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的作文350字(精選23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月三的作文350字(精選2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三月三的作文1
今天是農曆三月三,是我們軒轅黃帝的生日。今天我們專程來到新鄭黃帝故里拜祖。
拜祖大典會場里人山人海、水洩不通。我們好不容易來到姓氏廣場的“黃帝寶鼎”的高臺上面。“黃帝寶鼎·”高約7米,有四根熊形的大柱子,獸頭的嘴中有兩顆亮閃閃的金牙。鼎的底部有“黃帝寶鼎”四個大字。寶鼎四周按照八卦的方位置放八個小鼎,分別代表:愛、壽、財、仕、安、豐、智、嗣。
參觀完“黃帝寶鼎”,我們來到黃帝祠堂。祠堂前廣場正中有一個碩大的香爐。我買了一板香(一共三支)。我拿著香來到了火盆前,把香伸向火盆。我先在火盆裡沾了一些油,以便香會更容易點燃。香被點著了。我拿起香,對著正中的黃帝像鞠了三個躬,把香插在了香爐的中央。上完香之後,我來到黃帝祠堂。我在黃帝像前方的黃色墊子上,拜了三拜,又往功德箱裡投了錢。
這次拜祖,正如祭文所說:“盛世懷祖,感恩聖功。振興中華,重擔共承。”我們不但要記住祖先的偉大,同時要擔負起歷史的責任。
三月三的作文2
“三月三”,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我們都不應該都把他遺忘,而是要永久傳承一下去。
週五放學回家,一進小區樓道,我便聞到了薺菜那濃濃的香味。原來,各家各戶都忙著用薺菜花煮雞蛋。明天就是“三月三”了。
過去每逢“三月三”都是爸爸把一切弄好,我只要在那等著吃現成的就行了,可今年我決定打破這樣的習慣,由我來親自操作一下。一個前期的準備和爸爸精心指導,過多久廚房裡散發出淡淡的薺菜香味。我原以為這樣就可以了,沒想到這還不行,還要把蛋殼敲幾個小裂紋,再放進鍋中煮一下。放到第二天早上再吃,這樣薺菜花的香味才能比較入味。
三月三的作文3
三月三到了我跟我的三個敵人:吉欣穎、吉芳頡、王鍥楨,還有我的表姐:魯雅寧約佳一訖往海月廣場望三月三的表演。
咱們來到了三月三的現場,這面三三兩兩,我們瞅睹有一群我圍在這裡,賴奇的口讓我們湊了從前,剛走到旁邊,一股烤牛肉的臭味撲耳而來,我們急不可待地向人群中擠了出來,看見多少位叔叔、阿姨正忙著替大夥烤牛肉,我們的小嘴饞得直淌心水,並向他們要了一些牛肉吃。裡點被人群圍得跟蒸籠一樣暖,我們又擠了沒來。
這時表演正要啟初了,首先是引導說了一番話最後,就開始載歌載舞惡不熱烈。萬己竹竿舞開端了,一群衣著多數官族服裝的叔叔、阿姨們,正興高采烈的跳著歡速的竹竿舞。爾也情不自殺地跟著歡鈍的節奏溜入竹竿舞場,隨著大夥歡樂地跳了伏去。
昨天功得真空虛實高興。
三月三的作文4
壯族傳統歌節。又叫“三月三”、“歌圩節”、歌圩,狀語交“窩埠坡”、“雙龍洞”。
壯族人民每到“三月三”時,方圓數千裡的男女青年,都開開心心地穿上盛裝來參加,少則幾百人,多多則數千人或上萬人。頓時,人山人海,歌聲響亮,成了歌的世界。搭綵棚、擺歌臺、拋綵球、則佳偶,別有風趣。
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尋找別村的青年,集體對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動先唱“遊覽歌,”觀察物色對手;遇有比較合適的物件,便唱“見面歌”和“邀請歌”;得到女方的答應;彼此互相瞭解之後,便唱“愛慕歌”“交情歌”;分別時則唱“送別歌”,歌詞即編即唱,比喻貼切,親切感人。男女青年經過對歌接觸之後,建立了一定的感情,相約下一次歌圩再會。
在歌圩上還有碰蛋的習俗:小夥子用手上的彩蛋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急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
