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精選13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00字(精選13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
端午節這天,按照我們這裡的習俗就是殺雞、包粽子、拜神。這天早上,我們全家人都早早起來開始準備包粽子的材料,等各種準備工作做好,我們就洗好手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是包粽子的高手,很多人都請奶奶到他們家幫忙包粽子呢,做完後,自然也會送幾個給奶奶。而我呢,可是最喜歡吃粽子的,一見到粽子就忍不住嘴饞起來。於是,我丟下手邊的粽葉,吃起美味的粽子。這個瘦肉拌小蔥餡的粽子是最好吃的,我大口大口地吃著,不一會兒就解決了好幾個粽子了。“嘻嘻……”大家都捂著嘴巴笑了起來,我不知所措地難為情起來了,可自己又很疑惑,他們為什麼都要在偷笑我呢?終於有個人肯要告訴我原因了:“看你這個大花貓,吃得滿臉都是。”說著把紙巾給我,我一擦,結果紙巾上全是米飯粒,我也不禁笑了起來。
終於把粽子做好了,這個時候已是中午了,我們趕緊拿上雞和自己包的粽子去拜神。只見奶奶和媽媽雙手合上,跪著,嘴裡還在嘰哩咕嚕地說一大堆話,說完以後便燒起了紙錢,然後回家吃粽子去了。
這一天,我過得非常開心,因為既有美味棕子吃,還可以聽到古老的傳說故事——包棕子的來源。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2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津津有味地吃著棕子,激情高昂地觀看賽龍舟,過著這個有著2000多年曆史習俗的傳統節日。
這一天很多人都會去看龍舟,我也不例外。媽媽帶著我,去看期盼已久的龍舟。到了塘河邊上,河面的場景令人振奮,連市長都過來觀望比賽。比賽中,我看到有一隻龍舟像離了弦的箭,比其他龍舟快好幾倍。這是因為他們齊心合力,和有節奏的配合的十分默契。所以贏得了冠軍。觀望的觀眾響起陣陣掌聲!我們為他們加油吶喊!這次看龍舟,讓我感受到了濃烈的節日氣氛,他們齊心合力的精神讓我敬佩萬分。
在上面觀望的我,頓時想起了一首端午詩:“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突然我就感覺到肚子特別的餓,聞到了陣陣粽子香,於是我和媽媽回家吃起美味的粽子。
在今天的節日裡,我和家人們一起分享著吃粽子的甜蜜。觀望了賽龍舟的振奮。共同懷念了偉大的愛國者屈原。端午節,讓我明白了過端午的種種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3
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我最喜歡吃臘肉陷的粽子,因為今天我去李老師辦公室得到了一個臘肉粽子,李老師說:“這是我第一次包粽子,我不知道好吃不好吃,但是這是我第一次做,嘗一下。”我見李老師給了我一個,我沒有拒絕。到了教室裡,我把粽子外面一根繩子給剪了。粽子的外圍是由兩三片葉子疊起來包的,我將葉子慢慢地撕下來,在撕得過程中,葉子與糯米黏在一起,看出了它們的親密無間。液體流了出來,可見也許是用水煮過的。粽子像一個頑皮的小精靈,好像跟我過意不去,每當我撕開時,葉子和糯米會黏在一起。我嚼入口中時,便發現小片葉子在嘴巴里徘徊!我怎麼會中了這個無比頑皮的圈套呢!是它在作怪,還是我很笨了呢?吃完之後,嘴巴里還殘留著粽子的香味,我不由自主地在心裡偷偷地回味著這粽子的美味。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
今天是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絡在一起。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去職,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離騷》、《天問》、《九歌》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漁夫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人們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身體了。一位老醫師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民間有吃粽子的習慣,傳說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臣屈原的。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
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鱉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裡投好吃的食物。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裡祭祀屈原。
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裡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屈原說:“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鱉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
屈原說:“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著吃了。”
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著屈原說的話,向汨羅江裡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說:“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鱉蟹吃了。”
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
屈原說:“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鱉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
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著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6
相信大家都過過端午節吧,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分別是: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在屋簷上插艾葉等等,今天,我們家可熱鬧了呢。
今天一大早,我就嚷嚷著要和媽媽去買粽子,媽媽受不住我的百般央求,只好答應了。到了超市,我迫不及待的開啟冰櫃,哇,有眼福了,好多種餡呀。我連忙拿了以下:蜜棗餡的、豬肉餡的、桂花香餡的等等,每個都拿了5個。付了錢,到了家裡,我急忙拿出了全部,讓媽媽給我蒸了蒸。媽媽有事先出去了一趟,我呢,就在家裡好好享受著美味,我先拿了一個蜜棗餡的,把它給剝開,好黏啊,裡面的珍珠數不盡,我把‘’珍珠‘’吃完後,開始吃裡面的蜜棗,紅紅的,軟軟的,又甜甜的,一直甜到心裡。吃完這個粽子後,真是讓人吃了還想吃,於是,我有偷偷地又拿了一個,就這樣,家裡的粽子被我‘’打掃‘’地乾乾淨淨了。媽媽回來了,當然,一看垃圾桶裡就知道怎麼回事了,我呢,也少不了一頓臭罵了,不過,經過這件事情,我再也不敢這樣做了,這一天,我也幹過不少事情。這就是我的一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7
