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以習俗有關的作文(通用27篇)

以習俗的作文

以習俗有關的作文(通用27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以習俗有關的作文(通用2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習俗的作文 篇1

  母親節這一天,人們總要想方設法使母親愉快地度過節日,感謝和補償她們一年的辛勤勞動。最普通的方式是向母親贈送母親節卡片和禮物。節日裡,每個母親都會滿懷喜悅的心情,接受孩子們和丈夫贈送的玫瑰花或其他花束、糖果、書和紀念品,特別是當她們收到小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的上面用蠟筆稚氣地寫著“媽媽,我愛你”的字樣的卡片時,更會感到格外自豪和欣慰。但最珍貴、最優厚的禮物還是把她們從日常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輕鬆地休息一整天。這一天,許多家庭都由丈夫和孩子們把全部家務活包下來,母親不必做飯,不必洗盤刷碗,也不必洗衣服。不少家庭還有侍候母親在床上吃早飯的慣例。母親

  母親節創立後,得到了全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援。AmanmJarvis在世時,設立母親節的國家已達43個。時至今日,歡慶這個節日的國家就更多了。母親節,已經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性節日。按慣例,“國際母親節”被定在每年的5月11日舉行。雖然,有一些國家是在一年中不同的時節慶祝屬於他們的母親節,然而,包括我國在內的多數國家,如丹麥、芬蘭、義大利、土耳其、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等等,都是在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慶祝母親節的。

  以習俗的作文 篇2

  在我們的中國有著許許多多古老的傳統節日,現在我為大家說說端午節吧!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是我們中國十分隆重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前的舊習俗,直到現在人們還在過端午節,它是紀念我國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了,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還有有趣的划龍舟比賽呢!奶奶在家已經煮好了香噴噴的粽子,開啟鍋蓋滿屋都飄著粽子的清香,讓我聞得口水直流個不停。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葉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真是回味無窮呀!

  吃完粽子後,爸爸帶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這裡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的可熱鬧了!比賽開始了,各個隊伍都蓄勢待發,隨著一陣槍聲一條條龍舟飛快地劃過水面,猶如一支支箭向前飛去。在場的觀眾們興奮喊道著加油加油,在為參賽者加油鼓勵,參賽者們聽了心裡充滿了信心使勁地划槳,水花到處飛濺。各條龍舟你追我趕的,最後,落後的一號終於追上了遙遙領先的二號第一個衝過了終點,觀眾們不禁歡呼起來,到處都是一片歡樂的海洋。啊!這真是我最難忘的一天了。

  中國的傳統節日真是豐富多彩呀!他就像一座巨大的寶庫,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等著你去找呢!

  以習俗的作文 篇3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

  一個令千家萬戶團圓的好日子——春節,它,是這一年之中最讓人們快樂的日子。

  傳說,大年初一時,山中有一隻名為“年”的怪獸,在這一天,會從山上下來吃牲畜和人。有一天,一個年輕人在家裡用竹子烤火,竹子爆裂,發出了巨響,驚動了“年”,隨即,人們便用這種方式嚇跑了年。後來這放鞭炮便成了每年過年的傳統習俗之一。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戶戶吃完團圓飯後,便把爆竹高掛,大街小巷,燈火通明,響起了“噼噼啪啪”的聲音,人們不僅在這天放鞭炮,在過後的十五天裡,每天晚上都可以聽到這聲音呢!

  過年,不僅有“放鞭炮”的習俗,還有包餃子的習俗。各地包的餃子都是形態各異,記得,我也在除夕夜包過餃子。那天晚上,閒來無趣,便拿起媽媽剛擀好的餃子皮,開心的包了起來,因為這技術還是不夠嫻熟,所以包的像一隻“小老鼠”。我還在這個餃子裡放了一個棗,希望這年鼠年,自己可以過的甜甜美美。

  餃子在除夕夜就已經包好了,可卻要等到大年初一再吃。但在那一天,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也是美滋滋的。

  歡樂無比的春節一過,人們便要以新的面貌迎接這一年了。

  春節,是晚霞,是歲末的一道風景;春節,是朝霞,預示著紅紅火火的一年又要開始了!

