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春節習俗作文

【精選】春節習俗作文四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習俗作文4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春節習俗作文 篇1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了,我興奮地期待著。要知道春節可是我們小孩子最喜歡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可以放煙花,吃餃子,貼春聯,還可以拿到壓歲錢。春節真是太棒了。

  大家都知道,我們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但是最重大的節日非春節莫屬,今天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春節的習俗吧。

  春節習俗一:放煙花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隻兇猛的怪獸,名叫“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夜裡,它都會從山裡跑了崍,殘害生靈,還喜歡吃人。但是,年有三個弱點,一是怕光,二是怕紅色,三是怕“啪”的響聲。於是,每年到年三十的時候,人們就貼上春聯,點上明亮的蠟燭,燃放鞭炮,把“年”獸趕跑。後來,這成了中華民族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春節習俗二:吃餃子

  餃子作為中國的傳統美食,深受大家的喜愛,也是過春節必不可少的食物。你知道嗎?關於餃子還有一個傳說哩。

  傳說,一年的大年三十,天氣十分寒冷,許多窮人凍掉了耳朵。名醫張仲景見此十分心痛。於是,他就讓妻子把羊肉、辣椒用包在一起,做得象耳朵的開關,然後放到鍋裡煮,煮熟了就分送到窮人家中,人們吃了身上發熱,就不怕寒冷了,也不會凍掉耳朵了。這就是“餃子”的原型了。不過,那時候可不叫餃子,因為它像一個個耳朵,所以叫“銀耳”。

  春節習俗三: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也有的人家是父母在晚上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的枕頭下。你知道嗎?關於壓歲錢還有一個傳說呢: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叫“歲”的妖怪,來吃小孩,人們發錢來壓“歲”,保孩子平安,這就是壓歲錢的由來。

春節習俗作文 篇2

  俗稱破五。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五日,北方叫“煮餑餑”。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二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否則本年內遇事破敗。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貿易。

  祭財神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財神。民間傳說,財神即五路神。所謂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清代顧祿《清嘉錄》雲:“正月初五日,為路頭神誕辰。金鑼爆竹,牲醴畢陳,以爭先為利市,必早起迎之,謂之接路頭。”又說:“今之路頭,是五祀中之行神。所謂五路,當是東西南北中耳。”上海舊曆年有搶路頭的習俗。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

  五祀即祭戶神、灶神、土神、門神、行神,所謂“路頭”,即五祀中之得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詩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開啟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

  路頭神

  路頭神是吳地所信奉的一位財神。俗以是日為他的生日,祭曬迎接,頗為壯觀。

  路頭又稱“五路神”。據說元末有一何五路,為抵禦外寇而死。人們因此祀他為神,名“五路神”。但此五路神似乎與作為財神的路頭五路神無涉。或又以五路神實為五聖神,或曰五通神,在康熙年間湯斌毀禁上方山五通寺以後,民間不敢祀五通神,故改其名為路頭而祀之。一般以此路頭為古五祀中的行神,所謂五路乃東西南北中也;財貨無不憑路而行,故人們以行神為財神,謹加祭祀,冀求它引財入門,或出行獲利。古人外出行旅,祭祀路神以求平安,此為“祖道”之俗;吳俗接路頭,祭祀的也是路神,而這路神變成財神。路神變為財神,是因商業的發展,財貨流通的加劇。財貨往來於陸水之間,人們直觀地認為,路在冥冥之中主宰了財貨。

  俗以為接路頭,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別靈驗,因此叫“搶路頭”。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搶路頭”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護者。人們便不再在赴旅時祭祀它了。

  至於人們在元月初五祭拜路頭神,並以此日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與初五之“五”牽連之故。北方於此日祭“五窮”也是一樣。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氣象,圖一年吉利,財源茂盛,東西南北中,財富五路並進。

  送窮

  正月初五“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這一天各家用紙造婦人,稱為“掃晴娘”,“五窮婦”,“五窮娘”,身背紙袋,將屋內穢土掃到袋內,送門外燃炮炸之。這一習俗又稱為“送窮土”,“送窮媳婦出門”。陝西韓城一帶,破五這一天忌出門,而且要將鮮肉放在鍋中炙烤,還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發聲,認為這樣可以崩除窮氣,求得財運。此外舊時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別飽,俗稱“填窮坑”。民間廣泛流行的送窮習俗,反映了我國人民普遍希望辭舊迎新,送走舊日貧窮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傳統心理。

  開市

  舊俗春節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聖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春節習俗作文 篇3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兒童節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節日還是春節啦!因為春節前需要大掃除、整理雜物、逛花街、買春聯、福字貼,把家裡打扮的喜氣洋洋、煥然一新,還可以買漂亮衣服、新鞋子,媽媽說要從頭新到腳,哈哈......不過我最期待的倒是包餃子,因為我喜歡吃餃子呀!

  春節前三天,外婆專門從市場買來了餃子皮、五花肉、玉米等材料準備包餃子,我也摩拳擦掌的準備學習學習。只見外婆先把五花肉洗淨、剁成泥,裝在盆中,然後剝玉米粒,把玉米粒、肉泥、鹽、醬油、香油一起攪拌均勻,這樣,餡料就做好啦。

  只見外婆,拿起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裡,放上餡料,然後手指一捏,一個元寶形的餃子就完成啦。我一看,很簡單呀,我也會呀!我自信滿滿,拍著胸口說,看我的!我也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因為我喜歡吃玉米餡的,所以我放了好多好多餡料,然後把兩邊的麵皮捏在一起,突然,右邊的皮給餡料撐破了,我趕緊從左邊扯一點皮來補上,然後,它的肚子也破了,我只好拿一張麵皮補上,總算包好了一個餃子。

  我把餃子放在盤子裡,和外婆的一對比,外婆的餃子像一朵花一樣漂亮,我的呢,簡直是個醜八怪!媽媽見了,笑的前仰後合,我羞得滿臉通紅。

  這時,外婆說:“來,我教你包,餡料不要太多,多了容易破,也不容易煮熟”,在外婆的指導下,我包得越來越好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覺得格外香!

春節習俗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

  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計程車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著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著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著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著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裡看見了許

  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