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包餃子的作文(精選20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洩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包餃子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
冬至到了,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有句民謠是“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所以,今天中午一放學,媽媽就說包餃子,並且牟星宇媽媽也一起過來包餃子。我高興的說:“我們也學包餃子,媽媽同意了。
我們先學第一步,媽媽教我們把面放在盆裡,然後一邊往麵粉裡澆水,攪動麵粉和麵,我照媽媽說的做,可是一會兒兩隻手就被粘住了,媽媽往我手上撒了一些乾麵粉才把面弄乾淨。原來看媽媽和麵時覺得很簡單,現在覺得真難啊!在媽媽的指導下,我們笨拙的把面終於揉到一起。
第二步是切餡,今天的餡是藕和胡蘿蔔的,我們先把藕和胡蘿蔔插成細條,又剁成沫,然後阿姨放上較好的肉和佐料,餡就弄好了。
第三步是揉麵和擀皮,首先媽媽在面板上把面揉勻,切成四小塊,又把一小塊面拉成長條,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再把小段壓扁,擀成一個一個小面片。我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起來,可一到我手上,它們就變得不聽話了,尤其是擀麵片,我右手拿著擀麵杖,左手拿著麵餅,可是怎麼擀也擀不圓,不是粘在麵杖上,就是不聽使喚地擀成各種各樣的形狀。我說:“唉,真難”。媽媽和阿姨包著水餃說:“挺好,挺好”。聽著她們的鼓勵,真希望擀得一個比一個好。
第四步就是學包水餃了,我把面片放在手上,又用勺子弄了一點餃子餡,可是這邊捏好,那邊漏餡了。我想:我再包一個,要少放一點餡,我捏好一看,沒漏餡,可放在那,就像一個半圓的麵餅,真難看。媽媽看我洩氣的樣子,就手把手教起來,他讓我拿起一個面片,放上餡,然後把皮合起來,先再中間一捏,在向兩邊一捏,直到沒有縫兒,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媽媽說我有進步,我心裡美滋滋的。
在我們共同努力下,餃子終於包好了。這時,鍋裡的水也燒開了,我還學著大人的樣子煮水餃,一會功夫,一盤盤熱氣騰騰的餃子就端了上來,我吃了一個水餃,覺得今天的餃子格外香。我第一次包餃子,真開心啊!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2
今天是冬至,是24節氣中重要的一個節氣。這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日子。冬至有北方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風俗。傳說這個風俗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治病救人而流傳下來的。
今天我們全家想包三鮮餡的餃子吃。中午,我和媽媽先把韭菜擇乾淨又用水洗乾淨放在籃子裡晾乾,用泡上了木耳和凍蝦。下午放學的時候發現木耳大得填過了碗,他變得可真快!大大的木耳有的像我們的耳朵一樣。
在媽媽的指導下開始了準備工作之一——和麵。我一邊用左手加水,一邊用右手和麵。不一會兒,乾乾的面成了一個個小溼麵糰。我又左右手開攻把面往一個方向揉終於和成了一個大面團。媽媽高興地說:“兒子,你學會和麵了!”
在媽媽的鼓勵下,我又拿了兩個雞蛋打在碗裡,我一敲它就碎了,黃澄澄的蛋黃流了出來。我拿著筷子使勁攪拌,媽媽在鍋裡放上了油,我倒了進去,用筷子攪拌了一下就好了。原來雞蛋就是這樣炒出來的呀!
木耳、蝦仁在我的刀下粉身碎骨,媽媽在盆裡把所有的餡放到一起加上了油、鹽調好了餡。準備包餃子了,媽媽擀皮,我包餃子。我先把麵皮平攤在左手掌上,用勺子把先放到中間,再兩面對摺,把邊捏嚴實就好了。看著媽媽包的餃子又圓又鼓,我包的又瘦又小我不甘心又連續包了十來個。看著他們一個個站好隊排在那裡,好像要急著下鍋呢!