  以習俗的作文 篇4

  春節是我國的辟邪除惡的傳統節日,接下來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過年了,家家戶戶張貼大紅春聯,看著這麼熱鬧,我也忍不住叫哥哥和我一起貼。首先,我們拿著春聯,然後把春聯按上牆,我再按住一個角,右手拿著哥哥剛撕下來的透明膠布,再把膠布慢慢的把角落一個一個貼好,哥哥在一旁指揮,最後就完成了。我們一起欣賞著勞動成果,滿意的讀著春聯上的吉祥話,看著這紅紅的春聯,我心想:來年我家一定會紅紅火火的,雖然很累,但累並快樂著。

  貼春聯太累,回家時,我猛地坐在沙發上,當我正要閉眼時,一股香味圍在了我的身邊,原來是要吃年夜飯了。我快速的把碗遞到嘴邊,連忙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真香啊!這是年的味道,媽媽的味道。吃完後我們就去放炮竹,哇!那炮竹就像賦予大地生機的餘光。回到家以後,爸爸說:“我要發紅包了,來晚了就沒了哦!”我飛速的跑了過去,爸爸拿著紅包向前走過來,把紅包一個一個的遞給我們。看著大大的紅包,我心裡美滋滋的,臉上樂開了花。到了家,我們看著春晚,吃著夜宵,真是太讓人安心了。

  到了睡覺時間,我一邊躺在溫暖的小床上,一邊輕輕地自言自語:吃完飯看著這美麗的煙花,真好啊!春節的這個日子,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因為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開開心心的,要永遠永遠幸福安康。

  以習俗的作文 篇5

  今天不僅是5月5日,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夏。

  立夏的時候中國有一個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習俗,要吃茶葉蛋,還要急性碰蛋比賽。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按照班主任張老師的要求,煮好三個茶葉蛋,待到了學校裡。一到學校,大家便拿出自己的蛋和別人的蛋比起來,有的大火:“哈!你的蛋比我的小,你一定輸了!”,還有的說:“哎呀,怎麼辦呢,我的蛋比你的小,怎麼贏你呢?”

  在我們焦急的等待下,到了第四節課,激動人心的碰蛋比賽開始了。第一輪我的第一個對手是的我的同桌張宸玥,我拿出了一個我精心挑選的,自認為是最厲害的大鴨蛋,“預備,各就各位,開始!”隨著張老師一聲令下,我和張宸玥便互相頂了起來,忽然間,我聽見“砰”的一聲輕響,我趕緊朝兩個蛋望去,不望還好,一看發現原來自己的蛋被張宸玥的蛋碰碎了,我的心一下子就涼了,我心想:真是出師不利,第一句就被別人打敗了。

  被別人打敗了,我心裡一陣鬱悶,當我去觀看比賽的時候,已經到了最後蛋王之爭了,我們小組的廖家瑋帶著他的蛋一路過關斬將,殺到了最後一杆,現在,他要和另一個碰蛋新秀任童嘯單挑,只要打敗任童嘯就可以獲得蛋王之王的稱號。比賽開始了,五秒過去了,我又聽到了熟悉的輕響,原來廖家瑋輸了,支援他的人一陣陣哀嘆,大叫悲慘。

  最後,岑銘皓、施雪妍乘客剩下的兩個蛋王,這一次碰蛋比賽,讓我享受了碰蛋比賽的無限樂趣,也讓我吃到了美味的茶蛋。

  以習俗的作文 篇6

  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但現在人隨著經濟科學的發展似乎已經對過年沒有太多的興趣了吧?可是在我認為年是新的開始、新的洗禮。

  每逢在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買很多很多的東西,為新的一年的開始而準備著,因為每過一個年代表大家又老了一歲,並且也象徵我們該懂事了,不要在頑皮了。我們都很高興年的到來就好像它是一個很重要的客人讓我們不由自主地去迎接它。

  你們知道年是怎樣由來的嗎?讓我告訴你吧!因為我也是聽老一輩人說的。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獸,它經常偷吃百姓的食物並且還傷害百姓,讓百姓的生活永無安寧之日,終於,有一個人發明了鞭炮,每當,它來的時候人們就拿起火點燃鞭炮,把它仍到年獸的旁邊,年獸就會被嚇跑。因此人們也把這一天定成了年,也相當於我們現在的過年。

  你們知道過年的時候的習俗嗎?讓我告訴你吧!因為我也是聽老一輩人說的。每當。過年的時候我們都要貼春聯,還要包餃子到晚上還要看《春節聯歡晚會》。當我們吃完飯之後,家長就會給小孩發一個大紅包代表我們幸福、平安。第二天一早。我們要和長輩磕頭,他們也會給我們一個紅包,代表他們對我們的祝福。

  我喜歡過年因為它總讓我想起“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年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日子,我希望我們可以記住它原本的模樣,不要讓新的事物取代它。

  以習俗的作文 篇7

  在我們的寒假期間,有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春節。在春節裡有很多有意義的習俗。

  春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家團圓,不管你在什麼地方,離家有多遠,都要在年三十兒這一天趕回家和家人團聚。過春節還要掛燈籠、貼春聯,這象徵著團圓和喜慶,也象徵著新的一年生活紅紅火火、幸福平安。還有一個習俗是磕頭,初一的一大早,我們要早早地起床給長輩們磕頭,這是一種孝敬;長輩要給晚輩發紅包,這是一種關愛,希望晚輩在新的一年裡健康成長。

  在北方年三十兒這一天晚上必須包餃子,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都無法替代的。有的餃子裡會包硬幣,誰吃到了就會發財;有的餃子裡會包紅棗,誰吃到了就會有好運。每當奶奶把餃子做好了端上桌,我和哥哥都搶著一個接一個地吃,都想吃到硬幣或紅棗,誰先吃到了,會感覺很驕傲呢,一臉神氣。

  其實對我們小朋友來說,過春節最好玩兒的是放鞭炮。聽爸爸媽媽說,在古代,人們用放鞭炮來驅趕“年”這個怪獸,後來這個習俗就一直延續到現在。放鞭炮能給我們帶來很多樂趣,但有時也可能會出現一些危險,而且還會汙染環境,所以很多城市已經不允許放鞭炮了。過年聽不到鞭炮聲,好像少了年味吧?

