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關於習慣的力量作文

習慣的力量作文

關於習慣的力量作文

  習慣的力量如此強大,短暫地脫離熟悉並且程式化的環境,希望能得到一些新鮮的靈感,看到世界一些以往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以及人和事,但是當你真正熟悉的內容、長期習慣的生活方式出現時,你會本能地作出選擇。接下來小編蒐集了關於習慣的力量,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篇一:習慣的力量作文

  “播下你的良好行動,你就收得良好習慣;播下你的良好習慣,你就能擁有良好的性格;播下你的良好性格,你就能擁有良好的命運。”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習慣,就是時間累積而來的一種動作!每天的一舉一動,時間久了,良好的習慣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寓意著實深遠!

  倘若我們能贏得習慣,將會照亮人生的路途!想養成好的習慣,就得針對平常生活周圍的習性開始做起。就像是:平常你會每天都看一本書嗎?寫完功課是否會挪一點時間來 複習?每天多做一點,日積月累,這樣不但會成為我們的良好習慣,自己也會有所收穫的。”隨手做,日日做。勉強成習慣,習慣成自然。”只要肯去做,我相信不好的習慣一定可以根除,因為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習慣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周圍中的一些小習性、動作。我常堅持一種觀念:“待人要誠心,做事要用心,勝負平常心。”長久下來將對日常的習慣有所影響。假如你對人信任,為人誠實,是非分明,擁有潔淨如水的品德,自己本身的習慣也會隨著心靈的堅決有所變化的。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不是被習慣支配。”所以一旦壞習慣生了根,人性的純樸也就消失了。”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為習慣總是趁 人不備,向我們襲來!即使是一個高尚的人,也可能因習慣變得愚昧無知;粗野到慘無人道。由此可知,惡德始於習慣開始之時。“習慣是鐵鏽,它足以使我們的 靈魂鋼鐵鏽蝕殆盡。”總而言之,任何細節都要把它做好,不要忽視它可能帶來的影響。

  篇二:習慣的力量作文

  有一隻鷹,從小跟一群雞一起長大,主人要放飛它,可怎麼誘惑,怎麼打罵,它就是飛不起來。主人很失望,說:“我白養了一隻鷹,扔了吧。”主人把這隻鷹帶到懸崖邊,像扔一隻小雞一樣扔下懸崖。小鷹在極速下墜的過程中撲稜翅膀,在墜地之前竟飛了起來。這說明什麼?這說明鷹以為它和小雞一樣,翅膀是沒用的。而當危險驟然降臨,潛意識中的掙扎竟意外的發現自己會飛翔。這很向我們的生活,很多的時候,我們都按既定的規則生活著、工作著,習慣於墨守陳規,認為一切都是如此,一切都難以改變,從而忘記自己可能也是可以飛翔的。無獨有偶,聽說的一件事,頗像這隻鷹一樣的故事。

  說一個摔跤很不錯的運動員,一次夜出晚歸,遇到一個身材並不高大的流氓搶劫,運動員想自己有一身好的摔跤本領,便毫無懼色的和流氓交手了,一番打鬥的結果是運動員受傷倒地,而小流氓得手而逃。後來問他為是麼空有一身本領反被小流氓打敗?他說他按照摔跤的做法老是想抱住流氓後狠狠的摔他,但流氓則東躲西藏,上竄下跳,幾個回合他就受傷了。這名運動員輸就輸在他的摔跤上,按習慣總是要抱住對手,殊不知對付的人卻發生了變化,自己卻不知因人而變。由此可見,習慣的力量是多麼的強大。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幾乎都生活在種種思維定勢裡,活在日復一日的不變之中。而我們的時代是千變萬化、迅猛發展的。在這個時代,如果徒有羨魚之情,不退而結網,成天患得患失,不肯躬身實踐,那肯定必遭冷落和淘汰的。俗話說:“感嘆是弱者,行動是強者。”但留意我們身邊的人就不難發現,牢騷太盛者居多,好些人總以為自己是懷才不遇,或覺得是生不逢時。他們真的懷才不遇、生不逢時嗎?大謬不然也!現在是經濟戰國年代,大家無需有“士恨不生戰國”的虛嘆。只要我們肯幹,敢於行動,下海經商、為官從政、著書立說、發明創造等等,這些都是可以實現價值、彰顯能力的好路子。其實,我們絕大多數人註定都是要做平凡人的,在平凡的人生裡,怎樣讓自己的人生價值最大程度的有意義呢?我覺得這是一個應該好好追問的話題。

