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作文4篇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四年級作文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作文 篇1
今天的科學課上,葉老師給我們做了過濾實驗。
老師先把一片濾紙兩次對摺,做成漏斗狀,在漏斗上放好,再把一杯麵粉和水的混水倒在裡面。不一會兒,水一滴一滴地透過漏斗管子流進下面的杯子裡。漏斗裡的水白白的,渾渾的,但過濾後的水卻是清澈的,不含一點兒雜物,麵粉全留在紙上。我感到很奇怪,就這麼一張看起來非常普通的紙怎麼有那麼大的本事?
難道是紙上有許多小孔?於是,我向老師要了幾張濾紙,仔細觀察,發現它與鉛畫紙沒什麼太大區別,表面比較粗糙,在放大鏡下也沒有發現一個細孔。這樣的紙是怎麼過濾的呢?那我就試試吧。回到家裡,我也照著老師的樣子,做起了過濾實驗。我把濾紙做漏斗狀,在玻璃漏斗上放好。再把紅糖和水攪拌在一起,水就成了紅褐色。我把紅糖水輕輕倒入漏斗的濾紙中,水並沒有立即從漏斗的管子中下來。我正感到納悶:是不是實驗出錯了?正在這時,我透過漏斗的玻璃,發現濾紙的背後已經溼了,有水漬滲出來。這些水,慢慢地滲向漏斗管子,在尖端處匯成了小水滴,越積越大,“啪”地一聲滴進杯子,杯子裡的水一滴一滴地越來越多。可它並不清澈,還是跟原來一樣,紅紅的,渾渾的,沒有像老師那樣變成清水。
為什麼我的結果和老師老師的不同呢?難道是我的濾紙沒放好,紅糖水從濾紙外溜出去了?我仔細檢查一遍,沒發現什麼異常。後來,我在葉老師的指點下,在百度上找到了答案。原來,濾紙是用棉質纖維製成的,它的表面有無數肉眼看不見的小孔,有著神奇的功能。它能讓液體粒子透過,而不能讓體積較大的固體粒子透過。紅糖在水中能溶解,變成千千萬萬極小極小肉眼看不見的液體粒子,能從濾紙的小孔透過。難怪我的紅糖水經過了濾紙的過濾,還是紅糖水啊!
小小濾紙真神奇!
四年級作文 篇2
我家有一隻可愛又淘氣的小白兔。它是媽媽送給我的禮物。
小兔住在一個草綠色的小鐵籠裡。它有一雙又長又大的耳朵。圓溜溜的上腦袋上嵌著一雙紅寶石般閃爍的眼睛,晶瑩透亮的。它有一件雪白的大衣,毛絨絨的。小小的三瓣嘴吃起來菜葉來地發出“沙沙”的響聲。
小兔剛來到我家時,經常發呆,一動不動地蹲著。可是過了幾天,它就活潑起來了。我一回家,它就會把兩條前腿搭在鐵架上,好像在說:“小主人,你可回來了,我都快餓壞了。”見它眼巴巴地看著我,我急忙拿了兩片菜葉給它吃。過了幾天,我發現它在綠色的'籠子裡動不了。原來是小兔子長大了。我們給它換了一個新家——一個粉色的大鐵籠。
別看小兔平時挺斯文的,可任性起來,攔也攔不住。
記得有一天,也沒人給它開門,它卻從籠子裡跳出來了。於是,我悄悄地躲在一旁,觀察它是怎麼出來。看,小兔行動了!只見它用小小的三瓣嘴、圓溜溜的小腦袋和一雙小爪子,不停地去頂籠門,它不停地試著這個動作,一點也不放棄。一次,兩次,三次……最後,它終於把籠門打開了。它嘗試了幾十遍!它可能也知道堅持就是勝利的道理吧!它大模大樣地走出來,環顧四周。瞧它那高興樣兒,多神氣呀!
我真服了小兔,它不僅淘氣,還那麼執著有毅力。
自從有了它,我就多了一份牽掛。我與小兔成了朝夕相伴的好朋友。
四年級作文 篇3
未來的學校,外面是用一種特殊的玻璃做成的。從學校裡面往外面看,能清楚地看見外面的世界,但是從外面就看不到裡面的事物了。它的防護能力很強,任憑壞人用什麼樣的陰謀詭計,也休想踏入學校半步。
我們的操場可美啦!看,一大片綠油油的草品坪,像一塊碩大無比的地毯鋪在地面上。四周樹木鬱鬱蔥蔥,花壇裡,各色鮮豔的花兒競相開放。小鳥在枝頭歌唱,蝴蝶也翩翩起舞。為原本熱鬧的校園增添了許多生機。
寬敞明亮的教室裡,當然是冬暖夏涼、四季如春了。最神奇的是:每個小朋友書桌的左上方都有一個紅色的小按鈕。它有什麼作用呢?每當老師需要檢查作業時,同學們只須把作業本平鋪在課桌上,再摁一下按鈕,表示作業準備完畢。老師就可以透過電腦檢查任意一位同學的作業了。再也不用把每個同學的作業本都翻一遍。怎麼樣?簡捷吧!
這就是我想象中未來的學校。多美!
四年級作文 篇4
現在我是一名四年級的學生,我的目標是鍛鍊身體,努力學習新知識,可長大以後幹什麼一直困擾著我。
在同學眼裡,我身體健康,熱愛體育。這一點一度激起我當體育老師的念頭,這樣不僅能讓自己身體更強壯、遠離疾病,還能帶領我的學生一起健康,多好啊!對我愛惜身體,珍愛生命。但在奶奶家玩時,我無意中聽到了許多知識,才知道原來我們還可以吃出健康來。現在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可人們的身體狀況卻越來越差。除了減少鍛鍊,更與我們一日三餐有關。鍛鍊身體已深入人心,要想讓一日三餐的合理,健康地搭配,還需要我的努力和付出。
我下定決心,我要當一名飲食健康專家,有了目標就有了動力。首先我增加我的文化底蘊,課堂上專心聽講,廣讀課外書籍,還會增加一些淺顯的古文讀物。接著重點積累一些已經總結出來的方法,每天的養生的節目我都會和奶奶共同觀看。奶奶用筆記,我用心記,然後把學到的都給媽媽講解。如何預防,如何破解飲食中的問題,我的媽媽、爸爸都在聽。有時我還會對我們的飯菜做點評。在上學期間,我也把知識講給同學、老師。看了透過舌苔看健康的節目後,我根據舌苔的厚、淡、形狀推出這名同學的身體情況,再推薦多吃什麼,注意什麼,大家都笑,稱我是“小飲食健康專家”了。
當然,離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飲食健康專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我堅持,保持這份興趣,一定會越來越靠近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