鍋裡的水等得不耐煩了,咕咚咕咚翻起了滾兒。我和媽媽把餃子一個個放到水裡,蓋上鍋蓋,等了幾分鐘水開了,餃子也在快樂的跳舞。媽媽說:“接一勺涼水倒進去,等水開了,餃子就可以出鍋了。”於是我就依照這樣,餃子被我盛到了盤子裡。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真香啊!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3
又是一個冬至到來了,姥姥早早打來電話叫我們回家吃餃子。
一進門,看見姥爺圍著圍裙,正在和麵,我也嚷嚷著要一起包餃子。我學著姥爺的樣子,左手拿起一個小麵糰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著,可它一會兒粘在案板上,一會兒粘在手上,就是不聽話,怎麼也弄不圓,最後還掉在了地上,大家笑了起來。沒辦法,我只好投降了,拿著姥爺已擀好的面片開始學著包,姥爺邊包邊教我,說道:“左手把面片拿穩放在手指中心,右手用小勺舀上少許餡放在面片上,用手輕輕把邊緣捏住,兩手一捏就行了。”我一聽真簡單啊!便馬上按照姥爺的方法按步就班開始操作了,而我包的餃子像一個“小胖子”,大家又忍不住笑了起來。
吃飯了,姥姥端上了熱氣騰騰的餃子,我心裡高興極了,這是我第一次包餃子,這裡也有我的一份功勞。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4
冬至那天,一回到家,就看到大人們都在忙個不停。
我放下書包,便跑到媽媽面前興奮地說:“今天我也要包餃子!”媽媽說:“好啊,你先去把手洗乾淨。”洗完了手,媽就開始教我包餃子了。
媽媽先給了我一塊餃子皮,我又拿了雙筷子,這時只聽媽媽說:“用筷子把餡放到麵皮上,然後沿著邊捏緊。”我聽了媽的話,就學著媽媽的樣子,認真地包起來。可我使勁兒捏了半天,卻怎麼也包不住。媽媽看到後笑了笑:“你放的餡太多了,你剛學包,要少放點兒餡才行。”
換了第二個麵皮,我就按媽媽說的,少放些餡兒,把邊兒捏緊,就這樣,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可我看了看面板上的餃子,媽媽包的餃子像一隻只乖乖的小白免,而我包的就像一條條小綿魚,全趴在面板上,沒一點精神。媽媽看了看我,笑著說:“不要灰心,會一個比一個好的。”
餃子包的差不多了,鍋也正好開了,媽媽把餃子一個個丟進鍋裡,餃子像一隻只小白魚似的在鍋裡歡快地翻滾著。又放了兩次涼水,就可以出鍋了。我們圍著桌子津津有味的吃起來。
長這麼大,吃過很多次餃子,可我覺得今天的餃子格外的香。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5
“冬至餃子夏至面”,又快到冬至了,我不由想到了美味的餃子。
餃子是深受中國漢族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餃子也是北方的年節食品,在中國北方很多地方都有冬至吃餃子的習慣。當然我們這裡更加流行包餃子。
星期天,正好表妹也在我家,媽媽買回肉餡、韭菜,開始做餃子餡。媽媽麻利地拌好餡、和好了面,包了起來。我洗乾淨手對媽媽說:“媽媽,我幫您包好嗎?”媽媽笑著說:“你還是幫我擀皮吧。”我挽起袖子,正準備擀皮,妹妹跑了過來,不由分說從我手裡搶過擀麵杖,擀起了餃子皮。“媽,你看。”“你讓著點妹妹,那你包餃子吧!”
