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讀後感的作文集合5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後感的作文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後感的作文 篇1
你聽過死神為人類講的故事嗎?他首度開口,理智、冷靜卻幽默,甚至還帶著一點溫暖,娓娓道來一個與他相遇三次的小女孩的故事……
這是一個特殊的故事,這是一個如此動人的故事,故事的講述者是死神。一定很意外吧,我也一樣。
這是一個關於文字,如何餵養人類靈魂的獨特故事,也是一個撼動死神的故事。書中的死神更具人性化,他的內心也充滿了無奈,看見人們一個個死去,他帶走的不僅僅是人類的靈魂,還有歡聲笑語,悲歡離和,我想當他從莉賽爾身邊帶走她的弟弟的時候,當他帶走莉賽爾的養父母,當他帶走莉賽爾最好的朋友魯迪的時候,他一定也心存不忍,卻有無可奈何。
1939年的德國,一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她的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可她的弟弟卻在途中不幸死了。而在弟弟冷清的葬禮中,莉賽爾十分意外得到她的人生中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在她的不容易不平凡的一生中,這將是14本為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
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大概也死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儘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_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艱辛地尋找一個個小小的裂縫並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這是個講述書是如何振奮靈魂的令人難忘的故事。
莉賽爾在開始了她的閱讀旅程後,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文字的力量和想要用文字表述的渴望在她小小的身體裡從此生根,長成了一棵參天大樹。
在以第三人稱的視角進行描寫介紹時,作者充當了死神的角色,於是莉賽爾的故事裡有了個默默觀察她的人。那人很特別,上帝命他冷酷無情,但他卻是靈魂最溫柔的守護者。雖然他不能讓一個人長壽或者立刻死去,他對活著的人、剛剛脫離肉體的靈魂有著充滿悲憫的關切,他正是這麼看著莉賽爾和她的父母、她最好的小男友、她的馬克斯、她的鎮長夫人朋友和她身邊的鄰居們的,他們,正在經歷一場生死之戰。而我,不知道他是否會後悔去當死神這個讓人懼怕卻永遠無法擺脫的職業。這是一個殘忍的職業。
死神曾說過,他不是戰爭的朋友,相反戰爭是他的老闆,老闆的命令他必須服從,或許他並不願意。
“同樣的一件事情,怎麼會如此醜惡又如此美好,有關於此的文字和故事怎麼可以這麼具有毀滅性,又同時這麼熠熠生輝?”
這本書的名字就叫作《偷書賊》。
讀後感的作文 篇2
中國著名散文作家朱自清先生曾寫的《背影》一文中,那真摯、深沉的父愛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淋漓盡致,縝密細膩。而在我的心中,父愛,如山。
我的家並不富裕,但在父母二人低微的收入下家裡還算溫飽,母親的工作不太穩定,是父親一人頂著家。父親很少說話,只是自己在一股腦的在做一件又一件事。我曾經在父親睡夢中時,端詳了父親那佈滿了皺紋和老繭的手,雖然父親的手顯得十分粗糙,但卻讓我感覺到了溫暖和有力。
回憶父親曾做的每一件事,仍頗有敬意。
我清晰的記得,我11歲那年夏天下午,我獨自呆在家裡,睏倦始終纏繞著我,我想睡一會但又怕壞人入室,於是把門反鎖上,逐漸睡著了。“咣!咣!咣!”我被震耳欲聾的聲音擊醒,有人在砸我家門!睡意朦朧的我現是一懵,還沒等我報警時,門已經被砸開了,我嚇得已經不能動彈,結果從門外進來的竟然是父親!還未等我向父親詢問發生了什麼父親已經癱倒在床上,全身都在發抖,口裡還不斷說著:“嚇死我了,可嚇死我了……。”原來,我一直睡到父親下班回家,因為門反鎖著,父親進不來,由於我睡的沉父親敲門壓根沒聽見,於是父親請來開鎖師傅把鎖砸開。知道這件事之後我非常愧疚,眼前浮現了這樣一幕:父親抱著頭坐在走廊裡,聽著開鎖師傅砸鎖,父親的眼神中透露出悲傷與焦急,一遍又一遍的催促著開鎖師傅,無力的腿在發抖,父親的心在滴血!從那件事發生起,我從未再反鎖過門,也是從那件事起,讓我深深的沉浸在濃厚的父愛父愛中。
父親很要強,更叫我要強。初中時期的我並不怎麼要強,成績逐漸下降,9年級上竟走到了面臨考不上高中的地步。父親從家長會回來的一舉一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裡,沮喪的父親真的很傷心,傷心的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而且飯幾乎是一粒不動,我似乎懂了些什麼,終於考上了重點高中,可是父親仍是惋惜沒有上最好的重點高中,因為進步是無止境的!
