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蠶寶寶日記範文錦集六篇
一天即將完結,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穫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日記吧。日記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觀察蠶寶寶日記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1
觀察日記蠶寶寶篇一:蠶寶寶的觀察日記
一天,老師給了我們一些蠶,我像捧了金銀財寶一樣跑回家,說這是老師佈置個我們養的,蠶寶寶吃桑葉很講究,要把桑也切成很小很小的碎片個這些小傢伙吃。
一天早上,我看見蠶寶寶昂著頭,好像在神氣自己睡覺的姿勢,我不就是睡覺嗎,神氣什麼?蠶寶寶搖了搖頭,好像在說:“我就是神氣,要你管那麼多閒事嗎?我對蠶寶寶真是無語啊!中午,我發現蠶寶寶蛻了一層皮像白雪公主脫掉沾滿灰塵的衣服,煥然一新。
晚上,我看見蠶寶寶下面有很多黑黑的東西我一聞,原來是蠶寶寶的大便,我把它們清理了一番,他們翹著頭,好像在說:“我們餓了。”
又過了幾天,我看見盒子裡有很多蠶絲,它們摟著絲,好像在說:“我們像不像蜘蛛俠。”
蠶寶寶吃的是桑葉,吐出來為什麼是絲呢?
觀察日記蠶寶寶篇二:蠶寶寶觀察日記
我從姐姐那要來的蠶寶寶像小螞蟻一樣。經過我細心的養育,已經漸漸地長大,現在有鉛筆芯那麼粗了。
它們小的時候,我總是看不清它們是怎麼吃桑葉的,只有它們吃過爬走後才發現桑葉上薄薄的一層皮沒有了。後來才長大一點點,能觀察到原來它們吃桑葉的時候是從上往下啃,就是在抬頭低頭這個動作反覆過程中慢慢地餵飽自己。
迄今為止,我的蠶寶寶脫過兩次皮了,從原來的黑色變成現在的灰色。
記得第一次脫皮的時候,它們都是一動不動的,我以為它們要死了,心裡好焦急。後來姐姐告訴我,可能因為要脫皮才一動不動的。果然,第二天起來發現了桑葉上有黑黑的小點點,姐姐說:“蠶脫了皮會長大一點”。
某一天,我去看蠶寶寶們發現它們又一動不動了,桑葉也只吃了一點點,我心想是不是又到了脫皮的時間了,就靜靜地觀察它們,發現有一條蠶寶寶側身躺著,我幫它扶正身體躺好,它就扭動身體,,而且邊扭邊爬,慢慢地發現身體鼓鼓得,然後皮一點一點的扒在尾部的時候,那張皮怎麼也不下來,我像幫助它一下,把那張皮給扯下來。突然,姐姐從我身後走出來說:“不要
動它”,說它自己會脫下來。這時,蠶寶寶的開始左右甩動,蠶寶寶經過自己的努力後,那張皮終於掉下來了。
觀察日記蠶寶寶篇三:蠶寶寶的觀察日記
5月1日,蠶寶寶誕生了,黑黑的身子在綠色的桑葉上爬來爬去。
5月8日,蠶寶寶第一次脫皮。身體變白了,變長了。
5月13日,蠶寶寶第二次脫皮。又長了,又白了許多。
5月18日,蠶寶寶第三次脫皮。身子又白又胖。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2
星期六,我回到了老家。我坐在一些奇形怪狀的桑樹下看書。突然,我覺得有個小東西在我手臂上爬,正所謂,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原來是一條小蠶蟲寶寶。
蠶蟲寶寶的外面穿著一件小號棉衣,還穿著幾雙小號鞋子。它的眼睛大大的、水汪汪的,看著就像是一個可愛美麗的小女孩。
於是我把蠶寶寶養在了一個小盒子裡,被放在盒子裡的蠶寶寶一點兒也不安分。它肯定想吃東西了才這樣的吧?我心裡想。於是我跑出家門摘了幾片葉子,然後又把葉子放在了盒子裡,蠶看見有食物了,就立刻奔出來,到樹葉旁,它聞了聞,可是卻一臉失落地趴在盒子上。
我見了以為它不喜歡,又出去到楓葉樹上摘了幾片楓葉,它還是聞了聞又趴在盒子上。
我最後去了果園,到了果園,我就摘了許多水果葉子,又跑回了家,把水果葉子放在了盒子裡,蠶蟲也是和以前一樣一動不動的。
我心想:蠶是不是困了呀?是不是嫌盒子太硬睡不著呢?“肯定是!”我說,於是我找來了兩層紙放在了盒子裡。它還是一動不動,一臉垂頭喪氣的樣子。這時,媽媽來了問:“怎麼了?遇到什麼問題了嗎?”“蠶不吃葉子。”我說。“傻孩子,蠶只吃桑葉呀!”媽媽回答我。
聽了老媽的話後,我跑去桑葉林,摘了一袋子桑葉,並且放在了盒子裡,蠶蟲聞了聞,立馬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這下我看著它們的吃相,心裡別提有多開心了!