我更高興了,學著媽媽的動作,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上,用筷子夾起一小塊餡,放到餃子皮中間,將兩頭對摺,貼在一起,兩手用力一捏,可餃子開了一個大洞,餡漏了出來,我趕快交給媽媽處理。我又拿起一個皮,心想,這次少放點餡,可不知咋的,皮對摺後,捏不到一起,“算了,不包了。”我洩氣地說。媽媽看了看說:“做事要有耐心,遇到困難要找原因。”聽了媽媽的話,我又包了兩個,雖然樣子不好看,但成功了,我得意地說:“妹妹,看我包的餃子咋樣?”妹妹抬起頭來,只見她臉上、衣服上粘滿了麵粉,真像個聖誕老人。媽媽望著我倆,笑得前仰後合。
包完了,餃子熟了,吃著熱騰騰的餃子,真的開心。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6
冬至到了,這是24個節氣中重要的節氣。這一天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最長的一夜。冬至吃餃子是張仲景醫生的祛寒養耳湯流傳下來的習俗。到現在還有一種說法,冬至行為不端凍耳朵不關任何人的事。
第一節課,班主任楊老師向學生講解了冬至的諺語、古詩和慶祝方法,讓學生了解冬至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地位,古人對冬至的書面表達,以及冬至包餃子傳統的由來。然後郭老師分享了冬至起源的天文學知識,並從天文學的角度對二十四節氣的定義和劃分、冬至的地理意義以及對學生的影響進行了說明。
在學生們上冬至知識課的同時,家長和志願者們一直在上課的學校活動室裡忙碌著:做桌子、鋪桌布、準備炊具、揉麵、分發餃子和餡料。小組行動,分工明確,有說有笑,忙忙碌碌,共同創造一個小舞臺,讓學生到處練習勞動。麵糰和餃子餡放到桌子上,大家又笑了。麵糰是胡蘿蔔黃色,捲心菜紫色,菠菜綠色和白色;餡料是第一組的香菇豬肉餡,第二組的豬肉芹菜,第三組的豬肉韭菜餡,第四組的豬肉蘿蔔餡,第五組的豬肉香菇餡。不同顏色的餡料搭配不同口味的餡料,看起來很饞。
看,楊先生正在給我們第二組的學生講解包餃子的技巧。老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很多學生看了楊先生包的東西,很快就可以一邊包包一邊獨立包餃子了:給!寫一幅肖像並不難。很多家長用他們嫻熟的技巧教他們的同學如何和麵、卷皮和包餃子。同學們也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介紹經驗,都學得很快。太棒了!從量變到質變,學生做餃子越來越熟練,成品餃子的外觀質量越來越高。感謝大家的不懈努力,所有的麵糰終於變成了餃子。有很多圓的,方的,三角的,混色的餃子,很好看。
麵糰全部變成餃子後,每組製作一套創意餃子,參與創意評選。經過父親、父親、周父親的細心觀察和評價,第二、五組獲得最佳創作獎,第一、三、四組獲得最佳愛情獎。
現在,是享受勞動果實的時候了。餃子放進鍋裡,紫綠白五顏六色的餃子一看就有食慾。等著包餃子的時候,鍋裡滾著五顏六色的餃子,學生們饞得跟餓狼一樣。餃子終於出鍋了,同學們品嚐著親手包好的美味餃子,回味著勞動過程中的樂趣,成就感和自豪感溢於言表。激起了其他班的同學停下來收拾窗戶,貪婪的蟲子湧了上來。
透過迎冬至包餃子勞動實踐課的實施,學生不僅可以瞭解傳統文化,感受冬至節氣,還可以感受到自己包餃子的氛圍和樂趣,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增強了他們的自豪感、責任感和集體榮譽感。再次感謝老師給我們這個機會。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7
今天是冬至,又正趕上是星期天,按照傳統習俗我們一家興致勃勃包起了餃子。
媽媽早早和好了面,在盆裡醒著。我和哥哥從盆裡抓出一小塊,在案板上把面搓成細長的一條,哥哥拿菜刀把面切成均勻的小塊。我用手把面塊在案板上輕輕一摁,麵糰便成了圓圓的像柿餅一的面塊。接著,我拿起擀麵杖想學媽媽的樣子把餃子皮擀開,可是手怎麼也不聽使喚,要麼把面擀成了長方形,要麼就是一面厚一面薄,怎麼也擀不均勻。看起來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其實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最後媽媽手把手教我要兩隻手配合,一個手擀一隻手轉,終於我成功地製作好一張薄厚均勻的餃子皮。
