戶的院落沖天而起,彌散了整個夜空,偶爾聽見一兩聲炮竹的聲音。不一會兒,煙輕了,代之而來的是連成一片的紅光。密集的炮竹聲響起來了,各式各樣的煙花也燃放起來了。旺火燃燒聲、炮竹聲、哨響聲、笑聲合在一起,匯成一曲節奏和諧的旋律;紅的、藍的、黃的、綠的光構成一片星的世界、花的海洋……耀眼的五彩繽紛、撲鼻的縷縷清香、悅耳的各種聲響,使你忘了自己身在何處,心在何方?這是天上人間的氣氛。不,這分明是人間天堂的景象!甚至比人間天堂的景色還要美。

  天空漸漸地暗了下來,籠罩在村子上空的煙霧也漸漸地消散了,偶爾還聽見零星的炮竹聲,不時空中閃現出一兩朵耀眼的光花來。不一會兒,大地完全寂靜了下來,一切都象陷於無盡的沉思之中,像在思考著來年該做的一切事情……

  第二天,人們又早早地起來了。“春早人勤”、“一年之計在於春”,是該有個好的開頭。風輕輕地吹拂著,院落裡、街道上、甚至樹上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紙屑,那不是春風剪出的花兒嗎?一切都象是新的,新衣、新褲、新的面容。太陽比往常格外的明;人們也比往日格外的親。你一聲問候,我一句祝福,不也體現了人世間最溫馨、最誠摯的情義麼?吃過早飯,是孩子們最活躍的時候,“拜年”是孩子們最愉快的事兒,東家進,西家出,蹦著跳著瞄、唱著、笑著、來來往往、絡繹不絕,所求的不是得到了多少,而是大人們那種比平時更和藹、比平時更慈祥、比平時更寬容的神情……

  現在,家鄉仍保留著許多淳樸的風俗習慣,甚至有的已披上了科技的色彩,但“過年”的風俗至今未變。兒時的許多記憶都漸漸地淡忘了,唯有“過年”的一樁樁、一件件往事,常常使我魂牽夢縈。長大以後,想起兒時的往事,難免有一種失落之感,以至於一反常態,常盼著“過年”。倘若能從記憶深處挖出些什麼閃光的東西來,那仍然是家鄉最淳樸的風俗習慣——“過年”。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6

  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最喜歡過的傳統節日,比如說:有的人喜歡過元宵節,有的人喜歡過端午節;有的人喜歡過中秋節而我最喜歡的是家鄉的春節。

  春節的到來使鄉親們都非常開心。這一天早上,我們一家人起得很早,因為要做很多事情。首先,我和媽媽要去超市買年貨,每一次過年買年貨是我最開高中英語作文心的時候。這樣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新衣服,還有吃的。我們買了非常多的東西,有:衣服、零食、乾果、鞭炮、對聯

  在除夕來臨的前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貼福。不過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每一家都要貼福字。我問爸爸福字為什麼要倒著貼?爸爸說你看到這個字會怎麼說?我說我就想提醒別人,福字倒了,爸爸說是的,福字倒著貼,意思就表示福到了,這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轉眼就到了除夕夜,家家戶戶圍在一起吃團圓飯,從中午飯後,爸爸就開始忙碌著,做了非常多的菜,差不多全是肉類,有:魚、扣肉、雞肉、鴨肉、紅燒肉那滿滿一桌,色香味俱全,讓人看了很有食慾。團圓飯到,一家人圍在桌前邊吃邊聊,多美好的畫面。

  吃完了飯,我們就去放鞭炮了。家家戶戶的孩子們競相把鞭炮放上天空,那煙花猶如春日的繁花,在黑夜中綻放,如同寶石,一閃一閃的,亮的耀眼!放完煙花該做什麼呢?是的,沒有錯,人人必看的春節聯歡晚會,老老少少圍坐在客廳裡,一邊天南地北地聊著,一邊看著小品,一邊守歲。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我們的詩詞接龍中,我們又度過了一個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7

  在我的家鄉,進入臘月,就等於來到了春節,臘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穀、蜜棗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寶粥,預示著一年的好收成。

  臘月的二十三,是傳統的祭灶,據說那一天,是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彙報的日子,去報告人間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爺,還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預示著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後,就陸陸續須的備年貨了。

  臘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掃的日子,全家人出動,把家裡一年來堆積的灰塵清理得乾乾淨淨,迎接新春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我們要磨一塊大大的豆腐。

  臘月二十六,家鄉人都會殺一頭肥嘟嘟的胖豬豬。

  臘月二十七,我們會殺幾隻香香的柴雞。

  臘月二十八日,我們會把新桃換舊符。貼上喜慶的新春對聯。

  臘月二十九日,我、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中各式各樣的花饅頭,還會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魚、丸子、蝦。

  臘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被記作除夕,今天我們洗菜、剁餡、包餃子 ,到了晚上,會祭祖、吃餃子、放鞭炮,我還會收到很多很多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們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著各式各樣的糖果,零食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這些天家鄉的鞭炮聲連續不斷,晚上會點很多很多的煙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日子,除了吃餃子和元宵外,老爺會扎很多很多的花燈籠,村裡到處也都是掛滿搭滿了燈籠,從初一到十五間,每天晚上都會舞龍舞獅,鑼鼓聲振天,熱鬧異常,小朋友笑著、鬧著、喊著,挑著燈籠,追逐著……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8

  我國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文化背景的國家。差不多每一個月我們都要過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名俗節日。而且每一個節日都會有一種小吃。端午節就要來到我們身邊了,粽子也要來到我們生活裡了。說到粽子我的口水便快要流出來了,因為我很喜歡吃粽子。

  端午節到來之前我們必須要做的一件事便是包粽子了。這不我的媽媽和奶奶又要開始忙活了。我的媽媽剛把糯米泡好。現在我就要和奶奶一起去洗粽葉了。

  “媽,我還不會包粽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粽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粽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粽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才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粽子,也可以在裡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粽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著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粽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為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粽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粽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才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粽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粽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9

  我的家鄉在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風俗,其中最讓我印象深的還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

  在這個振奮人心的日子裡,我和媽媽一大早就起來包粽子,我是第一次包粽子,所以媽媽先給我示範了一次:先把粽葉裹成“粽行”,再往裡倒糯米,然後把口子封上,最後對著粽子使勁一按,把粽子裹地嚴嚴實實得,我挺高興的,心想:“這單,看我的!”我飛一般做了起來,可是,就在最一步時,卻出了差錯,我用力一按,粽葉直被我弄破了,我真大眼睛看著糯米紛紛“溜”出來

  一直到了中午,我才勉強了十五個,我們把粽子放進了袋子裡,吃了中,最動人心的時刻來了——賽龍舟。

  我們一家進入了比現場,周圍簡直就是人的海洋,我緊張起來,謹慎地走進船裡,我立刻變得搖搖晃晃了,失去了重心,我顫抖著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

  比賽開始了,船身開始劇烈搖晃起來,我趕緊抓住扶手,兩眼緊閉,隨著船的加速,一股風聲傳入了我的耳朵我心想:“完了,完了,要掉下去了!”

  時間慢慢過去我膽子放大了些,緊張害怕化為烏有,我激動的睜開眼睛,看著正在努力搖擺的父親,和被船捲起的“巨浪”,我張開雙手一邊感受清風一邊為家人加油打氣:“加油努力,加”

  終點就在前方,終點後面不出所料有個用來投粽子的圓圈,家人們使出最後的力氣衝過終點,我也興奮的拿起一個大大的肉粽,咬著牙,鼓足勁,往圓圈裡一扔,正中圓心!“耶!”