此外,還有搶花炮、演壯戲、耍雜技、舞彩龍、無綵鳳、武術表演、唱桂劇等,整個山鄉沉浸在節目的氣氛中。
三月三的作文5
早晨,人們的說話喧鬧聲打破了寧靜的清晨。原來,今天是三月三!我覺得三月三就像是過節一樣。可是,三月三這個掃墓的節日,又能叫什麼節呢?我也不知道。
三月三有很多習俗,例如:吃五色糯米飯,放風箏,趕歌圩等等。我和爸爸媽媽,穿好衣物以後,坐上面包車,帶上早就已經準備好的食物和酒,米飯,紙錢和其他祭拜的東西就出發了。我和爸爸媽媽沿著上山公路出發。這期間,車裡也是挺安靜的。到了路口,而且還是比較狹窄的路口,旁邊都是一些比較矮小的野草,我們順著那狹小的路出發。上路期間,旁邊還有一些來祭拜的家庭和朋友。到了祭拜的地方,爸爸說:″把盤子放在這,這個放在這裡……″我們先擺好雞肉,然後,再在雞肉兩旁擺上兩碗裝了一點飯的碗,還有一些水果和餅乾。再擺三個一次性的杯子,每個人都要在每一個杯子上倒上三次酒,並祭拜。
三月三呢,還有一個習俗就是吃雞蛋了。就是這樣一個傳說,請聽我細細道來。其實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有一天,善良的王母娘娘叫觀音娘娘去降神水,這個神水可以為人們消解災難。可是很不巧的是神水被一種叫薺菜的菜吸收了,所以,如今我們三月三就是因為這個傳說才要吃薺菜煮雞蛋的。
三月三的作文6
“三月三”終於來了!我好不高興,現在讓我做一次小講解員,來說說這富有魅力的“三月三”吧!
“三月三”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不過,那時這個節日叫上巳了。傳說,這可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時是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到了魏晉以後始便定為農曆三月三日。漢族在該日會有一個妙趣的習俗,就是吃薺菜煮雞蛋。因為漢族人都相信吃這薺菜煮雞蛋可以避邪擋災,是因為芥菜又被稱為“菜中甘草”,雞蛋又富含蛋白質等各種豐富營養,二者互相結合;至於可以財源滾滾,那是因為“芥菜”諧音是“聚財”,所以吃芥菜煮雞蛋既可以沾上財氣,還能免除疾病,真是一舉兩得!嘻嘻!
說完了漢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再看看壯族是如何過三月三的吧。壯族這兒最有意思的莫過於歌圩了!來,觀賞觀賞!
壯族歌圩源於古代祭祀時的歌舞,可是進入社會發展後期,這種祭祀歌舞就成了以民眾間的交流為主的歌舞。而到了明朝,歌圩又有了新發展,並定期在一個固定地點舉行。
歌圩的涉及的內容就像滿天的繁星,有天文地理,有神話傳說,有歲時農事,有社會生活,有倫理道德,有戀愛婚姻……真是“無所不歌”呀!
啊,我愛這魅力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7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可是個踏青的好日子。
這不,正說著我們就來到了平頂山的白龜山水庫。哇!來到這裡就好像到了大海邊,一望無際,天海相連。水庫周圍到處都是盛開的金燦燦的油菜花,粉紅的桃花更加吸引人的眼球!人們一邊觀賞清凌凌的水庫,一邊呼吸著帶有油菜花香的空氣,那———才叫作真正的享受。
水庫的北側,有一片空曠的草坪,大家可以在上面放放風箏、打打羽毛球、還可以跳繩……人們的心情別提有多高興了。
這時微風吹拂,湖面便波光粼粼,像風兒的輕弓緩慢而有節奏地拉動著波濤的琴絃。真是美不可言!碧波透明的湖水,像一隻有了解的眼睛,閃動著含蓄而深邃的光芒。我真的希望不只是平頂山有這樣的美景,更希望鄭州以及其他城市都有該多好呀!或許是我還沒有發現的緣故吧!
