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詩與遠方作文彙編六篇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詩與遠方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詩與遠方作文 篇1
有人說,生活不能限於苟且,要追求詩與遠方。
時代變更,年華更迭,處於新時代中的我們,可以透過各種交通工具實現我們的遠方的夢,無論是中國,還是令人充滿期待的歐洲國度,我們大可以一覽大江南北之景,感受大自然的巧工藝術,不枉時光的恩賜。
這就是所謂的“詩與遠方”麼?
在一般人的理解裡,“詩”代表美好,“遠方”代表天涯。象徵著希望,與美好的未來。但這解釋是否太過片面單一?我們生活在一個人類社會,柴米油鹽,車水馬龍,避無可避。一個生活在市井中的人,牽扯著很多東西,會擁有家庭,會贍養父母,會成為千千萬萬人中為生計奔波的螻蟻。然而,有些人把這稱為“苟且”。這一言論難道是合理的嗎?作為一個普通人就是苟且嗎?難道只有流浪才是所謂的“遠方”?然而這是錯誤的。芸芸眾生中忙碌,是人生之常態,而那些追求功利,枉費時光,權利緊握的人,才是“苟且”。我們不能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做一個善良、勤奮、老實的人,是可敬的,而那些守在手機電腦前做“鍵盤俠”抨擊別人,無度揮霍的人,卻不知自己正困厄在所謂的“苟且”中,無法自拔。
我們要知道,“說走就走的旅行”要在一種自我充實,精神飽滿的狀態下實現,要在完成社會中最基本的任務之後,一種精神與生理的放鬆,是在安排好一切後,去感受天空與田野的魅力,讓自己得到片刻的歡愉,然後又重新迴歸市井,繼續朝九晚五的生活。大冰的書裡有一句話,“既能朝九晚五,又能浪跡天涯”,這是一件確確實實發生的案例,原來世界上真的有人活成我們理想的模樣,真的有人在世界各國開連鎖店,既有穩定的收入,又可在周遊列國的同時,結交許多好友,在江南河畔開一家小店,讓匆匆趕路的人休息片刻,喝酒談笑唱歌,或一起過春晚,得以相互取暖。這樣的人,少之又少,那我們既然做不到,為什麼不能安分過日子,為什麼寧願浪費時間精力去在社交論壇上發表廢話,也不願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讓自己足夠強大,讓自己成為別人的依靠?
詩與田野,大海與遠方,都是過眼雲煙。我們不是古人,沒有戰亂與武俠,如今和平安寧的盛世,我們應當慶幸,可以安穩,可以詩意,旅遊要去,但不能摒棄世俗,遠方不能當飯吃。要時刻保持一顆赤誠初心,在任何時候,一個乾淨品行端正的人,無雜質汙濁的人,才是真正的詩人,達到一種境界,才有資格大聲和別人說:“我不苟且!”
詩與遠方,是一種精神歸宿,是一種看不見的靈魂裡湧動的嚮往,我們不能做泛泛之輩,可以和美景來一次短暫的心靈的碰撞,我們要做一個擁有純淨心靈的市井之徒,即使身在激流,也要澄淨如斯。
詩與遠方作文 篇2
究竟是什麼穿過時間的縫隙橫跨千年,是什麼透過黑暗的籠罩帶來光陰?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河畔,是雎鳩的輕吟,伴著琴瑟聲聲、鐘鼓鳴鳴,透過天空傳播。那窈窕淑女究不過是夢中的幻想。“蒹霞蒼蒼,白霧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對岸伊人,亭亭佇立,可這翻滾的河水,永為那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跨不過,與伊人究是無緣。詩三百,思無邪。經典的詩經在心中。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初唐的詩開始盛行。“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隨著唐王朝的興盛,你的降生,使唐詩又提升了一個高度。“天隨平野盡,月入大江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還有你在國家危難時發出“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吶喊,在國家收復河南河北時而發出“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的喜悅。晚唐詩人李商隱,也寫出許多的情詩,是“何窗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思念,是“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的悼念。這是唐詩的經典。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群芳過後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這是北宋歐陽修所創之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似花還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蘇子,那個奇人,他多次被謫,他去過黃州,滁州,還去過海南,創下百首詩篇,開闢北宋詞的經典。金兵來襲,王朝南遷,南宋又有多少愛國詩人抒發情感“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是易安的感慨;“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是放翁的壯心不已……這是宋詞的經典。
詩詞,穿越千年的時間河流,千古不朽,它是中華的文化經典,是永遠不會枯朽經典!