  端午節的夜晚,我們一家人圍著桌子吃剩下的粽子,一邊吃一邊回味著賽龍舟的那些事。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0

  溫暖的屋內,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著象徵著團團圓圓的年夜飯;一家人在門口前貼著春聯、貼福字、貼年畫;屋外,噼噼啪啪的炮竹聲、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的聲音、小孩玩鬧的歡言笑語聲……哪裡不充斥著過年的熱鬧氣氛?

  我的家鄉泉州從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都稱“過年”,等過了正月十五這年就算過去了。你可別小瞧這十六天,“過年”的習俗細的吃什麼、幹什麼都要遵守習俗做。這習俗雖多,可熱鬧也從未間斷。

  家鄉在過除夕夜到正月初一凌晨是最為熱鬧的。在除夕夜晚要敬天公,零點一到,四處煙花炮竹響成一片,我們既要在家中萬堂中設堂,擺上三牲(雞、魚、豬)、果子、清茶等貢品,並且燃上三柱清香、點燭拜天公。除夕這天晚上,不僅要守歲還要開正,開正就是除夕之夜守歲到十二點迎新年,祭拜天公的同時,放煙花炮竹,以表慶賀,開門迎春納祥,俗稱“開正”。

  正月初一清晨,無論男女老少,紛紛起床盥洗,穿上早已準備好了的新衣服,開始了新一年的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早上忌吃粥,否則傳說,第一天出遠門都會天降大雨,被雨淋溼。早餐後,人人四處走訪朋友親戚,見面都要互道“恭喜、恭喜”。

  正月初九,又是一個熱鬧的日子!這一天是天誕日,也就是天公(玉皇大帝)的誕辰生日。這一天人們要放爆竹、點上一對紅燭燈,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這一天的清晨前必須準備好許許多多的貢品,一家老小都要跪拜天公。一來感謝天公對全家這一年來的庇佑,二來祈福新一年的平安如意。年,就在這忙碌中過去,在這歡樂中過去,在這熱鬧非凡的習俗中過去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1

  在我的老家仙遊,有一個特有的習俗——做壽。

  無論男女,只要是年齡過了五十,每逢整十歲就要做壽。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初六,要辦酒席,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過來,為的是為壽星送上祝福。

  人到齊後,隨著一聲開席的鞭炮聲,做壽也就開始了。壽星家裡圍著一桌桌的人,大家都歡聲笑語。

  主人家開始上菜,大家就邊吃邊聊。

  大概上了三四盤菜後,壽星就過來和每一桌的人乾杯。有酒的喝酒,沒酒的用果汁代替。反正無論男女老少,都要乾杯,再給壽星說上幾句祝福的話。壽星聽了當然開心,連忙叫我們多吃點,然後又匆匆地到下一桌去和客人乾杯了。

  做壽時,主人家必須上兩道菜:莆田滷麵和海蠣湯。莆田滷麵其實就是普通的面,但配上一些配料:蘑菇、肉、白菜等,就變得極其的美味。海蠣湯也非常不錯,沒有放什麼味精卻也能讓人一碗接一碗的喝。這兩道菜就好像酒席的象徵一樣。但其實每道菜都是家常菜,主人把我們當作家人,而並非簡單的

  客人。所以是再簡單的菜餚,也能吃出濃濃的鄉情、鄉味。

  做壽結束時,又是一陣散席的炮竹聲。客人要和壽星說聲“祝您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啊……”然後感謝款待,寒暄幾句也就走了。於是那幾天鞭炮聲此起彼伏,家家都在吃酒席,家家都在放鞭炮,好熱鬧!

  客人不是為了蹭吃而來的。其實整個村子都像是一家人,做壽就像是為家人過生日一樣。主人也是不收錢的。就是這樣一個短暫而美好的儀式,有時辦的比婚禮還盛大。

  這就是我家鄉的習俗——做壽。其實和過年也有點像——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開始,轉眼又在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消逝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2

  春節的熱潮似乎依舊沒有結束,大街小巷上仍然洋溢著春節喜慶的氣氛,各家各戶的門前窗外,還貼著對聯掛著燈籠,當人們依舊沉浸在新年祝福語的喜悅中時,另一個節日,已經來了。

  元宵節到了,作為一個小吃貨,元宵節獨到的美食當然是最吸引我注意的。

  在我的記憶當中,元宵節最幸福的時光便是全家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吃吃湯圓。那玉似的湯圓潔白無瑕。晶瑩滑潤的湯圓讓人看著就“口水直流三千尺”。煮熟後的湯圓很軟、很滑,富有彈性,用筷子夾湯圓時,真有一種和湯圓躲貓貓的感覺。好不容易夾起一個,嘴巴趕緊湊過去咬一口,感覺黏黏的,因為湯圓軟軟的,有彈性,就像舌頭一樣,吃的人很容易就會把舌頭當成湯圓咬上一口——黑色的芝麻餡慢慢的從咬破的口子流入口中,糯米皮的糯香味和芝麻餡兒的香甜匯到一起,刺激了口中的每一個味蕾;更不用說芝麻餡醇厚的香甜味道和入口即化的感覺了,真是美妙絕倫!只要人咬上一口,就根本停不來。

  元宵節令我痴迷的還有猜燈謎。

  元宵節那一天晚上,不論大廟小廟,都會舉行廟會,非常熱鬧,而最熱鬧的要數猜燈謎的地方了。猜燈謎時,人們一會兒百思不得其解,一會兒恍然大悟,腦洞大開,一會兒緊張,一會兒興奮。晚歸之時,又有誰的手中不是滿滿當當得呢?

  元宵節不能少的當然還有放孔明燈了。人們為了祈福祥瑞,把成百上千的孔明燈升入空中,如同繁星,一閃一閃的,美不勝收,令人不禁百感交集。

  這就是我記憶之中的元宵節,給予我多少幸福於快樂的元宵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3

  千里不一樣風,萬里不一樣俗。在新春裡,美麗的家鄉一陸豐,也是有不一樣的風俗習慣。

  在美麗的家鄉提前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置辦年貨,要提前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春凸顯春回大地的氣候。

  臘月二十八就剛開始清掃了,家家都忙得樂不可支。將廢棄物、塵土掃掉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菜,讓客人和親人吃。在這一天,早已逐漸會出現客人來做客了,不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居親朋好友,不論是千里間隔的盆友,都是會趕到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四處是海產品與酒食的香氣。老老少少都穿上衣裳,門口貼上紅彤彤春聯。正月夜家裡燈火通宵,爆竹聲日夜不斷。這一夜,在城市廣場上匯演潮劇,會出現很多人前去收看。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廣場上還會有些人在賭魚蝦蟹,隔三差五連小朋友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去去賭一賭,由於新年高興。此刻,絕大多數店面早已閉店,由於都去聽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夜迥然不同。這一天,大大家都會家裡看看影片哪些的,僅有小孩子有時候去找個朋友一起玩。

  到了元宵節,有個高潮迭起,許多人紛紛湧向自己的朋友家,三五成群的來到自己的朋友家拜年,小朋友們都目不暇接,口中不斷地說著春節喜事等吉言,接著又不斷地收大紅包,到中午時就會有舞獅表演繼續進戶,舞獅表演象徵吉祥如意,寓意好運來臨,大家都非常願意自己進入自己的家中。

  一眨眼,新春就需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以往,故鄉的新春也即使過去了。學員們該去上學,大大家又去仍舊工作中了。新春過去了,孩子放鞭炮,散散的客人來客人,大家都捨不得新春過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4

  放鞭炮,過年必不可少的風俗之一,這也是我們小孩喜歡過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隻叫“年”的猛獸 ,每年在除夕的晚上便會出來禍害百姓 。為了嚇退這“年”,人們想盡辦法,最後聰明的人們發現它怕響聲。於是人們就在家門口放鞭炮趕走了 “年”這隻猛獸……可如今,驅趕年獸的這個習俗被檢測為汙染環境陋習,並且還容易發生火災,所以城裡都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但這並不能阻擋我們對放鞭炮那顆熾熱的心。每年過年,會有許多城裡人回鄉下過年,聽吶!聽到那噼裡啪啦的爆竹聲心情格外的喜悅與激動。