想著想著,一隻小燕子從空中掠過,“唧”的一聲,把我的思緒又收回到了眼前,呀!那片粉紅色的是什麼呢?走進一看,原來是一片玉蘭,花兒開得正旺,紅的、白的、粉的,簡直成了花的海洋。我和姐姐不由自主地躺在柔軟的草地上一邊欣賞著花兒,一邊享受著春的樂趣。
我愛白龜山水庫,更愛這動人的春天。
三月三的作文8
三月三是一個傳統節日。每到這一天,人們都會舉行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對山歌,跳竹竿舞,嘗美食。廣西到處都是歡樂的海洋。
我們來到明歌湖看三月三文化藝術節表演。廣場上人山人海,一排排紅色的燈籠隨風飄動,好像在歡迎四面八方的遊客。草地上,這裡一群,那裡一群的奶奶爺爺、叔叔阿姨們,在歡快的對唱。這時,民歌湖水上舞臺的主會場上傳來震耳欲聾的馬山大鼓聲,表演開始了。演員們帶來了原生態民歌、壯族民謠、少數民族服飾展。還有穿著漢代服裝的女子成人禮儀式和少兒經典誦讀表演。我們彷彿穿越到了古代,瞭解了許多古代民族傳統文化。
我們來到壯族三月三遊藝體驗區,我參加了立蛋比賽。我拿了一個雞蛋,小心翼翼地把它的“大頭”放在桌子上,然後用手指按住“小頭”,我眼睛掙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著我手指下的雞蛋,還不停地調整它的位置。過了幾分鐘,雞蛋好像能站穩了。我輕輕地放開手指,蛋立起來了,真神奇。在這裡我還參加了滾鐵環、穿板鞋、跳竹竿等等體驗。
豐富多彩的三月三活動,不僅帶給我們許多歡樂的感受,還讓我們瞭解了三月三的傳統習俗,民族的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三月三的作文9
今天是農曆的三月三,對我們鹽店莊人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天。因為就在七十年前的今天,有幾十名鹽店莊村民為了保衛家園而壯烈犧牲。所以,每年的今天,我們鹽店莊村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來悼念他們。
今年也不例外,我們鹽店莊學校也準備了精彩的節目。九點一到,儀式便正式開始了。
當清脆的鐘聲敲響了九下之後,男女主持人便身著華麗的服裝走上了舞臺,開始念開幕詞。然後又進行了向烈士獻花,烈士後代祭拜祖先,向烈士上香,唱國歌等儀式。表演開始之前,主持人在我的鹽店莊村選了十組孝心家庭,還在我們六年級中選了十位少先隊員為其送花頒獎,這裡面也有我呢!
之後表演便開始了,首先有幾位鹽店莊村民唱了《父親》、《燭光裡的媽媽》等歌曲,將我們鹽店莊村民的樸實,熱情都表露出來了。然後就是我們鹽店莊學校表演的《好日子》,《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等舞蹈和葛老師唱的《精忠報國》都贏得了觀眾們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三月三帶給大家的不僅僅是熱鬧、高興,它更在無時不刻提醒著我們:不要忘記,我們現在的美好的幸福生活是英勇的烈士用熱血換來的,我們應該時刻銘記於心。它也提醒了我:我們現在應該好好學習,等將來長大後造福家鄉!
三月三的作文10
壯族人一直認為五彩繽紛,鮮豔誘人的5色糯米飯是“吉祥”“幸福”的飯。婦女們以能製作顏色鮮豔純正的5色飯為傲。
三月三,壯族村寨到處可聞到5色糯米飯的芳香。屋前房後,孩子們手拿5色糯米飯,邊吃邊玩;村頭樹下,婦女們互相品嚐“傑作”,交流蒸飯經驗。有的年輕男女,則揣著用荷葉包著5色糯米飯去趕歌圩,他們要把自家的“傑作”送給心上人品嚐。下午2時左右,人們就要帶上5色糯米飯和其他供品,到祖宗墳前祭掃了。
傍晚,許多壯族村寨還有夜歌圩,歌手們正通宵達旦地對歌,吸引了眾多村民,場面非常熱烈。5色糯米這種民族風味食品,與祭祖娛神活動融在一起後,更充滿情趣。
斗轉星移,時間過了數千年。壯族的5色糯米飯,雖從古而來,但並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被人“拋棄”,散發的芳香卻越來越誘人。自從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始舉辦後,壯族的5色糯米飯更成了“寵兒”。一些東南亞友人還專程帶5色糯米飯回國給家人品嚐。
壯族5色糯米飯,是壯族祖先留給後人的無形財富。我們相信,壯族5色糯米飯永遠不會“褪色”,流傳萬代。
三月三的作文11
今天下午,有一節體育課,這節課與眾不同,怎麼個不同法?請聽我一一道來吧!