我把擀好的麵皮放在左手裡,右手拿起筷子把餡放在麵皮中間,小心翼翼地把皮折回來用兩手一握,哈!哈!哈!一個像新月亮一樣的餃子終於包成了,雖然沒有媽媽包的漂亮,但畢竟是自己第一次單獨完成的作品,我感到很開心。回頭再看哥哥包的餃子,歪歪扭扭更沒有形狀,爸爸媽媽都被他的作品逗笑了。就這樣在笑聲中我一邊學習大人們的做法,一邊自己認真地做,我們一家人很快包好了一大盤漂亮的餃子。
吃著香噴噴的餃子,回味著勞動的過程,我明白了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學習,用手去實踐才能做好。否則,看似簡單的事情,想做好其實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8
每到冬至,大人們都會說:“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隨後他們便在廚房裡忙開了,我多想嘗試著自己包餃子,可大人們總是不讓。老師彷彿看出了我的心思,今天上午給我們上了一堂包餃子的課。
一上課,老師端來一個盆,盆裡裝著餡兒,還有一個面板和菜刀。老師首先把一個又細又長的長條條切成了一小塊兒一小塊兒的小麵糰,然後把小麵糰按成一個個小扁圓。開始擀麵皮了,當老師擀麵皮時,有些同學沒經過老師允許,就要去洗手,回來後都爭著擀麵皮。老師便讓我們每人都包兩個餃子,我聽後,開始擔心起來:讓我吃餃子可以,但是包餃子可能有點難。
有的同學躍躍欲試,有的同學則驚訝地站在那兒,然後,老師開始給我們發麵皮,只見喬同學熟練的把餡包在餃子皮裡,她又用手一捏,就成了一個餃子。看到這裡,我也跟著包了起來,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兩個餃子。於是,我向老師申請擀麵皮,沒想到老師爽快地答應了。
最後還剩下五個麵皮沒人包,老師把那五個餃子皮拿過來迅速地包了起來。一轉眼,那五個餃子皮在老師的手裡變成了一個又一個形態奇異的餃子,好看極了。
老師把餃子放在了鍋裡蒸一下,蒸好後,老師給每人發了兩個,我咬在嘴裡,油油的、滑滑的,真好吃!
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裡暖暖的。教室裡不時飄來陣陣餃子香,今年的冬至太難忘了。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9
在冬至的那一天,媽媽和奶奶在家包餃子。奶奶先把面揉好,然後媽媽把餃子餡調好,就可以開始包了。
奶奶先從麵糰裡拿出來了一點,用擀麵杖把它擀平,然後再用刀切成很長的平行四邊形,像這樣疊幾層,再次用刀切成菱形。
接下來,便是媽媽大顯身手的時候了,我問媽媽:“我能幫到忙嗎?”媽媽說:“你幫忙運送餃子皮吧!”我說:“好的。”
我聽到奶奶叫拿餃子皮了,然後我趕緊跑過去,手裡捧著麵皮放在盤子裡。我也試著包一個餃子,可是不小心把餡擠出來了,餃子餡很調皮,我左手一捏,它就從右邊出來了,右手一捏,左邊又出來了,餃子餡像跟我作對似的。為了不讓媽媽看見,我就把它混在媽媽已經包好的餃子盤中。開始下餃子了,跟我想的一樣,出鍋時我包的那個餃子皮就破了。
我有一些失落,但是媽媽走過來說:“包餃子時要學會技巧,比如:這裡要捏......學會這些技巧,包餃子就會很簡單。”我聽了媽媽的這番話,決定再包一次,果然這次皮沒有破。
透過這次包餃子,我學會了做每件事情都需要技巧的。我要把中國傳統習俗發揚光大。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0
今天冬至,放學後,媽媽把我接回家,我做完作業,就和媽媽一起包餃子。
媽媽把一碗麵粉倒到面盆裡,再加上適量的水拌勻,然後揉到一起。和了一會,一碗麵粉就變成了一個光溜溜的面球了,我也忍不住下手和了幾下,媽媽看我揉個不停,就說:“好了,別揉了,蓋上蓋讓它醒醒吧,咱們準備菜!”