  第一,你認識自己嗎?古人云:“自知者英,自勝者雄。”有人又說:“人們常能明察秋毫卻不能自顧其睫。”這些說明人要認識自己確實很困難。雖然大家都明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人都會有以為自己是對的傾向。所以,即使是明明知道是自己做錯了事,也會找若干的託辭來為自己辯解。一個人能做多少事多大的事,不完全取決於他的聰明才智,更不完全因為一兩次偶然機會的作用,而在於你能否認清自己的知識、能力,能否找出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之處。現在經常提及核心競爭力,對一個人而言,同樣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問題,即你應當認識自己與別人相比到底有什麼是別人不可替代的,認清了,那你在優勢上做足文章,揚長避短,就一定會做出令你自己都吃驚的事業來。

  第二,你是否想改變現狀?人們常會用“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這樣的藉口麻醉自己,認為安於現狀就是能知足常樂。其實想改變現狀和慾望無法滿足完全是兩碼事,雖然二者之間有聯絡。慾望總是自私自利的,而改變現狀則不一定,比如,教不好書的老師,想盡量的教好學生不至於完全是自私的吧?醫生想盡量多的醫治病患總不至於完全為了一己私利吧?做官的想出政績、出好政績總有撈取政治資本的嫌疑,但真是出好了政績總是百姓的福祉。所以,想改變現狀幾乎是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想的,即使是一個沿街乞討的小乞丐他也想多討要一點,更何況是一群生活在正常生活軌道上的人,只是有時大家不願承認罷了。所以,這裡要追問的是:你是不是因為想改變現狀而不得時怨天尤人?倘若是這樣的話,你就還停留在“感嘆者”的層面上。如果認識到自己還是個感嘆者,就該思考另一個問題了:你為改變現狀有采取行動的信心和勇氣嗎?自信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連你自己都認為自己不行還會有誰認為你行呢?怎麼證明自己行呢?在採取具體行動的堅韌的意志和果斷的氣魄裡。

  第三,你的行動是否有效?行動首要的是排除干擾。人確定目標並不難,難就難在排除各種各樣的干擾,面對權錢名利的誘惑,你是否保有平常心?是否能寵辱不驚的坦然面對?是否能堅定心中恆定的目標?如果這些回答都是肯定的,那就只需要在具體行動中的堅持了,把簡單的事長久的堅持著做下去,任何時候都不要寄希望於一蹴而就,千萬不可急功近利。正如有人說的那樣:簡單的事重複做,重複的事堅持著做。倘能如此,何愁成功遙遙無期?

  你認識自己嗎?萬不可像那隻小鷹一樣不認識自己,也不可像那名運動員一樣固守陳規。打破常規才能推陳出新。有了好的想法,有了新的思考,就要勇敢的採取行動,大膽的去嘗試,堅韌的去克服困難。作為有理性思維的人何必等到壓力來臨時才去激發潛能呢?況且,社會的穩定給我們帶來的良好秩序常常讓我們安享著既有的富足和安逸,而這恰恰又是陷阱——習慣力量的束縛。

  篇三:習慣的力量作文

  生活有些時候就是這麼的有意思。明知道電視中的那些肥皂劇僅僅適合消磨時間,我卻樂此不疲;明知道樓底下的那家小吃店口味不好,甚至還有些不衛生,但是為了上學方便,我卻又會不知不覺地光顧。這都源自於我們的習慣。習慣是什麼?習慣就是長時間不斷重複直到麻木的一種無意識行為,就像渴了喝水,餓了吃飯,困了睡覺一樣。我就有一個好習慣,就是在買東西前首先要看看這個東西有沒有過期,我這個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呢?事情是這樣的:我以前很愛吃零食,買東西也從來不看生產日期,給完錢開啟就吃,因此我也沒少吃苦頭。

  記得有一次,我買了一袋過期的零食吃,那天晚上就得了胃腸感冒,感到肚子很難受,吃什麼東西都想吐,後來實在是沒有辦法了爸爸和媽媽把我送到診所給我打了一針,我才感覺好了些。

  從那以後,我買東西都是小心翼翼的,先看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再決定是否買這個東西,怕自己像上回那樣因生病而打針。

  從生活的小細節中也能看出人們養成了一個什麼養的習慣。壞習慣麻煩一身,好習慣改變人生!

  我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公司在應聘的時候給兩個人出了一道“題”。給那兩個人同樣都發了一封被淘汰的電子郵件,而其中的一個人順手回給了對方他就被公司聘用了。公司留用他的理由很簡單:“一個能夠一如既往、善始善終的人一定是一個對事情和自己都有很強責任心的人。”

  不好的習慣是致命的,是恐怖的;反之,良好的習慣則是健康的,是有益的。這就是習慣的力量!當你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時,想改掉那是十分困難的事,而養成了一個好習慣將會讓你受益終生!所以,我們要做的就是:由自己來支配習慣,運用習慣的力量,創造美好的生活和未來!