  春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猜燈謎、踩高蹺、逛廟會、趕大集等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我非常喜歡這些有趣的文化,也特別享受春節給人們帶來歡樂、祥和、團圓的氣氛。

  以習俗的作文 篇8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就快要來臨了,你看有的在忙著貼春聯,有的在包餃子,有的在大掃除。因為這些都是我們過年的習俗。

  有一天媽媽正在貼春聯,我就問媽媽為什麼要貼春聯,媽媽就給我講了個故事。從前,“年”,是一種非常兇猛的怪獸,頭上有角,住在深海里,每逢除夕晚上它就跑出來危害人間。大家只好跑到山上居住避難。在他們都準備走的時候,這時一個老爺爺來了,他對老婆婆說:“你要是能讓我住一晚上,我就能制服那隻怪獸。”老婆婆滿臉擔憂的說:“你那麼大歲數,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快點逃到山上去吧!”老人說:“放心吧,你就讓我住在這兒吧。”老婆婆看勸說沒用,就自己跑到山上去了。到了除夕晚上,村民們聽到了噼裡啪啦的聲音。大家都很好奇村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就派一個年輕人下山去檢視。當他回到村裡發現村裡安然無恙,這才恍然大悟,原來白髮老人是幫助大家驅逐“年”獸的神仙,同時還發現了老人驅逐“年”獸的三件法寶,貼春聯,放鞭炮,穿紅衣。從此,每年的除夕,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過年。”

  聽了媽媽講的故事,我對“年”的收穫很大。如果你們也知道別的習俗故事,我很期待你來告訴我哦。我先在這裡祝你們新年快樂,萬事如意!

  以習俗的作文 篇9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一年一次的春節馬上就要到了,“寒冬臘月”你們知道是什麼時間嗎?“寒”是十月,“冬”是十一月,“臘月”是十二月。春節有好多習俗,你們知道有哪些嗎?放鞭炮、吃餃子、貼窗花……你們快來跟我來看看吧!

  春節時家家戶戶都貼上了紅紅的春聯和窗花。有一年,爸爸把“福”字貼倒了,我著急地說:“爸爸,你把福字貼倒了。”爸爸卻說:“沒貼倒,因為把“福”貼倒是財神到我們家裡了。”

  春節還有放鞭炮這個習俗。傳說,“年”是一種居住在海底的兇惡猛獸。除夕的時候,“年”獸就會出來到處禍害人間,人們都嚇得跑到深山裡居住。有一年,“年”又來了,當人們收拾東西準備逃往深山的時候,有一個過路的老爺爺對一個老奶奶說:“可以讓我在你家住一晚嗎?我一定會把年獸趕跑。”老奶奶還勸老爺爺去深山居住。但是老人堅持留下,老奶奶見勸不住,便自己上山躲避去了。晚上“年”來到這裡老爺爺用春聯、鞭炮、打敗了“年”獸。第二天,大家回到村裡,發現村裡安然無恙。原來,那個老爺爺是一位神仙,看到大家的疾苦特意來幫助大家。而“年”害怕紅色和鞭炮,從此每到過年就會有貼春聯、放鞭炮的習俗。

  我非常喜歡美麗的春節,喜歡春節的習俗文化。每一個春節都給我一個美好的時光。

  以習俗的作文 篇10

  你知道“寒冬臘月”是什麼嗎?“寒”,指的是十月;“冬”,指的是十一月;而“臘月”,指的是十二月。每當過年時,我就情不自禁的想到王安石寫的古詩《元日》,這首詩是這樣寫的:“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過年的時候要吃餃子、吃湯圓、貼春聯、放鞭炮……在春節裡,我最喜歡吃湯圓了,湯圓圓圓的,代表了團圓,裡邊還包著餡兒呢,其中我最喜歡吃菠蘿餡兒的。春節還要吃餃子,是因為有個傳說:說是春節不吃餃子,耳朵就會被凍掉。

