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文庫>四年級作文> 【推薦】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4篇

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

【推薦】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4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資訊。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4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 篇1

  貼對聯、剪窗花、吃餃子、放鞭炮是我們過春節的習俗。我最瞭解的是剪窗花。

  剪窗花是我國民間的一種風俗。意味著喜氣、更有辟邪的傳說。窗花的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相當的內容表現農民生活,還有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等題材。小時候住在農村,村子裡每家每戶都最少能出一名剪窗花的選手,高手不一定算得上,但剪出的作品絕對惟妙惟肖。印象中母親剪得窗花不是村裡最好的,但樣式卻是最多的,從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到喜慶文字,每樣都剪。我和姐姐經常跟著母親學剪生肖。

  母親教我們把大紅紙摺疊,或成方形,或成三角形,依據不同的窗花,我們對摺的層數也不同。印象中母親從不用鉛筆畫圖案,小小的剪刀在她的手中變得更加靈活了,她時而低頭思考,時而任剪刀在紙上游移,時而剪下半個小圓圈,時而剪出長長的波浪形弧線,對摺著紅紙,又沒有任何圖案,我們總擔心母親會剪壞。可等母親突然將她剪的圖案展開時,一隻昂首挺胸,闊步向前的大公雞就剪成了。它炯炯有神的圓眼,渾厚而又直挺的雞冠向人們炫耀著它的地位,如果有彩色紙的話,我想它的尾巴是最漂亮的了。尾巴綻開如繽紛的花朵,流線型的羽毛更引得人們去觸控它的順滑。

  剪窗花也意味著新的一年生活的開始,像這紅紅的窗花一樣充滿喜氣,更迎來運氣,我喜歡剪窗花。

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 篇2

  過年包粽子,是我的老家紹興的一個風俗習慣。

  年前的兩、三天,家中的老老少少要提前準備粽葉、糯米、去集市上買肉、蜜棗和纏粽子的繩,等這些都備齊了,大家聚到一桌,開始包粽子。

  臘月28晚上,吃過飯,奶奶轉身從廚房拿出粽葉、糯米……我躍躍欲試,心想:這一次我可要大顯身手了!看奶奶先將粽葉捲成漏斗狀,加一小把糯米,夾兩塊香噴噴的肉或蜜棗,再加上一小把糯米,壓實,然後用多出的粽葉封口,繞粽子一圈,最後用線纏住,打一個漂亮的結,一個粽子就如魔術般出現在奶奶的手裡了。看奶奶的動作,流暢得似行雲流水,我的心開始癢癢了,在自己的許多次懇求下,奶奶終於同意讓我包一回粽子了。我開始卷粽葉了,這討厭的葉子就是不聽我指揮,彈開了好幾次,氣得我把粽葉捲成一個圓筒,當望遠鏡玩兒。不知捲了多少次,粽葉才服服帖帖地在我的手上成了漏斗狀,接下來,放糯米、肉,我做得都很順心順手,可是一根繩子又難住了我,拿到一頭,另一頭又掉了、鬆了。奶奶笑咪咪的走到我跟前說“來,奶奶教你,繩子一頭用手拿住,另一頭用牙咬住,還有一隻手扶住粽子,繞兩圈,然後打個結,就大功告成了!慢慢來,心不要急……”我很快就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做出了一個至少能站穩的粽子。

  那個晚上,我家包的粽子奇形怪狀,有歪了一個角的,也有連站都站不穩的。第二天,天還矇矇亮,一股粽香把我從睡夢中叫醒了,我立馬從床上爬起來,衝進廚房,奶奶已經在煮粽子了,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心想快點吃到,奶奶說“快了,快了!再等5分鐘就熟了。”

  等到一開鍋,我就是第一個品嚐者,嗯,還是原來的味道,只是,只是這次的粽子似乎比以往的.更香了!因為這是自己親手包的,所以是最香的粽子!

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 篇3

  爸爸的家鄉是雲東海,暑假的時候,他經常會帶著我回家鄉待上一陣子。我喜歡那裡的鄉村美景------那裡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田園美。 我喜歡過節,最喜歡過中秋節,尤其是家鄉的中秋節。因為八月中秋,正是收穫的季節,我們就可以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 在我們這裡可好了,每年臨近中秋節,媽媽和奶奶就會給我們包月餅吃,因為,中秋節是要吃月餅、賞月的。

  媽媽和奶奶坐下的月餅可漂亮了。做下的月餅你別看表面上像是大餅,但上面的圖案就像是雕刻家刻出來的一樣,其中,我最喜歡桂花瓣的圖案,不僅如此,還是用新鮮的面和陷做成的。主陷是:紅糖或白糖,然後再加上點兒芝麻、果仁、花生豆和葡萄乾什麼的。做出來的月餅,不管是蒸出來的,還是考出來的。只要端在桌子上,就會有一股清香可口的味道,都會讓你的口水垂涎三尺。我喜歡過中秋節,在院子裡,全家人為主桌子,吃著月餅,喝著桂花茶,賞著天上圓圓的月亮。

  有時候,外出在外的家人如果不會來,我們就一邊賞月,一邊想他們,看到天上的月亮就想看到自己的親人一樣,俗話說得好:“每逢佳節倍思親”。

家鄉的風俗四年級作文 篇4

  在 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直以遊牧為生的蒙古族,有 著一個一年一度隆重的集會――那達慕。

  沒來過內蒙古,最大的遺憾莫過於:沒吃過牛肉乾,沒看過那達慕。那達慕一開始只是為了 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後來經過長期發展成為了 此刻的那達慕。

  由於我生在 內蒙古,所以經常領略那達慕的盛況。那達慕那天,商販雲集,吆喝聲四起,我混在 人流裡,不 斷有人對我微笑,拉著我推銷他們的商品,人們熱情高漲,有 許多打算上場的人在 場上拉著馬轉來轉去,那天天氣好極了 ,陽光明麗,萬里無雲,似乎也在為那達慕的開展表示祝賀。商鋪出售的商品應有 盡有 ,小到飾品珠寶,大到古董文玩,太陽傘。

  可那達慕的高潮不止於此,民族表演,競技,更讓原本就熱情的人群更加激動。一般的那達慕可以持續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開幕式和民族舞蹈,立即雜技表演,人們的鼓掌聲一浪高過一浪。

  競技同樣很受觀眾喜愛,小夥子們表演賽馬,摔跤,射擊,場上激烈極了 ,場下也毫不 遜色,掌聲四起。場上的運動員英姿颯爽,意氣風發,給人一種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總而言之,那達慕是蒙古族特點和文化的表現,也是一種傳遞文化的方式。