詩與遠方作文 篇3
有人說:到不了的,是遠方。
“遠方、遠方……”我張開雙唇極為迫切地呼喊著,每個音節都無不在訴說與顫抖。但沒人回答——就像沒有人真正提問過般。
然後我抬頭,看著天邊的雲點點飄去,它們飄得很慢,好像在故意牽引我的思緒。我忽然回憶起小時候的個夜晚。
那天,傾盆大雨不期而至,電閃雷鳴的夜晚,樹葉彷彿也在哭泣。伴隨著教室裡大大小小的哭聲,雨滴猛烈地拍打著窗欞。個男孩抽搐著,低聲嘟囔:“媽媽,媽媽……”那是顆怎樣稚嫩、恐懼的心靈!當時,我們都還 只是弱小的孩童,年級的第天在學校裡寄宿,竟恰巧碰上了停電。天上劃過的閃電,震耳欲聾的雷聲如噬人的惡魔,有哪個孩子的心不為之顫抖呢?黑暗中,我抹了抹已被淚水浸溼的雙頰,隱約從微咪的眼睛裡看到點點亮光。於是我迫切地睜開雙眼——老師小心翼翼地將兩支蠟燭放在前排的課桌上,拍拍手說:“有蠟燭照著,就不會害怕了。”
燭光在寬敞的教師中愈發微弱,但這無邊的黑暗似又把渺茫的希望襯地更明亮了般。我們圍繞著蠟燭,看溫柔的燭光映過臉龐,吸著燭光金色的氣息。同學們瞳孔裡映出的光芒,好像被星星擦亮過,澄澈、透明、空靈,亦或是在跳動,跳動。猶如晨光,帶著熱量和情走到我的心靈深處。老師給我們讀小詩,我們聽老師讀小詩。字字清新典雅、月白風清,宛若敲擊心靈的鈴音,將簡單的小詩歌融到我們的心底。“我長大後也要寫好多好多小詩,也要像老師樣,用最溫柔的聲音讀給怕黑的孩子們聽。”我凝望著燭光,對自己說。
這也許是我年少時最初最純真的夢想,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每每回憶起,便會喚醒無數心潮澎湃的感動。
我想,每首柔軟的詩都是遠方,對我而言,詩,便是夢的魂。而夢,則是詩的千古絕唱。
我想,每顆未知的心都是遠方。如果還 有夢想,人的青春和心靈就不會停止輕狂。
心之所向,即為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4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這是一個最壞的時代,有的人升上天堂,有的人直墜地獄。
——題記
仔細回想高一下學期的最後幾個月,頗有些感慨,自己居然能為了一個目標如此奮不顧身。一面埋怨著自己上學期為什麼不更加努力,一面拼死拼活的複習力求考的更好。是啊!既然已經錯失了過去,就不要再辜負了將來。所幸最終的結果差強人意,但分班結果尚未揭曉之前,我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膽,只想時間永遠定格在當下,不願與他人展望未來,害怕最終他們的時間裡,他們的世界中不再有我的身影。可是,那怎麼行呢?我還有幾段彌足珍貴的友情想去珍惜,幾分倔強的自尊想去維護。
肖哥那不標準的普通話在我心中激起的早已不是層層漣漪,而是驚濤駭浪,我像久旱逢甘露的禾苗般瘋狂的渴求自己的名字後面接的是“1918班”。如願以償,我實現了自己的目標,堆砌再華麗的詞藻也無法形容我的喜悅。然後,整個人都癱軟了下來,積累了近半年的壓力從五臟六腑中迸發而出,頗有種想要“登東皋以舒嘯”的衝動。
我天真的以為自己已經進了保險箱,不用再那麼努力了吧?我安慰著自己,打算一掃當初的緊張,做一個無所事事的閒人,但又總是心有不甘,又不明白這不甘來自何處。高一年級的獎學金花落各家,理所當然的沒有我,但我似乎沒有那麼不以為然……班主任展示著20xx年高考紅榜,記錄了成績優異的人所考取的大學,但以我當下的水平,似乎無法觸及,有能力的一口一個“我根本考不起”,稍差之的'只能沉默不語。我清楚那並不是真話,心下更不是滋味。我終於明瞭,幡然醒悟,這所謂的不甘來自實力的尚有所欠缺,毫不避諱的說,這是羨慕,更類似於嫉妒。仍記得從前看到過的一句話:“競爭不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原因,嫉妒才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遠方的遠方還有更遠的遠方,我不能止步於此,這並不是我的終點,也不希望我的終點僅僅只是別人的起點。
雖然說來顯得太過物質事俗,但在這個學校裡,成績好壞確實潛移默化的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如同爬樹一般,向下能看到別人的頭頂,向上只能看到別人的背影。但大部分人都並不在意有多少人只能看他的背影,只關心還有多少背影亟待他去超越。或許是所謂的上進心在作祟,不希望只跟在別人身後,也不期待有誰能回頭,果然只能靠自己的雙腳去追平去超越。但人不是生來就要跟他人分個高下的,最終的目的都回歸到更好的自身,我並不期望透過與他人競爭成為人上人,但求保持著這份壓力走的更遠。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將不貪圖眼前的苟且,也不止步於詩和遠方。