  在春節裡貼春聯、放鞭炮是因為傳說有一隻頭上長角的怪獸——“年”,它生活在海里,每年除夕的時候,它就出來到村裡搗亂。一年除夕的晚上,家家戶戶都爬到山上,就是為了躲避“年”獸。當一位老奶奶剛要走出門去山上避難的時候,一位老爺爺攔住了她,說要在這個村裡住一晚。老奶奶說:“不行呀,在除夕晚上,年獸會來搗亂的。”老爺爺說他能打得過年獸。老奶奶對他說了一句小心啊,自己也上山避難了。其實她不知道,那個老爺爺是個神仙,當年獸來臨時,老爺爺把紅紙貼在每家每戶上,年獸看見了,變得很害怕;當老爺爺把鞭炮點燃,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時,“年”獸被嚇跑了。後來,貼春聯和放鞭炮便流傳了下來。

  我特別喜歡這些過年習俗,這些習俗讓我不但感受到了過年的歡樂,還讓我學會了很傳統習俗的知識。

  以習俗的作文 篇11

  說到過年的習俗,我想不用我多說,大家都知道有哪些吧:炸油饃,熬年夜,吃餃子,拜年。不過呢,不同的地方,過年的習俗也不一樣,就讓我給你講講我外婆家過年的習俗吧!

  外婆家位於江西省撫州市東鄉區,那裡的過年習俗與咱西峽的習俗大不相同,我就隨便挑兩件給你講講吧!

  1、包包子

  說到炸油饃,大家肯定很清楚,是"二十六,炸油饃",而外婆家是"二十六,包包子"。在外婆家過年,就不是吃油饃,而是吃包子了。另外,就是在包包子的時候,全家人要坐成三桌包包子:小孩一桌,女性一桌,男性一桌。全部坐好之後,就可以包包子了。我先拿起一張米麵團放到左手上,右手拿著勺子,從餡盆中挖出一點餡,放至米麵團中間,然後小心翼翼地把餡包起來,捏出一個形狀,我的第一個包子包好了。之後,我繼續照這樣的方法包,直到所有米麵團全部包完為止。

  2、沙公沙婆

  說到沙公沙婆,這便是外婆家過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就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拿著祭品,去沙公沙婆廟祭拜,祭品中有:紅鯉魚,雞,酒,豬肉,大蔥,鞭炮,香紙,香火。而且每樣東西上面都蓋有一張紅紙,至於為什麼,那我就不知道了。祭拜的步驟是:1、先把祭品放至相對應的位置;2、點燃香火,拜上三拜;3、把香紙點燃,燒上一沓,4、放兩掛鞭炮。等這些步驟一一做完後,便可以回家了。

  我外婆家的過年習俗是不是和咱西峽的不一樣呢?

  以習俗的作文 篇12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快樂的,因為過春節可以吃團圓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節令我最開心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爆竹。可惜在城市裡過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裡可以燃放煙花爆竹。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著舅舅到街市買了許多煙花爆竹。

  午飯後,外公陪著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著外公用打火機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麼還沒有爆炸?我正疑惑著,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後,我和哥哥姐姐就開始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後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裡,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當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後,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衝了出來。然後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我沉浸在了這個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爆竹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以習俗的作文 篇13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如果你來到這裡,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風趣。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非常清閒的,媽媽就去菜市場採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裡待著。等了許久後,媽媽回來了,買了那麼多東西。晚上,開始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後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後,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進冰箱裡。

  吃過飯後,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非常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裡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裡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捨地和那漂亮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初一時,我很早起了床,吃過早飯後,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板凳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裡也是美滋滋的,因為我家親戚很多,所以到了親戚家裡又拿到了許多壓歲錢,我也很開心,有那麼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著元宵看著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我也特別開心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結束。

  家鄉的春節可真熱鬧,習俗也非常非常有趣豐富。因為現在的民俗、風俗逐漸被淡忘,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以習俗的作文 篇14

  中國,是一個有著長久歷史的古國,幾千年來,中國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習俗,有中秋節的賞月、吃月餅,有端午節的吃粽子、賽龍舟,有清明節的踏青……但在這麼多習俗中,我最喜歡春節種種的喜慶習俗。

  在春節,人們都會貼春聯來迎新年、防年獸。這個習俗早先是起於宋代,在明代才盛行。明代時期,朱元璋特別酷愛對聯,自己也酷愛寫對聯,所以就傳到了百姓那裡。於是,每逢過年人們都會貼對聯。並且朱元璋還酷愛紅色,經常用紅紙寫對聯,這就是為什麼春聯一代一代傳下來都是紅彤彤的。

  紅紙春聯對仗工整,簡約精巧的文字描畫出了中國那獨有的文化特徵,是我們心中的重要習俗。

  元旦夜,在外地工作的人,除非真的沒有時間,必定回家在家吃聚會飯。晚上11點多,人們會放噼裡啪啦的大鞭炮,還有沖天炮和地陀螺。放完鞭炮後,人們還會給祖先燒紙、磕頭和敬酒,希望祖先們給新的一年帶來美好的祝福。