  篇四:習慣的力量作文

  前天聽教育專家魏書生的報告。他精闢而又幽默的連珠妙語博得陣陣掌聲,他的樂觀、熱情感染了每一位聽眾。當聽他講他的習慣有“一直堅持跑步,一直堅持寫——已經寫了89本”時,我真的被他雷倒了。

  一直堅持跑步已經很不容易了。我就曾經跑過,最多也就是工作日每週跑兩三次,週末和節假日早上根本就起不來。而他幾十年如一日的跑步,這需要多大的毅力?所以說就這我就很佩服他了。還好跑步是為了健康,那麼寫日記呢?魏書生是一位連都不用寫的專家,他的口才和文采都堪稱一流,為什麼還能堅持住寫日記呢?

  或許,這就是習慣的力量吧!

  習慣如“水滴石穿,線鋸木斷”。孔子說過:“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培根在《論人生》中便明確指出:“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凡事一旦成了習慣,就像機械運動的慣性,就像是硬化了的水泥模型,就像長江水東流去一樣自然而難改。無論是好的習慣還是壞的習慣都是如此。

  有那麼一個故事,講的是一對父子趕馬車。父親眼不好使,每到該拐彎時,跟車的年幼兒子就大聲說“爹,該拐彎了”,然後他的父親就用鞭子指揮馬拐彎。這樣過了好多年,一直平安無事。後來父親去世了,兒子接過鞭子繼續營生,孰料頭一天就翻了車——該拐彎時任他怎麼吆喝怎麼打馬還是直往前衝。馬還是那馬,車還是那車,怎麼就不靈了呢?他苦思冥想,近拐彎處喊了聲“爹,該拐彎了”,馬竟然拐彎了……

  可見習慣的力量有多麼大,如果是好的習慣,一定可以引導人向好的方向發展,如果是壞習慣呢?簡直不敢設想。

  小時候聽大人講一個犯人臨刑前咬掉了他母親的乳頭。這個犯人小時候在外面偷一棵蔥時,他母親誇他顧家;偷到一把小刀時,他母親讚揚他有用。漸漸的他偷成了習慣,一天不偷就手癢,而且越偷越大,進而搶劫殺人。刑前母親去刑場送別,他說想再吃一口母乳,母親哭著掀開衣服,他一口咬掉了母親的乳頭…… 他的壞習慣帶他走向了深淵,可見壞習慣有多可怕,“慣子如殺子”。

  常言說“訓子千遍不如培養一個好習慣”。“教育就是幫助人培養好的習慣”。美國人說,“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可見人們已經認識到習慣的力量。

  心裡學巨匠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習慣的力量有多大?大到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我準備從今天開始,為自己,為孩子培養好的習慣。比如節約、誠信、禮貌、跑步、寫日記……也許這才是最好的愛。


  篇五:習慣的力量作文

  我對於習慣有著很深刻的感受。不管是我身上一切好的,優秀的東西,還是我身上一些不好、失敗的東西,基本上都來自習慣,我一直認為,一個人的品格、能力多半來自習慣,是習慣使身體自動地做,是習慣在打造人的第二天性。沒有習慣,就不能走向成功之巔。壞習慣不是最好的僕人,而是最壞的主人。俗話說的好:一個好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一個壞習慣可以毀滅一個人。以前的我不知道這句什麼意思。可是後來,我明白了也理解了它的含義,並且養成了一個“先天性”的好習慣——放學後先寫作業。

  我從小就愛玩,可玩多了對學習也不太好。那是深秋的一天,我寄居住在姑姑家。每當一放學,我回到家,就“衝”向廚房,大聲喊到:“我餓了,有吃的嗎?”姑姑回答:“沒有,一會就該吃飯了。”“沒有就沒有!”我邊說邊走出家門,和同學去玩,把作業的事早拋到九霄雲外了。當我回來時已經六點多了,在姑姑的催促下,我才做起了作業,但做作業時可忙了,東瞧瞧,西看看,邊做還邊哼歌,小夥伴又來找我玩,我把作業一推,一溜煙兒就沒人影了。玩夠了,我回到家,才重新開啟作業本做作業,不止浪費了多少個一分鐘。做玩作業,我吃飯了,吃完飯。我們又看電視。“十點了,貝貝趕快洗漱睡覺。”姑姑對我說。我一扭頭,看見了我那沉甸甸的'大書包。立刻想起一件“人命關天”的事:壞了!沒寫數學作業!眼前立即閃出自己上次因為沒寫作業,老師慈祥的面孔立刻“陰天”的事。我小聲地說:“姑姑,我……我還沒……沒寫作業呢,先讓我寫會吧?”結果,我一直寫到十一點……倒!!!