詩與遠方作文 篇5
這個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
——題記
這是高曉松的一句話,後面其實還有:詩就是心靈的最深處。恰巧這詩與遠方是我最愛的。背上雙肩,拿個單反,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即是我的詩和遠方。
我熱愛遠方,但我向往獨行。因為龍應臺說:“一個人走路,才是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倘若拉三兩好友一同,一路上必然嘰嘰喳喳,在聊天中錯過了美景。所以,就像人生的道路一樣,沒有從始至終的同行者,或遇見志趣相投的同遊人走完一遭然後好聚好散,或是默然擦肩。
遠方,或許是我永遠到不了的地方。有過那麼真切的希冀與幻想,但是不去踐行似乎就會可望而不可即。一瞬間有點無言。感覺自己很有可能變成這樣的空想家。所有對遠方的日出與日落,晴朗與陰雨等等作出的假設都毫無意義。但願時間最後能看到我的足跡。
心靈的最深處,也許更是永遠到不了的地方。電影《燃情歲月》開頭的旁白有這樣一句話:一個人如果遵照他的內心去活著,他要麼成為一個瘋子,要麼成為一個傳奇。我個人認為,成為傳奇很難,成為瘋子也很難。無處不在的叢林法則怎會讓人隨心所欲?滋味大多是無奈。記得曾經問過某君有關人生方面的問題,他說:“追隨自己的內心,堅持自己的初衷。”他丟擲了這樣的一句話,卻留我一人苦苦思考了很久。自此讓我明白在追求人生、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到達心靈的最深處。抉擇不是最難的嗎?所以就遵從自己的內心好了,如此簡單。身邊很多朋友都如此睿智,真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我所慶幸的是我們的青春還有詩與遠方,一切才剛開始。縱使生活有太多的不確定因素,但是如果沒有了它們,也就不再有悲傷、幸福、惆悵、快樂、感動的交織。每一種生活的味道都需要我們去一一品嚐,唯一不變的可以是我們熱愛生活的信仰。
且將詩酒趁年華。小時候的白日夢可以一點一點去實現了,青春的帆可以揚起來了……路就在腳下,要心無旁騖地望著前方。
詩與遠方,我一直在追隨你們的路上!
詩與遠方作文 篇6
河邊的青草地,已經齊刷刷地長出新嫩油綠的小草,一根根拔地而起,上面佈滿了露珠,緩緩從上方滑下。許多五顏六色的不知名的小花,點綴著綠色的草地,遠處看,就像五彩繽紛的鑽石鑲嵌在綠色的手鐲上。
岸邊的柔柳,鳥兒在這綠色的迷宮中迷了路,許多貪玩的傢伙不小心將自己綁在了柳枝上,知趣的大人們撩撥著柳枝,垂到湖面上泛起了一圈圈的漣漪。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春風三四聲”。小河畔,一陣清揚悅耳的笛聲在濃綠的草地上掠過,那麼歡快,那麼柔美,那麼悠揚。莫非這就是一千多年前呂岩走進的那幅鄉村畫卷?
不知什麼時候,田野裡的油菜花開了,遠遠望去,就是花的海洋,一層接著一層。走近了,你才發現一片片花瓣竟如此飽滿,一株上有許多朵,每朵的圓錐形花瓣都是純黃色的,空隙雖多,但又不是很稀疏,給人一種很舒服的感覺。
就在這片金色的花海里,一個扎著紅頭繩的小女孩正在追蝴蝶,辮子抖動著,一點一點將花粉採集。顫動的劉海,使她在花海中格外醒目。蝴蝶撲閃著翅膀,停在了一朵油菜花上。恍惚之間,我彷彿穿越到宋朝,闖進了那道籬笆。看到了楊萬里曾看到的那個童年——“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春去夏來,池塘裡的荷花競相開放。一朵朵裡粉外紅,偶爾有一些保護著蓮子的黑色蓮蓬。池塘邊,兩個小娃坐在船中,撐著小艇,影子因為船激起的微波而浮拂不定。玩累了,他們誤入荷塘,你看,他們左顧右盼,前瞻後顧,在確保無人之下,小心翼翼地採下一朵朵蓮花,一個個蓮蓬。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楊萬里筆下的童年已然成了我心頭的夢想。我也是水鄉的孩子啊,卻只能在古詩中感受“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的那份竊喜。
落日熔金,晚霞染紅天際。牧童牽著韁繩,起身回家了。牧童騎在牛身上,四周的樹木上有許多蛐蛐在鳴叫。隨手摺下一小根竹子,趕著牛,橫穿過大河,回到家中。
倦鳥歸林,暮雲合壁,“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這便是詩中的童年。放牧,吹笛,捉蝶,採蓮,撐船舶,捕蟬,臥月……這便是我羨慕的詩與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