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小學作文
日本小學教學值得借鑑的地方:以學生生活為中心進行作文指導;對觀察事物的方法、觀點進行指導;圍繞“讓學生獲得技巧”這一主要課題進行指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日本的作文評改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日本的作文教學重視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如表現父母的恩情、奮鬥的樂趣、朋友的情誼、教師的關心、人生的體驗等等。作文評改要著眼於和學生感情上的交流。評語應對學生所表現的感情表示自己的態度。例如,一個學生的作文寫自己怎樣收養了一隻被別人遺棄了的小貓,表現了一種對孤獨可憐的動物的深刻同情。老師的評語就寫道:“小貓的遭遇真可憐,它在雨地裡發抖的樣子和悽苦的叫聲,使我也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現在他終於有了一個體貼的朋友了,我真為她高興。”又如學生寫假日和父親一起到郊外放風箏,表現了自己歡欣喜悅之情,老師的.評語就寫道:“看了你的作文,想到你在野地裡牽著風箏跑的高興勁兒,我真有點羨慕呢。”
在作文評改方式上,日本的語文教師創造了一種由學生、家長、老師共同評改的方法:同學評——家長評——老師評。
例如:一個同學寫假日的晚上幫媽媽往地裡送糞,又髒又累,肩膀都壓紅了,但媽媽幹起來都毫不理會。幹完活媽媽又去洗刷糞桶和糞勺,自己要動手,卻被媽媽制止了。送完糞,媽媽讚揚了她,但她自己卻覺得很慚愧。
同學評:
你的母親真是個堅強而善良的母親,把又重又臭的糞便運到地裡去,還要自己洗刷便桶,真讓人感動。
你母親在黃昏的路上往地裡送糞,她的心裡是那樣的明亮。
作文裡寫“夜幕降臨了”,又寫“母親刷洗糞桶時手凍得通紅”。天這樣黑,能看見母親的手是什麼樣子的嗎?
家長評:
能夠到母親的辛苦,你真是個大孩子了。
戰前,孩子幫助大人做事並不稀罕。現在的孩子可不一樣了。你能愉快地幫助父母幹活,我感到滿意。
老師評:
透過寫和母親一起勞動,理解了母親的辛苦,表現了對母親的深厚的敬愛之情,這種人類的美好感情是值得讚揚的。對母親的描寫比較生動,特別是勞動結束時母親的一句話:“貴,你真的長大了”。充滿了母親對兒子能夠幫助她做事的一種滿足感。從整體上看,文章敘事還不夠細緻,感想寫得太多了點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