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習慣> 習慣成自然學生作文800字

習慣成自然學生作文800字

習慣成自然學生作文800字

  “作之不行,乃成君子。”凡事只要去“做”,“無心”就可以變成有意,並且成為一種習慣,當習慣成為自然,“偽君子”也就變成“正人君子”了。

  迫於生活的無奈,很多人都喜歡偽裝自己,強迫自己做著不願意做的事,但儘管言行舉止都離不開虛偽、做作二詞,並非本性的自然流露,至少比“不做”要來得更有勇氣。或許,在這個社會中,無法辨清到底有多少人是在隱藏自己,戴著一副面具生活,可恰是這副面具成了人際關係的調和劑。盧梭說過:“當你嘗試去做像一個好人該做的事時,你也就真的成為一個好人了。”

  被冠以“中國首善”美譽的陳游標因他高調行善的行為而備受爭議。有人稱他“裸體慈善”、“暴力慈善”、“作秀”等。然而在我看來,陳游標的慈善之高調,不正喚醒了很多國人對待慈善的冷淡之心嗎?儘管無法否認他確實是在“作秀”,請來媒體實錄銷燬一輛蘭博基尼,提倡低碳生活;將自己與幾位受惠群眾的合影貼在政府門外……做好事處處留名。可如果他始終這麼高調行善,當習慣成自然,在無數次的“作秀”之後,會養成做好人的習慣,或許是一位謙謙君子呢。

  要使習慣成自然,沒有一顆恆心是不行的。“三天打漁,兩天曬網。”那麼之前所做的事無非就是徒勞,沒有絲毫意義。陳游標若僅僅只為了“作秀”而作秀,那他永遠也冠不上“君子”的名號。“量變方能成就質變。”沒有一點一滴的積累,哪來習慣的形成,促進人的改變?

  達芬奇為了畫出1000個完全不同的雞蛋,整整畫了十多天;史泰龍成名前,曾遭遇1300多次拒絕;狄更斯每天堅持到街頭去觀察,諦聽,記下行人的零言碎語,才有了《雙城記》中逼真的社會背景的描寫;愛迪生曾花整整十年的時間去研製蓄電池……多次重複同一件事可能是無趣的.,你會感到煩躁,但當習慣成自然,並將這種習慣融入你的生活,就離成功不遠了。

  “作之不行,乃成君子。”當你每天逼著自己花一個小時用來閱讀,幾個月後,是否會養成讀書的習慣,並沉浸其中,開始享受閱讀呢?當你每天有意識地收集長椅旁、坪地裡的空塑膠瓶,幾個月後,是否會養成做好事的習慣,並想著為周圍環保事業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呢?當你不顧“碰瓷”的後果,每天讓自己做一件好事,幾個月後,是否會養成做好事的習慣,並改變原有的社會偏見,認為這個世界還是溫暖的呢?

  在習慣形成自然之後,摘下“面具”,便會露出一個至美的自我。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只要不止步,不言棄,當習慣成自然,假的也就成了真的,虛的也就成了實的。倘若如此,真是善莫大焉,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