“叮鈴鈴……”上課鈴一響,大家都興奮地跑到操場排好隊,等體育老師來上課。過了一會兒,體育老師來了,她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不上體育課,我們要學習一種民族舞蹈——竹竿舞。”“竹竿舞?”同學們一聽到這個新穎的名字就熱鬧了起來。“竹竿舞怎麼跳?”“竹竿舞是要用竹竿的嗎?”同學們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這時,老師便說:“竹竿舞是黎族的一種民族舞蹈。它是用竹竿來敲出節奏,隨著竹竿的變化和節奏來跳舞。”同學們聽了後,都很好奇。
“下面,我找兩個同學來敲竹竿,我來示範一下跳法。”老師說完,找了我和何意龍敲竹竿。竹竿的節奏是4個節拍一次,前兩個節拍分開敲,後兩個節拍適合起來敲。再敲的時候,下面要放兩根較粗的竹竿,以防把手弄傷。我們敲響了竹竿,老師也隨著清脆的響聲跳起了竹竿舞,先把腳尖點地,又伸出來,第二次,整個人跳了進去……老師跳得出神入化。示範過後,同學們也學起了竹竿舞。隨著整齊的竹竿聲,操場上出現了一群“蝴蝶”在翩翩起舞……
今天的竹竿舞真有趣,希望以後的體育課能學更多的舞蹈。
三月三的作文12
咚!咚!咚!一陣歡快的鼓聲傳來,我這是在哪兒?沒錯,我就在壯鄉武鳴歌圩主會場。
四面八方的遊客都不約而同的聚到這裡。熱情的壯鄉人民載歌載舞迎接我們。真是人如海歌如潮。姑娘們戴著鮮豔的帽子。身穿繡著鳥。獸。鮮花的民族服裝。我和爸爸連忙拿起相機拍照。
隨著一陣陣地歡呼聲。我擠進人群中。原來是千人竹竿舞。只見一個又一個壯族姑娘們在身強力壯的小夥子那鏗鏘有力地鼓聲中有節奏的跳舞。不時地邀請遊客一起跳舞。這時悅耳的歌聲響起,原來是山歌對唱。只見年青的姑娘們在和對面的年輕小夥子們在對山歌。他們用幽默。詼諧的壯話對唱。惹得圍觀的我們時而掩嘴竊笑。時而鬨堂大笑。
這時我的肚子咕咕地叫了。我的眼睛被五色糯米飯吸引住了。只見一團團由黑。白。黃。紅。紫五種顏色的糯米裹成一團。漂亮極了。我迫不及待地一口咬下去。一股植物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站在高處遙望,望著遊客們那歡樂的背影和歌海,覺得自己彷彿置身於一個歡樂的天堂。多有趣的一次三月三呀!讓我們飽覽精彩的表演,領略壯家人民的熱情好客。品嚐美味的糯米飯……
這次三月三之行,如同一顆閃亮的金星,永遠銘記在我的記憶長河中。
三月三的作文13
再過一天,三月三就要來了,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今天晚上12點我還沒睡覺,因為今早我媽媽說:“明天早上做五色糯米飯給你吃。”過了一會兒,我去上廁所,上小廁的時候看到一樓有燈光,我上完小廁後,我回房間拿了一個棍子,拿來一個雙頭望遠鏡和一個照相機,因為我感覺我們家來了一名小偷,我輕聲慢步地走下了樓梯,我左手拿棍子,右手拿雙頭望遠鏡。
我看到一個身穿紅色睡衣的女子,我走進了廚房,突然叫了一聲:“你是誰?”只見紅衣女子轉回了頭,我很緊張,誰知女子是我媽媽,我直接扔了棍子,放好望眼鏡和照相機,我媽問我:“你幹什麼呀?”我說:“我上個小廁,看到一樓有燈光,我就下來看一下。”我走近一看,看到媽媽在用紅藍草弄糯米飯。
過了五分鐘,我被我媽趕回了房間,我好好地睡了個美覺,早上我起床穿衣服的時候,聞到了糯米飯的味道。
我走了下去,我坐在凳子上打開了飯盒,五種味道撲進了我的鼻子裡,好香呀!我大口大口的吃了五色糯米飯。
我很開心,就像有一道很強烈的光,照射在我的胸前。
三月三的作文14
楊柳依依,春風徐徐,放風箏的季節又到了!
