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四單元]寫一則觀察日記>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集合五篇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集合五篇

  一天的生活不知不覺間結束了,今天我們都做了什麼了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日記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篇1

  今日我發現了一個小螞蟻洞,它就在爺爺奶奶家旁邊的牆角下.

  我抓住了一隻小螞蟻,它是由三個小“芝麻”組成的。頭和肚子是黑色的,像兩粒圓鼓鼓的芝麻,中間是黃褐色的,像是一粒癟了的芝麻。

  小螞蟻的身體大約有0.5釐米長,它的身體像上了一層漆一樣亮亮的。

  小螞蟻腦袋上有兩根觸角,經常輕輕地搖動。小螞蟻的嘴像一把小小的老虎鉗子,一張一合地。

  小螞蟻的腿細細長長的,一共有六條,它的腿和身子一樣也是經褐色的,因為很長,所以跑起來十分快。

  我把一小塊肉放在小螞蟻洞旁,一隻小螞蟻發現了肉,它碰了碰肉,又退了回去,等了一下,它又過來碰了碰肉,又退回去,就這樣反覆了好幾次。這時又來了三隻小螞蟻,它們也到了肉旁,其中有一隻小螞蟻回洞裡去了,不大會兒,又有幾隻小螞蟻排著隊從洞裡直接來到肉旁,接著小螞蟻越來越多了。

  我一個小時後再來觀察時發現:那些小螞蟻把肉運到了洞門口,肉上面密密麻麻地爬滿了小螞蟻。

  我把水灑在小螞蟻洞口,洞口本來是有一堆細土的,現在被弄溼、衝散了。然後我看見出來了許多小螞蟻,它們不斷地從洞裡推出泥巴來,不久洞就通了,小螞蟻又可以隨便從洞口進進出出了。 透過這次觀察,我覺得小螞蟻是團結、勤勞、不怕困難的動物 。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篇2

  我養的這盆仙人掌的莖扁扁的,上面長了許多刺。我曾聽老師說,仙人掌是為了適應沙漠的氣候,葉子才變成了刺,莖變得肥大而多肉,而且還長有許多毛。它的莖肥大就是因為要雨季中儲存養料,旱季減少水分的蒸發。而我為它這種“適者生存”的應變而震撼。

  然而,更讓我震撼的是發生在暑假裡的一件事。

  記得暑假時,比我大四歲的表哥來作客,不知怎麼的腳上長了個瘡,疼得他哇哇直叫,簡直可以說坐立不安。後來,媽媽不知從哪本書上找來個偏方:將仙人掌切下不塊,搗碎,敷在瘡上。我一聽,叫起來:“想切我的寶貝?沒門!”媽媽和哥哥做了好半天思想準備,我才答應他們切下一塊。過了幾天,表哥腳上的瘡果然消失了。我想:“這法子還挺靈,可我的仙人掌肯定要死了。”又過了幾天,仙人掌的“傷口”慢慢的幹了,癒合了,只留下一道白色傷痕。此時我不禁對仙人掌肅然起敬。

  從此,我就更加的愛仙人掌了。每當我看見了那一條白色的疤痕,就想起了它那捨己為人的精神和它那頑強的生命力,我就暗下決心,一定要向仙人掌學習,做個頑強的人,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篇3

  “微生物”,一個之前對於我來說陌生的字眼,但在這節科學課裡卻讓我重新認識了它,加上錢老師的耐心解說,更讓我鞏固了對它的認識!

  微生物是多麼有趣的生物啊,它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係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藥、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在這節課裡,老師還讓我們看了洋蔥表皮在顯微鏡下會出現怎樣的.細胞。在此之前,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什麼叫顯微鏡吧!它是一種藉助物理方法產生物體放大影象 的儀器,最早發明於16世紀晚期,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現在,它已經成為了一種極為重要的科學儀器,廣泛地用於生物、化學、物理、冶金、釀造等各種科研活動,對人類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貢獻!言歸正傳,來 看看我們的洋蔥皮吧!只見洋蔥皮在顯微鏡下成一張張網狀,整齊有致。我們還看了大蔥、大蒜……

  這節科學課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他讓我真真正正知道了什麼叫做微生物、細胞!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篇4

  猜猜,害羞的“小姑娘”是誰?啊!那就是它——含羞草。

  早晨,到處一片霧濛濛,遮住了我的視線,但我看見家門口一個個“小姑娘”,伸伸懶腰,慢慢地,慢慢地甦醒。看,含羞草做起了體操。“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彷彿叫起了口令。嘿嘿……真帶勁兒。然後,又不緊不慢地伸展開自己的綠葉。

  中午,太陽高照,人們像熱鍋裡的螞蟻團團轉。我汗流浹背地跑回家,整個人像著了火似的,迅速去拿礦泉水,大口大口地狂喝起來。我順眼看去,只見含羞草在火熱的天氣中仍然那麼精神抖擻。我走過去輕輕地碰一下,它就把葉子合攏起來,就像一個害羞的小姑娘。看來它叫含羞草,是有原因的呀!

  我還知道含羞草有很多個名稱:感應草、呵護草、知羞草、怕羞草、夫妻草、見笑草、畏指……這些都是它的名字。

  含羞草真有趣!

四年級觀察日記作文 篇5

  一天早上,媽媽抓了一把綠豆輕輕灑在花盆的土上面,再往上面噴些水把綠豆浸溼,對我說:“陽陽,要仔細觀察哦!”

  第二天,我一起床就去陽臺上看綠豆,發現它們大部分撐破了外套,穿上了“露臍裝”,有的乾脆脫掉了外衣,長出了約一釐米的小芽。

  第三天,綠豆芽已經長到三四釐米長了,長成象數字“7”和“9”的樣子,它們也好像怕熱似的,把外衣都脫在旁邊,還彎下腰,準備要清洗清洗。

  後來幾天,綠豆芽長到快十釐米了,它們的身體像鉛芯一樣細,媽媽告訴我:“這是綠豆的根,你看它們在往土裡鑽呢,根只有在土裡才能吸收營養,豆芽才能長高。”我注意到豆芽的頭頂長出了兩片嫩黃色的葉子,也許是花盆小的緣故吧,中間的綠豆直立著,而邊上的呢,像害羞的姑娘低著頭,有的還彎著腰。一陣風輕輕吹來,它們都歡跳起來,你擠著我,我擠著你,誰也不讓誰。

  媽媽又問我:“陽兒,你看它們彎腰的方向大部分是在一個方向,為什麼呢?”我搖搖頭,媽媽說:“前幾天你的暑假作業上不是提到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嗎?”

  “是呀?”我很驚訝,心想:豆芽也要曬太陽嗎?

  “那綠豆芽長大光靠水和土能行嗎?”媽媽輕輕颳了我的鼻子一下說,“它們也要曬太陽要呼吸,才能長大,所以它們大部分朝著窗戶這邊傾斜。你以後要認真觀察身邊的事和物,它們是‘無字’詞典啊。”

  多有意思的事,小小的豆芽不僅讓我學到了科學知識,還讓我學到了它堅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