媽媽拿出一個大白蘿蔔,把它洗個乾乾淨淨,用擦子擦成絲,我看著媽媽擦幾下以後又換個面,換了幾下以後像一枝削好了的鉛筆。我決定試一下,結果怎麼也削不動,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削了一下,削了四五下,就沒有力氣了,我拿開擦子一看,啊!這可不是絲,是末,我花了這麼多功夫都白費了!媽媽說:“沒有關係的,反正還要剁,只因為你的力氣小才會這樣!”媽媽把擦好的絲放到鍋裡煮一下,趁這一會媽媽把肉拿出來,我把肉放在盆裡,在媽媽的指揮下,我放了三勺鹽、一勺雞精、倒了一些味達美醬油、放了一些香油,就開始用筷子攪拌,媽媽讓我順著一個方向攪,說這樣拌的餡好吃。我攪勻了,媽媽也剁好了蘿蔔,我把肉和蘿蔔都放在一個盆裡,就開始使勁地往一個方向攪,直到把它們攪勻了為止。攪完以後,我覺得胳膊很酸,我不得不休息一會。
把餡拌好後,又拿出來和好的面,在面板上揉,我揉呀揉,把面揉成了一條“小蛇”媽媽拿起刀子“嚓嚓嚓“把面切成小塊兒,我也試了幾下,呀,刀子可真沉,我費了很大的勁才把這條“小蛇”全都切完,我們把切成的小塊兒搓成圓柱形,又把它們按成扁的,我擀皮,可是,手怎麼也跟不上去,兩個手不知道怎麼配合,擀好了,可是是個長圓的,之後我又擀成六邊形、五邊形、小花邊,可是就是沒有圓圓的,媽媽擀的皮又薄又圓,我覺得擀皮太難了!我們把餡放進皮中間,用食指和拇指把皮提到中間捏在一起,再把兩邊的捏到一起,一個餃子就成了,我捏的餃子扁扁的,餡有點少;媽媽包餃子是擠的,餃子肚子鼓鼓的,我們一邊包媽媽一邊對我說:“你知道嗎?冬至這一天是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過了這一天,白天就一天比一天長了,冬至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重要的節氣之一,這一天,大家幾乎都會包餃子。現在還流傳一句民謠“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有人管”的說法,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為大眾治耳之恩。
包好餃子,我們把餃子放到鍋裡開始煮,媽媽說開鍋以後要加三次涼水就熟了。很快,香噴噴、熱乎乎的餃子就出鍋了!
餃子的味道真好,自己動手做得更好吃!也可能是餓了,我吃了一大盤!真香呀!就是做完以後,覺得胳膊有點酸!挺累的!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1
每年冬至,我們首先想到的事情就是吃餃子的習俗吧。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時節,想到捧著一碗熱氣騰騰的水餃,心裡就不覺湧上暖意,尤其在飯後睡上一覺,這樣的感覺更加愜意,冬天的寒冷凜冽的感覺好像全然被拋到了腦後。
去年冬至,我們社團一起組織了一次包餃子活動,為的是讓團裡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在這個溫暖的節日裡,讓社團大家庭的溫情來彌補沒能回家的遺憾。
人多的地方總是更加熱鬧,我們很多人聚在一起的時候自然是隻顧著說笑玩鬧,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任務中去,還好那邊負責提供材料的阿姨過來催了幾次,我們才開始認真的包了起來。
很自然的分了組,幾個人負責擀麵皮,幾個人負責包水餃,還有幾個男生專門做我們的配送員,把包好的水餃給餐廳阿姨那邊送過去煮好,我們在一邊等著水餃出鍋。
等待的間隙,你以為大家就能夠安安靜靜的坐下來談天說地聊人生?那你真是小看我們,你看那邊最調皮的小男孩兒已經被摸了滿臉的麵粉,像是個大花貓一樣。沒錯啊,大家都在忙著互相塗抹,剛安靜下來的氣氛,一下子又活躍起來,不過,這才叫朋友嘛,有說有笑有調劑,生活才更加充滿了樂趣。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2
冬至代表團圓。古代,窮苦的老百姓十分重視這個節氣,因為它寓意這一年最艱苦的日子要來了,就是糧食短缺,天氣越發的寒冷。這一天,人們會包餃子,圍在一起吃一頓熱熱乎乎的餃子,祈願在接下來的艱苦日子裡,一家人齊心協力共度難關!為什麼吃餃子呢?因為餃子的形狀就像一家人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如今,時代的發展,國家的富強,我們再也不愁吃穿用度了。不過,我們卻從來沒有忘記這樣的文化傳統節日!