週末,天格外的明朗,正好比我的心情,因為這天爸爸媽媽帶我去放風箏嘍。
今天爸爸為我準備的是兇猛的老鷹風箏,躺在地面的風箏看起來有些大,但在魁梧的爸爸身旁顯得並不笨拙。爸爸高高地起風箏,奔跑,放線,飛起來了,真要感謝爸爸靈巧的雙手。爸爸的大手把風箏傳到了我的小手中。可風箏並不肯乖乖聽我的話,在空中撲騰了幾下,又來了幾個高難度的跳水動作,一頭栽了下來。看狼狽墜地的風箏,我追了過去,幸好,沒有傷到筋骨,還可以繼續放飛。
“別灰心,繼續來!”我回頭一看,是媽媽。我又鼓起了勇氣,重新收回風箏線,拖調皮的風箏跑了起來。我越跑越快,線繩傳來的力量也越來越大,風箏看樣子要急重整雄風了,奔向藍天了。“樂樂,風箏飛起來了,快放線吧!”爸爸媽媽又對我喊道。
我剛一放手,它便“嗖”的一聲,向上竄去,風兒吹動它的翅膀,尾翼,給我送來陣陣笑聲。我小心地搖風箏的“軲轆”,風箏飛上了天,老鷹在空中展開雙翅,自由翱翔。我們的笑聲也與風箏一起飛向了天。
仰望藍天,我不禁回憶起了那首優美又清新的歌:
“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上天,帶我們的歡聲笑語,越飛越遙遠。”
三月三的作文15
三月三,是我們壯家掃墓的節日。
我的家鄉在廣西扶綏縣,每年三月三,都要跟我父親母親回岜盆老家去掃墓。一大清早,爺爺就蒸好了祭奠先祖用的五色糯米飯。紅色,是用紅藍草染成的;黃色,是用密蒙花染成的;黑色,是用楓葉染成的;紫色,是用紫葉染成的。蒸熟的五色糯米鈑香噴噴、亮晶晶,一聞到那股清甜的香味,總忍不住伸手抓起一團放到嘴裡。
三月三是登高看風景的日子。掃完墓,大人們就帶著我爬上墓地附近的小山坡,看看周圍的風景,可看到高速公路,也能看到附近大學的逐羊景區和游泳山泉銀泉山莊,還可以隱約望見遠處的縣城,風光美極了。
三月三也是我們壯族唱山歌的節日。青年男女成群結隊來到歌坡唱起情歌,穿著壯族節日盛裝的大伯大嬸們也聚集在這裡唱起了歌唱美好生活的山歌:“哎喲尼羅……你來看羅!左江兩岸好風光哩……”錄相播放到市裡的電視上,她們還得過市裡的獎狀呢!