父親疼我。父親很節約地花錢,但在買肉這一方面父親從不含糊,因為我有些瘦小,父親總是大塊大塊的給我夾肉,我叫父親吃肉,可父親總是說吃過了或不愛吃,我實在看不下去,硬是給父親夾肉,不愛吃肉的父親卻滋滋有味的吃了起來,憨笑地說“給我幹啥,你得長身體。”
英國的華茲華斯曾說過:“父親!對上帝,我們無法找到比這更神聖的稱呼了。”的確,父愛是無影無蹤的,是使你捉摸不透的,是使你抓不到看不見的,它時而清淡,時而濃厚,時而微弱,時而強烈。但無論如何它總是默默的使勵你戰勝一個又一個困難!父愛是一座山,是一座比世界最高峰還要高的山!
讀後感的作文 篇3
青春的歲月,誰都有過的迷茫,不論歲月多麼荒誕,我們都始終要經歷它。雖然當我們遇到的時候,有些迷茫有些傷感,甚至有時候有點顧裝的成熟……劉同,一個奮鬥小青年的逆襲人生,
150萬字的北漂記錄,跨度十年自我對話,給我們這些正處在青春的孩子,有了一個人生逆襲的榜樣。因為年輕,所以沒有選擇,只能試試,就算我們沒有未來的十分把握,但就是需要搏一搏才能明白人生的精彩
要把快樂放在外面,失落放在心裡,其實每個人都不曾因為苦而放棄,只會因為扛而成長。今天我們輕鬆了,並不是生活越來越容易,而是我們越來越堅強。
每個人在那段青春的歲月裡,都有美麗卻無可言語的夢,就像陽光下的`泡沫,堅持自己才能綻放出獨特的色彩。青春總是在尋夢與追夢的過程中消耗殆盡,一眨眼的時間,我們的夢卻換了一茬又一茬。曾經有過的熱血,隨著歲月的流逝,不是淡忘就是冷卻……有人曾調侃說時間就是一把殺豬刀,我們就是被宰的物件,其實這也是一種無奈,我們的青春就是這樣一去不復返,就像沙子,緊握著卻在指縫間滑落。
當有一天我們忽然醒悟,忽然明白的時候,青春已經露出了尾巴。在那樣的肆無忌憚的日子裡,我們瘋過,整天的感慨,無事時裝出的憂鬱可以載滿幾車。那時的我們都是有夢的孩子,只是青春這場迷霧,讓我們丟失了方向,不知道該何去何從。所有的都在變,時間長了聯絡卻越來越少,不變的只是青春這場記憶,即使死了,也並非一文不值,也許這就是回憶的價值。我們都在長大,儘管早已迷失了方向,可依舊還是在行走,也許就這一次開始離人生的軌道越來越遠,所以說,人不管何時都不要丟了自己。
今天永遠對明天充滿幻想,才有堅定的信念活到後天。青春的夢總是充滿躁動不安,偶爾的三分鐘熱度,無法禁得起時間的考驗,我們總愛發呆,幻想著自己有著怎樣的未來。我們都說要做有追求的人,最後往往發現只是自己落了隊伍,青春期的酸澀,每個走過的人都有體會,但所有的青澀都是美好的,所有的記憶都是永恆的。就算再次相遇,都失去了過去的純色,但我們依舊深愛記憶力裡那個人,這樣與過去戀愛,我們就不怕失戀……現在的我們都愛抱怨父母管得太多,管得太寬,青春總是希望多一點私人的空間,可是在父母的眼中,我們都還是孩子,我們只是孩子,我們永遠是孩子。所以對於我們,他們總有操不完的心,可年少的我們卻認為這是一種代溝,一種不信任,麻煩你捫心自問一下,如果是你,你又願意為他們付出多少,我想肯定無法與之匹敵的吧。
過程是風景,結果是明信片。青春的夢其實也就那短短的幾年,沒有夢的人生總是缺了那麼一點精彩,夢過之後,睜開眼那一瞬間,陽光的閃爍告訴你,你的人生又有了新的開始,那時候,也許就該和青春說再見了。沿路的風景記得欣賞,青春只有一次,不要讓以後的歲月裡都活在深深的懊悔之中,做夢的年紀,我們只需要把夢編制的美好一點,若只是華麗的虛無,錯過了這樣的時代,青春變不回再來。也許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又或者更就得時候,我們想過往,不是感慨萬千,而是慶幸當年自己的衝動。想做就去做,誰的青春沒有一點衝動和血性,誰的夢不是在偶然的衝動下促成?
青春都不迷茫,迷茫的只是青春那顆心!