“瞧你那搞笑的樣子。”我邊笑邊說。吃飽過後的蠶躺在它的“小被窩”裡,它好像打了幾個飽嗝,因為我一直看它張嘴。
幾個月後,蠶食量越來越大,越吃越胖。
又過了1個月,我見蠶趴在盒子裡,把鮮綠的衣裳換成了灰色的衣服。可是中午的時候,我看見它還是保持原來的形狀,怎麼這麼快變色了呢!
我嚇壞了,叫來了媽媽,媽媽說:“蠶正在蛻變蝴蝶。”我聽了興奮不已,不久蠶殼上出現了一條縫,蝴蝶掙脫一半的時候,它幾乎掙脫不出來了,又過了一會兒,它終於掙脫了“鬼門關”。這個小精靈是如此的輝煌,我被它深深感動!
以後我要像這隻蠶一樣,堅持用心解決困難,遇到困難也不退縮。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3
5月10日星期四晴
今天放學回家的路上,我買回了八條蠶寶寶,非常可愛。我高興地回到家中,立刻把蠶寶寶們裝到一個小盒子裡,我想讓它們快快長大。
5月14日星期一晴
今天,我買回了一包桑葉,興致勃勃地把桑葉放到蠶寶寶的嘴旁,不知道為什麼它們沒有吃桑葉,後來我發現它們的嘴巴太小了而桑葉太大了,於是我把桑葉一塊一塊地撕成一小片放在盒子裡,它們津津有味地吃起來。吃飽之後,它們又不文明地拉起屎來。
5月17日星期四晴
時間一天天過去了,今天我把桑葉放到它們面前,它們卻沒有吃桑葉,好像生病了似的。過了一會兒,我發現原來蠶寶寶在脫掉“舊衣服”然後更換“新衣服”,而且從灰色變成了白色,身上長出了一節節皺皮。
6月2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一回到家就把桑葉給蠶寶寶吃,它們像得了厭食症一樣,原來它們找好角落準備結繭了。只見它們昂著頭,挺著胸,頭慢悠悠地晃來晃去,一條銀絲從它嘴裡吐了出來。不一會兒,它們就把絲繞成一個橢圓形,把自己裹在裡面。蠶絲越繞越厚,一個雪白的繭就結好了。
6月17日星期日晴
今天,我發現蠶繭破了一個洞,這是怎麼回事呢?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蠶繭裡面是蛹,蛹長大了就變成飛蛾。”我往盒子裡看了看,真有一隻飛蛾在休息,翅膀是白色的,頭上還有一個黑黑的觸角。
6月27日星期三晴
我看到飛蛾旁有十幾顆小黑粒,原來飛蛾媽媽生寶寶了,但是飛蛾媽媽就要慢慢地死去了,我多麼希望飛蛾媽媽能一直陪伴在蠶寶寶的身邊!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4
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在舅舅家裡玩電腦。因為一個遊戲載入特別慢,於是我就到視窗看風景。回過頭的時候,我看見舅舅買了好多好多蠶卵。於是,我向舅舅要了一些。
過了一兩天,蠶寶寶就破殼而出了。蠶寶寶可真活潑,一會兒爬來爬去,真好玩。我想要餵它吃的,可是他吃什麼呢?我跑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說:“傻兒子,蠶寶寶只吃桑葉。”我又跑到舅舅跟前,問他要了幾片桑葉,然後我把桑葉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餵給蠶寶寶吃。
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天,蠶寶寶就開始不吃不喝了,這是為什麼呢?我又跑去問媽媽這是為什麼,媽媽耐心地告訴我:“因為蠶寶寶要蛻皮了。”蠶寶寶蛻皮的樣子是這樣的:它後身不動,前頭一拱,皮就被推出來一點。就這樣反反覆覆許多次,它的第一次蛻皮成功了。
經過四次蛻皮,蠶寶寶變成熟蠶了。熟蠶比蟻蠶要大好幾千倍,食量也變大了,吃起桑葉來,也有模有樣的,聲音可響了。要是許多蠶寶寶聚在一起吃桑葉,準會發出“沙沙沙”的聲音。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下雨了呢!