  在眾多鞭炮中,我最喜歡的不是火花四濺的仙女棒;不是古怪有趣的竄天猴;也不是五顏六色的小金魚,而是那最平凡與廉價“劃炮”。它呈小小的圓柱形,全身被紅色的紙皮包裹著,一火密封物,一頭裹著易劃燃物,裡面包著火藥。劃炮玩法也奇特十分,最普通的就是拿著易燃的一頭直接在裝劃炮的盒子的砂紙上劃,再扔,最後蒙耳朵後還是會聽見砰的 一聲響。你是不知道我玩劃炮時的那個激動呀!不知道是因擦火藥的手法不熟練 ,還是劃炮的質量欠佳,每次玩都不是那麼順暢,總要劃幾下才著,最後乾脆一手拿火機,一手拿劃炮直接點,哈哈!這下直接成點炮啦!點燃快速的放進空的易拉罐 ,砰的一聲易拉罐跳個的老高啦!劃炮雖小但它的威力不容小覷。這份快樂雖小卻洋溢在我的心中。

  “放鞭炮 ”喜慶的象徵 。吃團圓飯放“大地紅”、大年初一接財神也要放它、新人結婚也離不開它。“放鞭炮”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辭舊迎新的標誌、喜慶心情的流露……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5

  臘七臘八凍死寒鴉,臘八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

  臘八這天我會和奶奶做臘八粥,臘八粥又稱"七寶五味粥",還會泡臘八蒜。做臘八粥要先把大米小米紅豆綠豆紅棗葡萄乾,杏仁花生米蓮子蓮子等雜糧洗淨用水泡一下,這,雜糧,鍋中,白糖,水,用大火煮。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做臘八蒜首先把大蒜掰成小瓣,然後再將小蒜瓣的皮剝開,小蒜瓣的皮真不好包,勁兒小了,剝不開勁兒,使大了就會摳破蒜瓣。我們剝了好長時間,慢慢的我熟練多了,不但剝去外殼,還將薄薄的,內膜也剝得乾乾淨淨。奶奶取來了一隻大口瓶,讓我把剝好的蒜都裝進去,然後奶奶把醋倒進去,把瓶裡的蒜全都沒過後。擰緊瓶蓋,放在背光陽臺上。奶奶說:“等到過年吃餃子的時候它就會綠了。”從那天起,我每天都好奇地跑到陽臺上去看他它怎麼還不綠呢。我想,今年的臘八蒜一定特別好吃,因為這是我親手剝的。

  我查資料得知:佛祖釋迦牟尼修行多年仍一無所獲,一天他跳到河中清醒頭腦,沐浴過後卻再也無力爬回岸上。這時一位叫做蘇耶妲的女性從旁邊經過,將他拉上了岸。蘇耶妲還給了他一碗用米、慄等熬成的粥,佛祖吃後精力充沛,來到菩提樹下幡然覺悟,這一天恰巧是農曆十二月初八。

  從此,佛門弟子將十二月初八這一天稱為“佛成道節”,在這一天,寺廟會向世人佈施稀粥。受此影響,民間也逐漸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6

  “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

  我的家鄉在大年三十那天,家家團聚,長輩們總會從口袋裡掏出一個個精美的紅包給孩子們。我問爸爸為什麼紅包必須是紅色的?爸爸告訴了我一個傳說。

  從前,山村裡有一個無惡不作,無人不知的怪獸。它頭如獅子角如鐮刀,爪如虎爪,腿如大象之腿,尾如獅子的尾巴。一次,香味傳到了年獸棲息的地方,它四肢一抬奔進村,隱藏了起來。到了晚上,月夜朦朧,這隻怪獸,闖進了人們的家裡,在每個孩子頭上來回摸三下。當孩子哭叫時,父母因為睡得太沉,沒被吵醒。村莊像死了一般的寧靜,只有孩子的嚶嚶哭啼聲。不久,孩子發起了高燒,受驚嚇死了。人們又懷疑又驚訝又痛心。每天都如此。一戶人家生了一個小孩在門上貼了一張紅紙條,晚上夜幕降臨,怪物——年獸又來到了村莊,看見那戶人家門上貼了紅色紙條,害怕極了,跳起來,極速奔回了叢林,再也不敢來了。

  有這個傳說,家家總是會在過年時貼好對聯,倒貼福字。男孩子們手拿火種,噼裡啪啦燃放鞭炮,女孩子們也會捂著耳朵,圍著炮竹追著、鬧著、笑著。或是大家坐下來,仰望天上的七彩煙花兒。

  聽爸爸媽媽說,過年第一道菜是魚,代表家家戶戶年年有餘,可以年年有剩餘,表示家庭興旺和諧;第二道菜是生腐,代表來年會更加富裕,過上好生活。正月初一,總會端上脆脆的春捲,香味迷人,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吃春捲呢?原來,春捲在人心目中是春的象徵,裡面的白菜代表百財來聚,春日來臨,來年更上一層樓,沒想到吃得還有這樣好的寓意呀!

  家鄉的風俗真是豐富多彩。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7

  說起咱家鄉的習俗,那可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就拿春節來說吧!

  春節,就是每年的第一天,家鄉人叫大年初一。大年初一這天有“開門爆仗”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仗,以噼裡啪啦的爆仗聲除舊迎新。放爆仗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讓人們感覺到歡愉和吉利。

  春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為驅邪惡、求吉利,餃子要煮得多,必須有餘,飯後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在年年有餘。一旦煮爛餃子,不可說“破了”,要改說“掙(賺)了”。就餐時,除每人一碗外,還要多盛一到二碗,意在希望人丁興隆。吃餃子充滿了節日的歡樂氣氛。春節的餃子裡多包有錢、棗、栗子等。吃到紅棗,意味著新一年能起早幹活,勤勞致富;吃到栗子,意味著新的一年能出大力,流大汗;吃到花生米,就能長命百歲;吃到錢,就能發財。不管誰吃到其中的哪一種,大家都衷心地恭喜。假如小孩吃到了錢,家長更是十分快樂,認為孩子有出息,除了鼓勵以外,還要賞錢,以示恭喜。

  春節還有拜年的習俗,大家互相拜年,舊時拜年要磕頭,現在一般只是問好。晚輩向長輩拜年時,長輩要給壓歲錢。還有用手機發簡訊拜年、打電話拜年。美妙祝福:吉祥、平安、發財、安康之類的讓人們開心的話!

