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欣賞> 高中作文欣賞《取暖》

高中作文欣賞《取暖》

高中作文欣賞《取暖》

  【篇一:取暖】

  世上有一種東西,永遠深藏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每每想起,便有一種莫名而清晰的感動和溫暖。

  小時候,最留戀的是母親的手,每每在寒冬臘月,每每我的小手被凍得冰冷時,總有母親用她那柔和溫暖的大手,將我的小手包裹,或是不停地揉搓著,或是將我的手和她的手一起放入她的口袋。當我的手被那火熱的柔軟包圍,當深陷在母親關切溫馨的眼神中的時候,我的胸膛便熱流湧動,再無寒冬之感,似漫步在春日。我享受這感覺,這彷彿被母親捧在手心的感覺,全身心都洋溢著母親手心那恰到好處的溫度。於是那時,看到在校門口等我的母親,是我一天中最快樂的瞬間。

  稍大後,開始自己上學放學,每每走到校門口,就會有一種錯覺,彷彿母親還在那個無比熟悉的老地方等我,會握住我的手,會放入她永遠溫暖的口袋,而那淡淡的溫馨便氤氳在我的心頭。

  記得那天特別冷,我抖抖索索地走出校門,又看到了那熟悉不過的身影。照例她微笑著向我伸出她的手,並不斷地搓著。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歲月的風霜已經無情地颳去了它的精緻,使它長上了凍瘡而顯得發紅,我看著母親這雙伸出的手,怔住了。母親要上前來握住我的手,我卻瑟縮著將手放入自己的口袋不願拿出。

  “是嫌媽媽的手不好看嗎?”母親順著我的眼神低頭看了看自己的手,她微微搖了搖頭,眼裡有藏不住的失落,嘴角劃出牽強的弧度。

  “不是。”我低著頭像做錯事情的孩子,“我是怕我的手冷……”

  未等我說完,母親用令我詫異的力量將我的手從口袋裡拽出。那一刻,我分明看見笑容爬上母親的眼角,眼裡漾出的是幸福和欣慰。那一刻,我明白握著的一雙手不僅在溫暖著我,也在同時溫暖母親的心。

  再後來,也許是長高了,長大了,很少再有將手放入母親的手中取暖的時候了,這段溫馨的回憶便被深埋在心底,不再想起。

  直到今天,當早春的風吹開我的心扉,當這個“取暖”的字眼出現在我眼前,當一串字流淌出我的筆尖,才發現那回憶是那樣真切,從不曾褪色。

  

  【篇二:取暖】

  即使冬天再冷,我也可以獲取心靈的溫暖。

  寒冬的夜晚,在燈光下,我奮筆疾書。門被輕輕的推開了,我一看,是父親。我又別過頭,寫起了作業。父親沒說話,將泡好的奶茶放在桌子上。“我把你的床捂熱再走。”父親像小孩似的爬上了床。我不耐煩地說:“哦。”就又埋頭苦幹起來。

  暮色漸漸濃重,在城市上方瀰漫開來。做不完的作業仍未消逝在這漫長的黑夜中。父親卻絮絮叨叨,一本正經地教育起我來。心中積蓄的怒火終於爆發:“哎呀!別煩啦!我作業做不完了!”父親像吃了“閉門羹”,立刻就沒了聲音。也許是教育累了,十分鐘後,就聽到憨厚的呼嚕聲,我看著熟睡的父親,無奈地搖搖頭。

  小鎮的上方凝聚著稀薄的霧,彷彿一層面紗,在朦朧的意境中,我回憶起了父親。

  父親是一個體貼的人。在我忙碌的時候,會送上一杯熱開水;在我冷的時候,會泡個熱水袋;在我生病的時候,會每天叮囑我吃藥;吃飯的時候,會夾菜到我的碗裡……父親猶如一個園丁,無微不至地照料著溫室裡的花朵。

