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思鄉> 有關春節故鄉的作文4篇

春節故鄉的作文

有關春節故鄉的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故鄉的作文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1

  “春臨大地百花豔,節至人間永珍新”,又是一年的春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在臘月26就回到了我的故鄉:重慶的一個縣城。

  故鄉的節日,最被重視的莫過於春節了,整個縣城家家戶戶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一到晚上,街道上燈火輝煌,到處是五顏六色的彩燈,彷彿進入了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

  回家的第二天,媽媽就跟外公外婆們一起購置年貨,做過年的小吃,打掃清潔衛生等……

  除夕這天,是我們這裡一個重要的日子,因為在這天晚上,除了有特殊原因的外,大家都會回到家裡,貼春聯、祭祖宗,與家人們團聚,吃上一頓豐盛的年夜飯。吃飯開始,我們會喝酒的端著酒,不會喝酒的拿著飲料,大家舉杯,祝福春節快樂、祝福大家新的一年裡幸福安康,祝福家鄉越來越好,祝福祖國更加繁榮富強!一家人聊著天,品償著美味佳餚,享受著團圓的樂趣。

  吃完年夜飯,大家各找組合,打麻將、鬥地主,看春節聯歡晚會,好不熱鬧。零點到了,聽到外面激烈的爆竹聲,我們跑到頂樓上去,啊!城中各個指定燃放點都燃放著美麗的煙花,五花八門、千姿百態,在夜空中繽紛綻放,到處是一片歡樂的海洋。

  初一早上,我們穿上新衣,給家裡的長輩拜年,長輩們也會給我們一個大大的紅包:激勵我們來年加油,學習要更好。吃完湯圓,拜年開始了,從初一至十五,我們都要到親戚朋友家裡去拜年。同樣,親戚朋友也會陸續來我家作客。彼此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家鄉的春節,洋溢著喜慶,充滿著祝福,我愛家鄉的'春節!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2

  說到春節,大家都知道,但每個地方不同,過得春節也不同,我的故鄉在泉州,每到春節,令我最難忘的還是那洋溢著濃濃的年味的除夕之夜。

  每到除夕,是中國的傳統佳節,每到這一天,遠方的親人都要回到家裡與親人團聚,吃上一桌年夜飯,表示一家人永遠團團圓圓,相親相愛,幸福美滿。再遠的遊子也要趕回家跟家人團聚,吃上父母精心準備的年夜飯。舊時,人們把這叫做除夕守歲、熬年。這一頓飯要慢慢吃,直到要吃到深夜。看著春節聯歡晚會的精彩節目,圍著熱氣騰騰的火鍋,聽著窗外陣陣的爆竹聲,老人們享受著天倫之樂。晚上,當12點的鐘聲敲響了,“噼裡啪啦”的一陣鞭炮聲就會映入耳簾,跑到了窗前一看,哇!鞭炮、煙花的聲音此起彼伏著,在與過去的一年告別。

  在大年初一的早晨,我們總是要吃“長壽麵”,這是我們故鄉的傳統習慣。只要吃了這一碗麵,我們就等於長了一歲。

  這過年,最開心的當然是數我們這些小孩子了,因為可以拿到壓歲錢,不僅這樣,我們還可以盡情的玩耍!

  這就是我們春節的風俗民情,每家每戶都是紅紅火火地過年;都是開開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來!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3

  我喜歡粽子飄香的端午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可我最喜歡的就是那熱熱鬧鬧的春節,那可是過年的時候哦!