讀後感的作文 篇4
有時,生命像大草原上的小花一樣平凡,但更多時候,生命更像岩漿中的飛船那般脆弱。我們能做的,只能讓生命綻放更多的色彩,填充自己空白的生命畫板。
在課堂上,我們學習了科幻小說家劉慈欣的《帶上她的眼睛》。課後,我仍意猶未盡,想給它寫一篇文章。
這是一篇科幻小說,是那種讀一遍就能把人深深吸引的文章。整篇文章只是講了一個小姑娘被困於地心的故事。一位剛畢業的小姑娘,放棄了自己的大好青春,獻身科學,怎不讓人為之震撼!
在一段段神奇的文字中,我彷彿見到了一個撲朔迷離地心世界——“在高達5000攝氏度的地核中,生命算什麼,僅僅能用脆弱來形容它嗎?”
小姑娘渴望見到日出,但她再也見不到太陽;她渴望小溪的清涼,但她再也喝不著甘泉;她渴望草原的一花一草,但那隻能是她永遠的夢……
在小說中,我不禁感覺生命竟如此美好,原來在我印象中枯燥無味的世界還能這麼絢麗多彩。
或許,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我不能上陣殺敵,不能為國捐軀。但,我有一顆熾熱的心,有一腔飽滿的熱血,我的心與血定會在我所熱愛的這片土地上跳動,揮灑。
在文末,我剛平復的內心,又掀起陣陣波瀾。這是一位怎樣的女孩,願為痴愛的工作獻出生命代價。她的話是那麼鎮靜,似乎她已經離開了那恐怖的地核,回到了美麗的大草原,輕輕地哼唱著德彪西的《月光》。那輕柔的旋律將陪伴她在地核的所有時光,直到死去。
我現在仍記得小姑娘的那句話“今後,我會按照研究計劃努力工作的,將來,也許會有地心飛船找到落日六號並同它對接,但願那時我留下的資料會有用……”
在喧囂的21世紀,也有像小姑娘一樣的科研人員,他們終日只能在繁瑣的數字與符號中穿梭,尋找。或許,他們的一生都在搜尋,又或許,他們在工作臺上早早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一顆顆流星劃過草原上空,照亮了蒼老的母親,此刻,她輕輕哼著《月光》,思念著自己“失蹤”的女兒……
鑑於此,我們又有什麼理由放棄自己鮮活的生命呢?因為在這世上還有這麼多值得留戀的事物,小到一花一草,大到親愛的家人,所以,我們應該要讓生命綻放出自己的色彩。
世界那麼大,何不去看看?
讀後感的作文 篇5
少女的魂靈靜靜地站在客廳裡,注視著她的家人在啜飲著香檳,這一天終於到來了,儘管已是在那麼漫長的九年以後,直到這一天,陽光才終於重新灑向了她的家人,他們,終於象她期望的那樣,完全走出了她慘死的陰影,重新團聚在一起,一種平靜的幸福輕籠在她的心頭,她退了出去,了無聲息。
她是蘇茜·沙蒙,一個生活在上世紀美國七十年代的單純可愛的少女,只因為偶爾的輕信,她被鄰居,一個名叫哈維的變態連環殺手誘至地下室,屍體被肢解,只有一截臂肘被一隻小狗發現。
沙蒙一家得知此訊後,立即就崩潰了。
父親傑克透過直覺,判斷那個怪里怪氣的鄰居哈維有重大嫌疑,可屢次向警方提供線索,又屢次被警方拒絕,後因捉拿嫌犯被誤傷致殘。母親艾比蓋爾本就對平淡的生活感到失落,收到愛女的死訊後,再也無法面對自己的家人,面對自己的生活,竟然轉而與探長苟且,藉此來逃避巨大的傷痛與壓力,最後索性一走了之。
妹妹琳茜在巨大的打擊面前一夜成人,她努力將創傷深埋心底,以自己的堅強為父親為兄弟療傷,為了找出背後的真兇,她不顧生命之虞,潛入兇犯的家中尋找證據,差一點被兇犯抓祝
而蘇茜的外婆在女兒離家之後,毅然來到這個已經破碎的家,以她的樂觀,她的風趣,她的經驗,挑起了母親與外婆的雙重責任,在她的指導下,四歲的巴克利得以健康成長,琳茜也平安地度過她的青春期,最後找到了她的幸福。
漫長的時間,磨平了不堪回首的記憶,沖淡了緋紅的血腥味,蘇茜原先的同學先後從大學畢業,家人也似乎漸漸忘記了這塊缺失的骨頭,直到有一天,弟弟取出蘇茜的舊衣物想挪作他用,父親傑克一見頓時暴怒不已,誘發了嚴重的心臟病,母親艾比蓋爾聞訊後匆匆趕回,一家人坦誠相見,終於達成和解,而可愛的琳茜,也為大家帶來了她的婚訊,幸福的幼苗重新在他們的心底滋生。
愛,最終越跨了死亡,走過天堂重返人間,蘇茜·沙蒙以生命的代價,換來了神奇的生命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