冬至,我和媽媽趁爸爸還沒有到家,便包了好多餃子。媽媽的老家冬至的習俗雖然不是吃餃子,但是爸爸的老家是的,媽媽第一次包餃子想給爸爸一個驚喜。看著笨手笨腳的媽媽在廚房狼狽不堪的樣子,我竟然笑出聲來。我想:既然我們都是第一次包,乾脆和媽媽來一次比賽。沒想到,最後我居然在時間上大獲全勝。不過,可能是我太急功近利想要戰勝媽媽,最後煮出來的餃子有個別開口的,很明顯是我包的,看來呀,慢工出細活是有道理的,應該是媽媽贏了。
爸爸到家的時候我們已經結束了比賽,所以,爸爸以零個餃子的成績獲得這次家庭包餃子大賽的最後一名。我和媽媽罰他吃掉全部開口的餃子,爸爸一開始不知道那些都是煮的開口了的餃子,樂呵呵地說:“這算什麼,我可是大胃王。”爸爸說完便開始大口地吃起來,吃一個臉色痛苦一點,吃一個臉色再痛苦一點,到最後,爸爸哭喪著臉說:“這些餃子顏值不夠啊,還是放過我吧……”
這次的冬至包餃子大賽令我印象深刻!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3
冬至有包餃子的習俗。在12月22日那天,我、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一起在家裡包餃子。我們先把手洗乾淨,再把奶奶早已準備好的肉餡從冰箱裡端出來。接下來,就可以開工了。
我先把皮放在手裡,再用竹筷夾一點肉餡,放在皮的中間,然後用手指輕輕地蘸一蘸碗裡的清水,把皮的周圍一圈給溼潤一下,然後,把皮對摺,用手使勁地捏緊。這樣,一個餃子就大功告成了。“太棒了,我的小籠包完工了。它看上去好像扎著一株洋蔥辮似的,非常可愛!”“包好了餃子,該燒餃子吃了!”奶奶拿著鍋說。一個個樣子像彎月一樣的餃子,都到了一個熱氣騰騰的“溫泉”裡。他們有的在水裡翻滾,有的在水裡游泳,還有的在泡“溫泉”。一個個餃子燒好了。我、爺爺、奶奶、爸爸還有媽媽,幾個人圍成一桌,都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哇!奶奶燒得餃子真好吃!”我讚歎道。
今年的冬至我明白了許多道理!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4
今天冬至,奶奶又要包餃子了,我懇求奶奶教我包餃子。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奶奶總算答應教我包餃子了。
奶奶先給我做示範,我看著奶奶包餃子一會兒就包好了,我覺得包餃子很簡單,於是拿起一張皮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可是才包了兩個,就都漏了餡,我有一點氣餒了。但我又仔細觀察奶奶的手法,我發現,餡不能放的太多,還要放在中間,這樣才不會漏餡。我又試著包了兩個,沒想到我攥的不緊,還是漏了餡,我急忙修改,沒想到有把餃子包成了小籠包,媽媽說:“你這是包包子還是包餃子呀?”奶奶有些哭笑不得。
我又包了幾個,這一次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訓,認認真真地包,再也沒發生漏餡的狀況。我總算學會了包餃子。煮熟後,我的餃子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我心裡美滋滋的。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5
今天是星期六,我問媽媽今天是什麼好日子,要包餃子,我好奇的問,媽媽說:“今天是冬至呀!”哦,冬至要吃餃子的,我給忘了。