  父親是一個平易近人的人。一見到熟人,就會開始滔滔不絕。即使是陌生人,只要聽到他那憨憨的.笑聲,兩人便熟悉了。所以,親戚們都喜歡和父親聊天,一聊就可以聊上幾個小時。

  總覺得,父親像一棵大樹,承擔了太多的責任。現在的父親,蒼老了許多。皺紋不知什麼時候已經爬上了眼角,彷彿當年那棵樹也漸漸有了年輪線。稀疏的頭髮也有幾根白髮參差在其中。父親,真的老了。

  桌上的奶茶已經涼了,我捧起它,吸上一口,卻覺得有股暖意溼潤我的喉嚨,滑入心底漸漸溫熱。

  父親醒了,對我說:“都那麼晚了,快點,睡覺了。”邊說邊下了床。

  晚上,我的雙腳沒有變冷,卻越來越溫暖,還做了個好夢,夢裡有向日葵、太陽和父親,讓我的世界光明而溫暖。

  【篇三:黑暗裡的火焰】

  “誰終將聲震人間,長久深自緘默,誰終將點燃閃電,必長久如雲漂泊。”透過尼采的短章,我清晰地看見了歷史上的強者形象,孤獨而英勇,憂鬱而執著。難以想象,當才華橫溢的大師們在不被世人所認的同時,面對身後沉沉落下的夜幕,他們是怎樣依舊堅持著,固執地等待著屬於自己的藝術春天。我想,那一定是朋友、親人的支援吧。大師與朋友、親人,就好比薪與火。生命之路一旦交叉,黑暗中,一道火焰燃燒起來了,他們相互取暖,相互依偎,彼此扶持,終於,黑暗裡的火焰中,大師們堅持了下來。

  曾經的尼采,是憂傷的追隨者。年輕的他發出了“生命猶如一陣飄風”的悲情感嘆,那時的他舞蹈著,歌吟著,尋求友誼的滋潤。當朋友查拉圖斯特來到他們身邊時,寂寞的尼采把最熱烈最美好的情感獻給了友誼女神,“現在世界笑了,可怕的帷幕已扯去,光明與黑暗舉行了婚禮。”這來之不易的溫暖令尼采動情歌頌,也鼓勵著他在哲學之路上繼續行走。火焰的光芒,就如他本人的哲學觀,既給了他抗爭人生的悲劇的勇氣,又讓他發現了人生的熱烈與美麗。

  金黃的麥浪中,少年梵高牽著弟弟的手愉快地奔跑著,鄉村清新的空氣與自由的空間給予了梵高獨特的創作思想。躊躇滿志的他來到了巴黎,可是迷失在繁弦急管中的上流社會卻對那支熠熠生輝的畫筆嗤之以鼻,一連串的挫折使他如墮冰窟。他想過放棄,他終其一生都沒賣出過一副畫,但弟弟一直支援著他,不離不棄。在人生的最低谷,兩顆心之間的火焰,愈發光芒四射。那溫暖足以讓一位天才的大師選擇為理想而奮鬥。而最後,那以生命為代價的槍聲,不正是火焰燃燒最盛的爆鳴嗎?黑暗中,遠望那團美麗的火焰,大師含笑魂歸。

  有句話說,你是一撇,我是一捺,合起來是個大寫的“人”字。我們之中,無論平凡還是卓越,我們都會經歷人生的低谷。

  【篇四:取暖】

  取暖,就是一個人握著另外一個人即將凍僵的手,呵著一口一口的熱氣,才構成了暖氣。

  如此煽情的題目,倒是讓我想起了一幅很是溫暖的畫面,倒不是有多麼華麗的色彩背景,也沒有多少更耀眼的人物。他們只不過是農民工子弟兵的兒女而已。他們沒有什麼光鮮的衣服,沒有什麼可人的相貌,甚至一眼看去只是粗鄙的面容,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貧困,可是他們卻都真實地存在這個世界上。大冬天的,他們能禦寒的衣服並不多。他們的小手,小臉被凍得通紅的。彼此擁在一起,以前也看過類似於這樣情景的文章,但是隻是覺得荒唐和可笑,怎麼會有人這麼傻去做這些事情呢?現在才真正見識到了。有一些激動,更多的是一些心酸。