  我覺得家鄉的這些習俗蘊含了一個千古不變的含義:希望辛苦了一年的人們能開心的好好休息幾天,調整好心情,再準備開始下一年的奮鬥。人們都希望過上幸福、平安的好生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8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在新年裡,我的家鄉一陸豐,也有不一樣的習俗。

  在我的家鄉準備過年時,家家到幾十裡買年貨,要準備吃的、喝的、穿的、用的,號在新年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八就開始大掃除了,家家都忙得不亦樂乎。將垃圾、灰塵掃走後,就把買的吃的擺上桌,讓客人和家人吃。在這一天,已經漸漸會有客人來做客了,無論是隔一面牆的鄰家親戚,無論是百里相隔的朋友,都會趕來做客。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菜,到處是海鮮與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這一夜,在廣場上會演“潮劇”,會有很多人前往觀看。不僅如此,在廣場上還會有人在賭“魚蝦蟹”,時不時連小孩子也會拿著十塊、五塊前往去賭一賭,因為過年開心。此時此刻,大部分店鋪已經關門,因為都去看戲了。

  正月初一與除夕截然不同。這一天,大人們都在家中看看電視什麼的,只有小孩偶爾去找朋友一起玩。

  元宵到臨,有一個高潮到了,許多的人都蜂擁而至、三五成群到自己的親戚家拜年,小孩子都應接不暇,嘴裡不停說著“新年快樂”等吉言,然後不停收著紅包,到下午時會有舞獅不斷進入一戶戶人家,舞獅代表吉祥,意味福氣來了,大家都十分樂意它們進入自己家中。

  一眨眼,新年就要過去了。在正月十七過去,家鄉的新年也就算過去了。學生們該去上學,大人們又去照常工作了。雖然新年過去了,但小孩還會放放鞭炮,還有零零散散的客人前來做客,大家都不捨得新年過去。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19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0

  我的家鄉是一個小小的鄉鎮——張家港市合興鎮。但在這個小鎮中,卻流傳著許多風俗。比如新娘離開孃家時,一定要痛哭,意示對孃家的依戀;來迎接新娘的新郎不能直接進入新娘家中,而要在新娘家門口等候多時,表示對新娘的真心。而使我印象最深的卻是過年時做饅頭與吃饅頭時的情景。

  在我的家鄉,每逢過年都要做饅頭。饅頭做得越多越大就說明來年的運氣越好,財氣越旺。一般做饅頭會選在過年前的某一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圍著一張圓桌坐在一起,會包饅頭的包饅頭,會做饅頭餡的做饅頭餡,分工明確,井井有條。只見那些經驗豐富的老年人,一手抓起一個麵糰,在手心裡來回的一搓一揉,然後兩手一合,就壓成一個扁扁的圓形,把餡放入其中,再把四周的邊一拗一擰,一個饅頭就做成了。那些不熟練的人,就連抓起一團麵疙瘩也要一段時間。做完了饅頭,就把饅頭一個一個地放入蒸籠中。大約蒸了一個多小時,饅頭就可以出爐了,一個個饅頭熱氣騰騰,那麼豐滿,活像一個個挺著大肚子耀武揚威的將軍。這時,我們就會衝上去,搶饅頭吃,不管饅頭燙手不燙手,搶到以後就一個勁地往嘴裡塞,喲,新出爐的饅頭又軟又香,別提有多好吃!有的小孩長得矮小,還沒來得及擠上去搶就被別人搶光了,只能在一旁傷心地哭。每當這個時候,大人就會拿著一個大饅頭,逗他說:“你不哭,我就把這個大饅頭給你。”那小孩便立即停止哭聲從大人手中搶過饅頭就吃,這時周圍的人看見那小孩狼吞虎嚥的樣子,都會忍俊不禁的大笑起來。

  可見我們家鄉的風俗是多麼富有樂趣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1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粽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才好,可惜那快成為過去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粽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我的家鄉在廣西,廣西里生活著各種各樣的民族,其中就有壯族,我就是壯族人.民俗,這個詞語從人一出生開始就一直伴隨在身邊,我們總生活在民俗中。

  節日,這是月月有,年年過的,只是各民族各有慶祝的方式。過春節,江蘇人重年糕,北京人重餃子,我們廣西壯族重粽子。聽姥姥說,我們壯人過年要全家一起吃粽子,熱熱鬧鬧的才好,可惜那快成為過去了,因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忙了,很少能聚在一起。啊!想起姥姥、姥爺親手包的粽子,那個香啊,口水都流出來了!

  春節時,東蘭縣孩子們大年初一起床後就要爬柱子,邊爬邊念,“長如竹筍,高如大樹。”別的地方的孩子,有的是爬芭蕉樹。大家都希望我們快點長大呢!

  端午時,漢族划龍舟,壯族則是採藥。因為聽說這天採藥,藥效最好。百草煮藥水,浴身,能消除百病。在我的出生地――靖西縣,將南瓜、李果、芭蕉,玉米送進深山喂猴,構造了人與野生動物的和諧世界,還制猴形玩具給小孩玩。呵!我也想要去採藥,去喂猴,可大人說山路不好走,又危險,不讓去,結果沒去成。

  以前,我們壯族還有一個民俗,就是自覺修路,集資造渡船,方便行人,這被稱為“陰功路”、“陰功船”,可不知為什麼,現在已經很少見了。

  你看,壯民民俗多有趣,在我看來,他們都傳承了民族文化特色。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2

  年獨特的聲音,在臘月廿五就開始了。

  臘月廿五一早,在村子裡醒來,聽到的是用竹枝扎的掃帚用力掃在粗糙的水泥地上的聲音,腦海裡浮現的是奶奶粗糙的手緊握著掃帚把,與掃帚一起移動到門口的情景,身體甚至能感覺到灰在空中揚起。

  起床後,是一連串我最喜歡的聲音——潮潮的抹布在乾淨的能照出人影的桌上擦拭產生的短暫刺耳的聲音,整齊的書籍在書桌上立起的低重的聲音,已經理好的衣櫃櫃門合上的細小的聲音,衛生間洗拖把的水流聲……平日裡不喜嘈雜的我也不反感這些代表家已一塵不染的聲音。

  到除夕以前,更多的就是垃圾袋打結時塑膠摩擦的聲音了。

  “北風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歲除。半盞屠蘇猶未舉,燈前小草寫桃符。”寫的大概是詩人陸游看到除夕之夜迎來瑞雪,心裡非常高興,來不及喝酒慶祝,趕著寫桃符換下舊桃符迎接新年的樣子。村子裡的除夕,雖然沒有下雪,但人們的心裡可與陸游無異,因為整整一年沒見的兒女們都早早的回來幫著洗菜做飯,好不熱鬧。晚飯很早就燒好了,但先要把魚肉端去正廳,點上蠟燭,斟上燒酒,開始燒紙錢、紙元寶,然後拜一拜,就祭神祭祖了。

  吃完飯,大人們聊天時,才是孩子們最興奮的時間——放鞭炮。其實也不能叫它“鞭炮”,因為有很多樣式:丟丟炮——往地上一扔就會響的、仙女棒——女孩子最喜歡的、竄天猴——一點著就往天上衝的……由最大的孩子向大人借一個打火機,幫每個年齡小點兒的孩子點著煙花,最後才點燃自己的。

  丟丟炮的聲音清脆“啪”;仙女棒的聲音很長“呲——”;竄天猴的聲音由大到小再由小到大“啾——”……每一種鞭炮都有它自己獨特的聲音。

  年的聲音,很獨特。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3

  除夕夜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教育的最佳時機。

  這天晚上一家人要做三件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麵。新年吃麵,是預祝壽長百年。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4

  精彩的生活,有著精彩的習俗!我不知道我的認知是否正確,但我絲毫不認為我的家鄉的習俗比不上別地,我一直相信,家鄉的民俗有著我無法形容的精彩!

  在春節,有著很多有趣的事情:在大年初一至初五會製作酒釀蛋同家人、客人們分享。自家釀造的香甜的米酒,加上蒸熟的烏雞蛋,再添上又甜又大的蜜棗,撒上有著調味作用而又有營養價值的枸杞。一碗香甜的酒釀蛋便成功出場了!相信沒有客人能夠抵擋那香甜的誘惑……而在這時,即使不是客人的我,也忍不住先嚐下一口,看著家人與客人那慈愛而又帶著哭笑不得的眼神,就感覺這才是春節的最大享受!

  還有就是祭拜天地,每次在過年的期間我們都要祭拜天地,讓他們保佑我們可以全家安全一年裡不會出事。我們要把豬頭和一些吃的東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這樣可以全家幸福。每次拜佛的時候,我都淘氣地對著佛像做鬼臉,雖然總是被家人制止,但我相信,在這一年一次的盛會中,佛主是不會介意我的小小舉動的……

  在春節之後的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做湯圓、麻琪(一種油炸湯圓,裡面通常會放慢豆沙等香料。)糯米制的湯圓,在晶瑩的湯汁中放射出迷人的華光。輕輕咬一口,酥脆而又可口的香芝麻糊或者豆沙就從湯圓中流出來,令人回味無窮!而在吃完湯圓後,又有絢爛多彩的煙花欣賞,所以元宵節一直是我最喜歡的節日!