  在春節,人們還會拜年。大年初一這一天,人們很早就會起來,穿上新衣,第一件事便是到爺爺奶奶的房間拜年,爺爺奶奶便會拿紅包來,給孩子們發壓歲錢。

  在春節中,還有很多有趣的傳說和習俗,就等著我們去逐一地探求,正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會讓我們的祖國發揚光大的。

  以習俗的作文 篇15

  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燦爛輝煌的文明中,積澱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春節是大家最熟悉最喜愛的一個傳統節日。

  傳說從前有個怪物叫“年”。它喜歡吃人,某天它又去吃人的時候反而被人們嚇住了,匆忙逃了回去,人們便把這天叫做“過年”。

  快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忙著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帖、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字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各家各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以增加喜慶氣氛。

  除夕的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守歲之俗由來已久,最早記載於西晉。除夕之夜,大家終夜不眠,以待明天,稱為“守歲”。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因為形似元寶,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人們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新衣服,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族長帶同族挨家挨戶拜年,有的.是同事相約去拜年,還有的是大傢伙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

  怎麼樣,同學們?聽了我的介紹你是否感受到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你是否為身為炎黃子孫而倍感自豪呢?

  以習俗的作文 篇16

  啊!要過年了!我興奮極了,不過在我興奮的同時,我想到了一些過年的習俗。

  首先我想到的是貼春聯,王安石的《元日》裡說“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在新的一年裡,我們總會把舊的春聯撕去,換上新的春聯。正所謂是革故鼎新,除去歲,迎來新年。

  第二個習俗就是放鞭炮,正所謂是“爆竹聲中辭舊歲。”在那“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中。我們忘記了過去的煩惱,心裡想的全都是成功和快樂。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以一個快樂的心情迎接下一年。下一年我們一定會更好。

  過年一定要讓家裡更美好,所以在過年以前,全家都要大掃除,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打掃家裡衛生的掃把也成了一把神奇的掃帚。把不但把家裡的灰塵打掃乾淨了,也把過去的煩惱打掃的乾乾淨淨。我們從此去煩惱一筆勾銷。

  我的家鄉還有一個習俗——炸菜。每到臘月28、29那一天,家人們都會把自己家裡的油拿出來,把肉切成一片片的炸菜。在炸菜的過程中,大家可能是家長一邊炸,你一邊吃,等到中午飯的時候,你已經吃飽了,家人們看到你憨厚可愛的樣子,會情不自禁的哈哈大笑。

  過年的風俗都是讓我們除去自己的煩惱,以一個嶄新的面貌迎接下一年,我祝福大家在這一年快快樂樂,萬事如意、幸福安康。祝你的成績突飛猛進。

  以習俗的作文 篇17

  在不同的民族裡,都有著不同的節日,都蘊含著不同的含義。對我們漢族中所有的人來說,最開心的節日就是春節。

  對我們來說,春節是最快樂的日子,在春節裡,我們會長一歲,還會收到壓歲錢,還能穿新衣。我們過春節時,都會把家裡裡外外的打掃乾淨。還有去街上買燈籠、對聯、福字、窗花、還有買屋裡需要貼的神靈。買回家後,把燈籠掛在屋裡的四個角上。把對聯貼在門的兩旁,橫聯貼在門的上面。還要拿一個大點的福字倒著貼在門上,表示福到了。窗花有各式各樣的,我做喜歡的事,就是把剩下的窗花上漂亮的圖案剪下來,收藏好。令我最好奇的,就是貼神靈,這神靈有很多種,少一個都不行。有時候晚上,還需要給神靈燒香。

  每次拜年的前一天晚上,有些孩子都會迫不及待的把新年衣服全部穿上好好的看一看,然後在脫下來放到一處。等著第二天醒來,孩子們就穿著新買的衣服去拜年。到了那裡,晚輩們都會跪下,給長輩磕頭,然後長輩們就給每個孩子壓歲錢,去親戚朋友家拜年,也會收到壓歲錢,不管是小孩還是18歲以上的大孩子,到最後,孩子們都會把壓歲錢交給家長,讓家長保管。

  在春節的這幾天裡,所有的男女老少都過得非常開心,非常快樂。過完年後,大人就又開始忙了,孩子們就又開始了學習旅程。

  以習俗的作文 篇18

  5月6日是立夏。這天,李老師讓我們舉行了一場鬥蛋比賽。

  你知道我們為什麼要在5月6日----立夏鬥蛋嗎?那是因為,立夏有許多傳統風俗,比如吃黑米飯、豆子等。鬥蛋就是其中一項。

  我們大家先用水彩筆在自己的雞蛋上畫好圖案,寫好名字。然後,就要開始一場鬥蛋比賽了!