  很多很多篇作文都是描寫農民工子弟兵如何如何勞苦而已,從各種不同的角度去刻畫他們如何辛苦如何辛苦,但是每次每次,他們背後支撐他們的支柱,家庭,子女卻總是被人忽略。這個世界當真是不公平的,沒有公平可言。不總是這樣麼?

  是,他們沒有什麼可以值得炫耀的;是,他們也沒有什麼所謂的資格炫耀;是,他們在那些高貴的人眼中,是如此的噁心骯髒;是,他們不起眼。但是,我卻是如此的羨慕他們。如此的想成為他們。

  他們有著最為美好漂亮的家鄉,有著最為純真樸實的情懷。他們不懂城市小孩的深沉,他們有著青山綠水的陪伴,慢慢而又健康的成長。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會互助;有了好吃的或者開心的,他們會在一起分享。可是,我們卻沒有這樣。我們雖然有著良好的家庭環境,但是我們卻在這樣的環境下養成了自私的性格。世界上的人都是如此的冷漠。搞得溫暖一詞已經冷卻到了0℃。你說為什麼會是這樣呢?

  很多有錢人都喜歡用錢砸人。他們的親情,愛情,友情都是用金錢來衡量的。錢是王道。他們瞧不起這些農民工的兒女,認為這些連他們的衣服都不如。可是他們卻從來都沒有想過,其實他們也受過農民工的幫助。儘管這幫助上有著金錢的薰染。他們所住的漂亮的房子或者是別墅,這是農民工辛辛苦苦造起來的。他們說農民工骯髒,說農民工的後代骯髒,可是他們卻一直心安理得地住著骯髒人為他們所建造的房子。看,這是一個迴圈。

  不要天天無病呻吟說自己沒有朋友或者怎麼的,交朋友之前先審視一下自身的素質。沒有一個人有資格鄙視別人的職業。世界上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取暖。暖的說到底,還是心靈。

  【篇五:取暖】

  有一種溫暖叫作感動,這只是一種平凡的感覺,卻讓我們倍感溫暖。

  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便會發現的許多小事都會令你感到溫暖,一支樸實的曲子,一首悲壯的歌,一個無意間的問候,一個鼓勵的眼神,一次無言的揮手,一個溫暖的擁抱……這裡面都包停駛了許許多多的感情,正是因為這些感情,使我們的心得到了溫暖。

  一個生活樸素的人,臨終捐出了自己一生的積蓄;一個身居高位的人,親臨一處寒舍和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促膝而談;一個倔強而高傲的人,突然站在你的面前向你誠懇的道歉;一個天真的小朋友,送上來你遺失的一塊錢,雖然說這一切都只是一些小事,但它們足以讓我們感到溫暖。

  在2008年5月汶川發生了大地震,在地震面前,發生了一個又一個感人的鏡頭,有一個人,當救援的人發現的時候,她已經死了,雙膝跪著,整個上身匍匐著,雙手執著地支援著身體,塌下來的房子,沉重地壓在她的身上,把他的身體壓變了形,她呈現跪伏姿勢,雕塑一樣,她的身下躺著一個幾個月大的孩子,孩子被包在一條小花被裡,安靜的熟睡,一旁的手機裡有這樣一條資訊:“親愛的寶貝,如果你還活著,一定要記住我愛你。”

  在地震發生後,很多人都在儘自己一份微薄之力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有的人捐款,有的人捐物,有的人去汶川當志願者……雖然這些都是我們能夠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但卻給他人帶來莫大的幫助。

  其實,在生活中,當你幫助他人的同時,也在享受著他人的幫助,當你失利時,父母給你安慰,當你無聊的時候,同學與你聊天。

  當你落魄的時候,你的同學不會離你而去,而是更加關心你,幫助你走出失敗的陰影,重新振作;在風雨交加的路上,總有些人為我們撐起遮風擋雨的傘;在寒冷的嚴冬,別人給你送來溫暖,在你心情不好時,同學,朋友會想辦法讓你笑口常開……這些又怎能不使我們感動呢?