  划龍舟也是在贛南地區非常盛行的,龍舟的代表隊都以鄉、公司集團等劃為參賽單位……雖然在我的身邊無幸見到這種盛景,但我一直很嚮往這樣的比賽,等今年有機會,有一定要見識見識!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精彩的習俗,精彩的文化;這就是精彩的我的家鄉——精彩的江西贛南!

  我以此為榮!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5

  除夕在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在每一年的最後一天晚上就是除夕了。在這一天,爆竹聲聲響,煙花處處開。

  除夕晚上要吃餃子,寓意團團圓圓,平平安安,甜甜蜜蜜,再配上自制的蘸料,簡直是人間美味了。這一天,人們可以放下所有的壞心情,釋放所有的壓力,悠閒自在,樂此不疲。到了晚上,才是重頭戲。

  除夕因位於其年之末,人們便更加有興趣。再加上美味可口的食物和長輩們送出的紅彤彤的壓歲錢,小孩子們是“吃嘛嘛香,喝嘛嘛樂”了。大人們也不例外,他們可以放手自己的孩子,任他們肆意逍遙,只要注意安全。然後自己找個麻將攤玩上兩把,輸贏亦是快樂。有的不賭錢,就“賭”胃,找上幾個好友,買上幾瓶價格居中、上得了檯面的酒,再配兩個小菜,人間天堂啊!

  老人們終於不再孤獨,兒孫在庭院裡瘋玩,老人們就坐在一旁看著,時不時警告上幾句,要小心些;或和幾位老友聚在一起玩撲克,不拿錢,就圖個快樂。

  小孩子們最為猖狂。手裡捏著打火機,兜裡揣上幾盒炮,儘管有些恐懼,也要放上一盒。雖然家長叮囑不要玩炮,不要玩火,可到了這時,好奇心勝過了媽媽的話,必定要玩。這是男孩子們的活動,有些女孩或許也會參與。再來說說大部分“仙女”們都在幹嘛,她們到了過年也不安靜,小的到處抱大腿要紅包,再拿去買糖;大的則聚在一起跳皮筋,講故事。

  可是,如今這個時代,電子產品高階又實用,過年沒了熱鬧的氣氛,刷影片,玩遊戲等等,佔據了一整天。年味走遠了,真的回不去了嗎?

  今年,希望熱鬧一點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6

  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兒,剃頭髮,做年夜飯,放鞭炮,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而且“規矩”也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奇怪,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在無奈之下,。我準備去問正在貼春聯的爸爸。我大喊道:“貼錯了,貼錯了。你把它貼反啦!”爸爸不緊不慢的回答道:“沒貼錯。”那為什麼要倒著貼?我疑惑不解。爸爸卻解釋道:“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著貼說明‘福’倒(到)了!”哦,原來如此,那過年還有什麼習俗呀?我又發出疑問。爸爸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講了起來。原來過年還有一種習俗來源於年獸。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兇猛怪獸,每到臘月三十,便挨門串戶,覓食人肉,殘害生靈。有一年臘月三十的晚上,“年”到了一個村莊,適逢兩個牧童在比賽牛鞭子。“年”忽聞半空響起了啪啪的鞭聲,嚇得望風而逃。它竄到另一個村莊,又迎頭望到了一家門口曬著件大紅衣裳,它不知其為何物,嚇得趕緊掉頭逃跑,後來它又來到了一個村莊,朝一戶人家門裡一瞧。只見裡面燈火輝煌,刺得它頭昏眼花,只好又夾著尾巴溜走了。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有了放炮,穿紅衣,貼春聯的方法驅趕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後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了,直到今日。我聽完爸爸的講解才恍然大悟。我又問爸爸為什麼理髮要趕在二十七呢?哦,原來民間有一條俗語,叫“二十七剃精細,二十八剃傻瓜!”原來是這樣啊,我又問爸爸為什麼要大掃除呢?爸爸說大掃除是為了掃除一年中的晦氣,這是好兆頭呀!

  這就是我家鄉熱鬧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7

  伴隨著五彩繽紛的煙花、噼裡啪啦的爆竹聲中,新年到了!只見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家人們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到處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氣氛。

  我的家鄉在溫州仙岩,要說起過年,我可知道有很多的習俗呢!

  在年三十的晚上,家裡在關門時做的最後一件事就是在門外放炮仗,溫州這邊叫“關門炮”,寓意著舊歲平安;年初一的凌晨,天還矇矇亮,人們就起床了,家家戶戶開門後第一件事就是放“百子炮”,在爆竹中,新的一年、新的一天開始了,這是“開門炮”,寓意著開門大吉。

  撣塵,就是春節前的大掃除。這項習俗,我也非常喜歡。在陽光明媚的天氣,就把平時許多不知道收在哪裡的東西,都搬出來擺在門口,徹底的清洗。我就在當中跨過來跨過去,摸摸這個,碰碰那個,好奇蹟了,媽媽把過年前的年貨都搬出來放在走廊裡。我連忙把開心果、瓜子、芝麻糖、花生糖都摸一把放進口袋裡。吃夠了就幫媽媽遞遞拖把,洗洗抹布。在我們一家人的勞動下,傢俱、牆壁、地板都是乾乾淨淨的,然後貼上對聯和倒著的“福”字,意味著福到。到處都是乾乾淨淨的,被燈光照的亮堂堂,一個熱鬧的新年就要到了!

  我最喜歡的一項習俗就是搗年糕了。把做年糕的米磨成粉,然後把米粉放進蒸籠裡蒸熟,變成了糕花,再放進石臼中用木槌搗均勻,並有了彈性,然後用長方形雕花模具印出一條條長方形帶花紋的年糕,刷上一層油,一排排疊得高高的,年糕就做好了。溫州方言成為“搗糖糕”。我特別喜歡去看別人搗年糕,大人剛做出來的年糕,冒著騰騰熱氣,白花花的,咬上一口,好香!久而久之,做年糕也就成了“年糕年糕年年高”的象徵。

  這些就是我家鄉的一些重要習俗,請你有時間也來我的家鄉做客,可我們一起分享家鄉的辛福快樂吧!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8

  一年結束了,在除夕夜是團圓夜,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的,慶祝一年平安結束,新的一年好的開始。

  在除夕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忙著準備年夜飯的食材,一大早就能聞到雞鴨魚肉的香味。大人們就會給我們小孩壓歲錢,我們小孩在新年裡最開心,因為就要放鞭炮了。

  早晨,我們一家人忙開了。媽媽在大門上貼春聯。映入我眼簾的是“日麗春常駐,人和福永留”。表示家庭祥和幸福。我呢,則幫媽媽貼“福”字,正要貼在門上。媽媽連忙阻止我,說道:“‘福’字應該倒貼,就是‘福’到的諧音,福光臨我們家了。春節帖春聯有喜慶、財氣、吉祥之意。”我一聽,趕緊把“福”字倒貼了。爸爸也在精心準備,掛起了一盞盞紅燈籠。我想:這紅燈籠難道不就代表著我們祖國的面貌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著嗎?