端午節有許多的習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習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的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啦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然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啦拜天,口裡唸唸有詞,然後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啦裂縫之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然後下來。
我們與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著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著身體,好像笑這對我們說“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習俗之一—插茱萸。但,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啦。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習俗把古老又悠久的習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8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照例蹲在姥姥身旁,看她用粽葉包起這幾千年傳承下來的節日氣氛。
姥姥的手法十分嫻熟。手指繞著粽葉,一來二去,便做成一個肉鼓鼓的粽子。而我卻怎麼學都學不會那神奇的手法。這除了幾十年下來的練習,恐怕還得有一份對節日的虔誠在裡面吧。之後是蒸粽子,我一邊守著鍋,一邊在腦海中回想著粽子的香味。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裡“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裡,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裡面嫩紅色的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端午是一個美麗而純樸的節日,對於熱愛生活的人們來說,它不僅是紀念,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如今,傳統節日的氣息正一年一年的淡去。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文化能找到更好的承載方式,繼續延續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9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端午節有許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端午節有許多風俗,好像吃粽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粽子,我可是非常喜歡。我見到的粽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粽,一種是竹筒粽。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裡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著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訊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粽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粽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0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粽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粽子吧,包粽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裡,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眾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裡划龍舟,包粽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紀念古代忠臣屈原的節日,那是楚襄王九年,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的。許多人不捨得屈原先生於是駕船追至洞庭湖歸來;還有許多人唯恐河裡的魚蝦傷害屈原先生的軀體,就把糯米裝竹筒煮熟扔入江中。從此,便有了賽龍舟比賽,而竹筒裡裝糯米便成了現在我們用糯葉包的粽子了。
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的,還是紀念吳國的伍子胥的節日。吳國伐越國之時,伍子胥助夫差一臂之力,一舉滅越,那時吳國士氣高昂,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於是越王求和,吳王夫差答應了。越王又派他的宰相去說伍子胥的壞話,讓吳王痛恨伍子胥。果然不出所料,吳王大怒,要殺伍子胥,伍子胥知道後要鄰居挖下他的雙眼,掛在城門上,要讓他的雙眼看到越國侵入吳國。這句話更讓吳王火上加油,即刻處死他。結果這位忠國忠君的忠臣被人害死!
端午節還有許多的來歷呢!要你們自己去了解,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2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為相同的是吃粽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很相信。
母親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13
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那我來告訴你吧!有喝雄黃酒,掛艾草,賽龍舟,吃粽子。這些習俗都是用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認—屈原。
屈原因為對自己的國家失去了信心十分傷心,所以他就投汨羅江而死。百姓們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黃酒倒到河裡,把蛟龍灌醉了,再把粽子扔進河裡讓蛟龍去吃,這樣蛟龍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還有划龍舟這樣的活動,這樣是可以把小魚小蝦趕跑,這樣就不會吃了屈原的屍體。
掛艾葉是用來驅趕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對我們有危害的蟲子。
賽龍舟是表示屈原愛國,愛百姓的精神,這也是為了紀念他不給國家丟臉的精神。
他也說過很多有名的詩:《九歌》《離騷》等有名的詩歌。他的詩歌讓人看了會讓人情不自禁地稱讚起他寫的詩。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個名聲不小的人呢!而且他還是楚國最有名的詩人,自從他走了之後,楚國沒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個很厲害的人。
屈原真是一個愛國又偉大的詩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