  李老師先讓我們各自去找同伴鬥蛋。我找到了付馨儀那,先看了看她的雞蛋。呀!她的雞蛋個兒好大,是個重量級巨蛋呀!似乎很硬,我不禁想到。開始鬥蛋了,付馨儀的“妞妞”向我這兒發起進攻,我腦袋中閃出一個字“逃”!結果付馨儀被逮了個空!第一輪結束了,我們又開始了第二輪!“妞妞”也許吸取了上一輪的經驗吧!我的“點點”正想逃時,剛好被“妞妞”逮了個正著。我看著付馨儀的那犀利的眼神,倒吸了一口涼氣,難道我的“點點”就要敗在她一個小雞蛋下嗎?no,不可能!可當我想方法時,“妞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向我衝來!突然聽見“咔”一聲,付馨儀低下頭去檢查她的“妞妞”並說:“咦》我的蛋沒破!”難道是我的蛋破了嗎?我的腦海中突然閃出了這樣一個念頭。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去查了查我的蛋。“呀!!!!竟然被砸破了!可惡!”

  我剛想反擊,可那下課鈴聲卻打響了,把我們那緊張的氣氛破壞了!同學們不捨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付馨儀,你等著,我會把你的蛋鬥破的!

  以習俗的作文 篇19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俗話說“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下面就跟著我一起來看看,我們河南鄭州是如何過春節的吧。

  我們稱春節為“過年”。過年不單單指過正月初一,臘月初八到正月初五都算過年。河南有句俗語說“臘八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

  一到臘八,家家戶戶都會煮八寶粥、泡臘八蒜。二十三是祭灶節,家家戶戶都會吃麻糖,放鞭炮,一些老人家會祭拜灶王爺。過了祭灶,大街小巷開始熱鬧起來,到處張燈結綵,充滿了“年味兒”。各家各戶都忙著置辦年貨,打掃房子,迎接新年。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貼福字、掛紅燈籠,一副喜氣洋洋的景象。晚上,每家都要吃豐盛的團圓飯,雞鴨魚肉應有盡有,還有必不可少的餃子。吃了晚飯,桌上擺上瓜子、糖果、飲料,一家人邊吃邊聊天,還不耽誤看春晚,一直到深夜。午夜的鐘聲響起,外面就會傳來噼裡啪啦的鞭炮聲,五彩繽紛的煙花照亮夜空,新的一年來到了。

  大年初一,人們早早就起床燃放鞭炮,煮餃子吃。每家都備足了菸酒糖果,各種菜餚,準備迎接親朋好友。小朋友穿上漂亮的新衣,去給長輩拜年,嘴裡說著吉祥的話語,長輩就會給他們壓歲錢。

  正月初二,是閨女回孃家的日子。她們帶上菸酒,各種禮品,高高興興的回孃家拜年。之後幾天就是親戚之間相互拜訪,走親串友結束了,年才算是過完了。

  以習俗的作文 篇20

  我喜歡的節日有很多,比如中秋節、兒童節等等,不過,我最喜歡的節日還是春節啦!因為春節前需要大掃除、整理雜物、逛花街、買春聯、福字貼,把家裡打扮的喜氣洋洋、煥然一新,還可以買漂亮衣服、新鞋子,媽媽說要從頭新到腳,哈哈......不過我最期待的倒是包餃子,因為我喜歡吃餃子呀!

  春節前三天,外婆專門從市場買來了餃子皮、五花肉、玉米等材料準備包餃子,我也摩拳擦掌的準備學習學習。只見外婆先把五花肉洗淨、剁成泥,裝在盆中,然後剝玉米粒,把玉米粒、肉泥、鹽、醬油、香油一起攪拌均勻,這樣,餡料就做好啦。

  只見外婆,拿起一張餃子皮放在手心裡,放上餡料,然後手指一捏,一個元寶形的餃子就完成啦。我一看,很簡單呀,我也會呀!我自信滿滿,拍著胸口說,看我的!我也學著外婆的樣子,拿起一塊餃子皮放在手心,因為我喜歡吃玉米餡的,所以我放了好多好多餡料,然後把兩邊的麵皮捏在一起,突然,右邊的皮給餡料撐破了,我趕緊從左邊扯一點皮來補上,然後,它的肚子也破了,我只好拿一張麵皮補上,總算包好了一個餃子。

  我把餃子放在盤子裡,和外婆的一對比,外婆的餃子像一朵花一樣漂亮,我的呢,簡直是個醜八怪!媽媽見了,笑的前仰後合,我羞得滿臉通紅。

  這時,外婆說:“來,我教你包,餡料不要太多,多了容易破,也不容易煮熟”,在外婆的指導下,我包得越來越好了,吃著自己包的餃子,我覺得格外香!

