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小學生作文> 小學作文教育方案設計

小學作文教育方案設計

小學作文教育方案設計

  一、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淡化文體意識,倡導自由表達,強調習作“要引導學生寫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說真話,表達真情實感,不說假話空話”。本文設計力求體現《課程標準》的這種精神,凸顯學生的“真情”和“立意”

  二、設計目的:

  是準對學生作文中敘事虛假,感情勉強這種現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歷,打破常規的思維定勢、習作定勢,多角度地去認識事物,多層面地進行回憶、想象、分析、思考,從自己的生活經歷中,尋找最適合這個題目的內容,從自己的生活感受中;抒發最誠摯的情感。使學生的作文記事真實,抒情真摯;使學生的作文在“真”與“情”這一層面有所突破,在“立意”這一層面上一個臺階。

  三、所用時間:本人公開課中用了一教時,(實際可用二教時)

  四、所教年級:三年級

  五、過程策劃:

  (一)憶——經歷再現,引發真情

  1、談話引入:

  (1)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都有一個溫馨的家,有的與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有的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他們關心著我們,愛護著我們,是我們最親近的人,誰來說說你和誰生活在一起?(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上、下式板書: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等)

  師:與他們在一起,有時也難免有點煩。如果碰巧有一天他們都不在家(在前一組詞的左側板書:不在家)你們的心情會怎樣呢?(學生說),(估計會有兩種意見,一種是爸爸媽媽在家好,一種是爸爸媽媽不在家好)

  2、實話實說:

  (1)師:誰能從一件具體的事例,說明是爸爸媽媽在家好?還是不在家好?(學生各抒己見)認為爸爸媽媽不在家好的同學,請先用具體的事例說說理由。

  學生可能只會說一些比較籠統的`原因,而少有具體的事例,如:a因為爸爸媽媽在家時,很少有玩的時間;b爸爸媽媽在家時不自由;c媽媽太愛嘮叨了,麻煩得很等等。

  此時教師及時地引導學生,要求把具體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說清楚,如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以及你想些什麼,相對爸爸媽媽說些什麼等等。(板書:事情起因—發展—結果,你所想的,你想說的)

  (2)師:現在,認為爸媽在家好的同學來發言,請先用具體的事例,說說為什麼爸爸媽媽在家好?

  學生也可能只會說說一些比較籠統的原因,而少有具體的事例,如:a爸爸媽媽在家,他們做好了所有的事,什麼也不用我操心;b爸爸媽媽在家既熱鬧又有趣;c爸爸媽媽在家我膽子大,什麼都不怕。

  此時教師仍需要及時地引導學生,要求把具體的某一件事例有序地說清楚(方法同上)。

  師:看來,爸爸媽媽不在家時,你們有的人很輕鬆、自由,也有的人遇到了一些麻煩事,聽了你們的發言,老師深有感觸。一方面,老師同情你們的境遇;另一方面,又為爸媽對你們所付出的愛而感動,他們這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啊。當然,如果他們能再考慮一下方法,與你們多交流交流,那就好了。

  3、閉目回憶

  師:每一個人的經歷不一樣,感覺也不一樣,讓我們回憶爸爸媽媽或其他你最親近的人,不在家時的經歷,請同學們閉上眼睛,伴著音樂,把你最親近的人不在家的那種感受回憶一遍;把你最親近的人不在家,發生的一件記憶猶新的事回憶一遍。(播放一段輕音樂——《母親的愛》。)

  (二)說——開拓思路,吐露真情

  1.小組交流。

  師:把剛才回憶中感受,真實、具體地講給小組同學聽聽,怎麼想就怎麼說;把最親近的人不在家發生的事情,在小組裡說說,把事情說清楚,說具體,做到說真話,吐真情。(學生小組交流,教師巡視,參與交流。)

  2.集體交流。

  師:好,接下來,同學們把你的感受和發生的事講給全班同學聽聽。其他同學可以圍繞他是否把某一次經歷較深的事例表達清楚、具體,進行補充、評議。

  ①誰願意講講讓你感受最深的人是誰?他(她)為什麼令你感受最深?(個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評議)

  ②誰願意講講他們不在家時,你的感受是什麼?(個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評議)

  ③誰願意講講他們不在家時,發生的一件與你有關的事?說說事情的起因、發展、結果怎麼樣?(個人發言,其他同學補充、評議)

  ④誰願意講講當時你心裡怎麼想的,想說些什麼?或是其他方面的內容?

  教師小結:同學們剛才講得生動、精彩,能把感受最深的情節,具體地、形象地描述出來,令聽者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寫——引導習作,抒發真情

  1.習作匯入。

  還有許多同學要講,可由於時間關係,這樣吧,請你提起筆,先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下他們不在家時,發生的影響最深的事和你的感受,體裁不限,怎麼想就怎麼寫,做到把真實的事寫具體,把心裡的感受寫下來,把你相對他們的說的話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教師巡迴指導。

  (四)品——評析習作,交流真情

  1、師讀例文。(下附:“爸爸媽媽不在家”範文)

  2、小組評析。寫好了讀,讓小組的同學評議:有沒有把事情表達具體,有沒有抒發你的真實感情。

  3、集體評析。投影儀出示幾個學生的習作,讓全班同學評議。

  4、小結延伸。同學們,作文是心與心交流的書面表達形式,選擇真實的事例,抒發真實的感情,帶給我們無窮的樂趣。課後,請大家把習作念給家長或小朋友聽一聽,讓他們評一評,然後自己改一改,抄一抄,貼在教室的習作園地裡,互相交流,互相學習。

  六、特色提示

  1.減少束縛,引導自由表達。教者一改傳統作文教學模式(教師命題→講解習作要求和文體結構→提供範文,分析寫作方法→模仿範文進行習作),打破框框,淡化文體意識,把習作指導滲透在作前談話、作後點評之中,學生在自然而然的寬鬆和諧的氛圍中無拘無束、敢說過寫、自由奔放地進入習作狀態。

  2.誘發興趣,引導真情表達。習作也是一種情感的體驗、流露、交流的需要。教者注重在教學之中透過“談話引發→閉目回憶→互談感受(說與寫)→品讀交流”等形式,引發學生情感興奮,開啟學生心扉,引吐內心真情,確實把課堂當作一種情感體驗與交流的場所,把習作當作情感傾訴與交流的需要,真正做到“為情而造文”,使“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的作文宗旨得以實現。)

  3.題目半成,留有餘地。題目沒有規定寫“爸爸媽媽不在家”而是以填空的形式出現,是為了給一些單親家庭或沒有爹孃的孩子留有餘地,給他們多一些選擇,多一些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