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第八單元]寫一篇想象作文> 關於想象作文錦集6篇

想象作文

關於想象作文錦集6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想象作文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想象作文 篇1

  我和張文濤、蔡千雨來到了C座303(我原來的家,現在是張文濤的家),走進了我以前住過的地方,有一種很親近的感覺。“放心看吧,買來的時候沒有變樣,床、電視都是原來的,當時比較急沒空裝修。”張文濤說。我走進廚房,好像看到了我和我奶奶一起做飯的場景——好熟悉的感覺!我又憑本能走進臥室,看見了一張床,我又看到了我和奶奶在玩花繩的場景——好溫馨啊!“好了,我們走吧!”這時蔡千雨不耐煩的說。“好吧。”我和張文濤只好穿好鞋子,下樓去了。到了樓下,我看見A座上面有一個亮亮的點(太陽反光所導致的),我怕有危險,就叫他們趕緊回到C座去,我掏出望遠鏡,一看,倒吸一口冷氣——那兩個大叔正在擺弄兩支槍,槍由於太陽反光,所以發出亮光。他們也發現我們發現他們了,他們帶著兩個箱子(估計是裝槍的)縱身一跳,從七樓降到一樓,仔細一看,原來他們身上吊了根繩子,快閃!他們堵住了出口。正在換槍和子彈,我們趕緊跑,他們追了上來,手上拿著“沙漠之鷹”,我想起來,“沙漠之鷹”的後坐力很強,跑的時候不能開槍,只能站著開。突然我想起來:A座那裡有一些槍,我們可以利用。“提速!”我大吼一聲,張文濤和蔡千雨聽到了,跟我一起加速,我問張文濤:“這裡有通向A座的密道嗎?”“有!”張文濤明白了我意思,帶我們走進了一條被樹葉遮擋的小路。走了一會兒,到了A座門口,我看見樹叢裡藏著兩個箱子,開啟一看,是裝槍的盒子我跟張文濤一人一盒(蔡千雨不敢碰)逃走了。

  神秘之地,那兩個大叔倒在了血泊中……

想象作文 篇2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滋潤萬物的雨露,在春天,讓春筍出來指揮春風的音樂會;在夏天,讓大樹為人們撐起遮陽傘;在秋天,給大地披上了火紅的新裝;在冬天,變成雪被覆蓋大地。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一隻白鴿,飛遍全世界,在伊拉克、阿根廷、羅馬……對人們說:“全世界的人都是朋友,我們要和平相處,共創美好未來。”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鬱鬱蔥蔥的森林,為人們遮風擋雨;給小動物一個溫馨的家;還會進化空氣,讓人類每時每刻呼吸到新鮮空氣。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一股巨大又新鮮的清泉,流向乾涸的小溪,接著彎彎曲曲地流向乾枯的花草樹木,讓它們重新甦醒,讓大地重現往日的美好。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一把至高無上的的大寶劍,用它砍掉野心家們的陰謀,恢復和平;用它擊退深不見底的黑暗,擁抱萬丈光明。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我會變成一個鉤子,勾住未來,拖住時間,希望大家珍惜時間,把握好自己的未來,活好每一分鐘。

  假如我會七十二變……

想象作文 篇3

  一、基本思路

  1.出發點

  我先認真學習新的《語文課程標準》,重點研讀了寫作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以及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然後,比較分析了第四、五、六單元的“引寫”,一個是觀察事物的特點,一個是觀察景物的特點,再有一個就是想象。最後選定了“想象”是因為它更能反映新標準的特點,這是基於以下幾點來考慮的:

  第一,新標準的教學目的中提到,要“發展學生的語感和思維”。而“想象”作為寫作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思維因素,顯然比另外兩者——觀察——更能體現這一教學要求。思維呆滯、想象力貧乏的學生,寫文章總是吃力的、枯燥乏味的;想象力豐富,語文基礎較紮實的學生,則可能寫出妙趣橫生的文章。這是考慮到想象本身在思維及作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新標準也十分重視想象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其中寫道:“運用聯想或想象,豐富表達的內容。”還有,“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比較、分析、歸納等方法,發展他們的觀察、記憶、思考、聯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因此我們選擇了想象這一具有一定難度的課題。

  2.對本節課性質的認識

  我們認為,這是一節作文課,是融入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的作文課,也是一節片斷作文課。

  這是一節作文課,是學生運用文字進行表達的訓練課,“寫”應當是整個課程設計的核心,以發展學生寫作能力為這節課的終極目標。

  但是,鑑於想象的重要性,這節作文課又不同於其他作文課,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應當是貫穿全課的一條線索。新標準要求:“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那麼,在這節課中,突出的就應當是藉助於想象作