  以習俗的作文 篇21

  有的人喜歡春節,有的人喜歡端午節,而我呢,最喜歡春節了。

  春節是我最難忘的節日,過春節時有很多的風俗呢,如:大掃除、貼春聯、放鞭炮、吃年夜飯、拿壓歲錢......過年時家家戶戶要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貼春聯時,人們都把表示新年祝福的話貼在門的兩邊,還會掛上燈籠,到處都是一派喜慶的景象。福字呢,可以正著貼,也可以倒著貼,倒著貼的意思是福到家裡來。每年除夕晚上,一家人圍坐在同一張桌子上有說有笑地吃著年夜飯,準備迎接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都要到親戚家拜年,那時小孩子們最高興了,因為拜完年,小孩子們可以拿到紅包呀!

  你知道為什麼大人要給小孩子紅包嗎?就是傳說從前有一個“崇”的怪獸,每次過年的時候它都會出來,摸小孩的頭,被摸到的小孩都會發燒,有的病重的小孩都燒成傻瓜了,有一對老人家,他們年紀很大才有孩子,所以他們很愛他們的孩子。有一次,家人用紅包包了幾枚銅錢給孩子,那個小孩子玩著玩著就睡覺了,他把紅包放在了枕頭邊,“崇”看見了,它被嚇跑了。後來這個訊息傳開了,從此每到過年,長輩都會在過年時給晚輩包紅包,也叫壓歲錢,這樣孩子就能在新的一年裡平安、健康地成長。

  我喜歡春節,你們喜歡嗎?

  以習俗的作文 篇22

  春節到了,爸爸媽媽帶我回爺爺奶奶家過年。那天奶奶正在包餃子,我看到後感覺很有意思就去和奶奶學習包餃子了。

  包餃子先要準備好各種口味的餡,把餡剁碎。然後要和麵,面和好後,把麵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擀成餃子皮,接著把餡放到餃子皮上,再把餃子皮兩邊合上包起來就好了。我按照這個方法包起了餃子。結果,我包的餃子要麼餡放太多,包不緊散架了,要麼餡放太少包得像包子。看見我怎麼包也包不好,奶奶又重複了一遍動作要領並耐心地教我。看完以後,我鼓足信心繼續包起來。前幾次仍然失敗了,但經過多次練習後,最終我還是包出了挺像樣的餃子——成功啦。餃子包完了以後,奶奶就把餃子下到鍋裡,煮上10分鐘,香噴噴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就可以出鍋了。

  春節吃餃子是我們老家春節的一個傳統習俗。當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一家人圍坐在桌邊美美地吃著餃子,開心地交談著,臉上詳溢著笑容,這就是一年全家團圓最好的寫照。

  吃完餃子後,奶奶為我們每人煮了一杯別具本地特色的“姜鹽豆子茶”和一碗“甜酒衝”蛋。爸爸教了我貼春聯,爺爺則在準備晚飯,有蛋卷、肉丸子、炸蝦等。

  晚上,爸爸帶我去放煙花,有天女散花、沖天炮和降落傘等好多花炮,那絢麗多彩的煙花,預示著新一年的生活紅紅火火。

  在家鄉過春節真快樂啊!

  以習俗的作文 篇23

  馬上就要過年了,大家都要按照過年的習俗來準備!我們家也不例外!我們有時候問自己的爸爸媽媽,有時候爸爸媽媽就這樣回答:我也不太清楚但我只知“糖瓜祭灶,新年來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還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首、三十晚上鬧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媽媽就經常這樣告訴我!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叫年的怪物,以百獸為食,嚴冬晚上下山騷擾,有一次,“年”來到一家人的門口,剛好這戶人家有人穿紅衣,點著竹子取暖,正好發出“啪啪”的聲音,“年”嚇得掉頭就跑,人們從此知道它怕“光”、“紅色”、“光亮”所以一見到“年”人們不再慌張,就用此法驅趕。第二天人們互相慶祝。由桃符發展的紅紙春聯、放鞭炮、初一拜年等習俗,均由此而來!

  媽媽還告訴我:“過年需要準備的也真的不少,買春聯、鞭炮、衣服、鞋子等等,臘月二十三,又稱“小年”這天家家戶戶都要舉行祭灶儀式,人們在灶君神像前先上芝麻糖、燒餅,送灶王爺“人們如此尊重這位灶君,是為了讓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過了這一天以後,大家都開始把房子弄得乾乾淨淨,門上貼上門神,門的兩邊還貼上了春聯!”在這一天,在體育場、龍泉湖······還會有扭秧歌、舞龍、敲大鼓、耍獅子、抬花轎、犟驢等好看的表演!

  我們的新年,真是多才多樣!祝福大家過的開心快樂幸福!

  以習俗的作文 篇24

  過年了,大家一起穿上新衣,在家中狂歡。每到過年時,很多事都必須要做。是那些事呢?讓我來告訴你吧!