  這一切都會讓我們感到溫暖,感到互相取暖後,即使是在寒冬,也會讓我們感受到來自春天的溫暖。

  【篇六:行者與篝火】

  篝火與流浪總是相伴,它們是人類自最遙遠的時代就擁有的偉大敬畏:未來、遠方、世界。在每一個不眠的夜晚,寂寞的火焰與流浪的火焰一同靜靜地燃燒,行者們把思緒沉浸在火光裡,彷彿在那恍惚的光明之中可以望見親人的模樣。

  我們無法想象他們被荊棘劃傷的手,無法想象歲月是如何給它們描上紋理,但是我們想象得到,當行者們坐在篝火前的那一刻,那是怎樣一個虔誠的姿態。當火焰透過寧靜的夜色傳來融融的溫暖,當寒風的咆哮不再,那些疲憊的臉龐或許會漾起一個微笑吧。片刻的寧靜卻是實實在在的暖暖的安慰,就算是有疼痛也不會感覺心酸。

  就如流水寄託了遊子的思念,星空代表著水手的回憶一樣,篝火見證了行者的足跡,行而止,止而息,那些不滅的火焰牢牢地根植於行者的心中,他們與故土訣別,把鄉愁深藏於心,翻過了山川原野,直奔前方。他們要在那裡生起新的篝火,點亮不知名的世界,那是另外一種比火焰本身更加灼熱的溫暖。

  如果說漫漫長夜裡有什麼無法承受的煎熬,那便是孤獨——被龐大的靜謐包圍的滋味,它如同一塊由一路風霜雨雪凝結而成的寒冰,而這塊寒冰並不是眼前這異鄉火焰所能融化。“我們孤獨,是因為找不到方向。”一旦找到了流浪所賦予他們的神聖使命——追尋理想足跡,追尋自由真諦,他們便不再迷惘了,心中的寒冰終將化成溪流,他們用智慧和思想燃燒起新的篝火,暗夜中的火焰照亮了他們整個的生命,也溫暖著了世界上孤獨的人們。

  先輩們留下的篝火,千百年後還留有淡淡的餘溫,我們靜靜地走過,那些燒灼過的土壤與荊棘,警示著我們前方有更多的路要走。也許他們把這些溫暖的篝火留在了生命的終端,是為了點燃我們心中的一種信念——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作文

  【篇七:取暖】

  寒風凜冽的冬日,人們換上了厚重的外衣,用口中撥出的暖氣來取暖;冷風瑟瑟的夜晚,人們在野外燃起篝火來獲得溫暖;若是窮人家,身上破舊的棉被無法抵擋寒冷,便兩人靠在一起來獲得共同的溫暖……

  我時常想,在那個人類還不會生火,還不會用獸皮做衣服的遠古時代,人類是如何取暖,來捱過那一個又一個漫長的冬天的呢?在現代,人類用高科技製造出了各種產品來讓人類即使在冬天也能得到溫暖。

  人的身體需要溫暖,人的心靈當然也需要溫暖。人生不可能總是溫暖的春季,或是熱情似火的夏季。寒冷總會來臨,讓你的心被冰封,讓你感受到失意的痛苦。這是平時用於取暖的器具已無法到達內心深處,我想為由另一顆熱情似火的心臟,才能化解這冰凍,讓冰封的心得以取暖。