  我們的故鄉——湖南,那裡可是山清水秀的鞭炮之鄉,大年三十一大早,噼噼啪啪的鞭炮聲,彷彿在告訴我們春節已經來到,熱情好客的哥哥早已拿出各式各樣、許許多多的鞭炮,來歡慶春節的到來。哥哥有時拿著一根鞭炮掛在光禿禿的樹上放,有時把鞭炮擺成細細的一條,就像一條小蛇地放。哥哥拿來一個沖天炮,點燃引線讓我拿著,我接過瞄準上空,只聽見“嗖—砰”的一聲,鞭炮爆炸了,我和哥哥越玩越起勁,越玩越開心。

  我的家鄉是辣椒、臘肉之鄉,過年當然離不了它們。餐桌上豐盛的年飯,有臘肉、臘魚、臘雞、臘鴨,每個菜裡都放著紅紅的辣椒,祝我們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這可害苦了我們,媽媽吃得滿臉通紅,說“太爽了!”,爸爸辣得說不出話來。我辣得像一百根針在刺我的舌頭,我把舌頭伸出來,就像小狗一樣的喘著氣,大家見了,笑得前俯後仰。

  真是一個開心的春節,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春節!

春節故鄉的作文 篇4

  春節,是中國一個最古老的節日;春節,是中國一個最隆重的節日;春節,更是中國一個最具代表性的節日。

  無論在哪裡,春節依舊熱鬧,尤其是鄉村的春節,更是令人嚮往。每家每戶做一些平常不做的飯菜,買一些平常不買的食材將其做成一道又一道的美食。不論平時多頑皮的孩子,每逢這天便不再貪玩,總是早早回家,垂涎三尺地等著享用那些美味佳餚。

  夜幕降臨時,喧鬧一天的鄉村終於歸於平靜。此時家家便會不約而同地點亮自家門口的大紅燈籠,為落滿白雪的山鄉鋪上了一層閃著粼光、泛著粉紅色的綢緞。同姓人在門外“接”罷已逝的先人回家過年後,全家人便會聚到自家的主房裡,敞開大門,留一扇半開的木窗,吃年夜飯,過除夕夜。鄉村人不怎麼講究,一個小木桌往炕上一放,擺上早已準備好的飯菜,按照輩分大小,大家盤腿坐在小木桌周圍便大吃起來。一家人一邊吃著飯菜,一邊看著春晚,有說有笑,好不熱鬧。是的,辛勤的人們平常為了這個家,很少相聚,而今晚的團聚,使原本平常清冷的家顯得更加溫暖。鄉村人愛熱鬧,但更注重鄉情。如果碰到鄰居家的子女外出春節未回家,大家便會邀請留守在家的老人過來一起共度除夕,即使不是親人,可卻勝似親人般盛情款待。

  等吃完年夜飯,晚輩們便會主動打掃衛生,收拾餐具。此後一家人便會坐在炕上,一邊看春晚,一邊說著一年來各自開心的事,而孩子們則圍在炕頭盡情玩耍,時不時引得大人們發出爽朗會心的笑聲。周圍的空氣在這一刻,都彷彿溫暖起來。農家的炕今夜格外暖和。而炕在今夜也被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供大人們守歲,“守歲”就是熬夜不睡覺;另一部分則留給我們這些實在熬不了夜的小孩睡覺。主房的炕非常大,睡四五個人不成問題,要是再擠一擠,可以睡七八個人。如今,都沒人守歲了,只要一過凌晨,大家便會回各自的房間睡覺。

  大年初一必須早起,且不能被人催,如果一旦被人催,就意味著一年內會被人催。也不能掃地,聽老人們說那樣會掃光一年的財運。吃過早飯,男人和小孩便會聚集到供奉先人的那家焚香敬祖先。禮畢後,在長輩的帶領下,便會去有年長的同姓的老人家裡逐個拜年,老人們便會拿出準備好的糖果分給孩子,經濟好的,還會給壓歲錢。這既是尊敬長輩的一個傳統禮節,也是一個家族人丁興旺、團結和諧的象徵。

  吃罷晚飯,全村人不分姓氏會去年長的人家串門,玩撲克、閒聊、喝茶、喝酒,小孩則會在院子裡放鞭炮、打雪仗。我家剛好是其中的一戶,算來,我家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裡。當晚,許多人來我家做客,叔叔和父親拿出好煙好酒好菜來招待大家……天空中飄著濃濃的親情與句句談笑,久久不能散去,在這冬天,成了最溫暖的說笑聲。

  如今,我與父親早已進了城。雖然城裡也過年,卻總感覺少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