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生作文>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精選6篇)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精選6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裡,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透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1

  元朝末年,漢人打算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訊息。後來劉伯溫想出一條計策,到處散佈流言,說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避免。人們買了月餅回到家中,發覺裡面藏著紙條,上面寫著:“中秋夜,殺韃子,迎義軍!”於是眾人紛紛起義反抗統治者,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就是這樣留下來的。

  無錫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紅燒玫瑰糖芋頭,據說也與此有關。相傳蒙古滅宋之後,民族壓迫深重,漢人時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約好中秋之夜一齊動手。為了厭勝,人們要吃紅燒芋頭,象徵“韃子”人頭落地,這就是現在中秋節吃糖芋頭的來歷。

  這個傳說在潮汕各地則變異為:當時元朝統治者規定,每戶潮人家都要住一個蒙古兵,受漢人供養,監視漢人的行動,並且只允許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極了,便趁著中秋節吃月餅的機會,把相約舉事的紙條,放在月餅餡子裡。潮人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因此每至中秋,則以芋頭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廣東各地有中秋節吃芋頭的習俗,據說是紀念元末殺韃子的歷史故事。中秋節殺韃子後,便以其頭祭月,後來改以芋頭代替。至今廣東人剝芋皮時仍稱為“剝鬼皮”。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2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全國眾多民族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意。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3

  中秋節,每到這個節日我們就可以與家人共賞那皎潔的月亮,中秋是團圓時節,月色也是十分美的,皎潔的月光散射在地上像一層厚厚的冰霜,月是對親人懷念的寄託,很多古代詩人都用月亮寄託過內心的思念之情,“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蘇軾用月亮表達內心的情感。“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李白用來抒發內心的憂愁。

  每逢八月十五時,家家戶戶都忙裡忙外的,而小朋友都喜氣洋洋的穿上自己的新衣。一般中秋節的夜晚,大家都會紛紛的將桌子、椅子、月餅、水果等零食放在院子裡,一家人都一起坐在院子裡賞月。

  一起說笑、一起看那豔麗的月亮、一起分享著零食。可中秋時,“月餅”是不可少的。月餅分有各種各樣的,有多樣式、有多種味的。月餅有圓形、正方形、花形。口味的有水果的、豆沙的、蛋黃的、香芋的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口味,比如我,我愛豆沙和蛋黃陷的,最愛的是香芋味的.啦!

  蛋黃月餅味道很美味,吃起來也挺油膩的,味道特別柔軟的。豆沙月餅好像裡面是裝的紅糖,一般人都不愛吃這味,因為太甜了太膩,我比較愛吃甜的。香芋月餅特美味,我從小到大,最愛吃的就是香芋味的零食。

  人們都比較愛吃水果陷的月餅,可我最不愛吃那種口味,因為水果陷的月餅吃起來不太鬆軟,而且也不好吃,吃了也會吐出來。人都有個人的味口!我最期待中秋節的來臨了,這樣我就可以吃到我的最有的月餅口味陷了,賞月也可以和家人有說有笑了。

  這就是——中秋節的風俗了。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4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它的起源是什麼呢?有什麼樣的習俗呢?是什麼原因使得其成為團圓節日呢?國內外民俗學的相關研究很多,而且很深入,但是這個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本文著重從起源、習俗、象徵意義、相關傳說等方面,從民俗學、社會學的角度,由現象深入本質進行剖析,在前人很多研究的基礎之上,得出自己的結論。

  節日起源考證,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它的形式與意義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並有相關的祭祀的記載。在民間,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加之相關詩詞的作用,中秋節更逐漸為人們重視。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關注,中秋節也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是一個喜慶的日子,是閤家團圓的好日子。我國不同的地方,中秋節有很多不同的習俗。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很多地方的人們都有互相饋贈月餅表達良好祝願的習俗。月餅作為吉祥、團圓的象徵,寄託著人們的美好願望,吃月餅和送月餅的習俗從宋代一直延續至今。

  每到中秋節,我們全家吃過團圓飯以後,媽媽就忙著準備拜月光的儀式。我會幫媽媽擺上很多水果和傳統賞月食品:田螺、柚子和芋頭等等,當然少不了我最喜歡吃的月餅。知道我為什麼喜歡吃月餅嗎?因為月餅裡面的餡兒可好吃了,甜甜的,滑滑的,很細膩。

  中秋節有月餅吃,所以我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中秋節。

  寫中秋節風俗的小學生作文6

  一年中有好多好多的節日。有那熱鬧的春節,有那肅穆的清明節,有那感慨萬分的端午節,有那歡快的兒童節,也有那歡慶鼓舞的國慶節……而我最愛那象徵全家團圓的中秋節那就是農曆八月十五日的這一天。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圓圓的月光之下,圓圓的月餅,蘋果熟了,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天高氣爽,許多的莊稼都已經收穫了,中秋節也是人們慶賀豐收的節日。那既是收穫的積蓄,又是收穫的開端,因為現在我已將二年級的知識收穫,開始收穫三年級的知識。

  每逢節日這一天,親人們團聚圍坐品嚐著節日的美食,談論收穫的話題。你看,餐桌上,除家禽肉類,傳統的蔬菜等食品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月餅有杏仁、有豆沙、有雞蛋、還有芝麻……,月餅琳琅滿目看的我眼花繚亂,哥哥姐姐和我都想先嚐嚐鮮,看看哪一種口味的月餅好吃,最吸引我的是冰激凌月餅,外面脆中間甜裡面又冷又硬吃在嘴裡樂在心裡,還有杏仁月餅,外面軟裡面脆香可口想起這些就叫我直流口水。

  希望今年中秋節提前到來,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圓、更明,更祈望我的親人們愈加健康、我的家鄉愈加美麗、富饒;也從內心期望祖國更加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