我對媽媽說我也想要學習包餃子,媽媽說:“好啊!不過你一定要小心。”我說:“知道了,”我看著媽媽的樣子,先擀皮,再把皮拿在手裡,然後把肉餡放在皮上。最後在把中間捏在一起,再把兩邊捏在一起,這樣餃子就包好了,我看著自己包好的餃子非常高興,大聲喊到餃子包好了,媽媽看到我包的餃子大笑,說分明是一個包子,不像是個餃子。我有點氣餒,不過我又不甘心的再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這下媽媽開始表揚我了,我心裡也就樂開了花。
餃子剛上桌,我忙嚐了一口,說:“真鮮啊!”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心裡美滋滋的。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6
今天冬至,奶奶又要包餃子了,我懇求奶奶教我包餃子。在我的強烈要求下,奶奶總算答應教我包餃子了。
奶奶先給我做示範,我看著奶奶包餃子一會兒就包好了,我覺得包餃子很簡單,於是拿起一張皮學著奶奶的樣子包起來,可是才包了兩個,就都漏了餡,我有一點氣餒了。但我又仔細觀察奶奶的手法,我發現,餡不能放的太多,還要放在中間,這樣才不會漏餡。我又試著包了兩個,沒想到我攥的不緊,還是漏了餡,我急忙修改,沒想到有把餃子包成了小籠包,媽媽說:“你這是包包子還是包餃子呀?”奶奶有些哭笑不得。
我又包了幾個,這一次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訓,認認真真地包,再也沒發生漏餡的狀況。我總算學會了包餃子。煮熟後,我的餃子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我心裡美滋滋的。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冬至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餃子,每年這個時候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包餃子,然後等熱騰騰的餃子撈出過,一起吃,是一件幸福 的事。你冬至包過餃子嗎?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7
難得冬至節還暖陽高照,無風無霾很舒服。下午和媽媽從浴室回來就開始忙活著包餃子。
媽媽拌好了餃子餡,我兩就坐在電視機前一邊看《一站到底》一邊包餃子。我和媽媽協同作戰,我負責給餃子皮蘸水,媽媽來包。分工合作效率高,不到半小時,一盤餃子40只完工嘍!媽媽去燒水煮餃子了,我哪能閒著啊,我自己獨立包了幾個餃子從三歲看媽媽包餃子,四歲給媽媽打下手,五歲學擀餃子皮,六歲我自然能獨立地包餃子了。嘿嘿,看看我的手藝還不錯吧!媽媽說冬至節包餃子這項民俗需要時代傳承下去,就如同媽媽小時候跟著她的外公外婆包餃子,後來媽媽到了蘇州仍然每年都親手包餃子,在媽媽心裡不僅為了傳承民俗更為了紀念她的外公外婆。
我也要好好學習包餃子,甚至學著和麵、擀皮、剁餡、拌餡一整套手藝,將來還要教我的孩子一直傳承下去。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8
冬至到了!冬至到了!家裡來了很多客人,媽媽對客人們說:“今天是冬至,我們吃餃子吧?”他們異口同聲:“好!”