  爸爸把一串串的鞭炮,排在門口,把一個個的圓形鞭炮也放在門口。他拿著打火機把一個個的鞭炮全點上了,一串串的鞭炮“噼裡啪啦”得響,圓形鞭炮“嗖”飛上天,再“轟”得一聲爆炸。我們小孩子開心極了。

  晚上放完鞭炮後,一家人就圍著一張桌子吃餃子。吃餃子最有趣了,這吃餃子還能吃到錢,誰吃到錢了那誰在新的一年裡的運氣將是最好的,所以大家都爭著吃,看誰也搶到那個有錢的餃子,但是不管吃到的也好,沒吃到的也好,這種搶著吃餃子的氣氛是最難忘的。

  晚上八點整,我們全家準時打開了電視機,收看“春節聯歡晚會”。那悠揚的歌聲,使人陶醉其中;那優美的舞姿,使人讚不絕口;那滑稽有趣的笑話,使人捧腹大笑;那精彩的相聲小品,使人開懷大笑……陣陣歡聲笑語盪漾在客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29

  不久元宵節又到了,杏壇文化廣場可真熱鬧,前來觀看,舞龍、舞獅在空中威風地舞著,真是栩栩如生。怪不得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群眾前來觀看。花車到處巡迴遊,給杏壇增添了不少生氣。

  春節總令人盼望,因為我喜歡那種日子呢!

  我的家鄉雖然沒有大城市那麼豪華,那麼美麗,但是一但到過年,那是多麼令人難以忘記!下面,我給大家講一講吧!

  每當快要到過年的時候,人們會把家裡裡裡外外打掃地乾乾淨淨,一塵不染。打掃完以後,人們就會去天虹,大超市裡賣各種各樣的年貨,比如糖,水果等,這一去就會大包小包地提回來。

  你知不知道人們為什麼要在過年的時候在自家門上貼上對聯和放鞭炮嗎?我來給大家講解一下吧!

  從前在一個山谷裡有一個黑漆漆的山洞裡,山洞裡住著一隻叫做“年"的怪獸。在這個山谷下面有一個小村莊,這個年到了過年的最後一天的時候,就會下山來害人,這村莊裡的人就會把門關得緊緊的。可是,年依然有辦法進入村民的家中吃村民的東西,村民沒有一點辦法。有很多村民都到了城市裡過年。有一年,村民們正在去城市的路上,有一位仙人對村民們說:“這怪獸最怕紅色的東西和響聲了。”村民們聽了後,就把紅色的對聯貼在了門上,把鞭炮放在了門前,怪獸一來,就會看見紅色的東西和“砰砰砰”的響聲,嚇得直往山裡跑。就這樣,過年放鞭炮和貼對的習俗就持續到現在。

  我家鄉過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做上一頓豐盛的飯——年夜飯。家家戶戶忙東忙西的,燒了一桌子的菜,有雞,魚等。讓人看了一定會口水流不停。吃完後,媽媽會給我一件很帥氣的衣服,大人會給我們壓歲錢,裡面的錢還不少哦!

  過年還真是令人難忘啊!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0

  我家住在平鄉,這個地方人人都知道,我在那裡經過的,我覺得熱鬧的是逛廟會。

  廟會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一開始就很熱鬧,我家離廟也不算遠,但是,從我家裡就能清楚的聽見廟會的熱鬧聲。

  廟會從早上五六點開始,到那時候,我們那裡的小孩子就會起得很早很早,都等待著廟會的開始,因為,廟會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玩具,還有炸東西的,有小型的充氣蹦蹦床,還有許多表演節目的,買東西吃的:棉花糖、奶糖、辣條……各種各樣零食,還有賣冰糕的!

  小孩子們大部分都是在充氣蹦蹦床裡面玩,不管什麼都在裡面看,我也在裡面玩、看。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炸東西,這下炸東西的幸福了,收了很多很多的錢,賣汽水的也幸福了。哪裡還有賣裝飾品:掛在脖子、手上的鏈子,稀奇古怪的、有男孩子女孩子都能帶得髮卡……

  在廟會中,大人們最喜歡的就是表演,一到這個時候小孩子們都從充氣蹦蹦床上面下來了,他們要看小品,他們要試著敲鼓。表演有很多種:又穿服裝表演的、小品、戲曲表演、唱歌、打鼓……小孩子們最喜歡的就是小品和打鼓,小品把孩子和大人們逗得哈哈大笑、前俯後仰,敲鼓的時候,小孩子們躍躍欲試,有很多都是亂打的,逗得大人哈哈大笑。看完以後,人們就繼續購買東西,還有的把它們買回家,掛在門上,讓朋友們都看見,把廟會上的各種玩具、各種零食、炸東西,拿回家,跟朋友們一起吃、一起玩。

  在逛廟會的時候香客在自己的本命星塑像前焚星祝告,祈求一年平安,並買一張讖圖,以查今年究竟主吉主兇,以便做好趨吉避凶的準備,這個時候許許多多的大人就開始再佛祖前開始求籤了,外面幾乎就沒有大人。

  逛廟會到很久很久才結束,快樂地聲音還在耳朵縈繞,人們戀戀不捨結束了廟會。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1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俗稱鬼節,史上也叫中元節。在老家,今天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燒包封。包封像信封一樣,裡面裝滿了冥錢,封面上寫上收的先祖名字。用奶奶的話說,老祖公們回家在了半個月,今天要回那邊去了,我們要多多的給他們準備一些,去了那邊才有錢花。

  幼時,每年快到七月半,就要幫著奶奶做紙殼,有金紙殼,也有銀紙殼,做成金元寶,銀元寶的樣子。除此之外,奶奶還要做紙衣,紙褲,紙帽,紙包等,做了堆在一個大籃子裡。到了七月半這天,還要殺雞,買魚,買水果,買酒,買茶等當貢品,等太陽落山後,全搬到門口,點上蠟燭焚上香,三跪九叩首,把所有物品一一敬獻後,再把各種紙做的物品一一焚化。

  現在回想起來,小時後祖父還教我填過包封,包封四周印著紙人紙馬,兩邊是對聯的形式,上聯是:虔具 冥財一封上奉 ,下聯則是:魂下火中收用。中間的空格就是自己填寫,格式和稱謂都很講究,比如要豎行填寫,從右至左,稱祖父應稱:祖考X氏老大人 ,亡妻稱妣,X氏老儒人,對應的曾祖稱曾考,高祖稱高考,父親則可以叫父考或是顯考。落尾則稱陽眷XX。填完後還要翻轉過來,在背面大大的寫上一個“封”字。祖父向來是不信鬼神的,但每年七月半,他卻會揮毫潑墨,用毛筆在包封上工工整整的填寫先人們的名字,也許,這是緬懷先人的方式,寄託的,是一個孝子的哀思。

  離開家鄉已久,對燒包封的習俗感覺已經很遙遠,但每年這一天,我仍會感到悲涼,身處鋼筋叢林的都市,我不會也不可能給故去的祖父祖母燒包封,只有在心裡默默思念他們,如若泉下有知,祝他們一路走好!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2

  五月初五的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又稱端午節。 “段”與“早”同義。又稱“小五”。五月是“正午”。而且因為中午是“陽辰”,所以五也稱“端陽”。 5月5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五也叫中午。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其他名稱,如:夏節、玉蘭節、少女節、天中節、地拉節、詩人節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看著奶奶,我覺得簡單的餃子幫不了我這個天才。我不學會了解自己。誰知道,當我真正去包的時候,我明白做粽子是一門手藝,要把它包得漂亮結實不容易。

  第四天下午,我跟著媽媽學做粽子。媽媽拿了一塊粽子,用手一捲,粽葉就變成了空心的圓錐形。跟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片粽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是卷得不好,上下捲起來還是直筒。我看到了媽媽,指了指周圍。 “左手捏住粽葉的一個角,右手卷起粽葉的另一個角,底部收緊,頂部放鬆。”在媽媽的指導下,我捲起了粽葉。

  接著,媽媽將筷子插入空心的錐形粽葉中,用勺子舀一些糯米,然後用筷子搖晃均勻,直到糯米被裹緊。我也把筷子插在粽葉裡,放好的糯米。但是晃動筷子的時候,要麼是粽葉斷了,要麼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筷子的時候,輕一點,把粽子捏緊。你看——”媽媽一邊說一邊說。示範,我在聽和學習。哈哈!我包的粽子有點像。