  從那天起,我便堅持放學回家立刻寫作業。經過三個星期的努力,我終於改了過來。可沒過幾天,我又打了“退堂鼓”,因為沒寫日記,被老師告上“法庭”。害得我中午都沒回家,在辦公室一直寫到十二點半。我再次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改邪歸正。可沒想到,剛過一個月,我的老毛病再次重犯,邊寫邊玩。姑姑看見後,嚇唬我:“以後再也不讓寫作業了,也不讓上學了,讓我天天玩,玩個痛快。”我害怕了,不上學還行?姑姑的這招還挺靈,我的老毛病徹底消失了。每天放學,回家就寫作業,小夥伴來找我玩,我對他說,我必須做完作業才能玩兒!晚上還要看課外書,不讓一分鐘溜走。好習慣越多,則生活越容易,抵抗引誘的力量也越強。

  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起初我們造成習慣,後來是習慣造成我們。人類一生的工作,精巧還是粗劣,都由他每個習慣所養成。習慣是人類生活最有力的嚮導。中國有句諺語:習慣成自然。同時,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習慣是一種優秀。”我想:我的習慣也是一種優秀吧!”

  篇六:習慣的力量作文

  有些時候你不用害怕自己忘卻了很重要的事情,只要你把它當成一種習慣,比如鎖門,就像我,只要一離開就會習慣性的鎖門,有的時候完全就是無意識,所以很多時候根本不記得是否完成了鎖門的動作,但卻不會懷疑自己忘了鎖門,那是習慣的力量,有的時候也會忘記帶鑰匙,於是鎖門的習慣顯得可怕,其實一種習慣有它的好處,也比有弊端,哲學上的一分為二,真可謂說此,但只要,我們在養成一種習慣的同時,也要把相應的相剋相生的那種習慣也順便接納,比如有出門就鎖的習慣,那麼就要具備出門帶上鑰匙的習慣,這樣就不會有太多的失手和後顧之憂。

  以上鎖門的習慣不涉及好與壞,只要細緻有備,可以讓你從容而踏實。但有些習慣卻有好壞對錯之分,比如抽菸,一旦養成,很難戒掉,對自己對別人百害而無一利,這樣的習慣一開始不該養成,一旦養成了就該用盡方法戒掉,它本質上屬於壞習慣,還有有些人喜歡鑽空子,鑽一個黃燈的空子,鑽別人不注意的空子,這也不是好習慣,因為太短暫,就會有危險,就會被別人發現。自己也會匆忙而落魄。生命本已不易,我們要儘量使自己悠然恬淡。相反,有些習慣,比如勤奮,執著,乾淨會使我們的生活井然有序,還可幫助我們實現夢想,這種習慣我們要養成並貫徹堅持。

  總之,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好習慣積極和具有導向性,可以指引你走向成功,壞習慣頹廢而沉淪,不知不覺中將你領進無邊黑暗的深淵。我們不可不謹慎。

  篇七:習慣的力量作文

  有一位教授曾做過一個實驗:他將一隻跳蚤放進一個容器裡,容器的高度剛好為跳蚤能夠達到的位置。為了防止跳蚤從容器裡跳出,教授特地在上面放了一塊玻璃隔著。第一天,跳蚤表現得十分活躍,它一次又一次地撞擊著玻璃,大有不達目的不罷休之勢。可是,它的力量實在太單薄了,無論怎麼努力,始終無法衝破玻璃的阻隔。儘管如此,跳蚤還是沒有放棄,每隔一段時間,它又會發起一陣猛烈的攻擊。

  過了幾天,教授再去觀察,發現跳蚤上跳的頻率明顯減少了,它沒了先前的衝勁和銳氣,變得有些懶惰和絕望了。又過了幾天,教授再去觀察,發現跳蚤幾乎喪失了鬥志,只是在容器底部跳來跳去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教授驚奇地發現跳蚤已不再作任何努力,它終日得過且過地呆在容器底部。隨後,教授將容器上方的玻璃抽掉了,他滿以為跳蚤會一下子蹦出來。但出乎意料的是,跳蚤絲毫沒有這樣的舉動,它已經完全習慣了現在的生活。

  緊接著,教授又將另一隻跳蚤放進一個容器裡,容器的高度略微超過跳蚤上跳的極限,上面沒有再加蓋子。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教授發現,跳蚤每天都會習慣性地往上跳,雖然每次它都無法超越容器的高度,但它仍然樂此不彼,把這當作每天的必修課。半年後的一天,奇蹟發生了,跳蚤逃離了容器,重新獲得了自由。見此,教授不禁發出一聲感嘆:習慣的力量是多麼的可怕呀!