  文的訓練,培養學生思維的豐富性、敏捷性、嚴密程度和創造程度。

  透過對教材的研究,我們發現,教材設計的三條練習都不是通常所謂“大作文”的題目。或者說,要求學生運用想象去創作的部分,都不是很長,是片斷作文的練習。我們認為,這是恰當的,是符合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的。因此,我在這節作文課的設計中納入了整個作文的全過程:作前、作中、作後的練習與指導,這樣呈現出來的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較為準確的理解和把握了編者的意圖。

  3.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新標準要求:“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的獲取知識,科學的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因此,我們的一個指導原則就是,能交給學生的時間就交給學生,能讓學生做的就讓學生去做。在這節課中,學生寫作、討論、評點、修改的時間佔整個學時的一半以上。

  另外,新標準還要求:“要提倡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尤其是啟發式和討論式。” 在教學設計中,我們也力求做到這一點。

  二、教學要求的定位

  1.本課時在想象作文訓練序列中的定位

  無論是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還是想象作文的訓練,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應當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智力的發展循序漸進的有計劃、有序列的培養。這一節課是學生進入初中以來第一次接觸到想象作文,是一節起始課,因而,不能追求面廣量大,否則會導致浮泛而不紮實,如蜻蜓點水,如浮光掠影,無所收效。所以,我在教學設計中只選擇一個題目,集中力量在這個題目的完成中對學生的思維品質進行培養,力求開口小而挖掘深,為以後繼續深入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學習目標及重點難點的定位

  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定位於學習寫想象作文,其中不僅有知識的'傳授,更多的是是能力培養。因而,對“引寫”的知識短文中的要點要求學生在預習中達到了解的層次即可,在課上也只提及要點,而不作全面的研讀。

  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定位於想象要合理和想象要有新意,學習難點定位於想象要有新意。這樣的安排在配套的教參中有詳盡的論述,這裡不多說了。我們要強調的是採用“有新意”這樣的措辭,而不採用創造性或創新精神這樣的說法,是因為教學要求要切合學生的實際,不宜拔高學生的水平,對學生提過分的要求。課本上知識短文的提法是科學的,合理的,我認為作為教師要靈活運用好教材。

  3.對於學生的定位

  因為面對的是初一剛進校的學生,學生的社會閱歷和知識面都有限,所以,我們選擇了最貼近學生生活的材料——拆鬧鐘這一則,讓學生有話可寫,不在選材上設定障礙,就可以使得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想象上來,也保證了寫作的速度。選擇練習一作為課外作業,也是出於同樣的考慮。

  三、教學結構的設計和學習目標的落實

  教學內容的設計突出了寫、議、評、改四個字,力求做到隨著學生寫作過程的發展,思維的訓練也步步推進,在不同層次中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

  1.作前指導

  本課旨在培養學生想象作文的能力,而“想象”要做到合理於有新意,特別是要做到有新意,就需要教師給予學生有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時間和空間。因此,本課的設計是在寫作之前讓學生感知想象以及想象作文的基本要求,然後立即迅速的使學生切入到自主思維即作文中,以免適得其反,指導過多可能束縛住學生的思維。在這樣的思路下,我在導語之中融入提出想象的要求,既是一個由讀引入寫的匯入,一個想象能力的遷移過程,也是體會和明確想象的要求的重要的過程。在寫作之前只對學生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鼓勵學生大膽想象,並注意想象的合理與有新意;一是對字數和時間的要求。就後者而言,標準上的要求是“45分鐘能完成500字左右的習作”。我們發現,由於課本上設計的這個題目很貼合學生實際,有不少學生自己就拆過鬧鐘或類似的經驗,他有話可寫,所以事實上學生寫起來還是很快的。因此,我們要求學生在12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300字以內的想象片斷作文。實際操作下來,這是可行的。

  2.寫作

  寫作的時間完全交給學生,教師不多說一句話。這段時間看似寂靜,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活動都高度緊張的時刻,是決定這節課能否收到效果,收到多大效果的基礎。

  3.作後評點

  先是學生的小組討論。這段教學過程設計的用意有兩點:其一,學生起初思維的活動是有層次之分的,寫出來的作文是有高下之分的,而且,由於作前指導得較少,這個區別可能還很大。那麼,透過這樣的一個小組交流,學生自然心中有了比較,吸取了別人作文中想象的優點,從而縮小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為後來的全班點評做好鋪墊。其二,我們原來的作文教學模式是單向的,學生寫,教師改,然後又回到這個學生手中。這堂課中增加小組討論樣一個環節,就使得學生在一個民主合作的氛圍中,形成多向的資訊的交換,這對學生的思維的刺激是巨大的,學生的收穫也是豐富的。 然後是比較評點,這是教學目標得以落實的關鍵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我們力求做到安排好所評點的作文的層次:想象,合理的想象,有新意的想象。對於每一篇例文的評點都突出推究是否合理與有新意,做到重點突出,使學生學有收穫。在評點中,也不搞老師的一言堂,先讓學生說,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加以引申,力求學生的所得都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解,而不是老師強加給學生的東西。

  4.作文修改

  學習效果的呈現主要在於修改。學生如果在評點中對於想象有所感悟,那麼,在修改中將反映出來。應此,要給學生以足夠的時間去修改自己的作文,學生才能真正做到有所收穫。在修改中,教師要發現範文,及時反饋給學生。

  這就是我所做的教學設計,希望各位領導老師批評指正!

