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俗> 【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10篇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10篇

  導語:正所謂“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當聽到這首膾炙人口的兒歌時我就會知道今天是端午節。接下來小編整理了【熱門】端午節的習俗作文400字集錦10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淨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溼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採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艾葉菖蒲: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在端陽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為艾人。食菖蒲可以成仙,可以長生, 漢武帝欲求長主之術,曾吃菖蒲兩年。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2

  每個民族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比如,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潑水節、中秋節團圓節、春節猜燈迷等。我的家鄉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的來源:相傳在古時候,楚國國王不務正業,整天沉迷在酒色。楚國大夫屈原多次勸阻後投入江中自盡了。人們為了不讓魚蝦吃屈原的身體,所以就包粽子丟下江河給魚蝦吃,所以就有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今年的端午節,我要向媽媽學習包粽子。第一步,媽媽拿來包粽子的葉子進行清洗,這葉子綠色的,橢圓形外表,像一把芭蕉扇一樣。第二步,洗乾淨準備好的糯米,倒入鹽、醬油等配料攪拌。第三步,準備包粽子的餡,豬肉排骨、紅豆、綠豆、荷包豆等,第四步就可以開始包了,首先把米放葉子上,再放餡再蓋上一些米,用葉子捲起來,再慢慢纏上線打結,就完成了。

  包完粽子後,接下來就是把粽子放進鍋,再倒入很多水。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放這麼多水呢?”媽媽說:“因為要把粽子全部給淹沒掉,這樣才可以把粽子給煮熟。”我目不轉睛的看著鍋,沒過多久,水就開始冒泡了。過了半個小時,媽媽把粽子翻了一遍,讓上面的粽子放到鍋最下面,媽媽說這樣就能保證每個粽子都能煮熟。再過十五分鐘,美味的粽子就可以出爐了。

  吃著美味的粽子,過著快東的節日。這就是我喜歡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3

  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端午節的習俗可多啦,有掛艾香、吃五黃、包粽子、吃粽子、掛香包等。

  這天,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包粽子了。奶奶先把買來的糯米淘好,浸在水裡,然後拿出已經準備好的粽葉放在電飯煲里加水煮,奶奶告訴我,煮過的粽葉在彎折時不容易破。粽葉煮過後,水是紅色的,所以棕葉還要清洗幾遍才能用。噢,還差粽子裡需要的蜜棗,我和奶奶把蜜棗買了回來。

  一切準備好後,開始包粽子啦!奶奶把棕葉向下彎成錐形,先在裡面放一些糯米,再放上一兩顆蜜棗,最後再放上一層糯米,把多出來的粽葉摺好。奶奶扎粽子可熟練了。只見她一手捏著粽子,一手抽出一段線,線一端用嘴咬著,三下兩下地在粽身上纏繞幾圈,然後兩手打個結紮好,一個大粽子就包好啦!我也想包,奶奶同意教我,奶奶手把手教了我很久,我才做出來一個粽子,包粽子看似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哪!不一會兒,奶奶就包出了很多好看的棕子。奶奶叫我把包好的棕子五個五個地綁在一起,這樣煮的時候容易翻動。煮好的粽子香噴噴的,好吃極了。

  吃上幾個粽子,爸爸提議我們去看賽龍舟。到了現場已經是人山人海,比賽開始了,人們喊著:“加油!加油!”條條龍舟咬得緊緊的,時而這條快,時而那條快,龍舟過去了,但人們的加油聲還沒停。

  這個端午節,我們掛了艾香、吃了五黃和粽子、看了龍舟賽,過得特別有意義。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4