  早上,我們要先大掃除,擦窗戶的,拖地板的都在幹活中。然後,每人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為了讓家裡更加有過年的氣氛,就在門口分別倒著貼了兩張福字,說起貼福字也是有講究的 因為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

  然後又貼起了窗花,這個窗花也有來歷,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還可以為人們帶來了美的享受。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吃過年夜飯後,家中就開始放鞭炮、煙火。鞭炮聲音響亮,大有雷鳴之聲。煙火燦爛,綻開在如同深藍幕布的天空之中,好不絢爛。到了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沙發上,看看電視節目,猜猜謎語,說說鬧鬧,笑語連連,不亦樂乎!傍晚時,家中就開始放鞭炮、煙火。鞭炮聲音響亮,大有雷鳴之聲。煙火燦爛,綻開在如同深藍幕布的天空之中,好不絢爛。深夜之時小孩子們都要開始守歲,除了很小的孩子,我們都要到很晚才能睡覺。

  第二天,我們就去拜年。這拜年也是有講究的,初一早晨,我們一起去親戚家拜年。在拜年的時候,我背微微彎下,鞠了個躬,對著長輩,說:“祝外婆,外公新年快樂,身體健康。”外婆外公聽了,笑得合不攏嘴,拿出紅包塞進我的手中。

  這就是過年的習俗,當然這只是一部分。

  以習俗的作文 篇25

  咱們這兒的春節都是在孩子們的鞭炮聲中打響的。“噼裡啪啦”的聲音充滿了整條巷子。

  每年的大年三十,我們每家都會擺上一桌豐富的菜餚,我們把這桌宴席叫做“年夜飯”,也做“團圓飯”。

  家家戶戶在這天晚上都在趕做年菜,整條巷子都充斥著肉、菜的香味。

  所有的人都年前選購的新衣服,給門上貼上對聯,給門上貼上一個倒著的“福”字,這就預示著福“到”了。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外地做事的人,除非是萬不得已,否則必須要趕回家裡吃年夜飯。並在家裡待上幾日。

  吃年夜飯時,大人們都圍在桌旁,嘮兩句家常,有說有笑。年夜飯快吃好時長輩們都會給晚輩們一個紅包,裡面的壓歲錢或多或少,但紅包裡面卻包含著長輩們的滿滿的新年祝願。

  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大人們帶著好心情,都去給他們的長輩拜年,小孩子便都留在家中買菸花炮竹燃放,玩的津津有味:小巷裡的孩子們都對巷子裡的一個大哥哥頗有好感,於是,他說什麼,大傢伙就都做什麼,只見他一聲令下,大家便爭先恐後地將手中的鞭炮往下扔。“噼裡啪啦”火光四濺,整條一瞬間巷子成了一片光的海洋。

  臨近下午,家長們都陸陸續續地回到家中,小孩們便慌忙跑回家,乖乖坐好,大人看見了,或許會帶他出去玩呢!

  咱們這兒的年,別有一番風景!

  以習俗的作文 篇26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春節有哪些習俗嗎?

  讓我來告訴你們吧!春節前,有臘月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糰子;三十除夕吃年夜飯。春節時,正月初一到正月十四就要走親訪友、向長輩拜年;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吃湯圓。

  春節習俗還有貼春聯、掛燈籠、放爆竹等等。據說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隻兇猛的怪獸,叫做“年”,它住在海底。每到除夕晚上,它就會出來傷害人類和家禽。有一個年輕人知道“年”害怕什麼。於是,他就和全村人齊心協力,做好一切準備,蹲守在“年”出沒的地方,想要把它攆走。到了除夕晚上,“年”果然“如約而至”來到了村裡,

  看見家家戶戶都掛著燈籠、貼著大紅春聯;“年”又看見屋內燭火通明,便惱羞成怒,向其中的一家撲去。突然,門口響起了一陣陣“噼裡啪啦”的爆炸聲,“年”大吃一驚,落荒而逃。從此再也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就這樣,貼春聯、掛燈籠、放爆竹的習俗就一直流傳下來了。

  據說我國最早的春聯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由五代時期後蜀皇帝孟昶所寫的,流傳至今已經是一千多年了。因此,寫春聯也是慶祝春節的一種好方法。春節前,我也在書法老師的指導下,用毛筆書寫了一副春聯,上聯是“忠厚傳家久”;下聯是“詩書繼世長”;橫批是“五福臨門”;我還寫了一個大大的“福”字。然後,把它們貼在家門口,和爸爸媽媽一起歡度春節。

  以習俗的作文 篇27

  放了寒假,離過年就不遠了。我很喜歡過年,到那天會和母親一起買好多好吃的邊看春節晚會邊吃,特別開心。春節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節日。許多的風俗習慣流傳至今。

  進入臘月後,很快就是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是“灶王爺昇天”的日子,因此要祭灶。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市集”,“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臘月三十就是除夕了,要貼春聯,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還要貼窗花和倒貼“福”字。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

  吃完年夜飯我最開心了,給姥姥姥爺拜完年,就發壓歲錢。一家人都聚在一起,話新春,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