啊,我知道了,蠶寶寶的生命歷程原來是這樣的。我相信,只要我仔細觀察,就一定能夠發現大自然中的`更多秘密。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5
5月14日 星期六 陰轉雨
這個星期,吳老師把一盒蠶寶寶發給我們全班,我們都很高興。
蠶寶寶身子長長的,一共有十節,第一節是頭,第二至第五節是胸,第六節到第十節是腹,最後還有個尾角。
蠶寶寶爬行的時候,先頭向前爬,再蠕動它的尾,最後動的是中間部分。
蠶寶寶吃東西先把可以吃的桑葉咬開一個角,再慢慢地月亮形地吃。而蟻蠶吃桑葉是一層一層吃的。
你知道蠶的呼吸器官在哪兒嗎?在第二節至第八節都有氣門。聽說,把蠶半個身子放進水裡,過一個小時,蠶仍然還活著,這就是因為氣門在工作。不過,我不敢嘗試,因為如果實驗失敗,我的蠶寶寶就會“犧牲”了。
我喜歡我的蠶寶寶。
5月15日 星期日 晴
一身黃黃的皮膚,九對功能不同的小足,加上豆子似的頭部,湊成了憨態可掬的蠶寶寶。
我養的蠶寶寶姿態各異,有的把頭抬起又放下,好像在做運動;有的搖頭晃腦,好像在背唐詩;還有的吊在絲上盪來盪去,好像在盪鞦韆……看到這麼多的姿態,讓我覺得新奇萬分。
咦,蠶寶寶的盒子裡怎麼會有一團團的蟲子?啊,是蠶寶寶蛻皮了!你們可能會覺得奇怪,蠶寶寶的身體是長的,蛻下的皮怎麼是一團團的呢?那是因為蠶寶寶是一點一點從舊皮中爬出來的,所以最後皮就縮成一團了。
我拿回來的蠶寶寶是第一次蛻皮後的“二齡蠶”,屬於小蠶,再蛻兩次皮,它們就會變成四齡蠶,成為大蠶了。好期待呀!
桑葉是蠶寶寶的最愛。我每天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蠶寶寶溫暖的“小房子”打掃乾淨,鋪上新鮮乾淨的桑葉,讓蠶寶寶住進綠色的“小房子”裡。
希望我的蠶寶寶快點長大,也希望我能透過學習瞭解更多蠶寶寶的知識,探索更多它們的奧秘!
觀察蠶寶寶日記 篇6
我們家每年春天媽媽喜歡養蠶寶寶,不過桑葉很難找,媽媽只養20條左右,給我觀察。
今年春天我特別想蠶寶寶,天天盼呀!盼呀!清明節後我們家的白蠶寶寶,黑蠶寶寶,花蠶寶寶都爬出來和我相見。我非常高興每天放學回來就在樓下找桑葉,回來喂蠶寶寶們。他們可嬌氣了,桑葉不能有水如果有水,蠶寶寶吃了就生病死掉。家裡還不能打藥水,點蚊香。可愛的蠶寶寶們吃了就睡,睡醒了再吃。一天比一天大,蛻皮,再吃再長大。蠶寶寶從像黑芝麻一樣卵裡爬出的時候就像又黑又小螞蟻一樣。等蠶寶寶長大,我就喜歡把蠶寶寶放到手背上,讓蠶寶寶爬。蠶寶寶身體軟軟,摸上去舒服極了。
一個月以後,蠶寶寶的身體透明透明的。媽媽告訴我:“寶寶們要上山了。”我們就把蠶寶寶放到另一個鞋盒裡,蠶寶寶們就會找一個舒適的地方結出橢圓繭。蠶繭有白,黃的,鞋盒裡會掛的滿滿的,美麗極了。一個星期左右,裡面的蛹就變成白色的美麗的蛾姑娘,從繭裡爬出來,開始繁殖下一代。明年春天蠶寶寶我們再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