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三篇

春節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三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隻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麼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乾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麼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作文一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隻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麼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乾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麼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作文二

  說起春節,我第一個想起的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那可謂是“多多益善”我就不是這麼想的,因為我們過年的習俗非常多。

  先說吃餃子,吃餃子也是有很多文化的。我們家可不是隻吃一頓,而是三十早上和大年初一早上兩頓。為什麼要這樣呢?三十吃餃子是為了團圓,也可以叫“年夜飯。”初一吃餃子是為了吃錢,誰吃找錢就代表誰這一年發財(今年我沒吃著錢)。

  說完吃,再來乾點活。燒香貼對聯也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東西。燒香也包括上墳!每年初一,都要給祖宗燒錢燒香。我曾問奶奶:為什麼要燒錢?奶奶告訴我:“這些錢是給他們死人用的,就像現在的人民幣一樣。”我似懂非懂的點點頭。每年三十和初一,都要給老天爺,財神爺,土地爺上香,讓他們多多保佑我們。還有貼對聯。貼對聯的最大難處是:區分上下聯。貼的是否一樣。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麼習俗“多多益善”。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春節裡,家家戶戶門口貼滿了春聯,我不禁對春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忍不住向爸爸問這問那。爸爸靈機一動,給我佈置了一個特殊的任務採春聯,想讓我親身感受一下春聯的奇妙。

  家鄉的春聯真多啊!有四字聯、五字聯、六字聯、七字聯,還有九字聯、十一字聯等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對聯的內容也五花八門,有寫春日美景的,有寫豐收喜悅的,有寫祈財送福的,也有頌揚時代新風的,真可說是包羅永珍、博大精深。

  瞧,這邊門楣上寫了幅物華天寶,那邊門楣上對上一幅人傑地靈左邊門框出了幅上聯春風春雨春色,右邊門框則對了幅下聯新年新歲新景,對得多麼工整啊!歲歲皆如意,年年盡平安說出了農家渴望平安如意的心願;人有鯤鵬志,國呈龍虎姿、國盛國昌憑國策,龍飛龍騰靠龍人道出了人們立志強國的心聲:喜看今春花千樹,更盼來年桔滿倉卻以白描的手法勾畫出了鄉村桔農渴望豐收的情懷;處處紅花處處紅,重重綠樹綠重重則精妙地點寫出了山鄉的美景:玉兔歸時深慕人間春色美,金龍起處喜看華夏藍圖新一幅長聯更是說出了改革開放給農村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看著一幅幅春聯,我不禁浮想聯翩,豪情滿懷,決心更要發憤讀書,將來為國爭光。正所謂華夏年年騰駿業,新春歲歲展宏圖。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春節就是農曆新年,是華人最重要的傳統節日。

  春節降臨,永珍更新,象徵著一年的開始;標誌著人生的另一個起點。春節之所以是一個極為重要的節日,是因為透過這個節日的慶祝儀式,能加強家庭聯絡與親情。諸如吃團圓飯、向親友拜年送禮等等,這些習俗都在提醒人們,家庭在社會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華人聚居的地方,無不隆重而熱烈的慶祝這個節日。春節的慶祝活動,從農曆正月初一開始到農曆正月十五,一連15天。古代帝王繼位,為了顯示"天子"的權威,往往自立曆法,因此歷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漢武帝繼位,決定重修曆法,使之統一。

  今日我們所採用的歷法是漢武帝以後,經過多個朝代修定的。歷代皇室慶祝"春節"的場面往往反映出那個朝代的強盛、穩定與繁榮,國家越富強,慶祝儀式就越隆重。為了接待親戚朋友上門拜年,家家戶戶都在節日前把住家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一些家庭還在門上貼上春聯,寫上吉祥聯語,祈求好運,年年豐收。春聯在我國華人社會已逐漸簡化了。

  今天我們還可以看到人們把象徵吉利的"春""福"等單字當作裝飾品掛在門上或牆上,有者還特意把這些單字倒貼,那是因為"倒"與"到"諧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聲聲三羊開泰羊群來鞭炮陣陣萬馬齊喑馬兒過。送灶神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道教徒的重要節日,這天灶神迴天庭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的事情。人們都希望灶神上天說好話,因此這一天道教徒特別準備了豐盛的供品拜祭灶神。年糕在春節前夕,一般家庭都忙著製作糕餅等食品,既可當禮品,也可用來款待到訪的親友。年糕(又稱黏糕)是一種象徵吉利的春節必備佳品。這種用糯米制成、帶褐色、黏性大的糕品,因名稱與"年高"諧音而具有"年年高升"的含義。

  送禮送禮是向親戚朋友表示敬意與愛意的表現,根據華人尊老敬賢的傳統,幼輩應送禮物給年長者。比如女婿在春節前一週送禮給岳父岳母,為了表示吉利,禮品都是雙數的,在傳統禮節上,受禮人都要回禮,以表示謝意。這種互贈禮物的習俗,正是華人"禮尚往來"的處事態度。

  團年飯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在古代的中國,一些監獄官員甚至放囚犯回家與家人團圓過年,由此可見"團年飯"對古代中國人是何等的重要。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死去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迎春根據華人的計時方法,新的一年及生肖是晚上11點鐘開始,因此傳統的迎春時間多在晚上11時正。不過,在新加坡,大多數人是在午夜12時正迎春。一般華人仍有迎接財神爺的習俗,人們也在這一天湧到寺廟去許願或祈求平安。拜年傳統上,拜年的習俗是晚輩向長輩跪拜、祝福。不過對於年輕一代的新加坡人來說,跪拜是令人感到彆扭的,他們都不再遵循這種習俗,今天普遍的做法是,雙手捧著一對柑向長輩祝福。送柑是中國南方人的過年習俗,由於廣東話"柑"與"金"諧音,送柑(送金)就表示吉利、好運。而華人有"好事成雙"的觀念,因此當人們提著一袋袋柑向親友拜年時,袋裡裝著的柑不是兩粒就是四粒。為了對長輩表示尊敬,送柑須用雙手奉上。按照習俗,當客人告別時,主人也得以柑回禮,以示互祝好運。紅包(壓歲錢)除了送柑,派"紅包"也是華人新年的另一種習俗,華人喜愛紅色,因為紅色象徵活力、愉快與好運。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根據華人的觀念,已婚者就算成年),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他們。紅包裡的錢,只是要讓孩子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因此,在分派紅包的長輩面前開啟紅包,是不禮貌的做法。元宵春節的傳統慶祝儀式長達15天,人們可以有充裕的時間向親戚朋友拜年。

  在慶祝元宵節之後,春節就告結束。元宵這一天,佛教徒與道教徒一般上是到廟裡許願。元宵是月圓之夜,使人聯想到愛情,這個節日對戀愛中的情侶特具意義。元宵也稱為"燈節",中國古代自唐代以來就有觀花燈的習俗,新加坡人可在這一天舉辦燈籠製作比賽及花燈展覽。猜"燈謎"也是古代"元宵"節活動之一,謎語有猜字、短句、歷史人物等等,種類繁多,包羅永珍。這種古老的遊戲有助於提高我們對華文的理解能力,應加以提倡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