於是我和媽媽去買肉菜。買了五花肉、姜、玉米、胡羅卜、蔥、百合花、麵粉。
我把五花肉用水洗乾淨,媽媽拿起刀把五花肉切小,再把肉丁剁成肉餡。我把肉餡倒到一個洗乾淨的盆子裡,然後把別的菜洗乾淨,再把菜放到盆子裡。到了揉麵團變成餃子皮了。我先把麵糰放在木板上揉,揉啊揉,揉啊揉,揉好了。
媽媽開始教我包餃子了。媽媽說的話我聽到可認真了,媽媽先把麵糰切成小丁,再把小丁用擀麵杖變成一個餃子皮……,我第一次包得肉太多了,第二次肉太少了,第三次不多也不少。我把餃子皮攤在手上,把肉餡放到餃子皮裡,一會包“足球”,一會包三角形。
媽媽把餃子放到鍋裡,過了一會我看到餃子“遊”在鍋上,媽媽就把餃子全拿出來給客人們吃。
我心裡很開心。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19
早晨,我剛起床,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蔥、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麼多的菜乾什麼呢?”“後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說。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
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麵、擀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咪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後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學著媽咪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咪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咪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咪虛心求教,媽咪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聽了媽咪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咪指出的原因,終於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人們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冬至包餃子的作文 篇20
前年冬至下午,媽媽開始拌餃子餡了:先把肉剁成肉餡,拿作料醃好;接著又把白菜、蘿蔔剁碎,擠水後放入肉餡中,再加入一些調味品,餃子餡就拌好了。聞一聞,啊,真是色香味俱全呀!
落日的餘暉慢慢褪去了,夜色如一塊黑幕籠罩大地。電視打開了,裡面傳出了歡歌笑語。奶奶把已經和好的面拿出來,在案板上揉勻,然後揉成細細的長條,切出了一個個的小劑子。這時,爸爸媽媽和我“上場”了。我把一個個的小劑子用手掌壓成扁扁的圓片,太簡單了,一會兒,我就完成了任務。
第一步是和麵,先把面舀一碗放到面盆裡,然後用水一點一點的灑在面上準備把麵粉和成團。我是第一次和麵水加多了麵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麵粉就和不成團。“媽媽,快來幫幫我”我都著急了,媽媽過來教我把面和好。媽媽真厲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乾乾靜靜的。接下來我該幹什麼呢?我四處看看,該做下一道工序了——— 擀餃子皮,我從爸爸的手裡奪過擀麵杖,開始“教訓”一個個小圓片,受過我“教訓”的餃子皮不是這兒 “缺了一塊肉”,就是那兒 “鼓起了一個大包”,簡直就是“四不像”。大家看著我的“傑作”都捧腹大笑,我“敗下陣”來,灰溜溜地去嘗試下一道工序——— 包餃子。我先把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舀了一小勺餡小心翼翼地放在餃子皮的正中央,然後將餃子皮對摺後,很細心地把邊捏好,最後學著大人的樣子用兩手的虎口一擠,一個餃子包好了。正當我興高采烈之時,這個剛誕生的“小生命”似乎很不聽話,裡面的餡兒漏了出來,我又趕忙拿了一個餃子皮“補洞”。這時,再看我包的餃子:又白又胖、油光滿面,身上還裹著一件厚厚的棉衣,結果又引來全家人的笑聲一片。
第二步是擇菜,我們擇的菜是韭菜,先把韭菜壞的菜葉摘掉,然後把韭菜洗乾淨,晾乾上面的水分,再把韭菜切好放到一邊。
第三步我們把切好的韭菜放到早就準備好的肉餡裡,再把香油、鹽、花椒粉、醬油等各種調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餡拌好。我端起來聞了聞,真香,媽媽這時對我說:“香嗎?我們趕快去包餃子吧!”我高興地點點頭。
我和媽媽開始擀餃子皮,媽媽對我說:“擀餃子皮要左手拿著皮右手拿著擀麵仗,右手使勁擀,左手要跟著轉,知道了嗎?”我在媽媽的指導下一個餃子皮擀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餃子,我也是第一次包,媽媽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個餃子皮放在手心裡,用勺子舀一勺肉餡放在皮裡,再把餃子皮對摺邊上捏上花邊,我好不容易包好了第一個餃子,我很開心。
如今的我可大不一樣了,擀得餃子皮又圓又薄又均勻。今年冬至吃餃子,我家擀皮的活兒,非我莫屬。終於吃上香噴噴的餃子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可真香。透過這次體驗讓我體會到了媽媽平時為了我是多麼辛苦。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孝敬媽媽。冬至裡吃餃子,還防止凍耳朵呢!你看餃子的形狀多像耳朵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