我愛家鄉,我愛家鄉的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16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睡美人西山腳下,正前方是五百里滇池,我的家鄉就是這樣一個依山伴水的村莊。你們知道嗎?我的家鄉每年都要過一個傳統節日,那就是一年一度的三月三耍西山。
農曆三月三終於來臨了,那天清晨,東方出現了絢麗的朝霞,村子裡家家戶戶屋頂上飄著縷縷清煙,空氣中瀰漫輕紗似的薄霧。大人、孩子們都穿上了新裝,興高采烈地去趕三月三。山路山都是密密麻麻的人,大家順著山路向山頂爬去。
山上的野花都在盛開著,樹上的小鳥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就像在歡迎人們。不知不覺地我們爬到玉蘭園,玉蘭園裡有人正在對山歌,山歌十分的動聽,還有人在跳舞,人們從四面八方聚到這裡載歌載舞,歡度這一天。
我的家鄉真是太美了,我希望所有的人們,到明年三月三還聚在西山唱歌、跳舞,歡聚一堂歌唱我們的美好生活。
三月三的作文17
明天就是“三月三”。我們老家有個習俗,在這個日子裡,要約幾個好朋友野炊。可是明天我要去少年宮練跆拳道,所以奶奶決定把這個活動提前到今天。我很期待這個活動,因為可以和很久沒見面的小朋友玩,所以特別興奮,一大早就起床了,催著媽媽出發去太湖沿途看到公路兩邊的'油菜花開得真漂亮,金黃金黃的,象一片金色的海洋。
路旁還睡著些不知名的小草,綠黃相間,真美!我問媽媽:“是不是春天到了,花兒就會自然開放?”媽媽對我說:“是啊!花兒收到春姑娘的邀請函就來參加春天的盛會了”媽媽還告訴我,這些油菜花謝了以後就會長出油菜籽,油菜籽經過壓榨就變成我們做菜吃的菜油了,我在想菜籽怎麼能變成香噴噴的菜油呢……
一陣春風吹到我的小臉上,我感到有點冷,媽媽讓我抱緊了,因為她要加足馬力直衝目的地。我心裡樂滋滋地,巴不得插上翅膀,好快點到太湖和小朋友玩。腦海裡已經浮現出小朋友相聚一堂的歡樂場面了……
三月三的作文18
一年一度的“三月三”又來到了。奶奶早就打電話給爸爸,叫我們一家三口要回老家過“三月節”。這一天在南平市南山鎮江口村熱鬧非凡,家家戶戶點蠟燭,放鞭炮,一大早大家就挑著素菜去廟裡祭祀。
祭祀過後,最忙碌,最有意思的就是做米粿了。奶奶把浸泡了一夜的梗米撈起來瀝乾,放在鍋裡煮軟後再撈起來晾了一會兒,就端到大廳梁邊的石臼旁。這時候,原本在大廳裡談笑風生的舅公、叔叔、伯伯們都圍過來,開始大顯身手了。舅公端來了一盆水,叔叔已經揚起了大木槌,一錘、兩錘、三錘……準確有力,重重地捶打著石臼裡的米飯。只見舅公趁著叔叔把木槌揚起的那一剎那,雙手在盆裡沾了點水,迅速把石臼邊的米飯掃到凹槽裡,他剛把手收回來,叔叔的木槌又落下去了。我緊張地心都提到了喉嚨口,而他們卻一邊說笑一邊舂,既輕鬆又默契。大約半頓飯的工夫,米飯有些綿了,把它盛到飯蒸裡蒸上兩個小時左右,再倒進石臼裡舂。舂好後,米飯已是又細又粘,像個大雪球。我自告奮勇,把它端到飯桌上,奶奶、舅婆、嬸嬸還有媽媽就圍坐在圓桌旁,把早已炒好的餡包進粿裡。一個個的米粿真像一個個白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嗯,粘糊糊香噴噴的,有米香,有餡香,好吃極了,見到我這一副饞樣,大人們都笑了。
“三月三”在大人的忙碌中,孩子的歡天喜地中來了又去。提著米粿,抱著自己親手挖的碗口大的竹筍,我戀戀不捨——又是一年“三月三”。
三月三的作文19
聽說在農曆三月三這一天,在湖南這一邊家家都煮雞蛋,聽說這一天,是王娘娘生辰,我聽過老人們說過一個傳說,傳說:有一天,天庭上的王母。
知道人間有很多苦難,生了很大瘟疫,所以在她生日那一天,把仙丹啊、仙桃、神藥都給觀音,讓觀音去人間解決一場大瘟疫,聽後就把起東西走了。
裡面東西有五六大袋,可觀音娘娘一伸手就變只有粟子大小了,不到一個時辰就下來了,又一個伸手。袋子出來了,把這時仙丹等都撒到菜裡,人們收到後;就不停向觀音磕頭。
因此,觀音要人們記在三月三多吃雞蛋,也是這樣,人們到三月三就吃煮雞蛋。後來人們有就這樣的諺語: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再後就是:煮食薺菜賽仙丹。
我家也是,到了媽媽給我很多雞蛋,奶奶要我多拿幾個,我也不想浪費糧食,我也就吃了很多個雞蛋,今年我家養雞,我就也吃土雞蛋,聽說很好吃呢。
三月三的作文20
又是一年三月三。纏綿了一週的雨雪天氣終於遠去,大地回春。藍湛湛的天空水洗過一般,幾朵飄飄悠悠的流雲,遠方的山巒泛出淡淡的綠色。陽光照耀著大地,微風輕撫著河堤,沐浴在這溫潤的三月裡,如同小時候媽媽的手輕輕地撫摸著我們的臉龐。
河水淙淙的流淌,如同一支生活的讚歌。一河兩岸的柳枝已抽出新芽,在陽光下顯得格外嫩綠。長堤上,戶外運動者,緩慢地奔跑著,臉上掛滿了春天裡的晶瑩的汗珠。
行人邁著閒適的步伐,徜徉在潔淨的公園裡。不時舒展一下身姿,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嗅一嗅春天的味道。打兩下太極,扭一扭自己的腰肢,領略沿途的風景,拿出手機記錄下春天的模樣!