  那一顆熱情似火的心臟,可以是好友的,也可以是老師或者父母的。著名京劇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出於京劇世家,但他從小長得瘦小,又一副沒精打采的樣子,他的京劇老師都認為他以後不會有出息,就連他本人也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信心。這是他碰上了自己一生的恩師。那位恩師不斷給予他鼓勵,使他對自己建立了信心,最終成為一代大師。

  取暖,有時也是兩個共同不行的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互相安慰惺惺相惜。在寒冷的冬天,兩個單獨的人會感到寒冷,但當他們互相靠在一起時,依靠彼此的溫暖取暖,或許就會感到不那麼寒冷了。我想我們整個民族,整個國家也是這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明祖的冬天,要靠我們共同團結才能互相取暖,共同渡過。

  去年那場震驚全國,也震驚全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全國人民親眼目睹了一場悲劇的發生。成千上萬的人失去了生命,倖存下來的人或是妻離子散,或是一無所有……四川人民正在經歷一個無比艱難的時刻。但全國人民豈會袖手旁觀?於是我們看到了總理親臨現場,看到了各地自發的捐款匯給災區人民,看到了志願者們忙碌的身影……這一切就連外國媒體也讚歎不絕。

  所以我一直堅信,無論是個人心靈的冬天,還是拼足共同的冬天,哪怕那冬天有多麼寒冷,我們都能堅持著度過。因為我們心底的團結,友善,無私,能讓我們在寒冷的季節裡互相依靠著,互相取暖。

  【篇八:取暖】

  夜涼如此,漆黑的夜幕撒下一地清涼的月光。四肢冰涼,迷幻的霓虹無法帶來太陽的溫暖。此時,只希望一個或許溫熱,或許同樣寒冷的擁抱,讓我們取暖,直到軀體的冰涼完全消散。山羊茲拉特將自己的體溫分給了主人,挽救了主人的生命,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因為這一次取暖,茲拉特為自己贏得了生的希望與主人家建立起更親密的聯絡。原來小小的一次取暖竟可以改變他們的命運。

  太陽光是溫暖的,篝火是溫暖的,可是烏雲會囚禁陽光,冷風會吹熄火焰。真正在世間一直髮光發熱的始終是心靈的溫度。

  卡夫卡在他的生命晚期曾經因為想安慰一個找不到洋娃娃的女孩而開始給她寫信,他自己冒充那個洋娃娃給小女孩介紹它一路上所到過的地方,看得讓小女孩嫉妒死了洋娃娃。後來小女孩長大了,知道給自己寫信的是著名作家卡夫卡,她開始試著走進卡夫卡的世界,研讀他的作品,為卡夫卡作品的推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卡夫卡何曾想到過這些呢?他只是將自己的一點溫暖給予了這個小女孩。小女孩可曾也想到過自己會有這麼大的貢獻,而她也只不過從卡夫卡身上得到了一些心靈的慰藉,一點溫暖而已。

  曾看過一部極地營救的電影。雪山坍塌,無數滑雪者被殘忍地吞噬,埋藏在無望的慘白下,一組營救人員帶著先進的儀器,不畏艱難的決心踏上雪山之路,他們一路搜尋,發現無數已失去知覺,甚至死亡的軀體,那些冰冷的身體緊緊的相擁著,汲取著彼此的溫度,彼此的安慰,彼此的希望這只是影片中微不足道的一個片段,但它深深震撼了我的心,當雪崩發生時,多少人陷入困境和絕望,而當他們互相擁抱,互相取暖時,眼前的困境早已不再可怕,他們只是耐心地等待著,等待著重生或死亡。無疑,是相互取暖的力量使他們有了直面災難的勇氣,有了面對現實的力量,此時的取暖已不僅僅是溫度的交換,而是真正心靈的救贖。

  沒有誰能夠拋開了萬物而生,沒有誰能夠在寒冷中始終保持恆定的體溫。這個社會呼喚各方的援助,各方的溫暖。

  不要忘記太陽在給我們陽光的同時,也在向太陽系外投去她溫暖的一縷。而我們在夜空中也能看見遙遠天體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