  今天下午,我們在上作文課時,老師有告訴了我們一個令我們興奮不已的訊息:我們要玩一個遊戲。經過選擇,我們即將開展“賽龍舟”的遊戲。

  老師把男生,女生分為兩組,因為女生比男生少一個人,所以老師就派一個田徑隊的男生去了女生的隊,接著,老師講了遊戲的要領:個子高的同學站在前面,按這樣的順序排列;前面同學要抱著後面同學的腳,後面同學要把左手搭在前面同學的肩上。口令發出,兩隊一起向前跑跳,就像跑旱船,故名賽龍舟。遊戲開始了,第一次因為大家都對遊戲不太熟悉,所以五個人的隊伍不一會兒就散了。女生吸取了第一次的教訓,很快便熟練地掌握了動作要領,能夠走上一小段路了,並且一遍比一遍做得好。可男生就不同了,老師總在男生那邊指導著男生做,調整他們的姿勢。例如張同賀,老師根據他的身高、力氣不斷地給他調整位置,讓他站在前面,他抱不動別人的腿;讓他站在中間,他又是提前撒手的,弄得整個隊都散了;最後讓他站在最後面,這是最省力氣的了。別說,他站在最後面還真合適。就這樣,男生隊也可以走到終點了。在最後的比賽中,女生贏了。每個人的臉上都掛著笑容。不過,我們的勝利和老師嘴裡一邊喊著“一,二,一,二”,一邊用手打著拍子是密不可分的。

  我想:多玩這樣的遊戲不但能增強我們的毅力,還能鍛鍊我們的動作協調能力。端午節是難忘的!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5

  中國有著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比如熱鬧喜慶隆重的春節,祭奠祖先、追思先人的清明節,吃月餅賞月的中秋節,許許多多的節日,讓我們不亦樂乎,端午節便是其中之一。

  要問端午節的美食是什麼,那還用說,當然是粽子了!要做粽子,得先找來米、粽葉、繩子,當然也可以加點肉、糖、花生等。我們做粽子的時候 ,首先把粽葉、米洗乾淨,餡料調好,把粽葉捲成一個封底的漏斗形狀,再把米放進去,有餡料的話就把餡料放到米中間。放滿之後,用粽葉蓋好包起來,用繩子捆住,就大功告成。粽子要放到鍋內蒸。煮好之後,拆開粽子,一股米的糯香,與粽葉的清香相混合,讓你食慾大開,吃下一個,包你再想吃第二個、第三個……

  像所有的傳統節日一樣,端午節也是有傳說的。聽老人說,這是紀念屈原。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卻遭到去職、流放。他在流放中,寫下許多詩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屈原不願看到自己國家被滅亡,所以抱石投江自盡,愛戴他的百姓聽到後紛紛趕到江邊,用粽葉包著米飯投到江中,讓魚龍蝦蟹吃飽。魚龍蝦蟹吃飽之後,就不會去吃屈原的身體了。一代又一代,每年的五月初五,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便流傳下來,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的端午節,瀰漫著濃郁的鄉土氣息,很有特色。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5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由於五月份正值春夏交替、梅雨季節來臨,溼氣重的關係,所以蚊蟲、病菌,很容易繁殖。以前的人們就因為這樣認為,才會有各式各樣的名間習俗的產生。掛艾草、菖浦、喝雄黃酒,還有帶香包在身上可以達到驅蟲、驅邪的目的。

  大家應該都知道屈原投汨羅江身亡的故事,他是戰國時代楚國的大臣,他有滿腔的愛國熱忱,時時刻刻為國操心。但是楚王對他的變法政策不苟同,屈原被奸臣所害流放在外。最後終於走上投江自盡一途!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怕他的屍體被海中的魚蝦所吃,所以才用竹葉包了米飯丟入江中把魚蝦餵飽。以後每年到了五月五日,大家都會去河邊紀念他。當年划船敲鑼打鼓的緊張情形,逐漸演變成今天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

  端午節我們會做些什麼事呢?我們在家除了包粽子以外,爸爸媽媽還會準備艾草、菖浦,讓我們避毒驅邪。把艾草、菖浦插在門上,形成端午節的特殊景觀;還有喝雄黃酒,但是小朋友不能喝,爸爸媽媽就用手沾酒在額頭上寫一個“王”字,一樣有驅毒的功能;還有端午節的中午,我們也會嘗試立蛋,傳說在端午節的中午,可以將雞蛋直立起來的人,這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6

  端午節是我國曆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它於2009年被中國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那天,人們會吃粽子、賽龍舟、泡艾草浴……用各種傳統習俗共慶端午。