  一個人從呱呱墜地到長大成人,身上總會養成這樣或那樣的習慣,有的習慣是好的,比如,勤奮、守時、認真、勇敢、謙虛等;有的習慣是不好的,比如,懶惰、拖拉、抱怨、傲慢、吸菸等。但無論是什麼樣的習慣,都具有強大的力量,都足以改變一個人的人生。只是一個好的習慣能夠成就一個人,而一個壞的習慣則會毀掉一個人。

  張飛和趙雲同屬於三國時期的名將,而兩個人的命運卻大相庭徑,就其原因,習慣所致。大家都知道張飛的習慣很不好,不僅喜歡酗酒,並且愛發脾氣,動不動就罵人,用鞭子抽打下屬,結果在一次醉酒後,張飛被手下的兩個小嘍羅範疆和張達所殺,致使壯志為酬身先死。而趙雲則不同,他身上幾乎沒有什麼不良的習慣,為人低調謙恭,待人友善和藹,有什麼好處總是先想到別人,結果他受到了上級和下級的一致認可,功成名就,光耀青史。

  據說,一個人一天的行為中,大約有5%是屬於非習慣性的,大約有95%屬於習慣性的。同一個動作,如果重複三週,就會變成習慣性動作,如果重複三個月,就會形成穩定的習慣。而對於個人的不良習慣,我們往往渾然不覺,或習以為常,很難意識到其危害性。

  著名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如果你想開創一番事業,那麼請務必改掉你身上的壞習慣,努力養成好習慣。

  篇八:習慣的力量作文

  人生有許多習慣,有些習慣無足輕重,有些習慣令人終生受益,還有一些習慣則會令你陷於名譽、金錢的泥淖之中,難以自拔。

  (一)

  人生需要習慣,正如小樹需要定時施肥澆水,沒有習慣的日子是難以想象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中國古代農民的習慣,“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孔夫子精勤的習慣,“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是宋榮子為人處世的習慣……叩問歷代先聖前賢,尋覓通往彼岸之阡陌,我猛然發現: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是如此的重要。以習慣為話題的作文600字

  若無習慣,則飲食無規律,作息無秩序,對身體有損,於事業無益;若無習慣,則為人喜怒無常,處事雜亂無章,這樣的人又何以在這個世界上立足?正是習慣賦予了我們健康、道德、技能等許許多多對我們有益的東西。

  (二)

  習慣誠然會給我們帶來諸多便利,但它又是一柄雙刃劍,無時無刻不在傷害著我們中的一些人。看看不良的習慣又會帶給我們什麼——

  走在馬路邊,一位老太太跌倒在地卻無人攙扶,行人視她如空氣。問行人,他們說:“我們習慣了,這老太太一定是出來碰瓷的。”一歹徒行兇,周圍數百人作壁上觀,無一人伸出援手。問他們,回答:“我們習慣了,你上去萬一傷著自己怎麼辦?”……此時,“習慣”二字早已成了遮掩他們內心冷漠與膽怯的遮羞布。一個人習慣了冷血並不可怕,但如果整個社會都習慣了冷漠就值得我們去好好考慮社會的缺陷了。古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習慣哪裡去了?被豐足的生活吞噬了嗎?再看今天一些整天養在空調房間裡的公務人員,辦起正事來效率特差,上網偷菜下棋打牌卻是一個比一個精一個比一個快。不知他們怎麼養成了這種習慣,又怎麼對得起古代士大夫“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的氣節?

  (三)

  “習慣”二字發人深省。人們在養成習慣之後不應該一味順著習慣生活。人應該發揮出人所應有的主觀能動性,讓習慣真正有利於人類的發展。憶往昔,如果漢武大帝習慣了太后的統治,能創下開拓華夏的豐功偉績嗎?如果陶淵明習慣了官場的黑暗,就此沉淪下去,他能寫得出膾炙人口的田園詩嗎?看今朝,如果陳游標當初習慣於田園生活而不思轉身,能成為中國“首善”嗎?如果韓寒習慣於應試教育的老套模式,會成為今天作家中的青年才俊嗎?想想,成功者常常總是從顛覆習慣開始的。

  習慣之後不應當順著習慣機械地生活,而應當利用習慣讓你順利抵達目的地。對待習慣,亦應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而,讓留在我們身上的習慣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