  最後一道工序是繫繩子。只見媽媽用雙手捏著粽葉,將繩子在粽子尖角上纏了兩圈。繩子繫好後,就裹上了一個漂亮的粽子。

  吃著自己包的可愛粽子,開心極了。透過這次製作粽子,我學到了一個道理:要學一門手藝,就必須真誠、細心、持之以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3

  我有一個可愛的想家,那裡有許多美景,傍晚的晚霞最美的,下的雪最純潔,農民栽的稻子是最燦爛的。這麼美好的故鄉也有它的習慣,也有它的習俗。

  特別是春節的時候,一早上家家戶戶都起床刷牙、洗臉、疊被子把首先做的事情做好!接著再去準備早飯。一般來說春節的早飯和平常一樣,不需要很豐盛。對了,早上,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這是我們家鄉習俗之一。吃飯之前還要放鞭炮這也是我們家鄉春節習俗。

  中午做的菜要很豐富,幾乎所有人家的菜都有共同的一種菜,那便是魚。因為人們知道“年年有魚”嘛。每年春節都要有魚,所以少於也成為家鄉春節的一種習俗。無論哪一頓飯之前都要放鞭炮。每家都是伴隨著鞭炮聲全家人一起和睦地吃飯。其實純潔的這一天,全世界都應該在這一天辦大喜吧作文,這應該不算進去的。

  晚上,對於每一戶家庭來說是最開心而又幸福的時刻,因為在晚上全家人都要吃水餃,而且水餃裡面還包錢,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而且聽家人說,如果,孩子吃到錢便會學習好;如果大人就是正在工作的人吃到錢,就會發財有很多錢;如果老人吃到錢,就會使他們延長年壽。家鄉的春節習俗好有趣呀。吃完飯後還要放煙花,這也是家鄉春節習俗。全家人都仰望天空看那五彩繽紛、五顏六色的煙花,好開心、好幸福、好浪漫。另外,家鄉春節還有一個習俗——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我也要到了好多錢,真高興家鄉有這麼多的春節習俗。

  算一算,家鄉有哪些習俗:放鞭炮、吃水餃、貼對聯、放煙花、燒魚、給壓歲錢。哇、這麼多的家鄉春節習俗,好愛我的家鄉,好喜歡在家鄉過春節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4

  過年吃餃子,雖然是北方人的習俗,但是今年我們家過年也吃餃子。餃子的形狀和元寶一樣,所以在春節的時候吃餃子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我們不僅要吃餃子,還要自己包餃子。奶奶把揉好的麵糰掰成一個個小的麵糰,在一個個搓圓,搓成圓後,媽媽開始擀皮,先把圓的麵糰擀成餅狀,再調整方向繼續擀,擀到又薄又圓為止。兜兜拿過擀好的一張皮,放上餡料,再蘸上水,然後對摺,一個餃子就包好,大家都誇兜兜厲害。看我來了,他就去吃餃子了。我拿過媽媽擀好的皮,放上芹菜加肉的餡料,還聽著奶奶說:“本來她已經把皮擀好了,想像他們賣的那樣疊起來,結果疊好之後想拿下來卻黏住了。”奶奶只好把它又揉成一個團,重新開始,哎,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啊!我包了幾個包不下去了,因為剩下的都是歪歪扭扭的,像被狗啃過似的。我想自己擀皮,前面我自己擀了幾張還算不錯,後來擀的和媽媽擀的一樣歪歪扭扭的。我在思考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一看原來是墊在底下的保鮮膜已經破掉了,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換了一張保鮮膜在擀,發現順手多了,擀的皮也很好。在我們共同的努力下,餃子包完了。

  餃子下鍋了,在鍋中的餃子非常調皮,有的在轉圈圈,有的一個後空翻,還有的和夥伴在玩碰碰車,看到一個就撞過去,我看著它們玩感覺很有趣就拿來一個湯匙,在水裡攪拌起來,它們撞的幅度更大了。

  等餃子熟了,奶奶就把餃子盛了起來,一大碗餃子出鍋了!過年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兩口一個,十分滿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5

  要說起習俗,就要說起咱們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

  其實在我們江浙地帶並不是紀念屈原,而是紀念為國而死卻被投入江中的伍子胥,當時百姓在端午節,也就是說他的祭日。於“江溯濤迎濤神”的賽龍舟。

  端午節,大家必吃不可的也就是粽子了。

  粽子又稱“角黍”,是為了魚兒不肯食楚國大夫屈原,所發明的美食。

  端午節那天清早,早早的就聽見水在滴滴答答的響,原來是大人們開始淘糯米了,“刷刷刷”屋裡頓時時飄滿了清香,咦,為什麼還有一股樹葉的香氣呢?喔!原來是蘆葦葉,只見媽媽先將葉子、糯米、粽繩洗乾淨,再用剪刀,剪去中葉小須,將粽葉光滑的面朝裡圈成漏斗,將再放入糯米,最後合起來用繩子給他五花大綁就完成了。然後我迫不及待的拿起一個放入蒸籠中。給他來個桑拿浴。

  終於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地裹上白糖,咬了一口,軟軟糯糯的入口即化,真好吃!

  說起端午節,還有人會想到賽龍舟,這是一種競賽,考驗的是團隊的協作能力,力爭第一,只聽見鑼鼓喧天。“一二一二”叫著口號,有一支隊伍奪冠後笑容滿面,每個人都喜笑顏開,因為這是他們共同努力的結果。比賽,並不完全為的是輸贏,而是為了一種樂趣,一種參與,更重要的是將這種勇往直前頑強拼搏的傳統精神延續下去。

  民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菖蒲做為重要習俗之一。端午節期間,家家戶戶都會將家中打掃乾淨,將艾葉,菖蒲插在家門前,為了辟邪祈求吉祥,而現如今,無論你身在何處,都可以看見門口擺放著艾草菖蒲,為端午營造出濃烈的節日氣氛。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的我們應該認清歷史,研究歷史,將中華民族的歷史延續下去,並創造出新未來!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6

  宜昌,古稱夷陵,為湖北近代三大城市之一,地 處江漢平原與鄂西山區交界點。其春節禮俗融匯 了東部和西部的地方氣息,特別是19世紀下半葉宜昌被闢為通商口岸以來,各地商賈雲集於此,以致春節習俗內外交流,形成了既與各地大致相同但又有地方特點的格局。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 “撣塵”。在春節前掃塵搞衛生,是中國人民素有 的傳統習慣。室外屋內,房前屋後,徹底進行打掃,乾乾淨淨迎新春。

  據《呂氏春秋》記載,中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 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 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 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這一習 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

  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 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 “除夕”。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 夜(守歲)的習俗,表示從農曆本年的最後一 天守到下一年的第一天。

  臘月28日中午,周家的團年飯菜端上餐桌後,羅婆婆給飯碗裡添一點點米飯,將一雙筷子擱在飯碗上,在酒杯裡酙了 一口酒,這些是供一房的長輩亡人靈魂回來團圓過年的食物。

  傳說這些叫了陰間列祖列宗吃過的飯菜禁止給人吃,忌給狗貓吃,如果吃了將會失去部分記性。

  收拾好這些廢物後,一家人就可以上餐桌吃團年飯。春節吃餃子是一項傳統, 吃餃子取“更歲交子” 之意,“子”為“子 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祝大家度過一個快樂的春節。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7