  端午時節,我最喜歡掛菖蒲、泡艾草澡,艾草和菖蒲可求得平安,也可以驅邪。

  那天,我起來個大早,催促爸爸趕緊掛菖蒲。爸爸只好不情願地起了床,拿起菖蒲和一卷膠帶,再抱起一個凳子出了門,關上大門後,我趕緊放下凳子,拿起菖蒲,小心翼翼地往門框上輕輕一掛,生怕會把它折斷似的,接著爸爸撕下一段膠帶,往上一貼,哈哈,完成!另一邊我也是如炮製法。

  掛好菖蒲,走進廚房,媽媽正在煮艾草。我躡手躡腳地靠近媽媽,一股艾草的清香撲鼻而來。這時,媽媽也發現了我,笑著對我說:“寶貝,快去把洗澡盆拿出來,我要倒艾草水進去了。”

  準備好了澡盆,只見媽媽將艾草水倒了進去,我湊上前一看,哇,艾草水和我以往洗澡的艾草水一樣,它仍是綠色的,還有一股清香。

  迫不及待地“跳”進澡盆後,我覺得舒服極了,雖然艾草浴的顏色很幽深,但它的功效對我這種愛美的女孩子來說,無疑是最令人滿意的。你知道艾草有什麼作用嗎?嘻嘻,艾草不但可以防止蚊蟲叮咬或驅邪求平安,還可以讓人變美,所以我非常喜歡泡艾草浴,也經常泡艾草浴。

  咦,我好像又聞到了艾草水的清香了,不跟你們說了,我要泡艾草浴去也!噢!對了,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是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日。

  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都在吃粽子。粽子裡面有包紅豆的,還有包肉的,當然也可以什麼都不包。我每次吃粽子的時候,什麼都沒有包,然後外面再撒一層白糖,我最喜歡吃這種了,一看就讓人垂涎三尺。不過有的人把粽子往河裡仍,那是為什麼呢?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他就叫屈原,人們都很愛戴他。可是因屈原受冤不得志,而楚國也面臨國破的危機,自己又無能為力,他不願親眼看到國家的滅亡而抱石沉江。人們擔心河裡的魚蝦會吃掉屈原的`身體,於是將食物扔進江中來保全屈原的屍身。這是一個悲傷而又感人的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端午節還要划龍舟,比賽誰劃得又快又整齊,可好看了!坐在最前面的一個人,打著鼓,振奮士氣,這時就感覺到他們好似風一樣的速度勇往直前,劃得可帶勁兒了!

  據說,端午節還要買艾草,據說可以把鬼趕走,可以辟邪,鬼是什麼東西?誰也弄不清楚……

  端午節的風俗還有很多很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每年的端午,都會這樣度過,我也希望這樣有特色的習俗能一直延續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8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源自一個傳說。

  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為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當官時,為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粽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希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粽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粽子下鍋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飄蕩,讓人神清氣爽。粽子煮好了,將其剝開,不用刻意的擺盤,只需將粽子隨意放在盤子上,綠油油的粽葉拖著晶瑩剔透的嫩白色粽身,米粒色澤飽滿,透著光芒,每一粒都是橢圓,一個個挨挨擠擠,卻又各不相粘,讓人垂涎欲滴。幾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其間,令人食慾大增,又像一件精細的藝術品,。這難道不是大師之傑作嗎?

  片刻,粽子特有的香氣便吸引著你的味蕾,那是粽葉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紅棗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粽子嚼勁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蕩,忍不住細細品味。

  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五千年華夏文明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9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著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著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裡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著。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裡。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裡扔粽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粽子扔進水裡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粽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10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的五月初五,又叫端陽節,有很多奇特習俗,接下來,就讓我來為你們介紹介紹一些習俗吧。“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這是一首有關端午節的民謠。全國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如今的粽子多種多樣,璀璨紛呈。

  現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殼包糯米,至於內含的東西,則根據各地風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圓粽、肉粽、水晶粽等等。到了端午節,我們可就能一飽口福了。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數字緊緊地聯絡在一起。比如說端午節那一天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

  端午節小孩要佩戴香囊,傳說有辟邪之意,實際是用來當佩飾用的,以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扣成索,做出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南京過端午,每家都會準備一盆清水,在裡面加兩枚鵝眼錢和一些雄黃,家裡的大大小小每個人都要用這種水洗臉,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眼疾!看了我的介紹,你們知道一些有關端午節的習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