年輕的夫妻帶著孩子,趁著東風,放飛孩子哭鬧了一個冬天的風箏,牽著長長的絲線,奔跑者,跳躍著。
漸漸的,天空中的風箏多起來了,孩子也多起來了。春天是孩子們的季節,春天是孩子們咯咯的笑聲,是三月裡放飛天空的風箏!
三月三的作文21
一天早上爺爺說帶我去地裡割薺菜,我說:“為什麼要去割薺菜呢?”爺爺說:“因為今天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人人都要吃地菜煮雞蛋。”
聽說三月三是地菜煮雞蛋的節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人們說這是一種傳說,有二種諺語是“農曆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賽仙丹”。
王母娘娘說要派觀音娘娘去幫他用薺菜煮雞蛋,因為農曆三月三日是王母娘娘的生日每個人都要吃地菜煮雞蛋。
後來,我就和爺爺去地裡割薺菜,割完薺菜爺爺說帶我回家洗菜,我們割了很多。
我和爺爺把薺菜一把把的洗完了。
爺爺就要我和弟弟一起去賣薺菜,我就去叫弟弟,我們就去推車。
走在路上就有人賣了,一元五角二把,那些爺爺、奶奶、叔叔、阿姨看見我們小孩推著車子在路上賣,很難賣完她們就幫我們買幾把,我們在路上就賣完了,我和弟弟賣了200元錢,我們太開心了。
還是要多謝謝那些爺爺、奶奶、叔叔、和阿姨們,不然的話我們就賣不完了。
三月三的作文22
“三月歌圩歌滿天,歌妹趕圩賽蜜甜;你唱我對歡歌起,歌妹牽手意纏綿……”,農曆三月初三的八桂大地,無論是城市的街道綠地,還是村寨的山邊田頭,處處歌聲盪漾。
“三月三”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唱節日,經過千百年來的歷史陶冶,經久不衰,顯示了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同凡響的藝術創造力。
歌圩普遍流行於整個壯區,其中尤以紅水河、左江、右江流域各壯族聚居的縣最為盛行。
據調查,現在廣西有640個歌圩點。
初三這天一大早,家住武鳴縣伊嶺村的女青年阿美就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出門了,在縣城的文化中心廣場,阿美高興地說:“我每年都要來趕歌圩,我今天還準備參加對歌活動呢!”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居住著12個愛唱歌的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無比優美的山歌,都有著傳統的歌唱節日,如苗族的“坐妹”、侗族的“會期”、京族的“唱哈”等,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就是由這些歌圩發展而成的,而壯族的“歌圩”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歌節之一。
三月三的作文23
似乎不經意間,春天就徹頭徹尾地來到了我們身旁。依稀記得二十多年前的自己,扎著長長的馬尾辮,用一條花手絹隨便一系,一隻蝴蝶就蹁躚於頭頂了。經常唱著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不知不覺間今年的三月三就划過去了,如流星般,讓人來不及詠唱,來不及喟嘆,一年韶華又溜走了。
校園裡的紅玉蘭、白玉蘭開了,那麼雍容華貴,那麼嬌豔欲滴。只是,剎那間,就凋零了吧?呵呵,有點傷感呢,好久沒有這種情緒了。三月,是我出生的月份,有多久,不再盼著過生日了?已經記不清了。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忙,因為累;孩子大了,卻因為害怕。害怕一年一年又一年飛速流逝的歲月,害怕歲月的飛刀無情地在臉上留下的記號,害怕捫心自問時的無言以對,害怕過生日後自己又老了一歲。呵呵,人,有時候就是這麼的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