  端午節在老家叫做五月端午,日子也是在農曆的五月初五,但老家的人似乎不知道這個節日為何而來,我在上初中以前,是不會把端午節和屈原聯絡在一起的。

  許是因為老家地處平原,沒有吃米的習慣,因此粽子並不是端午節的必備吃食,即便是備受寵愛的餃子,也不是主角兒。小時候,農村條件都不太好的時候,端午節的特殊只是體現在早飯上,即糖包子和鹹鴨蛋。糖包子,用發好的白麵包成三角形,裡面放上白砂糖或者紅砂糖,蒸熟即可。即便是這樣,糖包子在平時也是很少吃到的。

  糖包子是甜食,又是三角形,很明顯這是粽子的替代品了,至於為什麼吃鹹鴨蛋,就不得而知了。我推測,或許是因為家鄉的人以麵食為主,不愛吃甜食,而醃的很鹹的鴨蛋剛好可以中和糖包子的甜。

  甜食對於小孩子的誘惑是很大的,尤其是小時候甜食並不多,因此最喜歡吃糖包子的是小孩,砂糖包在面裡,等出鍋的時候,糖早已融化成糖水了,而嘴饞的孩子往往拿起剛出鍋的糖包子就吃,結果可想而知,被糖水燙的直叫。

  鹹鴨蛋平時吃的也少,因為鴨蛋貴,一般家裡養有鴨子的人家才會經常吃到鹹鴨蛋,若是會過日子的婦人,還會把積攢下來的鹹鴨蛋賣掉。沒有鹹鴨蛋的人家也是有的,那就只能煮雞蛋來代替了。

  小時候,早飯吃好就是過端午了,因為午飯又和平時一樣了,能吃的起餃子的人家很少。現在不一樣了,早上的糖包子和鹹鴨蛋越來越少人吃了,中午吃餃子到慢慢變成了主要的過節吃食,一到做午飯的時間,家家廚房裡都傳出“篤篤篤”剁餃子餡兒的聲音。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8

  說起蘇州的節日,除了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最熱鬧的就屬於元宵節了。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農曆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吳中風俗,尤競上元。”元宵節是蘇州人尤為重視的一個傳統節日。想體驗“原汁原味”的蘇式元宵燈會到山塘街是個不錯的選擇。

  山塘街的元宵燈會十分熱鬧,整條街充滿了歡樂和喜慶的氣氛。山塘街的民居都掛上了燈籠,給山塘街的夜色增添了幾分亮色。民居旁邊的石路上擠滿了人,一排排各式各樣的花燈,有紗燈、宮燈、紙燈、走馬燈……五顏六色,裝飾精美,讓人賞心悅目。河面上也很熱鬧,一艘艘小船來來往往,船上也掛著紅色的燈籠,尤為喜慶。兩岸的倒映在水面,使得整條河都亮堂起來了。橫跨這河面的一座座橋,橋上人來人往,尤顯得這個節日的熱鬧。

  山塘街元宵燈會的活動豐富多彩,在元宵夜,蘇州婦女早有“走三橋”的習俗。她們一般會挑名字吉祥的橋來走,如壽星橋、吉利橋、太平橋……我走過了紋祥精緻的壽星橋,飽經風霜的吉利橋,後又走上了太平橋,望著遠處,心裡也祝願一切都平平安安的。走完三橋,我來到一處擺放很多花燈的地方,正看著一個走馬燈,燈的四面畫著山塘街的水墨畫,畫的很好,就像把這裡的景色全搬進這幅畫裡。燈的下面還掛這個一個紙條,上面下著一個燈謎“社會在發展(打一個《水滸傳》裡的人名)”我立馬想到了,是“九紋龍”史進,就這樣邊走邊看邊猜謎,樂在其中。

  月亮升空,猶如白玉盤。這時,遠處煙花四起,在上空綻放,絢爛多姿,美極了。看著此情此景,心中喜悅。

  元宵節不僅營造了團圓喜慶的氛圍,更承載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39

  家鄉過年的習俗——跨火盆泉州市惠安縣崇武西華小學201班鄭禕指導老師龔萍蓉春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在我的家鄉崇武,至今還保留著許多閩南過年的習俗,其中,我覺得最有趣的是“跨火盆”。我至今還忘不了第一次跨火盆的情景。那個年兜的晚上,一家人喜氣洋洋地吃完團圓飯,奶奶就恭恭敬敬地在香爐裡點上線香,然後把用紅紙、金紙包著的薯藤柴枝堆在大門外,點燃,等到煙繞火旺時,她讓伯伯、爸爸和哥哥按輩份跨過那堆火焰。我也興致勃勃地排在哥哥後面。可是,被奶奶拉到了一邊,嚴肅地說:“這是男人才能跨的,你女孩子家跨什麼火盆?”我嘟起小嘴,不高興地走開了。爸爸把我抱了起來,對奶奶說:“媽,現在都什麼年代了,女兒也是兒啊!”

  在大家的說服下,奶奶才同意讓我跨火盆,我高興極了。我們一個接一個跨過那熊熊燃燒的火焰,奶奶在一旁大聲念道:“跨入來,年年發大財;跨出去,無憂又無慮;跨過東,五穀吃不空;跨過西,錢銀滾滾來。”

  我當時只覺得好玩,並不知道“跨火盆”意味著什麼。後來媽媽告訴我,這也叫“過火盆”,象徵燒掉舊歲的邪氣,消災過運,迎來乾乾淨淨、大吉大利的新年。我們跨過火盆後,奶奶把一串鞭炮放進火盆裡,立刻傳來一陣清脆的噼噼啪啪聲。隨後,奶奶急忙把“跨火盆”未熄的餘灰用畚斗收集起來,添於炭爐中,她說,這叫“添旺”,象徵家業更加興旺。

  時代在變,可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願望永遠不會改變。這有趣的習俗不正寄託著家鄉人們企盼來年幸福好運,日子越過越紅火的美好願望嗎?

  家鄉的習俗作文 篇40

  一個地方的習俗,是一個地方特色和精華的體現,而對於我的家鄉,年年都能感受到習俗,甚至到如今都能倒背如流。

  老家是一個小村子,規矩和那是多的不能再多了。

  俗話說,大年初一要洗舊迎新。當公雞還沒有鳴叫時,我便從溫暖的被窩中爬了起來,在寒冷的空氣中打開了老宅的大門,那瞬間,寒風似冰刀一樣朝我臉龐括來,臉上都有些括紅了。我凍得直囉嗦,趕緊跑回屋裡。

  而我看到母親單單隻穿了一件長袖在用抹布擦拭著佈滿灰塵的牆壁,瞬間水變得透黑。掃地是一項特別好“玩”的家務,我喜歡在灰塵中掃地,也喜歡用掃把讓地上的灰塵翩翩起舞,所以我從沒掃好過一次地。

  這些都是有關勞動的,對於我來說,更喜歡美食方面。爺爺有一個自己的農場,每年都養一些豬,雞,魚之類的以便過年的時候食用。而令我最喜歡的場景莫過於殺年豬。

  村裡幾個比較強壯的男子,用繩子牽著膘肥體壯的豬豬,把它眼睛蒙上,帶到殺豬場,只見一名強壯的男子用嫻熟的技藝把豬的四條腿給切斷了,豬用刺耳的叫聲來衝斥著自己的痛苦。不過一會兒,豬便不在亂動了,男人們用盡了全身解數讓它不動,男人們的汗水在寒冷的空氣中滴了下來,地面不一會兒就打溼了。一把比我還高的刀一掃而過,地上便是滿地的豬肉。

  人們用清水洗好後,把這些肉掛在屋頂,用祖傳手藝來製作臘肉。那臘肉從家家屋頂飄過來,在不斷地誘惑著我的鼻子。

  到了大年除三,初四才是最熱鬧的時候,人們開始走親戚,在此期間,我們接待了很多親戚,家人們座在火坑旁聊天,吃零食,享受天倫之樂,其樂融融。

  這是我家鄉的習俗,樸實無華,在簡單中享受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