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有關良好的習慣作文四篇

良好的習慣作文

有關良好的習慣作文四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良好的習慣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1

  同學們大家都知道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意思就是說小時候形成的習慣和天生的一樣牢固。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說過:“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葉聖陶認為培養孩子的目的就是養成好習慣。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強越好。

  好習慣要培養,壞習慣要糾正,好習慣用加法,壞習慣用減法。其實養成習慣並不難,重要的是堅持到底,很多人在培養習慣的是後總是半途而廢,使舊習慣又捲土重來了。

  同學們,你們要知道,行為養成習慣;習慣造就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多麼的重要啊!為了我們人生,讓我們一起來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吧!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2

  早上,我和媽媽坐在車裡。為了讓心情更愉悅,打發無聊的氣氛,媽媽打開了收音機,選中92.6音樂廣播,才剛聽完了一首歌,主持人就來報告一則尋物啟事,有人把一個包落在了計程車上,裡面有身份證、銀行卡等重要物品,請撿到的司機師傅與失主聯絡,並留下了電話。

  我已經不止一次地聽到過這種尋物啟事了,丟失的物品確實很貴重,物品的種類也理所當然是各式各樣的了,有手機、平板電腦,還有百元大鈔。有時,還會把一個帶大箱子的電視、微波爐放在車上忘了拿,可見的這個失主是多麼稀裡糊塗。

  這些物品倒是無所謂,丟了再買。可是如果要打車去考試的話,要是把准考證落在車上,那可就有大的麻煩了,就算是為了這次考試準備一年的時間也沒有用,沒有準考證,是不能考試的。遇到心地好的師傅,會盡心盡力的聯絡失主並送到,要是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司機呢?那麼後果更是不堪設想。一次小考試不重要,但要是一場大考的話,這結果會影響著一生。

  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從小做起;管理好自己的物品,由小見大。改掉自己丟三落四的習慣,要明白“得到的時候不珍惜,失去時,你就會覺得十分痛苦”。一個專家曾經說過: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21天的時間。但形成一個壞習慣,也是如此。重要的不止只是一件事,更重要的是一個習慣。好習慣是寶貴的。要繼續增強自己的所作所為 ,改正自己的.不足習慣。做一個優秀的人。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3

  一個習慣的培養並非一朝一夕便可以完成的。它需要經過長期、反覆地堅持,最後才能成為一個不易拋棄的真正的習慣。研究表明培養一個習慣需要三個月的時間,但是習慣培養的第一個月是最重要的。俗話說“一個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彌縫希望發起這項活動_大家在一個月裡只培養一個好習慣。而且大家可以在一起相互鼓勵,共同進步。想想當你培養這一個好習慣時,同時還有其他更多的人再和你一樣努力堅持,你一定會更有信心去完成它和成功地培養這一個習慣!

  而且,一旦我們成功的改掉第一個習慣,以後改掉壞習慣就將變得越來越容易。事實上,隨著一個個壞習慣被好習慣逐個取代,我們將變得越來越善於改變自己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在開始養成“改掉壞習慣”的習慣。一旦這樣的習慣養成,我們便會像一列運動著無法停止腳步的火車那樣,推動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良好的習慣作文 篇4

  “兒子,你能把紅領巾放個固定的位置嗎?不至於天天早上捉迷藏吧!”每天早晨,我們全家都會心急火燎地為兒子尋找紅領巾,兒子卻依然不改隨手亂丟的毛病。

  “乖乖,老媽求求你,每次拿起饅頭前,先去洗洗手成嗎?別讓細菌鑽進肚子裡!”每天中午,這句話成了我的“口頭禪”,可一旁狼吞虎嚥的兒子總是無動於衷。

  “寶貝,你什麼時候能學會自己整理書包啊?看看,茶几上、沙發上、地板上,課本丟得到處都是,家裡簡直成了書堆!”每天晚上,我都會筋疲力盡地為兒子“義務服務”,似乎整理書包成了我的“必備功課”。

  上述的情景在我家不斷地上演著,兒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悠閒日子,卻把我苦口婆心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時間一長,兒子的懶散行為愈演愈烈,懶惰、散漫、隨意、叛逆……看來,兒子的言行已經嚴重偏離了健康成長的軌道,一場關於行為習慣的拯救刻不容緩。

  在我的煞費苦心之下,曾與兒子“約法三章”,也曾以責罰鞭策,可到頭來於事無補,反倒助長了兒子的牴觸情緒。沒想到,事情的大逆轉竟是從不經意間開始的。

  那天中午,社群區委會發來了“清潔洗手”的宣傳畫,畫面中的小男孩正在仔仔細細地洗著手,還附上了“洗手歌”――小肥皂,手中拿,手心手心搓一搓,手背手背揉一揉,清水清水衝一衝,小手洗得好乾淨。我望著宣傳畫,一時心血來潮,貼在了衛生間的牆壁上。不一會兒,兒子放學回來了,他走進衛生間準備小便,卻突然看到了嶄新的宣傳畫。緊接著,令我期待的一幕出現了,兒子學著畫面中的孩子,按著兒歌中的要求認真地洗起手來,其專注度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接下來的幾天,兒子一直堅持著,昔日的“頑疾”被輕鬆地克服了,竟緣於一幅普通的宣傳畫。

  為兒子的改變得意之際,我終於頓悟:無聲的提醒勝於嚴厲的說教與苛刻的指責。那麼,我不妨專門針對兒子的壞習慣,設計出一些醒目的標誌,讓兒子在環境的渲染中懂得規則,從而改掉陋習。於是,我利用自己的美術功底,在深夜的燈光下精心繪製起來。

  “天黑了,夜靜了,我要與小主人一同休息喲!”這條頗具人文關懷的標語被我貼在了兒子的檯燈上。“噓!輕輕的,我怕疼!”我還在這句話的旁邊畫上了一隻溫柔的手,這個顯然是貼在門後的,或許明天的房門就不會遭受兒子“飛毛腿”的“蹂躪”了。書房的抽屜上,我設計了“關閉”的標誌;廚房裡的餐桌上,我塗畫了“端坐”的姿勢,還編出了“文明用餐歌訣”;陽臺上的花草旁,我張貼了“輕輕呵護”的圖畫;衛生間的坐便器上,我描出了“嘩嘩沖水”的符號……兩三個小時,家裡的角角落落有了不小的變化,但我的心還是有點忐忑:這些對於我行我素的兒子會奏效嗎?

  第二天一大早,兒子剛睜開惺忪的睡眼,就露出了驚訝的神情,望著一個個溫馨提醒的小標誌,竟然不好意思地垂下了頭,或許兒子終於領會老媽的良苦用心了。

  果然,昔日無法無天的“霸王小子”竟成了彬彬有禮的“紳士少年”,他做事變得中規中矩起來,從自我的清潔衛生到學習用品的整理,從文明用餐到遵守作息時間,從主動做家務到熱情接待來客,兒子做得頭頭是道,博得了鄰里朋友的刮目相看。

  後來,我竟然在兒子的房間裡發現了幾個新穎的小標誌。比如,書桌邊張貼著正確的握筆姿勢,電腦邊標註著“注意保護眼睛”的大字,不用說,這些都是兒子的傑作,雖然筆跡很稚嫩,卻讓我感動的眼淚盈眶而出。

  正如兒子在日記中寫道:一個個生動的小標誌,就像一雙雙無聲的眼睛,時刻提醒著他,激勵著他,每天都置身於和諧陽光的“磁場”中,怎能不與文明為伍呢?看來,趣味小標誌,幫兒子邁出了人生的關鍵一步,行為“大習慣”從這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