想象作文 篇4

  今天是20xx年元月2日,星期日,學校放假三天,今天是第二天,如果是在平常,明天就該上學了。但現在是放假,我在想,如果每星期有三天休息那該有多好啊!因為星期六要到少年宮學奧數,星期日也要到少年宮學作文,只有星期八才是我自己的時間。我想要得星期八的安排是這樣的:上午八點起床,然後到學校集合,準備好行李去郊外野營,搭起小帳篷,親身體驗一下野外生活,那該有多好?等到中午十二點,老師就帶著同學們採些野果,釣些魚,做些飯菜,以便欣賞著美麗的風光,一邊津津有味的吃著自己做的飯菜,嘿!肯定不錯!等吃完午飯,老師就帶著同學們去動物園參觀,可以親手找點食物去喂小動物,還可以合影。嗨!有星期八真好。 73

想象作文 篇5

  我是一棵可憐的梧桐樹,我和家人生活的地方,在幾年前是一片茂密的大森林。

  我仍然記得三年前的一天,那對我們來說是最恐怖的一天。那天,我們正在傾聽鳥兒美妙的歌聲,一家人快樂地隨風舞蹈。突然,隨著一聲巨響,一棵大樹轟然倒地。原來,是可惡的人類正在伐木,因為我生長的地方處於森林的正中央,所以我才倖免於難,而我的家變成了小區的綠化帶。可是,我那可憐的兄弟姐妹卻無一倖免。我的心願很小,就是生活在森林裡,永遠和我的家人在一起,而現在我卻只能孤苦無依。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我在這裡已經度過了三個春秋。幾天前,我派出了一個小使者——我身上的樹葉,去看一看我的兄弟姐妹們的命運。三天後,葉子告訴我:他們有的被做成了實木傢俱,有的被砍成了木柴,還有的被做成了紙。想想他們的遭遇,我傷心極了,我的同胞們正被殘忍的人類傷害著,我恨自己不能親自去看他們,而我在這裡也天天聞著汽車尾氣,沐浴著黑滾滾的濃煙。

  我想問問人類,你們就不慚愧嗎?別忘了,這個地球不僅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

想象作文 篇6

  沒錯,我就是橫掃六國、一統天下的千古一帝——秦始皇。我權傾天下、威嚴無比。只要我淡淡地掃視一下群臣,他們便會立刻下跪,山呼萬歲。只要我稍微瞪一眼某一個大臣,那他便會嚇得屁滾尿流,搗蒜似的給我叩頭,連聲說“臣罪該萬死”。

  我的威嚴,可是靠我的功勳樹立起來的:滅六國、一統天下,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這是空前,也可能是絕後的歷史功績。但是,我也知道,你們這些後人對我非議甚多,給我扣上“好大喜功”、“勞民傷財” 、“殘暴”等惡名。對此,我表示強烈抗議!

  就說修築萬里長城的事兒吧,若不是我如此“殘暴”地“勞民傷財”,要求庶民們做苦力,哪裡來的萬里長城?可能連一里城都沒有!人們總說孟姜女可憐、淒涼,你們有沒有站著我的立場上想一想?有千千萬萬的庶民被抓去做苦力,難免會出現“因公殉職”的情況,為什麼他們不去長城哭訴?因為他們識大體,顧全大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萬里長城是用作抵禦外敵的,若是不大量徵用民力,如何建好萬里長城?若是不建好萬里長城,如何抵禦外敵?若是不能抵禦外敵,那就只能亡國了。亡國死的人難道會比修築長城累死的人少嗎?沒有國哪有家啊?與其讓整個國家滅亡,大家做亡國奴,還不如讓一些人做出一點犧牲,建好長城,保衛整個國家?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還有“焚書坑儒”這個問題,我覺得你們簡直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要知道當時天下初定,很多六國舊臣還在夢想著復辟呢!若是我不“焚書坑儒”,把思想統一起來,國家會安定嗎?若是我聽之任之,後果可是很嚴重的。輕則朝廷亂套,重則我好不容易才建立起來的大秦帝國就會四分五裂。我作為一國之君,容易嗎?在做好一件事情的同時,就必須付出與之相符的代價。越偉大的事,代價就越大。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那麼對於我來說,應該就是“一帝功成億骨枯”了吧。

  假如我真的是秦始皇,我一定會說:你們可以辱罵我,但是不能忘記我為中華歷史所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