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寶島臺灣的初中作文
開啟世界地圖,我看到祖國如昂首的雄雞,騰飛的巨龍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凝視著,我不禁把目光轉向那璀璨的明珠,富饒的寶島,耳邊響起輕快的旋律:“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坐在門前的矮牆上,一遍遍懷想……
凝視著祖國的地圖,和著熟悉的旋律,我彷彿看見了暮色中的澎湖灣,又彷彿看到美麗的日月潭和那高高的阿里山……
這一切只能在歌裡,在夢裡。一道淺但卻似乎難以逾越的海峽橫亙在我們面前,歷史畫冊悄然開啟,一幅幅歷史場景彷彿清晰可見,我彷彿看到了1642年的臺灣人民在面對金髮碧眼,凶神惡煞的荷蘭殖民者時的痛苦和無助,鄭成功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希望的曙光,但隨著祖國的衰弱,1935年的臺灣再次淪落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面對兇狠鋥亮的軍刀,臺灣人民沒有退縮,始終堅持著抗爭,於是演繹了臺灣人民反割臺的史詩般的壯舉。二戰後的一紙協定,分離近半個世紀之久的臺灣終於迴歸,然而臺灣的命運註定坎坷,那是1949年的夏天,戰敗的國民黨盤踞著臺灣,與大陸長期對抗著。而今天“分子”正上竄下跳地進行著一系列滑稽的表演……
一衣帶水的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的'骨肉同胞,血濃於水的炎黃子孫和那歸心似箭的遊子,彼岸望穿秋水的母親。
三萬六千平方米的土地,兩幹一百多萬雙渴盼的眼睛。此時,我好像聽到那些時刻隨祖國命運一起跳動的聲音,這聲音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阻隔,發出雷鳴般的吶喊:母親,我想回家!響徹雲霄的吶喊組成一支永恆不變的旋律,迴盪在歷史長河的上空……
臺灣詩人李一羽寫道:“水是故鄉清,月是故鄉明,都是中國人,誰無思鄉情,歸去來兮”;國民黨元老於右任臨終前也寫道:“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見兮,惟有痛器,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在他的《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表達出他與祖國分離的痛苦與無奈。殘山剩水猶如是,牧童遙指已不再,燈紅酒綠猶如是,杏花春雨己不再,臺灣同胞,你們渴望團圓的心聲,我們聽到了……
鳥飛返鄉,免走歸窟,狐死首丘,落葉歸根!
紫荊花區旗在飄,飄動的紫荊花在召喚:回來吧!親愛的姐妹,一次次在夢裡,我們攜手依偎在母親懷裡,我們在想念你。蓮花區旗在飄,飄動的蓮花在召喚:回來吧,親愛的兄弟,一次次在海邊遙望你,彷彿又回到兒時,一起在母親的身邊嬉戲,我們想念你,五星紅旗在飄,飄動的五星在召喚,回來吧,遠方的遊子,母親在盼著你,母親的呼喚你聽到了嗎?
十三億雙眼睛在期盼,十三億個聲音在呼喚,回來吧,我們朝思暮想的兄弟,回來吧,我們魂牽夢繞的兄弟,回來吧,漂泊遠方的遊子,如同一首悲壯激昂的歌,這不變的旋律穿過淺淺的海峽,震撼著每一個臺灣同胞的心。海峽彼岸,有個聲音輕聲而堅定地回應:我們會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